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3课丨大悲之人,却从不布施「晚课」

第3课丨大悲之人,却从不布施「晚课」

- 人生就是,再绚丽的光景,终将归于平淡 -

  说多了,告诉诸位,就离般若远了,所以大家可能听着觉得有点玄,谈玄说妙。

  诸位, 我说了这么一大堆,也没听出个所以然,不要怕,有人曾经问过我,法师,法师,(合掌),到底什么是般若啊?他问我,什么是般若啊?问我,他用非常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来问我什么是般若,这个也无可厚非,为什么?他不知道。当时我还没听明白,我还想问问,您什么意思啊?

  般若,其实呢,般若是梵语,与我们念的南无一样,它是梵语翻译过来是音译,也就是印度人的话,因为这个古印度的人,古时候印度的人认为他们的人种是梵天的后裔,是大梵天的后裔,所以将他们的语言就称之为梵语。般若就是梵语的发音,从音译过来,勉强可以称之为什么呀,可以称之为智慧。我们学佛不是要学智慧、要断烦恼、要生智慧吗?但是为什么不把它名正言顺地翻译过来,翻译成智慧呢?就是在佛典的翻译中,有一个范式,大家都在遵守。古德们都在遵守翻译经典这个范式,有五种情况下呢就不再进行翻译了,这个知道吗?有人听过五种情况下不翻是什么意思?

  第一个是什么:秘密不翻,比如说一些咒语,咒语这个东西啊,它具有不可言说的这种功德, 感应力。咒语,我们持咒的时候需要的不是你的理解而是需要你的信心。信心持咒持到究竟处,身、口、意三密相应,完全身心自在,这是持咒最好的境界。只要有信心持诵,就能得到功德利益。所以说,咒语它是秘密的,所以不翻。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不翻呢,叫做此方无不翻,就是说,在我们这个国土,在我们这个世界,没有,就不必翻,就是音译过来就可以了。比如我们说咖啡,我们中国有没有啊?没有嘛,原来咖啡没有,巴西的人在种咖啡,所以到中国,咖啡把它音译过来就可以了。在佛门里面也是这样,你们看优波利华、芬陀利华、优昙华等等,其实这些都是我们中国没有的,所以就直接把它音译进来,叫做此方无不翻译。

  那么第三个是什么?是效古不翻,就是仿效古人,既然古人都没有翻,一直都是这样,我们也就不要标新立异的去翻,为什么?后来也就是依样照样,否则的话,你想本来这个佛教的经典部类就大,名词就多,现在已经有的就足够你理解,去学习的啦。再给你又添点儿,这是两个之间又去融汇贯通一次,那就更麻烦了,搞得前后不一致。容易让人把这个简单明了的教义给复杂化了。所以呢,效古不翻。

  还有一个是什么啊?多义不翻,就是它这个东西,在梵音里面包含的意思很多,那你也就去不翻了,不去翻译了。

  最后一个是什么?是尊重不翻,对于它这个法的恭敬,比如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什么意思啊?就是成佛,说俗一点就是成佛了,就是证到佛的境界了。那么就不去翻译它了。

  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想想,般若是属于什么不翻?是什么不翻,是属于多义不翻,尊重不翻这两大概念。所以我们知道为什么没有将般若直接翻译成智慧,就是因为为了对它尊敬,智慧没有办法把它所有的内涵给全方位、立体式地体现出来。但是其实在世间我们一般通俗讲,还是把它翻译成智慧。我们通常这样讲,为什么呢?在我们学习它是智慧的时候,要有一个区别啊。大家今天一定要把这个几个区别要搞清楚否则你以后就不知道什么是智慧,动不动就哎呀,这太有智慧了,方便善巧等等,那是什么,花花肠了,你懂吗?你把它高抬了。

  为什么不翻译成智慧?大家都知道智慧呀,有世间的智慧,有出世间的智慧,还有邪门歪道的智慧。一般的凡夫,我们称之为什么呀?俗智俗慧。大家要知道,凡夫所具有的。如果你是凡夫一定是小聪明,是花花肠子。我们常说的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说这个人非常的八面玲珑。这些人在佛门来讲,第一业障鬼,这不老实啊,学佛最重要的是赤子之心,是直心执着,是老实。学佛还要点二百五精神,我告诉你们,要不然你得不了利益。

