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 净土经论 净宗法脉 因果启示 净土论著 净土旨归 净宗早晚课 净土圣贤录

思惟品第一之二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通义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通义卷第二

  思惟品第一之二

  【贤护。我时则亦授彼佛记。是人当来必得成佛。号曰德光明如来应供等正觉乃至佛世尊。】

  佛言贤护!如是善男子,我亦与彼授记,当来作佛,号德光明,十号具足。

  授记者,因果法也。菩萨修因,必当证果,故应与授记。但不应以有所得心受记,若以有所得心,记亦失,无记亦失,以有所得故。以无所得心受记者,记亦得,无记亦得。以毕竟空中建立一切法,一切法皆归毕竟空故。约一切法边讲,便是实相诸法。约毕竟空边说,便是诸法实相。故以无所得心,记与无记,皆不出第一义。

  【贤护。是中三昧谁当证知。今我弟子摩诃迦叶。帝释德菩萨。善德天子。及余无量诸菩萨辈。咸已修得此三昧者。是为证。云何证。所谓空三昧也。】

  世尊引人作证,是中无量诸菩萨,皆证得空三昧。例如大迦叶,帝释德菩萨,善德天子,及无量诸菩萨等,皆已修得空三昧也。

  【贤护。我念往昔有佛世尊。号须波日。时有一人行值旷野。饥渴困苦遂即睡眠。梦中具得诸种上妙美食。食之既饱无复饥虚。从是寤已还复饥渴。是人因此即自思惟。如是诸法皆空无实。犹梦所见本自非真。如是观时悟无生忍。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贤护!我念往昔,有佛世尊,号须波日……

  世尊举昔证今。如人梦中得食,寤已还复饥渴。其实吾人日中虽觉,亦如梦中。六道蒙昧,皆在梦中。何以知之?诸法因缘所生,法属因缘,无有自性。无性之法,当体即空。然众生迷闷,妄执为实有。故虽然自谓觉寤,实实仍在梦中。

  如果寤知诸法性空无实,安忍不疑,便得证入空三昧矣。故是人因此,即自思惟,一切诸法皆空无实,醒时梦时,一般无二。如是观时,便悟无生法忍。

  悟无生忍者,见法性也,悟无上佛道也。诸法性空,空故无生。觉知诸法无生,便名菩提。菩提即是无上佛道。

  既悟无上菩提之道,便得分破无明。故于无上正等菩提,得不退转。

  【如是贤护。有诸菩萨若在家若出家。闻有诸佛随何方所。即向彼方至心顶礼。心中渴仰欲见彼佛。故作如是专精思惟。复应当观如是色相。亦即作彼虚空之想。而彼成就虚空想已。得住如是正思惟中。住思惟已。得见彼佛光明清彻如净琉璃。其形端正如真金柱。如是念者彼见如来亦复如是。】

  如是贤护!有诸菩萨,若在家若出家,闻有诸佛,随何方所,即向彼方至心顶礼。

  此思惟诸佛现前三昧,无论出家菩萨在家菩萨,皆可修习。修行时须恭敬其方,向其方至诚顶礼。若念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应恭敬西方。若坐若卧,面向西方。

  不敢向西方涕唾大小便利,时时心存忆想,知西方有佛。纵至舍命,此想不移。以此方便,可得往生。

  如是念佛,心中渴仰欲见彼佛。如是专精思惟诸佛,便得诸佛现前也。

  复应当观如是色相。如十六观经所说,此是佛报身化身也。亦即作彼虚空之想。此是观佛法身。凡夫之人,唯能观佛化身。大菩萨方能观佛报身法身。

  依十六观经,佛之报身,系六十万亿那由他由旬高大之身。所谓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者是。

