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圆觉经》的比喻及其喻理特征

圆觉经 | 作者:荆三隆 [投稿]

  《圆觉经》全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其译出时间有异说,主要有:一为唐高宗永徽六年(665)由北印罽宾僧人佛陀多罗在白马寺译出(《佛祖统记》卷三十九);二是唐武则天长寿二年(693)佛陀多罗持梵本在白马寺译《圆觉经》二卷(《道论法师疏》)。关于译者,《高僧传》卷三虽有简要记载,但生平无考。因《圆觉经》为汉译孤本,后世有“作妄”之议。《圆觉经》译出后,因其结构严谨,义理圆融,文辞典雅流畅,十二菩萨所问,各得其玄,很快就得到当时僧学两界、政要文人的喜爱,注家蜂起,迅速流传。时报国寺惟悫撰《圆觉经疏》一卷,先天寺悟实撰《圆觉经》二卷,荐福寺坚志作《圆觉经疏》四卷。在众多的注疏者中对《圆觉经》的诠解、传播做出卓越贡献的,当首推唐长安佛教代表性人物之一的宗密法师。

一、《圆觉经》与宗密

  宗密(780—841),出身在果州西充(今四川西充),家境富有,世敦儒业。

  曾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与道圆禅师的相遇使他选择了皈依佛门的人生道路。他的出家也与《圆觉经》有一段不解之缘。他在《圆觉经略疏序》中自述:

  “幸于涪上,针芥相投。禅遇南宗,教逢斯典。一言之下,心地开通;一轴之中,义天朗耀。顷以道非常道,诸行无常。今知心是佛心,定当作佛。然佛称种智,修假多闻,故复行诣百城,坐探群籍。讲虽滥泰,学且师安。叨沐犹吾之纳,谬当真子之印。再逢亲友,弥感佛恩。久慨孤贫,将陈法施。采集般若,纶贯华严。提挈毘尼,发明唯识。然医方万品,宜选对治;海宝千般,先求如意。观夫文富义博,诚让杂华,指体投机,无偕圆觉。故参详诸论,反复百家。以利其器,方为疏解。

  冥心圣旨,极思研精。义备性相,禅兼顿渐。勒成三卷,以传强学。然上中下品,根欲性殊,今将法彼曲成,从其易简,更搜精要,直注本经。”[1]

  元和二年(807),宗密在遂州大云寺遇南宗菏泽神会三传弟子道圆禅师法席时,“问法契心,如针芥相投,遂求披剃。”[2]从此终身事佛,弘法传教。这一年,他27岁。随后,一次到一位名叫任灌的府吏家用斋时,席间,得《圆觉经》。读后“豁然大悟,身心喜跃归白于圆,圆曰:‘此经诸佛授汝耳,汝当大弘圆顿之教。汝行矣,无滞一隅。’遂当年受具戒,奉命辞去。”[3]因此,南宗道圆禅师是宗密走上般若坦途上遇到的第一位心灵的引导者,是对宗密印证《圆觉》,开示心迹,加持法缘的终身受益之师。《圆觉经》是宗密受益的第一部佛典,而且也成为他得印心证,一生用力最专,注疏诠解最为详备的经典。同时,疏解《圆觉》的弘法之心,也是贯彻宗密一生的原动力。宗密终不负道圆的法言,以大力弘扬圆满灵觉的教义为己任,圆融禅门南北顿渐的差别,为光大禅门贡献殊胜,对《圆觉经》的流布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后,宗密谨从师命,读万卷经,行万里路,遍谒高僧,参访大德,遂成名满江北的一位学问僧。荆南忠禅师、洛阳照禅师都印证宗密为“传教人”和“菩萨中人”。[4]元和五年(810),宗密抵襄汉,在恢觉寺灵峰得《华严大疏》二十卷、《华严大钞》四十卷,述写对华严四祖澄观华严疏钞“关节血脉”一篇,行弟子门人之礼,以表仰慕之情,传承之愿。在澄观“不面不传”的召唤下,赴长安。从元和六年至元和十一年,这五年中都师从于澄观门下,在长安诸寺之间“往来咨决”。澄观印证宗密云:“毘卢华藏,能从我游者,舍汝其谁”。故宗密被后世尊为华严五祖。此后,宗密一直在长安终南山,常住草堂寺圭峰兰若,进行禅修、着述,“不以一行自高,不以一德自声”,且“以阐教度生,助国家之化”。[5]因此,后世尊其为“圭峰大师”。宗密从元和六年(811)至会昌元年(841)正月圆寂,享年六十二。他在长安弘法整三十年,成为唐代中晚期长安佛教最具影响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宗密一生致力于禅教圆融、三教圆融。他怀者大,感者深,善巧方便,广弘佛义,开创了“禅化华严学”,且着述宏富,相传逾二百卷。流传的着作可分为三类:一是关于禅学;二是精研《圆觉经》;三是阐述《华严经》及其宗人着述[6]。宗密着述虽多,但唯对《圆觉经》倾力最殊,其得正印始于斯,弘法发愿得于斯,圆融教义证于斯,如时宰相裴休所述:

  “禅师既佩南宗密印,受圆觉悬记。于是阅大藏经律,通唯识起信等论。然后顿辔于华严法界,宴坐圆觉妙场。究一雨所沾,穷五教之殊致,乃为之疏解。凡大疏三卷、大钞十三卷、略述两卷、小钞六卷、道场修证仪一十八卷,并行于世。其叙教也圆,其见法也彻。其释义也,端如析薪;其入观也,明若秉烛;其辞也,极于理而已。不虚骋,其文也扶于教而已;不苟饰,不以其所长病人,故无排斥之说。不以其未至盖人,故无胸臆之论。荡荡然实十二部经之眼目,三十五祖之骨髓,生灵之大本,三世之达道。后世虽有作者,不能过矣。”[7]

  这段文字是对宗密一生诠解《圆觉经》的缘起、注疏义理见解的透彻、行文语言的特征,所做出的最具概括性且中肯客观的评价。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