  但是,世间人总觉得我很聪明,我左右逢源。大家知道,在孔子论语里边把这个八面玲珑的人叫做什么?乡愿,老乡的乡,愿望的愿,乡愿的解释是什么呢?大家知道吧?叫德之贼,就是道德的贼。所以说,这个人大家都说他好的时候,一个人是做不到八面玲珑的。所以我们常说,这个人如果他平常斤斤计较,从来不吃亏,这个人总定是没有福报的。他什么事,想做什么事,几乎还成就不了,就算他今天捡了这个芝麻,他一定会丢西瓜。所以我们常说的,吃亏是福。大家知道,智慧不是凡夫的俗智俗慧

  那么为什么不翻译智慧呢?第二个原因就是说还要区别于外道的邪智邪慧,外道它还是可以妖言惑众的,它可以魅惑众生,为什么?他还说不准修点小神通,告诉诸位,那不是神通,那叫妖通,甚至叫鬼通。但是这号人,我们学佛的不就好这一口吗?居士就好这一套。知道谁有非凡一般的功夫,能知道前后世,算命就是兴冲冲,就去拜他了。平常的正见皈依三宝的时候信誓旦旦,全部都抛之度外。

  那么这个外道告诉诸位啊,它的邪智邪慧,F轮功它还是有点本事的,L洪志要是没有一点本事,他还摄受不住那么多人呢。但是,他是邪智邪慧,我告诉诸位,为什么说邪智邪慧可能比我们一般的凡夫要强?我们来打个比方,就像我们的一个手指,中间的这个中指是康庄大道,我们想要成佛之道,这是最高的地方,对不对?

  那么我们凡夫要从指头这个根部往上修。但是,如果你的智慧是邪的,邪知邪见,可能你修的还不错,也有一些就所谓不知道是什么通,就是走偏了,从这儿修,对不对?从无名指这儿下来修,修修修修得老高了,看到没有,差点就快到中指高了,甚至比凡夫要强提多的多的多。但是你要想要回到正道,再修佛法的时候,就要这么绕。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把知见摆正。学佛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断烦恼、生智慧、了生死,一切都不在话下。所以我们要说为什么不翻,就在这里,要和邪智邪慧区别开来。

  第三个是什么?阿罗汉的偏空智慧,这个说实话,我们在这讲就有点儿罪过了,其实是没资格说这个话。但是为了大家的知见,在尽未来际的菩提道业上不出问题,我今天要先种这个种子。其实阿罗汉这个水平,我们连现在为他提鞋都没资格,但是我们为什么还是要说他是偏空智慧呢?声闻缘觉,他有个一个什么概念呢?他的分段生死就是三界内的生死了了,三界外的变异生死还没有了,什么叫做变异生死?就是虽然我们这个有肉的肉体让它生烦恼,但是他这个心念执持的这个还在。这叫变异生死。所以说这个阿罗汉,他呢只知道寂灭,不懂得缘起,懂了吧!

  也就是刚才告诉诸位,只知道去掉自己的称心如意,不懂得要包容一切的乱七八糟。在这种局限下,上次不是给大家讲了吗?他只能生到方便有余净土,他是方便的,还有余地,还不究竟圆满,这是阿罗汉的偏空智慧。所以说从这点来讲,我们今天讲般若,为什么叫智慧,叫什么?叫真智妙慧,明白了吧,一定要给它修饰一下,才能跟世间区别开来。因为我们的第六意识产生的这个妄知妄见,它是不实在的。它是有漏,这种智产生的有为法,我们每个凡夫的这种智慧,它一定是正和邪呢交渗杂染的。可能听点佛法,听得他今天有正见了,他就是真的智慧了,等过一会儿,一出去又被转了,邪见又上来了,到心这儿,谈不上真智妙慧,不能称作般若。

  那么小乘人,他不能说没有般若,像阿罗汉,他的般若不是全部,只有一部分,在经典里面怎么比喻说阿罗汉的空呢,就是针孔在这个窗户上扎了一个小孔一样,就这么点空。菩萨佛菩萨的空呢,就是虚空之大的空。所以这点呢,我们要有一个明确的知道,阿罗汉他还是只知道其然,不知道其所以然。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我们连然都纯粹不知道的。要有这个,不敢就指手划脚天天就开始骂阿罗汉了,那就罪过大了。连我也连带进去了。我今天给诸位知道啊,我们现在给阿罗汉提鞋都没资格。

