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联璧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从政类

  【从政类】

  四一七、

  [原文]
  眼前百姓即儿孙,莫谓百姓可欺,且留下儿孙地步;
  堂上一官称父母,漫道一官好做,须尽些父母恩情。
  [译文]
  县官眼前的百姓就是儿孙,不要认为百姓可欺,应该为子孙留下余地与后路;县衙堂上的官就是父母,莫要以为一官好做,应该尽到父母的责任与恩情。

  四一八、

  [原文]
  善体黎庶情,此谓民之父母;
  广行阴骘事,以能保我子孙。
  [译文]
  从政能善于体察民情,便是民之父母;为官应暗中多做好事,以保儿孙吉祥。

  四一九、

  [原文]
  封赠父祖易得也,无使人唾骂父祖难得也;
  恩荫子孙易得也,无使我毒害子孙难得也。
  [译文]
  因本人的官位使父辈受到封爵是容易的,但从政治民,不让别人来唾骂父辈,却是很难做到的。凭本人的功勋使子孙得到官衔是容易办到的,但教子成材,不使子孙受到毒害,却是很难做到的。

  四二十、

  [原文]
  洁己方能不失己,爱民所重在亲民。
  [译文]
  自己廉洁,才能保持气节清名;爱护百姓,重在与民亲近无间。

  四二一、

  [原文]
  朝廷立法,不可不严;有司行法,不可不恕。
  [译文]
  朝廷制定法律,不能不严肃严厉;官员执行法律,不能不稍加宽恕。

  四二二、

  [原文]
  严以驭役而宽以恤民,
  极于扬善而勇于去奸,
  缓于催科而勤于抚字。
  [译文]
  指挥衙役要严明,而要宽恕地体恤百姓;表彰善行要竭力,而要狠狠地铲除奸邪;催交租税要和缓,而要勤奋地爱抚众人。

  四二三、

  [原文]
  催科不扰,催科中抚字;
  刑罚不差,刑罚中教化
  [译文]
  催征赋税不能惊扰百姓,既要征税,又要安抚,养育百姓;执行刑罚不能有所偏差,要通过刑罚教化百姓。

  四二四、

  [原文]
  刑罚当宽处即宽,草木皆上天生命;
  财用可省时便省,丝毫皆下民脂膏。
  [译文]
  执行刑罚应当宽大处就要宽大,虽一草一木却都是上天赋予的生命;钱财能省时就要节省,虽一丝一毫却都是劳动人民的血汗。

  四二五、

  [原文]
  居家为妇女们爱怜,朋友必多怒色;
  做官为左右人欢喜,百姓定有怨声。
  [译文]
  在家里受到妻子、儿女的爱戴,但疏远了朋友,必会引起朋友的不满;在官场官官相护,官员们你喜他欢,黎民百姓一定会怨声载道。

  四二六、

  [原文]
  官不必尊显,期于无负国法;
  道不必博施,要在有裨民物。
  禄岂须多,防满则退;
  年不待暮,有疾便辞。
  天非私富一人,托以众贫者之命;
  天非私贵一人,托以众贱者之身。
  [译文]
  做官不必求位高权重,只要无愧于朝廷和父母。行善不必广泛,只要对民生有利。做官的傣禄不需太多,够养老即应退休,不需等到年老,有病就应辞官。

  四二七、

  [原文]
  在世一日,要做一日好人;
  为官一日,要行一日好事。
  [译文]
  活在世上一日要做一日好人,做官一天就要做一天好事。

  四二八、

  [原文]
  贫贱人栉风沐雨,万苦千辛,自家血汗自家消受,天之鉴察犹恕;
  富贵人衣税食租,担爵受禄,万民血汗一人消受,天之督责更严。
  [译文]
  贫苦的人为了生活终日劳苦,自己的困苦自己承担,上天看了觉得可恕。而做官的人食衣住行都是由百姓的血汗所供养,因此上天对他们的监督更加严厉。

  四二九、

  [原文]
  平日诚以治民,而民信之,则凡有事于民,无不应矣;
  平日诚以事天,而天信之,则凡有祷于天,无不应矣。
  [译文]
  平时诚恳对待百姓,百姓信任,有事需要百姓出力,则没有不答应的。平日以虔诚事奉上天,上天信任,若有祈求于上天,则没有不回应的。

