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2课丨圣人就在身边,关键你认得吗?「晚课」

第2课丨圣人就在身边,关键你认得吗?「晚课」

-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 很可能就是佛菩萨化现 -

  我告诉诸位,《心经》还可以治抑郁症。有一位居士就是这样把抑郁症冶好的。现在人这个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这个居士是个姓张的女居士。她在学佛前人生很不如意,她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大家知道啊,抑郁症啊,一开始是心里的慢慢严重以后它就会向生理过程转化,它真的不是一种生物物理上的病,还要用药物来治疗。这真是度日如年。痛苦得不得了。

  一旦抑郁起来就如约而至。几乎要自杀了,后来遇到另外一个修行的女居士,就给她转达一个方法,她每天在观音菩萨像前供一杯水,供一杯水,然后合掌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若干声。再呢,没多念,就念七遍《心经》。七遍念完了以后,结果没过多久以后,她抑郁症就开始就感觉到,突然间发现,其实是慢慢地已经在进入循徐渐进的在改善。但是她感觉突然间她的抑郁症就好起来,心也开阔了。慢慢就把这个药物也不用吃了,人生就开始转向光明了。真的就觉得,每天她一睁眼,天是蓝的,空气是这样的新鲜。我还活着,她尽想这些好事。不想说我为什么这么倒霉啊,工作上这么抑郁,感情上这么不顺。不想这些事了,所以说,对佛法信心升起来了,从这点来讲呢,《心经》千百年来,自古以来呢,就是用它作为功课持诵。

  都有不可思议的感应。佛法都是讲不可思议感应。感应法门。所以,从这点来讲,这是给大家讲这个《心经》的背景,那么在学习本经之前呢,我们还是要依照常规来了解一下本经的缘起,就是《心经》是怎么来的啊。看过西游记吗?我相信诸位都看过西游记。我小时候也看过西游记。最想看的就是西游记。跟你说实话,我看西游记还就觉得观音菩萨。现在想起来,就是像西游记演观音菩萨。

  我觉得观音菩萨就是那个样子,我们原来我在本科的时候,也有同学说,海师父啊。我打小看西游记,观音菩萨就是跟我想的一模一样。就是头上这样白的。纯洁的、慈悲的。拿着拂尘甘露杨枝,关于西游记,我记得有一集是什么,最有名的叫什么,三打白骨精。当时这对这个情节记得非常的深刻,人都是看故事看妄想的时候,他就特别容易记得住。讲经的时候你就都怎么都记不住,给你讲了那么多次。师父再问你个问题又忘了。

  为什么因为我们在妄想里面打转儿。出不来嘛。我当时记得那三打白骨精的情节,那白骨精跌跌撞撞从山洞里边跑进来时,对白骨精说:“大王啊,去西天取经的和尚上山来了。”然后就很高兴的那个白骨精啪的一巴掌拍在那骷髅。因为她吃的人很多啊,桌子旁边就是骷髅,啪的拍在那顶盖上说,哎呀,吃了唐僧肉,益寿又延年。就准备捉拿唐僧来吃。哎呀,我就可惜的是啊,白骨精真的是舍本逐末,她只知道唐僧的肉好吃。不知道唐僧身上最可贵的是什么啊,唐僧的精神。

  佛门里边不但是佛门里边鲁迅说中华民族的脊梁,其中就有玄奘法师一分子。所以现在说说啊,历史上确有其人,就在现在河南的洛阳生的玄奘法师,那么在唐朝的时候,我们现在去过西安的话,有一个祖庭叫大雁塔是这个古都长安必去旅游的一个必到之地。又叫大慈恩寺。当时就是玄奘法师翻译经典的道场。这个玄奘法师在唐朝的时候,打小就非常聪明的,在15岁的时候就随着哥哥住在长安,有一个叫庄严寺的道场。但是大家都知道那个时候出家不像现在。