  那么佛教讲的,我们今天讲的这个般若智慧,如果一定要从咬文嚼字上来进行一个分析,这是我们来仔细大家听一下,我们怎么去严肃去讲解这个智慧呢?如果能够明白真理,记住能够明白真理,认识事实,叫做什么呀?智慧。

  那么把这两个智和慧分开来讲的话,智负责什么呀?智要有照了的功能。就是关照的照,了别的了。智有照了的功能是什么呀?是通达事项,转化成我们俗话叫深信明信因果,这叫做智。有因必有果,一切都是因缘,前因后果的显现。那么什么叫做慧呢?慧有鉴别的作用,鉴定的鉴,了别的别。智是照了的功能,慧有鉴别的作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虽然我们知道智是明信因果,但是这个因果是一切因缘所生之法,它一定是临时组合。

  什么叫做临时的组合呢?小时候玩过万花筒吗?有没有玩过万花筒呀,我是玩过,我小时候常玩万花筒,我记得有一次去前门去逛的时候,有一次到一个烂摊儿上,一下看到一个万花筒,还有毛主席时候戴的那个黄帽子、五角星。我们现在怀忆,我当时买了一个万花筒,我说我要回去讲法,这就叫事事无碍,你稍微挪一下,它里面哗的就动,牵一发而动全局,这是法界的运作规律。

  就是这样,所以如果你明白这只是一个万花筒的临时组合,一切的现前境界,一切的当来果报都明白以后,它是不实在的,是性空的,这就叫慧。那么明白这个道理就叫慧。既能明了知道因果真实不虚,又能清楚地窥到它无常背后的本来面目,就是智慧。这是我们,现在当然我们这样讲,大家可能有点涩,为什么?这是依照我们依文讲义的情形来讲,所以我们要抛弃一切贪欲,同时能包容别人一切习气的时候,你是一个修行般若法门修行佛法的人,这叫般若。

  所以我们来讲呢今天的主题估计也就是般若了,我们的自己的本性,看你做事情有漏还是无漏,记住用什么来判断呢?就用般若,我们常不是讲,布施要怎么呀?要三轮体空,佛法里边最讲究布施。六度里边布施是第一度,要舍,但是舍,舍的时候它也是有差别相的啊!你舍一块跟你舍十块就有差别了。你舍十块跟你舍一万还是有差别,为什么?发的心力不一样,但是不管舍多少,如果你以有求心来舍的时候,说我舍掉的时候,我能得一个大报的时候呢,这个时候就是没有般若,没有智慧。

  什么叫做究竟舍、所以舍、圆满舍,就是把舍都舍掉,没有一个我布施的人,也没有一个所布施的人,也没有中间布施的东西,把它三轮体空掉,这叫什么呀?叫做无漏 。前面就叫有漏。当然,我们现在修点有漏的都挺不容易的。说实话,那个要发大心,发狠心,法师赞叹。师父说能舍能舍,这个等等等等等一系列,为什么,舍不得呀。这个舍是太难了。

  历史上有个庞居士,庞居士是很有名的,宗门开了悟的居士。他有一次做了一件破天荒的事,惊天动地别人都非议的事,什么呀?他把家里的家资万贯,所有的都用一个船渡到江里边,江心里边,全部把他的珍宝,给沉到江里边。别人都呵斥他说,你怎么能这样呢?你身为佛教徒,你不去供养别人,不去救济穷人,你怎么把这些东西都舍掉呢?大家知道庞居士说句什么话,于是这个居士呵斥,你怎么不布施呢?庞居士说,我生生世世为布施所累,就是我现在为什么这么富有,就是因为我过去贪着有求心,所以我这辈子感的福报这么大。福报这个时候成了他的障碍、业障,所以他要把这个都舍掉。他给别人,让别人生贪心。这叫做无漏布施。