  四三十、

  [原文]
  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底卿相;
  士夫徒贪权希宠,竟成有爵底乞儿。
  [译文]
  百姓若愿意积德布施,便是没有官位的大官。做官的人如果利欲熏心,便是有官位的乞丐。

  四三一、

  [原文]
  无功而食,雀鼠是已;肆害而食,虎狼是已。
  [译文]
  无功于民而食俸禄就像老鼠、麻雀一样;残害百姓而食俸禄,则是凶猛的虎狼。

  四三二、

  [原文]
  毋矜清而傲浊,毋慎大而忽小,毋勤始而怠终。
  [译文]
  不要孤芳自赏,不可只谨慎大事而忽略小事,做事不要有始无终。

  四三三、

  [原文]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译文]
  勤劳弥补拙劣,勤俭可以培养廉洁。

  四三四、

  [原文]
  居官廉,人以为百姓受福,予以为锡福于子孙者不浅也,
  曾见有约己裕民者,后代不昌大耶;
  居官浊,人以为百姓受害,予以为贻害于子孙者不浅也,
  曾见有瘠众肥家者,历世得久长耶?
  [译文]
  做官的人清廉,别人都觉得百姓有福,但我认为他的子孙受福最多,可曾见过对待自己俭约的人而厚待百姓的官,他的后代有不昌盛的吗?做官不清廉的人,人以为百姓受害,但我认为他的子孙受害更多,可曾见过压榨百姓而厚待自家的人,他的后代能长久吗?

  四三五、

  [原文]
  以林皋安乐懒散心做官,未有不荒怠者;
  以在家治生营产心做官,未有不贪鄙者。
  [译文]
  以安逸享乐的心做官,政事没有不荒废的。以自家经营产业的心做官,没有不贪婪的。

  四三六、

  [原文]
  念念用之君民,则为吉士;
  念念用之套数,则为俗吏;
  念念用之身家,则为贼臣。
  [译文]
  以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为重的人则为吉祥的人,凡事作表面功夫的是俗吏,只追求自身利益的人便是贼吏。

  四三七

  [原文]
  古之从仕者养人,今之从仕者养己。
  古之居官也,在下民身上做工夫;
  今之居官也,在上官眼底做工夫。
  [译文]
  古代做官的人抚恤百姓,现在做官的人则关心自己。古代做官的人在百姓身上下功夫,现在做官的人则在上司眼皮底下做功夫。

  四三八、

  [原文]
  在家者不知有官,方能守分;
  在官者不知有家,方能尽分。
  [译文]
  在家的人不知道有官,才能守本分;做官的人忘却自己有家,才能尽其本分。

  四三九、

  [原文]
  君子当官任职,不计难易,而志在济人,故动辄成功;
  小人苟禄营私,只任便安,而意在利己,故动多败事。
  [译文]
  君子做官不计较事情的难易,其志在于帮助百姓,所以经常成功;小人则贪图私利,只做容易的事,目的只是为己谋利,所以往往身败名裂。

  四四零、

  [原文]
  职业是当然底,每日做他不尽,莫要认作假;
  权势是偶然底,有日还他主者,莫要认作真。
  [译文]
  职务是应尽的,每天做不完,要认真不要以为是假的;权势是偶然的,有朝一日会失去,所以不要把权势太当真。

  四四一、

  [原文]
  一切人为恶,犹可言也,惟读书人不可为恶,读书人为恶,更无教化之人矣;
  一切人犯法,犹可言也,惟做官人不可犯法,做官人犯法,更无禁治之人矣。
  [译文]
  其他人做坏事都情有可原,只有读书人不能做恶,否则没有可以教化百姓的人。百姓犯法还说得过去,惟独做官的人不能犯法,否则便没有可以执法治世的人。

  四四二、

  [原文]
  士大夫济人利物,宜居其实,不宜居其名,居其名则德损;
  士大夫忧国为民,当有其心,不当有其语,有其语则毁来。
  [译文]
  士大夫救助接济别人,应该落在实处,而不应追求名声,追求名声就会损害道德;士大夫忧国事爱百姓,应该发诸真心,而不应满口空谈,满口空谈,就会招来毁谤。

  四四三、

  [原文]
  以处女之自爱者爱身,以严父之教子者教士。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
  [译文]
  像处女自爱那样爱惜自身的名节,像严父教子那样教诲后生的品学。执行法令,像山脉那样毫不动摇;保持节操,像美玉那样洁白无瑕;爱护百姓,像对亲生儿子般尽心;铲除奸贼,像对仇敌那样不手软。

