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 净土经论 净宗法脉 因果启示 净土论著 净土旨归 净宗早晚课 净土圣贤录

正信品第四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通义

  正信品第四

  【尔时世尊复告贤护菩萨言。贤护。若诸菩萨摩诃萨为求如是三昧宝故。当应勇猛发勤精进。自然速能入此三昧也。贤护。譬如有人乘御大船入于大海。恣意载满众妙珍宝。已过一切诸大难处。垂至此岸未几之间。船忽破坏众宝沉没。当尔之时阎浮提人。发大叫声生大悲苦。以失如是无价宝故。贤护。有善男子善女人。亦复如是。耳闻如斯胜三昧宝。不能书写读诵受持。复不能思惟如法而住。贤护。当知尔时一切世间诸天神等。亦应如是发大叫呼生大悲恼作如是言。是诸众生深可怜愍。云何于此诸佛世尊胜三昧宝。一切诸佛之所称扬。一切诸佛之所印可。一切诸佛之所教诫。一切诸佛最上功德。具足成就圆满无缺。菩萨闻已当应勤求。反更远离不肯书写。不乐读诵。不能受持解释义理。不能思惟如法而住。如是放逸懈怠众生。未来必当受大损减。】

  尔时世尊复告贤护菩萨言,若诸菩萨摩诃萨,为求如是三昧宝故,当应勇猛发勤精进,自然速能入此三昧也。

  般舟行道,三月内不坐不眠,勇猛精进,便得诸佛现前三昧。

  譬如有人,乘御大船入于大海……

  譬如有人乘大船入海求宝,满载妙宝而归。已经渡过一切大难处。但当船即将靠岸之际,忽然船破众宝沉没。于是阎浮提人,皆大声悲叹,生大悲苦。此用譬喻,有人闻此三昧宝,不能书写受持读诵如法而住,实为可惜也。阎浮提又称瞻部洲,在须弥山南方,即吾人所住之处。

  贤护!有善男子善女人,亦复如是……

  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现前三昧,不能书写读诵受持,又不能思惟如法而住,实为可惜。一切世间诸天神等,皆将感叹。谓是诸众生,实可怜愍。于此诸佛殊胜之三昧宝王,不能思惟如法而住,未来必当受大损减也。

  此三昧宝王,乃一切诸佛之所称扬,一切诸佛之所印可,一切诸佛之所教诫,是一切诸佛之最上功德。是诸佛最上功德具足成就圆满无缺。如是现前三昧,菩萨闻已,当应勤求。但彼善男子善女人,却反远离。不肯书写读诵,不能受持,不能解释义理,不能思惟如法而住,像这等放逸懈怠众生,未来必当受大损减。

  吾人思之,今世情形,确如佛所言。一般自视过高者,多对念佛法门采怀疑态度。甚至有人,直接排斥者。现在睹此经文,佛言历历,吾人应切实反省矣。

  念佛法门,译来我国,要以般舟三昧经为最早。约当后汉灵帝时代,即有般舟三昧经之译出。是以我国最初念佛法门,是以心念为主。即所谓‘思惟’诸佛现前三昧。

  后来无量寿经,阿弥陀经,陆续译出,于是持名口念大兴。其实心念口念,是一致的。口念者,是要求念发于心,声出于口。古德云,心无力口来扶。心念之法,上根人得益。持名一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末法时期,最为应机也。

  【贤护。何等名为众生损减。所谓于如是三昧宝中。闻已远离不能书写读诵受持。不能解说思惟义理。不如法住专念修行。丧灭功德是为减损。】

  贤护!何等名为众生损减?

  如果众生闻此三昧宝王,远离而不能书写读诵受持,不能解说思惟义理,不如法住专念修行。便丧失灭尽诸佛最上功德,是为损减也。

  【贤护。是懈怠人恶众生辈。于斯法中得利益者无有是处。复次贤护。譬如有人持赤栴檀示愚痴人。而彼痴人以愚痴故。于赤檀香起臭秽想。时主智人卖檀香者。告愚人曰。汝今不应于妙栴檀生臭恶想。何以故。是檀最精香气第一。汝今何故反为臭恶。若不信者。应先臭尝为臭为香。又汝眼明亦应以目观察是檀。光色文彩为瘦为肥为善为恶。然彼愚者。虽闻智人如是语言种种称赞。以愚痴故转生憎恶。以手捻鼻不用嗅闻。掩闭其目不肯观视。如是贤护。当来之世有恶比丘。憎恶是经其事亦尔。彼恶人辈不知修习身戒心慧。愚痴无智犹如白羊顽騃佷弊。彼诸恶人又薄福故。虽复得闻如是妙典正念诸佛现前三昧。不用书写不能读诵。不能受持不能思惟。不能为人宣扬广说。又亦不能广生随喜。云何能得如说修行。若彼恶人能说行者。无有是处。】

