笠翁对韵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上卷 九佳

  笠翁对韵全文+译文 上卷 九佳

  门对户,陌对街。枝叶对根荄。

  【根荄】植物的根。《文子·符言》:“故羽翼美者,伤其骸骨;枝叶茂者,害其根荄;能两美者,天下无之。”汉刘向《说苑·建本》:“树本浅,根荄不深。”《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入地则孕毓根荄。”唐白居易《问友》诗:“根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宋司马光《为始平公祭晋祠文》:“然原陆久燥,根荄未浹,畎亩喁喁,犹有待望。”

  斗鸡对挥麈,凤髻对鸾钗。

  【斗鸡】古时鸡与鸡相搏斗的一种游戏。唐王勃有《斗鸡檄》。
  【挥麈(音煮)】1晋代人们清谈时,常挥麈以为谈助,后称谈论为挥麈。宋苏轼赠治易僧智周诗:断弦挂壁知音丧,挥麈空山乱石听。2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只是江南时鱼、樱、笋下酒之物,与先生们挥麈清谈。3挥动麈尾。宋欧阳修和圣俞聚蚊诗:抱琴不暇抚,挥麈无由停。麈:古书上指鹿一类的动物,其尾可做拂尘,即“麈尾”。
  【凤髻】古代的一种发型。唐宇文氏《妆台记》:“周文王於髻上加珠翠翘花,傅之铅粉,其髻高名曰凤髻。”后蜀欧阳炯《凤楼春》词:“凤髻绿云丛,深掩房櫳。”元钱惟善《次陈君瑞游凤凰山光明寺》诗:“左瞻剑戟龙门并,上脱冠巾凤髻双。”清纳兰性德《浣溪沙》词:“凤髻抛残秋草生,高梧湿月冷无声。”
  【鸾钗】鸾形的钗子。唐李商隐《河阳诗》:“湿银注镜井口平,鸾钗映月寒铮铮。”刘学锴余恕诚集解引道源注:“《杜阳杂编》:‘唐同昌公主有九鸾之钗。’”明唐寅《题美人图》诗:“鸾钗压鬢髻偏新,雾湿云低别种情。”清纳兰性德《桂》诗:“露铸鸾钗色,风薰鹫岭香。”

  登楚岫,渡秦淮。子犯对夫差。

  【楚岫(音秀)】1楚地山峦。唐韦迢《早发湘潭寄杜员外院长》诗:“楚岫千峰翠,湘潭一叶黄。”唐朱庆馀《送人下第归》诗:“岸阔湖波溢,程遥楚岫微。”元张可久《折桂令·湖上即事》曲:“俊友吴鉤,清秋楚岫,退叟齐丘。”
  2指巫山。泛指男女欢会处。唐皇甫枚《三水小牍·步飞烟》:“所恨洛川波隔,贾午墙高,连云不及於秦台,荐梦尚遥於楚岫。”明顾大典《青衫记·访兴不遇》:“自怜迁客去长沙,迷楚岫隔京华,匆匆不尽离情话。”柴萼《梵天庐丛录·妙判三十则》:“启北门钥而荡乃春心,神迷楚岫;踰东家墙而搂其处子,梦绕阳台。”
  【秦淮】河名。流经南京,是南京市名胜之一。相传秦始皇南巡至龙藏浦,发现有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垄为渎入于江,以泄王气,故名秦淮。唐杜牧《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南唐李煜《浪淘沙》词:“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元傅若金《金陵晚眺》诗:“城下秦淮水,年年自落潮。”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既是这等,且到秦淮水榭,一访佳丽,倒也有趣!”清戴名世《种树说》:“顷余侨居秦淮之上,而城之西北多有间旷之地,居民多种树为生。”
  【子犯】狐偃,人名。字子犯,春秋晋人。为晋文公舅,故亦称为舅犯。文公为公子时,出亡在外,偃与兄毛从之十九年;及文公归国,乃以偃为大夫,信任不疑,言听计从,最后辅佐文公平定周室之乱而成霸业。《左传·僖二十二年》载,晋重耳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
  【夫差】人名。(?~公元前473)春秋吴王,因父阖闾为越王勾践所败,故败困勾践于会稽,以报父仇,并率精兵北会诸侯于黄池,与晋争霸,勾践乘虚而入,遂灭吴,夫差自刭而死,在位二十三年。