  四四四、

  [原文]
  陷一无辜,与操刀杀人者何别?
  释一大憝,与纵虎伤人者无殊。
  [译文]
  陷害一个无辜者,这和操刀杀人有什么区别;释放一个大恶棍,这和纵虎伤人有什么两样。

  四四五、

  [原文]
  针芒剌手,茨棘伤足,举体痛楚,刑惨百倍于此,可以喜怒施之乎?
  虎豹在前,坑阱在后,百般呼号,狱犴何异于此,可使无辜坐之乎?
  [译文]
  针刺扎手,茨棘扎脚使人全身疼痛,难以忍耐,酷刑的惨烈比这要痛楚百倍。父母官们啊!能够仅凭着自己的感情,就随便施行种种酷刑吗?虎狼扑来,深谷在后,令人百般哭号,恨不得速死;牢狱的折磨和这有什么区别。父母官们啊!能够把无辜者投入大牢,去遭受这无端的摧残吗?

  四四六、

  [原文]
  官虽至尊,决不可以人之生命,佐己之喜怒;
  官虽至卑,决不可以己之名节,佐人之喜怒。
  [译文]
  官位虽然显贵,但决不能拿犯人的性命去迎合自己的喜怒而草菅人命;官职虽很卑下,但也不可拿犯人的性命去讨好别人的喜怒而陷害无辜。

  四四七、

  [原文]
  听断之官,成心必不可有;
  任事之官,成算必不可无。
  [译文]
  判决讼案的官员,决不能心存成见;办理事务的官员,决不能没有成熟的计划。

  四四八、

  [原文]
  无关紧要之票,概不标判,则吏胥无权;
  不相交涉之人,概不往来,则关防自密。
  [译文]
  无关紧要的讼案,不要随便判决,这样那些想伺机滥用权力的差官就无机可乘;与自己不曾结识的人,一律不相来往,这样那些投机钻营者便被拒之门外。

  四四九、

  [原文]
  无辜牵累难堪,非紧要,祗须两造对质,保全多少身家;
  疑案转移甚大,无确据,便当末减从宽,休养几人性命。
  [译文]
  无辜的人受到牵连总是令人难为情,故假如不是重大案件,只要传双方当事人就行了,这样就可使许多人的名誉得到保全;复杂疑难的案件,缺乏足够的证据,就应该从宽处理,尽量使涉案人性命能够保全。

  四五十、

  [原文]
  呆子之患,深于浪子,以其终无转智;
  昏官之害,甚于贪官,以其狼籍及人。
  [译文]
  痴呆的人比放纵的人给社会的祸患更深,因为痴呆的人心里永远不会明智;昏庸的官吏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比贪婪的官吏更大,因为昏庸无能会使大量无辜的人受到伤害。

  四五一、

  [原文]
  官肯着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
  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
  [译文]
  做官的人关注百姓一分心意,百姓即受十分的实惠;做官的吃一点苦,百姓即能受惠万分。

  四五二、

  [原文]
  礼繁则难行,卒成废阁之书;
  法繁则易犯,更其灭裂之祸。
  [译文]
  礼节繁杂难以遵行,最后就束之高阁。法律庞杂,百姓不小心即容易触犯,其危害甚于死罪。

  四五三、

  [原文]
  善启迪人心者,当因其所明而渐通之,毋强开其所闭;
  善移易风俗者,当因其所易而渐反之,毋强矫其所难。
  [译文]
  善于教导百姓的官,用渐进的方法因势利导,而不能强迫他明白。要改善风俗的人,从容易处渐渐引导,而不用强制手段去矫正难以改变的风俗。

  四五四、

  [原文]
  非甚不便于民,且莫妄更;
  非大有益于民,则莫轻举。
  [译文]
  如果不是非常有利于百姓的事情就不要轻举妄动。

  四五五、

  [原文]
  情有可通,莫将旧有者过裁抑,以生寡恩之怨;
  事在得已,莫将旧无者妄增设,以开多事之门。
  [译文]
  情有可通的,就让其存在,过度抑制原先就已存在的民情,会使百姓产生怨恨。事有不得已,不能做前所未有之事,否则只会增加百姓的麻烦。