  法身者清净离相,遍一切处理体常住。非是六尘,亦不离六尘。非有非无,不生不灭。湛然常存而不可见闻触知,虽非见闻触知境界,而湛然常存。故曰报者报法身,化者化法身。

  大菩萨非是于报身化身以外,另见法身。而是见报身化身时,即见法身也。例如经云五阴皆空,五阴空者,即是法身也。当知空即五阴,非是空外另有五阴也。

  故今经中说,成就虚空想已,得住如是正思惟中。如是正思惟者,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知诸法即是实相,实相即是诸法也。

  故住思惟已,得见彼佛光明清彻,如净琉璃。琉璃者,是一种青色玉石也。其形端正,如真金柱。如是思惟念佛者,彼见如来亦复如是。谓诸佛从众生心想中生也。

  【复次贤护。譬如有人忽从本国至于他方虽在他方而常追忆本所生处。曾如是见。亦如是闻。如是忆念。如是了知。久追忆故于睡梦中明见自身在本生处。游从见闻如前所更。是人后时向诸眷属。具论梦中所见之事。我如是见。我如是闻。我如是营。为如是获得。如是贤护。有诸菩萨若在家若出家。若从他闻有佛世尊。随何方所即向彼方。至心顶礼欲见彼佛正念不乱。应念即见彼佛形像。或如□璃或纯金色亦复如是。】

  仍是先举譬喻,后说修行。譬如有人,从于本国,远至他方,时常忆念本所生处。忆念过去,曾经如何见如何闻。以如是忆念,如是了知,久久追忆故,于睡梦中,便见自身,在本所生处游历。同时即见闻自己以前,所更历事。是人后时,便向其眷属说。我曾经梦见到某事,闻到某事。我曾经营作图谋甚么,曾经获得甚么事物。

  这是说心生则法生的道理。以下便说修行亦复如是。

  如是贤护以下,说明修习诸佛现前三昧,亦是专思寂想所致也。若有在家或出家菩萨,曾从别人闻说有佛,便向佛所在之方向,至心顶礼,求见彼佛,正念不乱。

  例如闻西方有阿弥陀佛,便向西方,至心礼拜,求见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正念不乱者,一心不乱也,亦即专思寂想也。

  应念即见彼佛形像。

  应众生之想念,即见彼佛形像。若众生想念琉璃色佛,即见琉璃色像。想念金色佛,即见金色像。

  【复次贤护。譬如比丘修不净观。见新死尸形色始变或青或黄或黑或赤。或时□胀或已烂坏脓血俱流。虫兽食啖肉尽骨白其色如珂。如是乃至观骨离散。而彼骨散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唯心所作还见自心。如是贤护。若诸菩萨欲得成就彼念诸佛现前三昧。随何方所。先念欲见彼佛世尊。随所念处即见如来。】

  譬如比丘修不净观。

  比丘学道,为止过失之心,修五种停心观。五停心观者,即一、不净观,二、慈悲观,三、因缘观,四、界分别观,五、数息观。有将界分别观,改为念佛观者。

  修不净观者,对治多贪众生。此观修有九想,即□胀想,青瘀想,坏想,血涂漫想,脓烂想,虫啖想,散想,骨想,烧想。故经中云……或青或黄或黑或赤。或□胀、脓血、虫啖、骨白如珂,珂者,似玉之白石也。如是乃至骨离散。

  而彼骨散,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此明诸法因缘生,其性故空。以性空故,是以无来无去。诸法性空,本无所有,唯心所现,唯心所造。故见法即是自见其心也。

  以见法即是见心故,所以菩萨念佛,即能见佛。以佛是心现,心是念起故。所以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既然佛由心造,故见佛即是自见其心。心是佛心,佛是心佛。以如是故,心念佛心即是佛也。

  一真法界,不二而二。法界一真,二而不二。不二而二故,佛与众生宛然。但是二而不二,以不二故,一体湛然。是故一体湛然,不碍佛生宛然。佛生宛然,不碍一体湛然。是故菩萨如法思惟诸佛,随所念处即见如来也。