  石鼎龙头缩,银筝雁翅排。

  【石鼎】陶制的烹茶用具。北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拓拔俭神道碑》:“居常服翫,或以布被、松床;盘案之间,不过桑杯、石鼎。”唐皮日休《冬晓章上人院》诗:“松扉欲启如鸣鹤,石鼎初煎若聚蚊。”宋范仲淹《酬李光化见寄》诗之二:“石鼎斗茶浮乳白,海螺行酒灔波红。”元刘诜《和友人游永古堂》:“胜日偶寻山寺幽,老僧石鼎沸茶沤。”
  【龙头】当指石鼎上的龙头形装饰。
  【银筝】用银装饰的筝或用银字表示音调高低的筝。唐戴叔伦《白苧词》:“回鸾转凤意自娇,银筝锦瑟声相调。”后蜀毛熙震《河满子》词:“曲槛丝垂金柳,小窗弦断银筝。”清吴伟业《赠冯子渊总戎》诗:“十二银筝歌芍药,三千练甲醉葡萄。”
  【雁翅】当指古筝上的琴码,

  百年诗礼延余庆,万里风云入壮怀。

  【诗礼】1《诗经》和《礼经》,封建社会读书人必读的书。2旧时常用来称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余庆】1指留给子孙后辈的德泽。《易·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南史·齐高帝诸子论》:“梁武革齐,弗取前辙,子恪兄弟,并皆録用,虽见梁武之弘裕,亦表文献之余庆。”清钱谦益《太仆寺添注卿管京营少卿事毕自严授中大夫祖母王氏仍前赠制》:“偕老难见于百年,余庆有光于奕世。”
  2指行善积德,造福子孙。晋潘岳《西征赋》:“惟泰山其犹危,祀八百而余庆。”唐卢纶《纶与吉侍郎中孚等风尘追游向三十载数公俱沉下泉畅博士有五十韵见寄辄有所酬兼寄夏侯侍御审侯仓曹钊》诗:“郎中善余庆,雅韵与琴清。”
  【壮怀】豪壮的胸怀。唐韩愈《送石处士赴河阳幕》诗:“风云入壮怀,泉石别幽耳。”宋辛弃疾《贺新郎》词:“我辈从来文字饮,怕壮怀激烈须歌者。”明张煌言《海上》诗之一:“浩气填胸星月冷,壮怀裂髮鬼神愁。”清龚自珍《别直隶布政使同年托公》诗:“三十年华四牡騑,每谈宦辙壮怀飞。”

  能辨明伦,死矣野哉悲季路;不由径袜,生乎愚也有高柴。

  【季路】人名。(公元前542~前480)春秋鲁国卞(今山东省泗水县东)人。姓仲,名由,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性好勇、事亲孝。仕卫,死于孔悝之难。富政治长才,在孔门四科中,列于政事科。《论语·子路》:子曰:“野哉由也。”
  【高柴】孔子门人。遇卫难不径不窦(既不走小路,又不走孔道,不知变通)。《论语·先进》:子曰:“柴也愚。”

  冠对履,袜对鞋。海角对天涯。

  鸡人对虎旅,六市对三街。

  【鸡人】职官名。于天将亮时,作呼声以警醒百官。周礼春官鸡人:鸡人掌共鸡牲辨其物,大祭祀夜呼旦以嘂百官。
  【虎旅】勇猛善战的军队。唐李商隐马嵬诗: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三街六市】街市。荡寇志第十五回:虽有三街六市,出门便被纱兜儿厮蒙着脸,真是讨厌,那得如此风景看。亦作三街六巷。

  陈俎豆,戏堆埋。皎皎对皑皑。

  【陈俎(音组)豆,戏堆埋】《列女传·母仪》载,孟子幼时,居近墓,习堆埋;移舍于市,又习贸易事;移学宫旁,乃习礼让,修俎豆。修俎豆,主持祭祀之礼。
  【俎豆】俎和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用来盛祭品的两种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论语卫灵公: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皎皎】洁白的样子。
  【皑皑】洁白的样子。汉刘歆遂初赋:漂积雪之皑皑兮,涉凝露之降霜。

  贤相聚东阁,良朋集小斋。

  【东阁】东向的小门。汉书卷五十八公孙弘传:弘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后用以指宰相招贤的地方。唐李商隐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早岁思东阁,为邦属故国。

  梦里山川书越绝,枕边风月记齐谐。

  【越绝】《越绝书》,历史小说。东汉袁康撰。记吴越二国史地及伍子胥、范蠡等人活动。
  【齐谐】《齐谐》,志怪书名。《隋书经籍志》有无疑先生的《齐谐记》七卷,梁吴均《续齐谐记》一卷。

