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素食历史的国家,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汉地已有素食之风,《黄帝内经》等医书中就记载着古人提倡的“养、助、益、充”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等饮食观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人很早就了解到素食对人体健康的利益与养生作用了。
自从“达摩西来”传授佛法来到中国,佛教文化便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佛教提倡素食慈悲的理念对我国佛教文化与素食发展有着极深远的影响!
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他是古印度代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他29岁出家修行7年,遍访当时的智者名人,最后在一棵菩提树下“悟道成佛”,被佛教徒尊为“释迦牟尼”(释迦族的圣人)他传教40多年,80岁涅槃。
作为一个王子,他放下一切荣华富贵、带领僧侣去托钵修行,并始终格守着严格的“净素”戒律,他在许多经典中教导僧侣为何要素食的理由:
《楞严经》:“食肉之人,死堕恶道,受无量苦。”
《显识经》一切卵(蛋类)不可食。
《梵网经菩萨戒本》: “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
大慈悲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若故食者,犯轻垢罪。
释迦牟尼佛不但教导僧侣不能吃众生肉,还告诉僧侣:真正清净的修行人,走路都不忍踩到路边的小草…更何况取众生肉来吃呢?
《楞严经》:“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奶酪醍 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涂,不服不 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从上可以看出、释迦牟尼佛与其僧侣们是真正的持净素者!
可现在却有许多人说:“原始佛教并没有规定僧人吃素,而是随缘随化,因此律仪中并没有禁止食鱼肉的戒条,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及其弟子在沿门托钵时,常常 是遇荤食荤,遇素食素,并无什么禁忌,佛托钵时是吃方便素,施主如果布施肉他就吃肉......”这些都是看经典不够或是不懂经义者也!事实是在当时以托 钵为生艰难的条件下释迦摩尼佛还告诫徒弟们,托钵时粘有荤腥的菜都要用水洗过才可以吃。
《涅盘经》:迦叶问佛:“乞食时,得杂食肉,云何得食,应清净法?”佛言:“当以水洗,令与肉别,然后乃食。”
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在印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是吃素的,人们看到穿黄衣服的人来乞食,都知道应该布施素食,何况在当时的生活条件下,贫民自家里也没有肉可以布施。
已开大悟,成就大智慧、大力量的释迦牟尼佛,早在2500前就预见到末法时代会有许多自称佛教徒的人,却在吃肉!会有许多人声称吃肉也可以开悟,行菩萨道。
他告知阿难:凡是教人吃肉的,都是魔说。这些人都是鬼神派来的!并告知当时因砂石之地草木不生,他才用神通化肉给徒弟吃,那只是没有生命的“五净”假名“肉”而已!
《楞严经》:“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 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 大罗刹,报终必沈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
一个印度的王子给中国带来了令人解脱成佛的佛法,带来了“肉食会让人永堕地狱”的警诫、告知修行者必须持纯净素食的戒律才能成就真理!而实施严格遵守此戒律并带头终身吃素、推动发展素食的是一位中国的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虔信佛教,曾三度以身舍佛。因其对佛教经典熟稔于心,深谙佛理,他根据佛经《梵纲经》的规定:“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不得食五辛:大蒜、葱、韭、薤、兴渠”,严格施行僧人吃素的制度。
梁武帝是真正了解大乘佛法慈悲教义的重点,他不但下了一道“断杀绝宗庙牺牲诏”,禁止宗庙用肉食祭祀,也不准太医以“生类合药”这项措施,更重大一项历 史性的措施,就是梁武帝自己以身作则,以王法为后盾强制执行。为此,他亲自写了一篇《断酒肉文》,公告说明这项历史性措施。在《断酒肉文》中,除了引证 《大般涅槃经》、《楞伽经》、《央掘魔罗经》等大乘经典依据外,梁武帝还详举了各种理由,充分说服僧人遵行:
一、僧人不断鱼肉,会有九项理由“不及外道”,但一流的佛法,要有一流的弘法人才,若被外道比下去,太辜负僧宝之尊了。
二、僧人不断酒肉,也有九种连在家居士不如的嫌疑。僧宝要领袖群伦,作大众依皈,怎能有不如在家人的行止呢?