  四五六、

  [原文]
  为前人者,无干誉矫情,立一切不可常之法,以难后人;
  为后人者,无矜能露迹,为一朝即改革之政,以暴前人。
  [译文]
  先人不要为了名声造作,而立不能执行的法律,使后人难以执行。而后人不要为显露才能而施行短时间即须改革的政令。

  四五七、

  [原文]
  事在当因,不为后人开无故之端;
  事在当革,毋使后人长不救之祸。
  [译文]
  应当沿袭的旧法,不要改革,以免为后人开启无故的事端。应当改革的陋规,不要沿袭,以免徒增后人难以弥补的祸害。

  四五八、

  [原文]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谋之;
  利在一时勿谋也,利在万世者谋之。
  [译文]
  如果利益只在身边的人,则不必谋取;如果是为天下公利则当尽心策划。利益只是眼前的,则不必费心;反之,是万世的利益当尽心策划。

  四五九、

  [原文]
  莫为婴儿之态,而有大人之器。
  莫为一身之谋,而有天下之志。
  莫为终身之计,而有后世之虑。
  [译文]
  不要像小孩一样,要有宏大的气度;不谋自己的利益,要有替天下谋福的志气;不是为自己一生,而是考虑到后代子孙的利益。

  四六十、

  [原文]
  用三代以前见识,而不失之迂;
  就三代以后家数,而不邻于俗。
  [译文]
  用古代圣贤的经验,就不会落入俗套。

  四六一、

  [原文]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
  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
  [译文]
  用智慧振兴国家,乃是凝结着多数人的智慧。愚蠢而使国家遭受祸害,只因为刚愎自用。

  四六二、

  [原文]
  吾爵益高,吾志益下;
  吾官益大,吾心益小;
  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译文]
  官位愈高志气愈低,官位愈大欲念愈少,俸禄愈多施舍愈广。

  四六三、

  [原文]
  安民者何?无求于民,则民安矣;
  察吏者何?无求于吏,则吏察矣。
  [译文]
  怎样使百姓安乐?即不向百姓索求财物,百姓就会安乐了。怎样监督官吏?即不向官吏要求太多,他们就可以清明了。

  四六四、

  [原文]
  不可假公法以报私仇,不可假公法以报私德。
  天德只是个无我,王道只是个爱人。
  [译文]
  不能借国家的法律来报自己的私人仇怨,不能凭国家律法来报私恩。公德在于无私,王道在于爱民。

  四六五、

  [原文]
  惟有主,则天地万物自我而立;
  必无私,斯上下四旁咸得其平。
  [译文]
  只要有主见,则对待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准则;定要没有私心,这样才能公正平和地对待一切。

  四六六、

  [原文]
  治道之要,在知人。君德之要,在体仁。御臣之要,在推诚。用人之要,在择言。理财之要,在经制。足用之要,在薄敛。除寇之要,在安民。
  [译文]
  治国之道的关键在于了解人情,君王的德行关键在能体恤和仁爱,统御臣下关键在以诚相待,用人的关键在善于纳言,理财关键在经济制度,丰衣足食关键在轻征薄赋,消除盗匪关键在于使人民安乐。

  四六七、

  [原文]
  未用兵时,全要虚心用人;
  既用兵时,全要实心活人。
  [译文]
  和平时期,为政者要虚怀若谷,一心延纳贤才;战争时期,为政者应爱惜生灵,切忌穷兵黩武。

  四六八、

  [原文]
  天下不可一日无君,故夷齐非汤武,明臣道也,不然则乱臣接踵而难为君;
  天下不可一日无民,故孔孟是汤武,明君道也,不然则暴君接踵而难为民。
  [译文]
  天下不能一天没有国君,所以伯夷叔齐指责汤武,这是申明为臣的道理啊!不然,作乱的臣子接踵而来,谋权篡位,岂不是使国君寝食不安吗?天下不能一天没有人民,所以孔子孟子肯定商汤周武,这是申明为君的道理啊!不然,暴虐的昏君接连继位,害民祸国,岂不是使百姓倒悬水火吗?

  四六九、

  [原文]
  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
  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
  [译文]
  朝廷上,要保持帝王凛然的刚正之气;四海内,须养护万民生命的本源。

  四七十、

  [原文]
  人身之所重者元气,国家之所重者人才。
  [译文]
  人们看重的是保持元气,国家重视的是培养人才。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相关阅读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