  三径萧疏,彭泽高风怡五柳;六朝华贵,琅琊佳气种三槐。

  【五柳】陶渊明弃彭泽县令的官位而归隐家园,于门前栽种五株柳树,并自号五柳先生。见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后用以比喻归隐、隐居,也用以形容环境的幽雅、隐居的闲适。
  【三槐】1周代宫庭外植有三棵槐木,三公朝天子时,面向三槐。周礼秋官朝士:面三槐,三公位焉。后用以比喻三公。
  2宋代兵部侍郎王佑,多阴德,手植三槐于庭,自言子孙必有为三公的。其子旦后果为相,世称为三槐王氏,子孙因建三槐堂。宋史卷二八二王旦传:佑手植三槐于庭,曰: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

  勤对俭,巧对乖。水榭对山斋。

  【水榭】靠水的供游憩的房屋楼阁。《旧唐书·裴度传》:东都立第于集贤里,筑山穿池,竹木丛萃,有风亭水榭。
  【山斋】山中居室。南朝梁萧统《晚春》诗:“风花落未已,山斋开夜扉。”《陈书·孙瑒传》:“常於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明袁宏道《和王以明山居韵》:“山斋通夜雨,肠断子瞻诗。”《维新梦·入梦》:“阶翻药,窗展蕉,镇日里山斋寂寥。”

  冰桃对雪藕,漏箭对更牌。

  【漏箭】古代漏壶中用作计时指针的箭。宋欧阳修渔家傲十一月新阳排寿宴词:南至迎长知漏箭,书云纪候冰生研。宋柳永戚氏晚秋天词:漏箭移,稍觉轻寒。

  寒翠袖,贵金钗。慷慨对诙谐。

  【翠袖】1青绿色衣袖。泛指女子的装束。唐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宋苏轼《王晋叔所藏画跋尾·芍药》诗:“倚竹佳人翠袖长,天寒犹著薄罗裳。”清龚自珍《菩萨鬘》词:“无言垂翠袖,粉蝶窥人瘦。”
  2指女子。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明何景明《明妃引》:“琵琶马上再三弹,翠袖朝啼关塞寒。”
  【金钗】1妇女插于发髻的金制首饰,由两股合成。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之九:“还君金钗玳瑁簪,不忍见之益愁思。”唐温庭筠《懊恼曲》:“两股金钗已相许,不令独作空成尘。”《雍熙乐府·醉花阴·国祚风和太平了》:“两行金钗,最宜素缟。”清黄遵宪《九姓渔船曲》:“金钗敲断都由我,团扇遮羞怕见郎。”
  2借指妇女。清沈起凤《谐铎·梦中梦》:“今富贵若此,何不广列金钗,以充下陈。”贺敬之《放歌集·三门峡歌》:“乌云遮明镜,黄水吞金钗。”下陈:古代统治者宾主相见,在堂下陈列礼品,站立傧从之处。位于堂下,因称下陈。《战国策·齐策四》:美人充下陈。

  竹径风声籁,花溪月影筛。

  【竹径】竹林中的小径。唐王勃《宇文德阳宅秋夜山亭宴序》:“琴亭酒榭磊落乘烟,竹径松扉参差向月。”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向阳设两扇柴门,门内一条竹径,两边都结柏屏遮护。”清黄鷟来《秋日雨晴过张星文草草堂》诗:“松门落叶深,竹径寒香静。”
  【籁】本指从孔窍中所发出的声音,后泛指一切的声音。如:天籁﹑人籁﹑万籁俱寂。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
  【筛】洒、落。董西厢卷七:况是暮春天色,落红万点,风儿细细,雨儿微筛。西游记第八十三回:棒举一天寒雾漫,剑迎满地黑尘筛。

  携囊佳韵随时贮,荷锄沉酣到处埋。

  【携囊】李贺系囊贮诗。
  【荷锄】刘伶,好酒。荷锄自随曰:“醉死便可埋我。”
  【刘伶】字伯伦,晋沛国人,生卒年不详,曾为建威参军。性好酒,放情肆志,与嵇康、阮籍等同称为竹林七贤。着有酒德颂。

  江海孤踪,雪浪风涛惊旅梦;乡关万里,烟峦云树切归怀。

  【乡关】故乡。

  杞对梓,桧对楷。水泊对山崖。

  【水泊(音坡)】湖泽。《水浒传》第三五回:“晁天王聚集着三五千军马,把住着水泊。”《水浒传》第五五回:“我山寨四面都是水泊,港汊甚多。”