  贤护!像这种懈怠之人,恶众生之辈。于斯诸佛现前三昧法中,能得利益者,无有是处。

  复次贤护!譬如有人,持赤栴檀示愚痴人下,复以譬喻说明。

  愚痴人以好栴檀香,起臭秽想。时主智人,卖栴檀香者。谓时卖栴檀香之主人,系有智慧之人。告愚人曰,汝不应于妙栴檀生臭秽想。须知此栴檀最精美,香气第一。

  若不信者,应先臭尝,为臭为香。

  如果不信,应先‘嗅’闻,尝试尝试,究竟是臭是香!

  又汝眼明,亦应以目观察是檀,光色文彩,是瘦是肥,是好是坏。

  虽然智者种种称赞,但愚人转生憎恶,捻鼻不嗅,掩目不视。

  举过譬喻以后,佛接着说,如是贤护!当来之世,有恶比丘,憎恶是贤护经,其事亦如此譬喻一样。

  彼恶人辈,不知修习身戒心慧。

  修习身戒者,不杀不盗不淫,不恶口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也。修习心慧者,不贪不嗔不痴也。

  愚痴无智,犹如白羊,顽騃佷弊。佷弊有自用之意。

  彼诸恶人,又薄福故,虽闻此现前三昧,不用书写,不能读诵、受持、思惟。

  不能为人宣说,不能广生随喜。云何能如说修行呢?彼恶人若能如说修行此思惟诸佛现前三昧者,无有是处。

  【又复闻已更兴诽谤。都无信心谓为真实。虽闻多说终无开解。复作是言。若斯法者但为戏论故神异其事。又为炽盛言教故过饰其词。诱诳世间造斯经典。岂得方比圣者。】

  又复闻已,更兴诽谤。都无信心,谓为真实。

  如是恶人,闻斯经典,不但不信,反而更兴诽谤。于此经典无有信心,不相信此经典为真实者。

  虽闻多说,终无开解。

  虽然听多人为其宣说,但是这种恶人,始终不能开悟了解。

  并且更作不敬之言说,谓此诸佛现前三昧法门,只是不实之戏论。故意作神异之言说,是不可相信的。

  又为炽盛言教,故过饰其词。

  又谓说此经者,为了炽盛提高其言教,故意过份文饰其词。这不过是诱诳世间众生,而说此经典罢了。

  岂得方比圣者。

  ‘方’即比意也。谓造此经典者,岂得与圣者相比呢?

  【阿难诸比丘辈现在世时宣说如是诸修多罗也。又于异时发如是言。此修多罗非佛所说。乃是恶人自造文章妄言经耳。贤护当知。如斯恶人。长夜远离如是微妙无上大宝。如彼痴人见妙香已。掩眼塞鼻不用见闻。】

  阿难诸比丘辈现在世时宣说诸修多罗也,又于异时发如是言,此修多罗非佛所说,乃是恶人自造文章,妄言经耳。

  阿难!我于现在世时,为诸比丘辈宣说之诸修多罗。又于异时,谓佛灭后,乃至末法时期。诸恶人便发如是言,谓此修多罗非佛所说。乃是恶人所伪造文章,妄言谓为佛经耳。

  贤护当知,如斯恶人,以诽谤佛经,不信佛经故,长夜远离如是微妙无上大法。犹如彼愚痴人,见妙檀香已,掩眼塞鼻,不用见嗅。

  【如是贤护。彼愚恶辈。闻此妙经三昧宝已。不欲书写不乐读诵。不念受持不能宣说。所谓无心亲近不愿闻故。】

  如是贤护!彼愚恶辈,闻此妙经三昧宝,不欲书写,不乐读诵,不念受持,不能宣说。何以故?以无心亲近,不愿听闻故。

  【复次贤护。譬如有人卖摩尼宝。有愚痴人见彼宝已。即便问言。仁者斯宝其价云何。宝主答言。汝今当知是宝精胜世间所无。非可造次以世价论也。吾今且说此宝功能威德力用。粗为约耳。卿若欲知此摩尼宝光明所照近远若干。卿今若须当以真金布满斯地。尔乃相与。彼愚痴人闻是语已。便大嗤笑种种呰毁。是摩尼宝竟不酬价。】