三、僧人食肉,会有远离声闻法、辟支佛法、菩萨道、佛果等四十六种修行障碍。
四、僧人食肉,将种下魔行、地狱种、恐怖因等一百一十六种恶因。
五、若相信佛所言不虚?就不能因为尚未证得道眼,就看不清、想不透,众生肉即过去生有缘眷属,一旦吃肉,便会有至亲成为怨敌的果报。
六、啖食众生,产生理、事二障难,理障就是“愚痴无慧”,翻成白话就是“变笨”。事障就是在修行路上,易被干扰引入歧途。
聪慧的梁武帝,除了愿力深广外,也明白执行新信条,一定遭致部分的反弹力量,所以,他索性以身作则起誓,自己若做不到“愿一切有大力鬼神,先当苦治萧衍 身,然后将付地狱阎罗王与种种苦,乃至众生皆成佛尽,弟子萧衍犹在阿鼻地狱中”。皇帝没出家,却发毒誓来保证恪守出家人的信条。公布了这篇断酒肉文,也等 于在强制执行淘汰素行不良的僧尼诸众,续佛慧命。#p#分页标题#e#
为了取得全体僧众共识的认同,梁武帝接着邀集僧尼众一百九十八人,在宫廷举行了一场研讨会。研讨“律中无断肉事及忏悔食肉法”的争议。梁武帝佛学湛深、思虑精密地提了五十个问题,藉由三位律师的回答,以明辨各种发生的错谬见解。
天监十年,即公元511年,梁武帝写了4篇《断酒肉文》,并在皇宫“凤庄门”集僧尼1000余众,宣唱此文。 此文第一次提出禁止僧尼“食一切肉”的主张,并以“王法治问”的强制措施严加管制,从而严格形成按照经典吃素持戒的制度。与此同时,梁武帝还提倡臣民吃 素,并规定祭祀天地神明祖宗的供品,不准用三牲猪头,而改成面粉做的牺牲品。
由于皇帝以身行令、上倡下导,大大推动了中国素食文化 的发展,素食因此在中国蔚然成风。除了佛教、很多文人志士也崇尚自然,认为吃肉使人气浊,吃素使人气清,因而追求清气,奉行素食原则。据此后菊《东京梦华 录》和《梦梁录》记载,北宋卞京和南宋临安的市肆上曾有专营素菜的素食店。
宋朝时有林洪的《山家清供》,其所载一百多种食品中大部 分为素食,包括花卉,药物、水果和豆制品等。此外还有程达叟的《本心斋蔬食谱》记录了20种用蔬菜和水果制成的素食。元明清三代,素菜的发展愈加繁荣,素 菜在各种文献中的记载也非常丰富。清末薛宝辰曾有素食专著《素食说略》,其中记述了200多种素食。 中国素菜还曾有走出国门的历史:据日本学者木宫泰彦的《中国交通史》记载,明末隐元和尚东渡日本时,曾传去某些烹饪制作技术,其中就有“净素烹饪”技术。
素食发展至今中国现代素菜已发展到数千款之多,烹调技法极为高超,为全世界所赞叹! 由西方发达国家肉食导致高发心血管、癌症等疾病的前车之鉴,如今素食已经成为一种遍及全球的健康与时尚,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赏识与接受。
由于全球人类大量肉食、过滥发展畜牧业所导致甲烷释放引起的环境破坏、全球暖化、冰河融化、等气候性灾难频发......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弃荤茹素更是被提高到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高度上来了。
在我们缅怀、感激给全世界带来佛法真理的伟大印度王子、感激虔诚学佛、终身茹素、严格僧侣持全素戒律、推动中国素食发展的皇帝的同时,让我们再来重温释迦牟尼佛的这条佛典:
《楞伽经》:大慧,凡杀生者,多为人食,人若不食,亦无杀事,是故食肉与杀生同罪。
观察食物的属性除了在种类上区分外,更应依据烹饪的方法,有时一种蔬菜也可以被做的变成惰性食物。食物的品质富于营养,认为食物使人发胖是不正确的,这种极端的看法会对人产生有害的影响。
有一对父子,虽然家境很贫困但却能父慈子孝,生活得和乐融融。他们有一小块土地,父子俩很用心地耕作。父子把辛苦所得的农作物卖出去,经过多年的省吃俭用,慢慢存下一笔积蓄。有一天,父亲对儿子说:“你从小到现在,从来没有好日子过,父亲对你感到很歉疚,
身心都有益 吃素的12大好处 1、吃素使人聪明 素食者的一个标志就是头脑灵活。嗜肉者的标志是头脑沉钝。不少人改为素食之后,发觉自己脑筋灵活了,想象力丰富了,领悟力提高了,思考敏捷了,有些记忆力增加
黄:我信佛,我吃素的,吃了很多年的素,朋友们在一起吃饭,我就吃点青菜。我是3年前开始就吃全素了,吃素以后,心态变了,欲求的东西会比较少。
