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联璧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敦品类

  【敦品类】

  二三一、

  [原文]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
  思立揭地掀天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译文]
  刚强纯洁的高尚人品,要在烈火般艰苦的斗争中锤炼;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必须在薄冰般险恶的环境里前进。

  二三二、

  [原文]
  人以品为重,若有一点卑污之心,便非顶天立地汉子;
  品以行为主,若有一件愧怍之事,即非泰山北斗品格。
  [译文]
  人物以品格为重,假如存有一点卑劣污浊的思想,就不能称为顶天立地的丈夫;品格以行为为重,假如做过一件令人惭愧 的事情,也不能尊为泰山北斗的人品。

  二三三、

  [原文]
  人争求荣,就其求之之时,已极人间之辱;
  人争恃宠,就其恃之之时,已极人间之贱。
  [译文]
  世人不是都追求荣华的降临吗?应知:在他孜孜以求荣华时,已经蒙受尽人间的奇耻大辱了。世人不是都追求上司的宠幸吗?应知:在他苦苦倚仗宠幸时,已经沦落到人间最卑贱之处了。

  二三四、

  [原文]
  丈夫之高华,只在于功名气节;
  鄙夫之炫耀,但求诸服饰起居。
  [译文]
  志士仁人所器重景仰的,是名声、功业、道德、情操;凡夫俗子所追求炫耀的,是服装、饰物、住宅、生活

  二三五、

  [原文]
  阿谀取容,男子耻为妾妇之道;
  本真不凿,大人不失赤子之心。
  [译文]
  曲意逢迎取得上司喜悦,男子汉不屑于小妾邀宠的勾当;人的本源本性尚未谙通,大丈夫仍保持纯真朴拙的心田。

  二三六、

  [原文]
  君子之事上也,也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谦以和;
  小人之事上也,必谄以媚,其待下也,必傲以忽。
  [译文]
  君子对待上司,一定是忠诚而恭敬的;接待下属,必然是谦虚而和悦的。小人对待上司,一定是奉承而献媚的;对待下属,必然是傲慢而残酷的。

  二三七

  [原文]
  立朝不是好官人,由居家不是好处士;
  平素不是好处士,由小时不是好学生。
  [译文]
  居家时不是有才德的人,入朝做官也不是好官。小时候不是一个好的学生,将来不能够成为一个有才德的人。

  二三八、

  [原文]
  做秀才如处子,要怕人。
  既入仕如媳妇,要养人。
  归林下如阿婆,要教人。
  [译文]
  读书学习的人要像闺中少女一样小心谨慎对待别人。做官之后如同过了门的媳妇,要使百姓能各有所养。年老辞官后如同慈祥的老太婆,要担负起教育后人的责任。

  二三九、

  [原文]
  贫贱时,眼中不着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
  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译文]
  贫贱时,对富贵漠然置之,他日得志一定不自矜;富贵之时,心中不忘贫贱之日,即便失却富贵心中也必无怪怨。

  二四O、

  [原文]
  贵人之前莫言贱,彼将谓我求其荐;
  富人之前莫言贫,彼将谓我求其怜。
  [译文]
  在有地位的人面前不要诉说自己的卑贱,否则他会认为在要求他推荐。在富有的人面前不要说自己的贫困,否则他会认为在求他可怜。

  二四一、

  [原文]
  小人专望受人恩,受过辄忘;
  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必报。
  [译文]
  小人专门期望他人的恩惠,但受恩后就忘;君子则不轻易受人恩惠,若受恩于人,则必定想法图报。

  二四二、

  [原文]
  处众以和,贵有强毅不可夺之力;
  持己以正,贵有圆通不固执之权。
  [译文]
  以平和的态度与人相处,但贵在有坚定不移的原则。对待自己须刚正,但贵在处事圆融通达而不拘泥。

  二四三、

  [原文]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
  使人有乍处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译文]
  在别人面前受称赞,不如背后没有人说坏话;与人相处能使人获得短暂快乐,不如与人长久相往而不使对方厌恶。