  现在我想遁入空门,只要有缘份,找个师父剃度,不是很严格的。在那个时候度牒都是国家经过考核。为什么?那个时候的僧人都是一出来,都是大丈夫出格的见地。上上根基。那么,那个时候他要年龄够以后,要考核,经过严格的考核,国家发给度牒。当时因为15岁的玄奘法师,他过去的善根非常深厚,但是他的岁数不到,就跟着他哥哥也出家,就住在长安庄严寺。有人问他说,那你为什么要出家啊,住在寺院是打算要出家的。

  我们现在要出家的人也很多,说实话,我回普陀山,我出家在普陀山。往往也有跑到寺庙里来发心要出家的。结果住了几天,住得就不翼而飞了。受不了啊,我们常常觉得说现在佛门好像经济发达了,师父们,你们也是要与时俱进啊,甚至快要给你介绍个对象了。现在都好多人都出去问我说,出家人现在可以娶妻子啊。你们要与日俱进啊。都什么时代了。出家人一定要有三样,你们以后认师父,亲近善知识,一定要认准三条。第一个独身。第二个素食。第三个僧装。

  败一条就是佛门败类。那么当时问到为什么要出家呢?玄奘法师就讲了一句,当时这句话非常的慷慨。他说什么呀,近光遗法,远韶如来。就是说我要荷担如来家业。当时在这种情况下,这才叫大丈夫。出家真是大丈夫。不是王侯将相所能够问鼎的。这是真语实语。不是自吹自擂。所以说从这点来讲当时玄奘法师他就是什么呢,在显现缘法的时候。就不是显现一般的缘法。在他29岁那一年,因为看这个经典非常不明确。当时隋唐之前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它不是有系统的。

  后来鸠摩罗什法师那样大量去翻译经典。一开始,翻译过来一部经典,大家就都学这部经典,就展开论点什么的,又翻译过来,另外一部经典,大家又去学。那么在学的时候,因为当时还在南北朝时候还是分据的。政治文化不能互相沟通往来。所以我学的,它就先入为主了。再有其他另外一个角度阐述佛法的时候呢,它不能融汇贯通。进不来了,就开始纷争了。到唐朝的时候呢,这种各自、各舒己见更加兴盛。

  甚至产生矛盾,不能贯通,融汇贯通不了,唐僧玄奘法师面临这个尴尬。29岁的时候,发愿立志西行求法,西天取经。那个时候,大家知道其实历史上的玄奘法师为了去西天取经,作了充分的准备。每天有一段时间一天要走,穿着草鞋要走一百里路。而且一天尽量吃少,甚至不吃饭。每天只吃一顿饭。在这种情况下。慢慢开始踏上了他向西的征程,而且发愿宁向西天一步死,不退东土半步生。在这种巨大的愿力,这种佛教的这种佛子情怀的支撑下。他去西天取经了。

  大家要知道,那个时候,在过去的去西域的路上,不像现在交通如此发达,像我们西游记主题歌里边唱的。你挑着担啊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这还挺浪漫。还四个人乐呵呵的。不是这个样子的,当时的西域怎么样啊,孤独。只有玄奘大师一个人,一路都是漫漫的黄沙,虎狼狮子。到处都是人的白骨。这个我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去过。我是亲眼见过,什么叫做戈壁滩。我记得我们去西藏朝圣。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去西藏朝圣。西藏朝圣完了以后,回来到青海的格尔木,从格尔木我觉得当时也就是更多的一种猎奇心理。

  就是说体验,当时这个西行路。从格尔木,我们就坐汽车往敦煌。现在甘肃的这个飞天的故乡敦煌走。我在路上才真正领略到什么叫戈壁滩,什么叫做渺无人烟。阿弥陀佛,我说你不会开车的人到那滩上你随便。这个方向盘放开了,你就踩着这个油门往前走都不会撞人。也不会撞什么东西,一望无际。现在交通还算发达,有一条公路,这条公路我们走在我记得走在这个点上的时候。中午12点就在这条公路上,我觉得前边就是山啊。马上到山底下了,就一条公路,笔直笔直的,结果下午四点还是这个样,走了四个钟头,还是觉得前面的山还在山脚,就是到不了。