  首先我们看做事,有漏无漏 ,就用般若来判别。那么看世间法,或者出世间法,也用般若来衡量。如果你有有求心,就是世间的。是无求的,就是出世间的。当然我们现在还是世间的。每一个人千万不敢听了我这话你就说,法师,我从来布施,我就是无求心。你又在求自己无求。你始终离不开一个求。因为我们是凡夫。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最后凡夫和圣者的区别也是用般若来进行解决的,看你有没有般若,就是凡夫和圣者的分水岭。所以《金刚经》里讲,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为有差别。无为法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般若。

  讲了这么多。告诉诸位,无为法就是没有刻意的造作,我们的起心动念都不执着。由于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执着中,我们不是执着于这个相就是执着那个相,不是想要这个就是不想要那个,所以有烦恼。因为我们没有般若,烦恼升起的时候,我们就没有看清楚它。宗门,禅宗里边叫什么?可能你们听过一句话,叫做后脚跟跟不上。不知道 一切的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个道理。把这个百年一梦当了真,真的一辈了有一个我,为了我服务。所以就有了你,一分别我一定会相对有了你。你和我建立起来就会有谁呀?有谁?有他呀!你、我、他就所有就都成了芸芸众生中的一分子。这中间就有悲欢离合,有爱恨情仇。常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地去发愿,这就有什么呀?有了四相,就是《金刚经》里面说的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都是什么?不叫般若。

  我们要知道,我们一辈子的魔法中,一定最后到头来,一定是竹篮打水,你要深信不疑。我们常说讲法讲法,其实诸位都会讲法,不要看今天宏海法师这么多人抬举的迎进来,大家在这又顶礼,就他会讲法。你们在座的诸位一定会讲法,你就是没学过佛,也要讲法。为什么呀?就是因为再过一百年,我们在座的都得死呀,不要嫌我说话不吉利,就是这样的。人生死就是一次最畅快淋漓,最无可奈何的说法,现身说法。所以我们要对这点有一个执着,不知道诸位有没有。

  我今年暑假去参学在四川看到一次天葬听过没有,天葬听过吧,什么叫天葬呀,其实就是把你撇下来,把你的皮剥了,把你的肉解开,最后扔给秃鹫全部把它吃掉。我们去那个天葬台的时候,四川五明佛学院 那个地方叫尸陀林,灵鹫山当时也是,灵鹫山为什么叫灵鹫呀,就是因为这个山里面有好多当时尸体去的时候吃腐尸的动物。

  那么去了这个天葬台以后,我往后一看,我叫,阿弥陀佛,有近一千个,就这么高的一些秃鹫,它把翅膀一旦扇开以后有两个人长。那天我记得天葬有四具尸体,四具尸体那个天葬师来了以后,就拿那个菜刀夸夸磨几下,我记得我最印象深的就是后边,因为我离得很近,因为我就站在那儿看,他就在摄像机那儿,去分解他似的,仔细地研究他从这个后边这个肩膀这儿撕起一块来,然后用刀子就这样噌噌噌一直从头皮这儿,一直就哗的一下啪唧就扔到旁边了。在他的眼里,他早就都司空见惯了,这就是一堆烂肉骨头。可是你想想,我们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这堆烂肉骨头而斤斤计较,算来算去吗?所以为什么?就是没有般若。

  最后呢,那些秃鹫,活人它不吃,它不来干扰。一旦听到,闻到死尸的味道的时候,啪啪啪全从山上下来,就像日本鬼子进村似的,全从山上下来,那两只大脚连着翅膀,带着两只脚就这样下来了,一旦天葬师让开道以后,它们就哗得一下子全扑上去。

  我当时就想起,我在广东云门寺喂鱼的时候,那个放生池里边不是有鱼吗?扔一把鱼饵下去,那么多鱼啊就拧成一个疙瘩,这里边就稠了,老稠了。秃鹫当时就是这样,你就根本就看不见尸体,再看见尸体的时候就剩一具骨架了。然后那个天葬师再拿斧头夸夸地把个敲碎了,再进行一次,就玩完了,这就是你此生此世最后落的下场。所以说一杯黄土掩风流啊!你一辈子再怎么风流只有这样的下场,谁都不能说逃外。

  那么我们对这个般若的理解,除了智慧之外,我们还是刚才说到什么?还有一层表显,就是说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不执着。这里边的般若究竟之意呢,就是看破、放下。说到这里呢,我们讲我们佛法不是常给大家有八万四千法门吗?这么多的法门都是来对治我们的种种烦恼,所以设置种种的法门。