  二四四、

  [原文]
  媚若九尾狐,巧如百舌鸟,哀哉羞此七尺之躯;
  暴同三足虎,毒比两头蛇,惜乎坏尔方寸之地。
  [译文]
  谄媚像九尾狐,灵巧像百舌鸟,可悲啊,使七尺之躯蒙羞。暴戾如三脚老虎,恶毒如两头蛇,可惜你的心已败坏。

  二四五、

  [原文]
  到处伛偻笑伊首,何仇于天、何亲于地;
  终朝筹算问尔心,何轻于命、何重于财?
  [译文]
  到处卑躬屈膝,可笑你的头为什么有仇于天而又有恩于地而抬不起来?终日谋尽计算,问你的心为什么轻生命而重钱财?

  二四六、

  [原文]
  富儿因求宦倾赀,污吏以黩货失职。
  [译文]
  富家子弟因求官位而倾家荡产,贪污的官吏因贪财而失职守。

  二四七、

  [原文]
  亲兄弟析箸,璧合翻作瓜分;
  士大夫爱钱,书香化为铜臭。
  [译文]
  亲兄弟不和睦,家产像瓜一样被切开;士大夫爱钱,不读书却追逐钱财。

  二四八、

  [原文]
  士大夫当为子孙造福,不当为子孙求福。
  谨家规,崇俭朴,教耕读,积阴德,此造福也;
  广田宅,结姻缘,争什一,鬻功名,此求福也。
  造福者,澹而长;求福者,浓而短。
  [译文]
  读书人要为子孙营造福祉而不是祈求福祉。严谨家规,崇尚俭朴,教导耕田读书,累积阴德,这就是营造福祉。广积土地房屋,拉拢关系争取利益,买卖功名,这就是求福祉。营造福祉的,平淡而长久;祈求福祉的,浓郁却短暂。

  二四九、

  [原文]
  士大夫当为此生惜名,不当为此生市名。
  敦诗书,尚气节,慎取与,谨威仪,此惜名也;
  竞标榜,邀权费,务矫激,习模棱,此市名也。
  惜名者,静而休;市名者,躁而拙。
  士大夫当为一家用财,不当为一家伤财。
  济宗党,广束修,救荒歉,创办义举,济人利物,此用财也。
  靡苑囿,教歌舞,奢燕会,积聚珍玩,赏目悦心,此伤财也。
  用财者,损而盈;伤财者,满而覆。
  [译文]
  读书人要为自己的一生爱惜名誉,不应为这一生出卖名誉。治理诗书,崇尚气节,谨慎取予,严肃仪表,这就是爱惜名誉。相互竞争标榜,攀附权贵,出尽风头,不分是非,这就是出卖名誉。爱惜名誉的人清静无为,出卖名誉的人急躁而拙劣。所以读书人要管理钱财正当用途,而不是浪费金钱。救济乡亲,聘请老师教学,赈济荒年歉收,协助善行,这些是运用钱财。而花钱布置庭园,唱歌跳舞,大宴宾客,积聚宝物等,这些都是浪费金钱。善用金钱的人虽花钱但收获丰盈,伤财的人积聚多但终将倾覆。

  二五十、

  [原文]
  士大夫当为天下养身,不当为天下惜身。
  省嗜欲,减思虑,戒忿怒,节饮食,此养身也。
  规利害,避劳怨,营窟宅,守妻子,此惜身也。
  养身者,啬而大;惜身者,膻而细。
  [译文]
  做官的人应为肩负天下重任而养身,而不是为私家小利惜身。省却嗜好欲念,减除烦恼忧虑,戒除愤怒,节制饮食,这就是养身。计较得失利益,规避辛劳哀怨,营造住宅房舍,以妻子儿女为重,这就是惜身。养身的人,不妄为而大方;惜身的人,腥膻而琐碎。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