  舞裙对歌袖,玉陛对瑶阶。

  【玉陛】帝王宫殿的台阶。《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常愿得一奉朝觐,排金门,蹈玉陛……死不恨矣。”唐王昌龄《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诗:“玉陛分朝列,文章发圣聪。”宋陆游《十二月二十七日祭风师归道中作》诗:“束带敢言趋玉陛,横戈犹忆戍天山。”
  【瑶阶】1玉砌的台阶。亦用为石阶的美称。晋王嘉《拾遗记·炎帝神农》:“筑圆丘以祀朝日,饰瑶阶以揖夜光。”唐杜牧《秋夕》诗:“瑶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明梁辰鱼《二郎神·宫怨》:“怕鞋侵荒蘚,瑶阶欲下还旋。”清纳兰性德《缑山曲》诗:“智琼携手阿环随,同侍瑶阶看舞姬。”
  2指积雪的石阶。南朝宋谢惠连《雪赋》:“庭列瑶阶,林挺琼树。”唐韦应物《对雪赠徐秀才》诗:“晨起望南端,千林散春雪。妍光属瑶阶,乱绪陵新节。”《群音类选·戴王雪访》:“冰花六出寒风剪,玉积瑶阶遍。”

  风入袂,月盈怀。虎兕对狼豺。

  【虎兕(音四)】虎与犀牛。比喻凶恶残暴的人。《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汉王逸《九思·逢尤》:“虎兕争兮於廷中。”宋周密《齐东野语·景定彗星》:“董宋臣巨奸宄也,乃优纵之,以出虎兕之柙,人心怨怒,致此彗妖。”《明史·王德完传》:“今出虎兕以噬羣黎,纵盗贼而吞赤子,幽愤沉结,叩诉无从。”

  马融堂上帐,羊侃水中斋。

  【马融堂上帐】马融(公元79~166)字季长。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人,东汉学者。从学者常千数,着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易﹑尚书﹑三礼等。马融堂前教授生徒,后设绛纱帐,置女乐。
  【羊侃水中斋】南朝梁羊侃,好奢侈,结舟为斋,亭馆皆备,日事游宴。

  北面黉宫宜拾芥,东巡岱畤定潘柴。

  【黉(音红)宫】古代学校名。元洪希文《踏莎行·示观堂》词:“郡国兴贤,黉宫课试,书生事业从今始。”明谢谠《四喜记·喜逢甘雨》:“芹水生涯淡,黉宫道味长。”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我辈身列黉宫,乃在此携酒榼,看游女,其鄙而不顾,宜矣。”
  【拾芥(音借)】捡取地上的草芥。比喻取之极易。《汉书·夏候胜传》:“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
  【岱畤(音质)】岱,泰山。畤,古代祭天地五帝之处。
  【燔(音凡)柴】烧柴,祭天之礼。《礼·祭法》:“燔柴于泰坛,祭天地。”

  锦缆春江,横笛洞箫通碧落;华灯夜月,遗簪堕翠遍香街。

  【锦缆】锦制的缆绳;精美的缆绳。南朝陈张正见《公无渡河》诗:“金隄分锦缆,白马渡莲舟。”唐杜甫《城西陂泛舟》诗:“春风自信牙樯动,迟日徐看绵缆牵。”清陈维崧《永遇乐·东溪雨中修禊》词:“锦缆笼沙,红栏委浪,一碧无际。”
  【碧落】天空。唐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华灯】雕饰华美而光辉灿烂的灯。
  【遗簪】1指失落的簪子。《史记·滑稽列传》:“前有堕珥,后有遗簪。”《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引刘邦彦《上元十五夜观灯诗》:“归迟不属金吾禁,争觅遗簪与坠钿。”清钱谦益《房海客侍御初度赋长句十四韵为寿》:“去国味如初下第,挂冠情比旧遗簪。”
  2孔子出游,遇一妇人失落簪子而哀哭。孔子弟子劝慰她。妇人曰:“非伤亡簪也,吾所以悲者,盖不忘故也。”事见《韩诗外传》卷九。后以“遗簪”比喻旧物或故情。唐李峤《答李清河书》:“兄仁及遗簮,礼缛追赙,千古之下,凛然而高。”唐朱放《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诗:“不弃遗簮旧,宁辞落帽还。”明冯梦龙《万事足·刑厅叩信》:“岂不念遗簪,奈胭脂虎视眈,背生有子今无憾。”清王夫之《雪赋》:“有似去国之臣,裴徊赐玦;下山之妇,怅惘遗簪。”
  3卸去簪缨。谓挂冠辞官。元袁桷《次韵杂诗》之五:“遗簪隐世德,忍垢躬灌园。”
  【香街】指繁华的街道。唐岑参《卫节度赤骠马歌》:“香街紫陌凤城内,满城见者谁不爱?”唐刘禹锡《令狐相公自天平移镇太原以诗申贺》:“北都留守将天兵,出入香街宿禁扃。”宋朱淑真《元夜》诗之二:“香街宝马嘶琼辔,辇路轻舆响翠軿。”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