问:牛奶是素食吗?受五戒能喝牛奶吗? 妙舍法师答: 医生说吃净口素缺少营养,缺少蛋白质,免疫力会下降,是真的吗?首先牛奶不算素食,因为它和动物有关,但是受五戒是可以喝牛奶的。医生说吃净口素缺少
海带不但碘含量丰富,还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和钙元素,海带胶质还能促使人体内的放射性物质排出体外。但食用干海带时,需要先用水浸泡6小时,然后再烹调。
近日,有媒体报道,杭州29岁的小伙子5年“过午不食”,结果胃粘膜广泛充血糜烂,长了两个直径大于2厘米的溃疡,还有出血和咖啡色血痂。这些年,笃信“过午不食”的人不少,主要是因为一直流传的某著名中医专家说“过午不食有益健康长寿”的说法,而反对此说者也多将矛头
吃素,也要讲究营养搭配,搭配合理的素食对健康是有益的。想享受素食带来的好处,一定要充分了解素食的营养搭配知识,才能避免营养缺乏的危险。有一个非常容易记忆的合理膳食口诀,就是:一二三四五,红黄白绿黑。
台湾的有些患者认为吃素对健康有帮助,但也有人认为吃素容易营养不足,生病的人不宜吃素。对此,花莲慈济医学中心复健科主治医师简世霖表示,刚开始接触素食的人,通常会犯下一些错误,以致于营养摄取不均衡,事实上,吃素是有学问的,建议想吃素的人应把握四原则。
邻居杀鸭子,男主人主刀,女主人帮忙。割颈放血,再把鸭头别进翅膀后,男主人洗洗手,掉头去上班。女主人则开始烧水,准备为鸭褪毛。然而,当女主人端着一盆滚烫的水出来准备往鸭子身上浇下去时,突然失声惊叫起来,差点就将手中的开水倾盆洒掉。
材料:蚕豆400g,花椒粒1大匙,干辣椒2~3个,糖1小匙,盐1小匙。做法:1 选带壳蚕豆为佳。锅烧热下宽油,将花椒粒小火煸香,然后下入切碎的干辣椒和带壳蚕豆,大火翻炒。2 接着倒入半碗水,转小火,焖8分钟左右,加盐糖调味,继续加热直到汤汁基本
材料:去壳蚕豆300g,新鲜茴香100g,干辣椒1~2个,盐1 2小匙,糖1 2小匙。做法:1 茴香切末,干辣椒切丝待用。2 锅烧热下油,放入干辣椒和一半的茴香末,小火炒香。3 加入蚕豆仁同炒。加蚕豆一半量的水和1 2小匙的糖,盖上锅盖中火加热5分钟
上海青别称有青菜、瓢菜等,芸薹属。富含纤维及多种维生素,味甜口感好,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材料:糙米、上海青、腐竹、干香菇、姜片。做法:1 在锅中放入泡发好的糙米、干香菇、姜片和适量的水一起熬煮。2 糙米变软的时候加入泡好的腐竹一起煮
材料:小油菜400g,口蘑200g,盐1小匙,干辣椒1~2个。做法:1 小油菜洗净,掰成2cm左右的小段,加1小匙盐抓均匀,静置半小时,炒之前挤掉过多的水分待用。2 口蘑切片待用。3 锅烧热下1大匙油,下入干辣椒爆香,入蘑菇片炒香,然后下入手捏菜拌炒均匀至菜色翠绿
材料:小油菜200g,年糕片200g,干辣椒2个,八角1个,老抽1大匙,红糖1小匙,香油1 2小匙。做法:1 小油菜叶子掰开洗净,锅烧热后下少许油,放入油菜炒软,加入辣椒、八角,倒入老抽和红糖,倒入一碗水大火烧开后转中火,继续加热10分钟
材料:小油菜100g,大米1 2杯。做法:1 小油菜掰开洗净,切成丝待用。2 米洗净放入电饭锅中,加6倍水,滴几滴油煮熟。3 将小油菜放入粥中拌匀焖1分钟即可。
材料:菠菜300g,孜然粒1小匙,盐1 2小匙。做法:1 将菠菜洗干净,掰成6cm左右的小段,控掉水,待用。2 锅烧热,下一点油,下入孜然粒,小火炒出香味(此时火大容易把孜然炒煳),放入菠菜转大火翻炒至断生。3 加入盐调味拌匀即可。
材料:春笋1000g,姜2片,冰糖4~5粒,老抽1 2小匙,生抽1大匙。做法:1 春笋去掉老根和笋衣,切成寸段。水烧开后,加少许盐,倒入切好的笋焯烫8分钟左右,以去除涩味和过多的草酸,捞出沥干水分。
材料:春笋800g,荠菜50g,盐1 2小匙,糖1 2小匙。做法:1 春笋剥掉外壳,荠菜去掉老叶,保留根部。根部是荠菜香味的主要来源,要仔细反复清洗至完全没有泥沙。2 洗好的荠菜放入沸水中焯烫1分钟,捞出来挤掉水分,切成碎末。