  【何以故。因缘三昧得见如来。得见彼佛有三因缘。何者为三。一者缘此三昧。二者彼佛加持。三者自善根熟。具足如是三因缘故。即得明见彼诸如来应供等正觉亦复如是。】

  何以故?因为缘于三昧力故,得见如来也。换句话说,即缘于思惟诸佛现前三昧力故,得见于佛也。

  得见彼佛有三因缘。谓有三种因缘,得见诸佛也。求见阿弥陀佛者,亦须此三种因缘具足。

  一者缘于修习念佛三昧故。修习日久,三昧成就。云何三昧成就?念佛三昧成就,即一心不乱也。

  二者彼佛加持。何为蒙佛加持?蒙佛加持者,心佛相应也。心佛相应,虽二而一也。

  三者自善根熟。自善根熟者,一心不乱,信愿坚固,无贪嗔痴间杂也。

  如是三因缘,三而一,一而三。三而一者,此三因缘皆从一心中得。一而三者,唯是一心,由众缘生。一而三,故不废修习。三而一,故不失于性。不失于性,则全修在性。不废修习,则全性起修。

  具足如是三因缘,即得明见诸佛也。

  【复次贤护。如人盛壮容貌端严。欲观己形美恶好丑。即便取器。盛彼清油。或持净水。或取水精。或执明镜。用是四物观己面像。善恶好丑显现分明。贤护。于意云何。彼所见像。于此油水水精明镜四处现时。是为先有耶。贤护答言不也。曰是岂本无耶。答言不也。曰是为在内耶。答言不也。曰是岂在外耶。答言不也。世尊。唯彼油水精镜诸物。清明无浊无滓。其形在前彼像随现。而彼现像不从四物出。亦非余处来。非自然有。非人造作。当知彼像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无有住所。时彼贤护如是答已。佛言贤护。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诸物清净彼色明朗。影像自现不用多功。菩萨亦尔。一心善思见诸如来。见已即住。住已问义解释欢喜。即复思惟。今此佛者从何所来。而我是身复从何出。观彼如来竟无来处及以去处。我身亦尔。本无出趣岂有转还。彼复应作如是思惟。今此三界唯是心有。何以故,随彼心念还自见心。今我从心见佛。我心作佛。我心是佛。我心是如来。我心是我身。我心见佛。心不知心。心不见心。心有想念则成生死。心无想念即是涅槃。诸法不真思想缘起。所思既灭能想亦空。贤护当知。诸菩萨等因此三昧证大菩提。】

  复次贤护!如人盛壮,容貌端严。欲观己形,美恶好丑。即便取……镜,观己面像。

  清油、净水、水精、明镜等四物,皆取其照物之用。明镜照物,其影毕现。

  然‘照’与‘影’,同时具足。非先非后,非内非外,非能非所。照全是影,影全是照。无无照之影,亦无无影之照。二者同时具足,无欠无余,不纵不横,不并不别。照时即是影时,影时即是照时。故曰非先有,非本无,不在内,不在外。

  以心照境,亦复如是。心念佛时,念全是佛,佛全是念。无无念之佛,亦无无佛之念。同时具足,无欠无余。念具足即佛具足,佛具足即念具足。终至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心缘佛起,佛缘心现。心是不异佛之心,即心而常佛。佛是不异心之佛,即佛而常心。故心而无心,无心而心。佛而无佛,无佛而佛。二谛融通,一真法界。

  此中容不得纤毫知见,若立知见,即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即成生死,即乖法体。

  佛问贤护,彼所见像,于此油、水、水精、明镜中现时,是先有,是本无,是在内在外吗?