  复次贤护!譬如有人卖摩尼宝……

  摩尼为如意珠。愚人问价,卖者答言,此宝世间所无,不可轻率以一般市价而论。我今且说此宝功能威德力用,不过大约粗说而已。汝若欲知此宝光明所照远近,汝买得自然便知。卿若欲买,当以真金布满此地为价也。如是之价,方可卖与汝也。

  愚人闻言,便大讥笑,并且种种呰毁。于此真摩尼宝,竟不还价。

  【如是贤护。彼未来世诸恶比丘。闻此经中胜三昧宝。无有信心多生嗤笑。更兴诽谤其事亦尔。或有比丘信根深厚慧根明利。已于过去诸如来所。亲近承事听闻正法。如教修行种诸善根。彼等闻此菩萨念佛现前三昧。即能读诵思惟义理。为人广说能多利益一切世间。所谓广宣流布。生大信心。发大智慧。成就纯直。具足威仪。常行惭愧。怖畏众罪。修持禁戒。不受诸欲。信甚深法。能多受闻。得深智忍。常行慈悲。】

  举譬喻后,以法合之。如是贤护!彼未来世诸恶比丘,闻此经中胜三昧宝,无有信心,多生嗤笑,更兴诽谤,其事亦尔。

  未来世不信诸佛现前三昧之恶比丘,闻此三昧,多生讥笑。亦如愚人不信摩尼珠,多生讥笑一般。

  或有比丘,信根深厚,慧根明利下,更说具信根之比丘。具信根之比丘,智慧明利。如果论其善根,已于过去诸佛所,亲近承事听闻正法,并且能如教修行,种诸善根。

  彼等具信根之比丘,闻此现前三昧,即能读诵思惟义理,更能流布是经,广为人说,能多利益一切世间。云何利益一切世间?所谓广宣流布是经也。

  是等比丘,生大信心,仰信无上菩提也。发大智慧,发实相智慧也。成就纯直之心,具足诸威德行仪。怖畏众罪,修持一切戒律。不受世间五欲之乐,信甚深法。能多受持听闻佛法,得深智忍。深智忍者,无生法忍也。常行慈悲,爱护愍念众生。

  【然而斯等信根深固得是三昧。得三昧已游诸方国。为他广说解释义理。常作是愿。令此菩萨念佛三昧甚深经典。广行流布常住于世。或有众生。善根微薄福德□少。过去未曾亲近诸佛。供养承事听闻正法。但为我慢所降。嫉妒所导。利养所覆。名闻所牵。广行放逸不持戒善。常乐乱心不修禅定。远离经教不求多闻。未遇善师唯逢恶友。斯人如是闻此三昧。诽谤轻毁无一信心。谓为不实。志性顽愚意无开解。复作是言。如斯经典非佛所说。乃是世间钝根比丘。愚痴邪见自作文章严饰词句。若处众中应如是说。亦如是教。汝诸众生。当知今此修多罗典非佛所说。如是痴人。不知亲近诸佛世尊。不种善根不修供养。习近恶友多作众恶。当知是人。远离无上深妙法宝。永失无上最胜法利也。】