食材:芦笋8根,蒜1头,生抽、花生油、素蚝油各适量。做法:(1)将芦笋洗净,去掉老根,削去底部的老皮,斜切成长段;大蒜剥皮后,拍成蒜末。(2)往炒锅内放入适量的花生油,加入蒜末、芦笋,中火翻炒。(3)芦笋熟透后,加入适量素蚝油、生抽调味,翻炒两下,即可
黑茶因其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而得名,属于后发酵茶。在我国藏族、蒙古族等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茶是必需品,更有着“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我国黑茶主要产于云南、广西、湖南、湖北和四川等地,所以,一般可将黑茶按照产地的不同分为以下四类:
白芽奇兰属于闽南乌龙茶(青茶),是历史名茶,产于福建省平和县大芹山、彭溪村一带,创制于清乾隆年间。成品茶外形紧结重实、呈半球型,色泽青褐油润,汤色橙黄明亮,内质香气清高爽悦,品种香突出,似兰香幽长,叶底软亮,滋味醇爽细腻,具有独特的山骨风韵。白芽奇
龙井茶,产自浙江杭州西湖一带,因井得名,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于世,是中国名茶之首,有着绿茶皇后之美誉。西湖区的“狮峰、龙井村、五云山、虎跑、梅家坞”是西湖龙井的核心产区,良好的地理环境和优质的水源,赋予了西湖龙井山泉雨露之灵气。
英德红茶,中国红茶界的后起之秀,创制于1959年,产于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简称英红。因其浓厚、鲜爽的特点,与赫赫有名的祁红、滇红并称为中国三大红茶。英德红茶外形紧结重实,色泽乌润,汤色红艳明亮,香气浓郁纯正,叶底柔软红亮,口感醇香顺滑。1963年英国女王
很多人都坚信“苦味食物能养生”,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依据呢?其实,这只是人类一厢情愿的想法。从营养学角度来看,这种说法并没有依据。植物的苦味,其实是它们抵抗外界环境侵害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苦味食物中的苦味主要来自生物碱、萜类、糖苷类和苦味肽类
中国的铁观音产地有福建安溪、漳州华安、三明大田等地,其中的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是铁观音的原产地与发源地。安溪县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充沛的雨量和温和的环境让安溪成为茶叶生长的黄金地带。1985年,国家第一批30个国家级的优良茶树品种
普洱茶之名,最早出自其产地或者集散地,是指产于普洱或者由普洱运出来的茶叶,这一点应该是没有争议的。但普洱茶是什么时候开始叫起来的?普洱茶涵盖的地域范围是哪里?普洱茶什么时候专指云南晒青茶?这些问题都还没有统一的结论。
从大方向区分,茶可分为六大类,分别为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与黑茶。值得注意的是,此分类并非由茶树的品种来决定,而是制法。亦即,即使是同一茶树所采下的茶叶,若分别以不同方式制作,便成为不同的茶。
黑茶性质温和,老少皆宜,可以刮油解腻。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安化黑茶“性温味苦微甘,下膈气消滞去寒辟”,“解油腻、牛羊毒。逐痰下气,刮肠通泄”,“饭后饮之可解肥浓”,“去油腻”、“解荤腥”等。黑茶又称边销茶,在历史上主要供西北少数民族饮用,
普洱生茶简称生普,其性寒凉,味苦涩。将云南大叶种茶树的鲜叶,经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普洱生茶。其色泽墨绿,香气清新,汤色清亮,有绿茶的基本特性。普洱生茶是可以直接饮用的,但是滋味偏于苦涩,刺激性较强。新制的生普之所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