  比如说,你这个人爱发火,哎呀,这死没脑子,就爱冲天一怒。一怒,这个冲天上冠就起来了。哎呀!说是我怎么这么能发脾气,我怎么嗔恨心这么重呀?说是这么说,讲是这么讲,一到这个情景,马上就发火。习气么,谁知道你上辈子你是一条蛇还是一条蜈蚣,你不知道呀!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佛门就给你设置了下修行的法门,叫什么,叫悲观。你要观慈悲,一切众生,人人都是人生父母养的,在他父母那边,他也是世界间最可疼爱的人,那么一切众生都是我的什么?过去父母,这绝不是夸张,要记住,只要你能见到他,就说明与他有缘,你没缘这辈子根本见不到他。那么有缘,曾经有过深缘,有过浅缘,最深的就是你的父母亲,所以他一定是我的过去父母,而且一定是我的未来父母。你既然对你的亲生父母,你对未来父母,你能生嗔恨心,你敢扇他耳光,骂他脏话吗?不可以啊,这个时候就用这个方法来对治我们的嗔恨心。

  如果你自己是一个散乱心很重的人,大家知道我们有一个法门叫什么?叫数息观,就是你的心老收摄不住的时候,就修数息,一进一出一口气。你端坐在那里,不管盘腿也罢,不盘腿就这样,端坐在这里观自己的呼吸。这个口出来进去,也不要把这口气故意地憋着,也不要故意地拉长,反正你能从一二三四五六往上数,数到几就算几。第二口气的时候,再回来再从头往数,这样长期做一个训练 可以对治我们的散乱心。

  那么如果你的淫欲心比较重的时候呢,就去修这个不净观,我奉劝大家都去看一次天葬,你就知道,这个贪爱,这个肤若脂饴,这个回眸一笑,到时底是个什么。最后是个什么样的角色,你就能看清楚它了。

  所以说与其啊,我们说的这些都是对治方法都有功德,为什么讲这个呢?但是,这些只能顶得了一时,顶不了一世。也就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它不是般若的究竟空性智慧。如果要从根本上解除我们的烦恼,就必须首先把烦恼,我们这个烦恼看清它,本身烦恼就是空的,这怎么生起的,从哪来呀?你为什么对它,怎么烦的啊?它是假的,不实在的。

  我们何苦对一些不实在的东西去斤斤计较呢?所以今天给大家讲这个般若法门,你一定要善于听。别人骂我几句,我就受不了了,那么我想想,我为什么受不了呀,他在骂我的时候,这个声音怎么传到时我耳朵里边呢?为什么我,谁是被骂者啊?为什么我对这句话怎么就放不下呢,这句话这么难听,一句国骂脱口就出来了,三个字,我也不能在这儿说,这是法堂,不庄严。

  在这儿就不能乱说,可是我要想想,他骂我这声国骂的中间这个字叫什么,叫妈,如果再加一个妈,同样一个字啊,它就叫妈妈。这个妈妈听起来,我们马上想到,不是不舒服了,而是什么呀?是母爱的象征,是关爱,是慈悲的感觉。那么为什么,同样一个妈妈的妈字一旦加到前面的他,后面的的的时候,就成了听着不舒服的话了,为什么呀?因为我们分别了,分别的时候就没有般若了,所以如果你常这样观想就是在修般若。这在唯识宗里面叫什么?叫名寻思观,一切都是假名的,假名的就不必当真,这是一个法门。

  那么再反过来,人生呀总是有起落的,你在春风得意的时候不要骄傲,明白这个春风得意还是过眼云烟。终有一天,你要灯火下落,还是要回归原来,再大的光环,绝对是归于平淡。上至帝王将相尚且如此。

  但是往往我们谁肯在自己春风得意的时候去设想自己伤怀落地之时呀,谁肯去这样做,所以我们总是什么呀?总是常说一句话“马到悬崖收缰晚,船到江心堵漏迟”,凡夫就容易犯这个毛病,平常就这样的。

  反过来同样,逆境现前之时,也不要要死要活呀,去钻牛角尖,它也要过去的。

原标题:第3课丨大悲之人,却从不布施「晚课」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