  然而斯等信根深固,得是三昧。‘然而’似应为‘然后’。然后斯等信根深固,得是现前三昧。

  得三昧已,游诸方国,为他广说,解释义理。

  得是三昧,乃自利也。为他广说,乃化他利人也。

  常作是愿,令此菩萨念佛三昧甚深经典,广行流布,常住于世。

  斯等信根深固菩萨,发如是愿,愿此念佛三昧甚深经典,流布十方,常住于世。

  至于善根微薄众生,福德□(鲜)少,过去又未曾亲近诸佛,供养诸佛,承事诸佛,听闻正法。但唯为我慢所降伏,所左右,唯为嫉妒所诱导,利养所覆蔽,名闻利养所牵动。

  并且放逸不持戒善,常乐乱心,不修禅定,远离经教不求多闻。

  此是讲善根福德微少众生,不修戒定慧也。不持戒善,是不修戒也。常乐乱心不修禅定,是不修定也。远离经教不求多闻,是不修慧也。

  修戒善之功德,可不堕三途。修定功德,可生天道。修慧功德,可出三界。善根福德微少众生,不知修行也。

  未获善师,唯逢恶友。

  谓是人又以邪师邪友因缘,乃于此三昧,诽谤轻毁,无一信心,谓此经典虚伪不实。

  彼等众生,志性顽愚,意无开解。复作是言,此经非佛所说。乃钝根比丘愚痴邪见之人,伪作之文章。

  谓讲经之法师言,若于众中演说是经时,应如是说,亦应如是教。谓言汝等众生,当知此经,非佛所说。

  如是善根福德微少愚痴之人,不知亲近诸佛,不种善根,不修供养,反亲近恶友,多作众恶。当知这种痴人,远离无上深妙法宝,永失无上最胜法利。无上最胜法利者,证无上觉也。

  【佛告贤护。吾复语汝。我今现在一切世间。梵魔沙门婆罗门。及诸天人阿修罗等诸大众前。宣说如是妙三昧时。若彼善男子善女人。闻已随喜读诵受持念佛三昧。思惟信解最以为真。发如是言。是为真实诸佛说者。当知彼人所获福聚不可思议。】

  佛言贤护!我今现在,于一切世间,梵,是色界天。魔,是欲界第六天。沙门,一切出家人之总称。佛道外道之出家人,均名沙门。若区别佛道之出家众,须加‘释子’二字,曰沙门释子。

  婆罗门,系天竺四姓之一,奉祀大梵天,而修净行。及诸天人阿修罗前,宣说如是妙三昧时。若彼善男子善女人,随喜、读诵、受持此三昧,思惟信解,相信为真实,并且说言,此经真为诸佛说者。当知是人所获福聚,不可思议。

  【贤护。若复有诸善男子善女人。持满三千大千世界种种珍宝。以用供养一切诸佛如来应供等正觉。所得功德虽为广大。然望持经所获福聚。百千万分不及其一。乃至更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诸福德聚。亦不及一。】

  今校量功德。持满三千大千世界珍宝,供养一切诸佛,不如持此经福聚,百千万分不及其一。乃至无量无边阿僧祇福德聚,不及其一。阿僧祇译无央数。无量无边阿僧祇福德聚,与持经功德相较,亦不及其一也。

  【尔时世尊。为重明此义。而说偈言。

  邪曲愚惑人 放逸根不熟 恶友之所坏 无有正信心

  破戒造众罪 深着于我慢 彼各言此经 非是诸佛说

  此诸修多罗 非是法王教 彼辈自意言 我何能说此

  若见大调御 世尊放光明 我为彼广宣 彼亦能传说

  其或于此经 闻已生欢喜 斯人无疑网 不言非佛说

  如有戒清净 所见能了知 敬法起重心 我为此陈说

  若以三千宝 持奉诸如来 为求大菩提 其福不可说

  若有诸比丘 说佛所叹定 闻者生信心 此福过于彼】

  尔时世尊,为重明此义,而说偈言:

  彼辈自意语,我何能说此。

  彼邪曲愚惑之人,以自意而语言,佛何能说此轻率之经。谓心中思惟佛,即能见佛,是不可能的。所以疑心此经非是佛说。

  若见大调御,世尊放光明……

  谓彼愚惑人以怀疑不信故,乃不能相信此经,传说此经。彼等自谓言,若亲见佛放光为彼宣说此三昧法,彼等方乃相信传说也。

  斯人无疑网,不言非佛说。

  疑惑之心,犹如罗网,令人不得解脱。无有疑惑之人,相信如是真经,便不言非佛说也。

  如有戒清净,所见能了知,敬法起重心,我为此陈说。

  若比丘有戒,且持戒清净。同时见到此经,能了解而信知,于佛法起敬重之心。我为此等辈,宣说此经。

  若以三千宝,持奉诸如来……

  以下皆系重颂长行文之校量功德,文显易明,无须赘述。

  若以三千宝者,即若以满三千大千世界种种珍宝也。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