  贤护答言,不也世尊!像由因缘而现,幻有随缘,其性清净。非生非灭,非有非无,不可定执。故不可说先有,不可说本无,不可说在内,不可说在外。

  唯彼油、水、水精、镜诸物,清明无浊无滓,其形在前,彼像随现。

  只要明镜清净,即能现像。其像虽现,而镜体本空。正因镜体空净,故能现像。以此譬喻法性空故能随缘,以随缘故法性空。是知彼所现像,不从四物出,亦非余处来。非自然有,以缘起故。非人造作,以性空故。当知彼像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 ,无有住所。

  佛即印可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诸物清净(油、水、水精、明镜等物清净),彼色明朗。影像自现,不用多功。不用多功者,不加造作也。

  以下以法合譬。菩萨亦尔,一心善思见诸如来者,无有疑惑,不杂余念也。如是即能亲见诸佛。

  见已即住,住已问义,解释欢喜。

  见佛以后,即住佛前。请问如来,修行何法,得生彼国?佛即解答,令彼欢喜。

  即复思惟,佛从何来,我身何出?乃知佛及我身,无来无去,唯是心造也。本无出趣,岂有转还?既然无来无去,故本无出生及趣死。既然如此,岂有六道轮转?

  彼复应作如是思惟,今此三界,唯是心有。

  此所谓三界空花,唯心所现也。

  何以故?随彼心念,还自见心。

  何以故三界唯心呢?因为一心随缘现三界,三界性空唯一心。心现三界成俗谛,三界唯心是真谛

  本来事理圆融,一际无分。然以方便,开为二门。二门者,一、心真如门,二、心生灭门。心真如门者,真谛也。心生灭门者,俗谛也。以真谛故,说三界唯心。以俗谛故,说心现三界。

  三界事相,缘起似有即空。以性空故,乃能随缘而现三界。故空即不空,全现为有。空非灭有之空,即空而有。有非异空之有,即有而空。故一心三界,三界一心,一际不殊。

  以如是故,法由心现,无法而非心。见法即是见心,终无心外法,能与心作缘也。故曰随彼心念,还自见心也。

  今我从心见佛,我心作佛,我心是佛。我心是如来,我心是我身。我心见佛,心不知心,心不见心。

  今我以心见佛,实是我心自作佛,还以我心见也。易言之,心自现相,还以心取。如实知者,便知自心所见佛,还由自心作,此是俗谛。若知俗谛,便知真谛。

  知我所见之佛,还是我心。故曰我心是佛。

  如来者法身佛也。如来法身,无来无去是心真如门,如来法身,无来而来,无去而去,是心生灭门。如来法身,来而无来,去而无去,心生灭即心真如,一体常灵。

  我心是我身者,谓我今业报之身,亦复与佛法身不殊。只因惑业因缘,不自知不自见而已。何故业报身即是法身?以五阴皆空故。五阴皆空,即法身也。

  我心见佛,心不知心,心不见心。

  本来佛由心现,见佛即是见心。然众生我见坚固,以至于心不知心,心不见心,犹如指不触指,眼不见眼。

  众生以我见封滞,于是迷法身,落入业报身。如果一旦觉悟,知业报身性空,不生执着,即是法身也。

  心有想念则成生死,心无想念即是涅槃。诸法不真,思想缘起,所思既灭,能想亦空。贤护当知,诸菩萨等,因此三昧,证大菩提。

  以取相故,乃有想念。换句话说,心若取相,便成生死。心不取相,即是涅槃。生死涅槃,乃一心缘起。若能心不攀缘,则生死涅槃皆如昨梦。如是毕竟清净,假名究竟涅槃。

  诸法不真者,谓诸法幻有非实也。一切法本空,皆由一心思想而缘起。凡夫无知,执幻有之法为实有。以执实有故,于是迷入生死。本无生死,以执迷而成生死。亦无涅槃,以执觉而求出生死入涅槃。

  若知一切法空,则所思之法既灭,能想之心亦空。如是则事理圆融,一际无分。如来藏中法性之体,性自圆满。虽处染而不垢,虽修治亦不净,名曰自性清净心。以此性体遍照诸法,则如实知如实见,洞达一切,无有障碍矣。

  最后佛告贤护菩萨曰,诸菩萨等,皆因修习此诸佛现前三昧,证无上佛菩提也。

  吾人诵经至此,当确信念佛三昧,为三昧王矣!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