  就这样偶尔会碰到一只旁边公路上有死了的马群啊,就把它扔在那儿,特别凄凉。现在已经是所谓的四通八达的交通。你看看,道路还是这个样子。十分恐怖。道路太险,咋办呢?所以当时我们的玄奘法师到西域的中途,路过一个,也就是现在的四川,应该是成都那时候。当时有一座城池,城池里边有一个寺院叫空慧寺,那么在西域的时候呢,他在这歇着脚,歇着脚他知道去西域路上有好多的困难。有一天傍晚,开门的时候他在寺院的旁边就见到一个老和尚,这个老和尚浑身都是没有一个好地方。我们常说的头上生疮,脚底烂脓,浑身都是烂的。一个人都不愿意靠近他,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唯独我们年轻的玄奘法师不舍悲心地给这个老和尚去擦洗、去涂药。慢慢的这个老和尚在他的照料下,他也是在这儿歇脚呢,身体就痊愈了。

  为了报答他。这个老和尚说,我也没有什么可给你的,只有一部经典可以传授给你,因为这个老和尚是印度的梵僧,就是梵语给他传授了一部经典。后来玄奘法师超强的记忆力,一字都不落的没有更改,完全按照原来的经意,把它成功地转化沟通成我们的汉族语言。汉语,再后来到印度经过800里那种沙漠,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中间也没有人。只有那些虎狼狮子那些鬼怪。这些境界出来的时候,恶魔障道的时候呢,只要心里一持念《心经》,马上所有境界就被降服了,在这种情况下你看,我们就知道《心经》的这种威神力、威德力。一直护持着玄奘法师从西天在那儿待了若干年以后,又回到东土大唐真正成为一代国师三藏法师。

  那么这是一个《心经》跟我们东土开始起源的一个缘起,我现在给大家出一道题问一问:大家知道,这位脓烂脏臭的老和尚是何许人也?印度梵僧,是啊,印度梵僧,我都给你说了,你又重复一遍,这叫复讲。不叫回答。这是何许人也?对,他就是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南无观世音菩萨。所以我奉劝诸位,你们诸位平常,日常中要留个心,见到这样的人,小心当面错过。我在五台山就曾经碰到一位师父,我要发心出家的时候,我去五台山就碰到这位师父在当时的圆照寺。

  现在我在法源寺还常能碰到他,十几年了如一日,容颜从来没有改变过。我从来没有见到他脸上曾经老过,他一到北京来呢,晚上住在西容站。中午白天就来我们法源寺这儿吃斋,因为这里住不下,不能挂单,他笑呵呵的上次我还跟他聊天。我就一直对他呢偷心不死,一直觉得他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因为当时我在五台山去发心要出家来又去。上海普陀山,一路我当时叫在南下的火车上他就坐在同一列火车上。我当时记得一个声音一闪,在卧铺,我在硬座上,所以说这样的人啊,我们要留个心。因为说不是说我们现在给大家讲的神叨叨的。

  这个诸佛菩萨渡众生,上次不是给大家讲过吗?凡圣同居土吗,在哪里度啊,就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度。佛亲口授记过,每一次道场里,千僧供斋,在寺院里边打千僧斋,一定至少会有一位阿罗汉应供,所以我们每每老是说,哎呀,末法时期啊,圣人隐没,为什么!因为我们的信心不够,信心不够那你就觉察不到,发现不了,感应不上。不是说圣人都藏起来了。懂吗,决不是。圣人都藏起来了,所以说玄奘大师这种赤子般的这种信仰,与这种尊老的这种恭敬慈悲心感应来菩萨的加持。也是我们学佛人的榜样。他老人家其实去西天取经过程就是观世音菩萨一路给做的法,那么现在我们想想,不要说素昧平生的人啦,就是自己的亲生父母能不能做到这样啊?

  那还要什么呀,先放一放这个话,要听你的言,观你的行,也未必如此啊,所谓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他亲自,浑身都是烂的。他天天给洗,天天给上药。而且我们有时候反思一下,现在为什么现在的小孩逆反。是不受教育啊。谁教育啊。父母亲不好好教育,说是说要好好教育,要好好做人,做人,没有真心实情地教育他。没有真正下功夫去把儿子、小孩、儿女当回事儿,我昨天跟一个居士去看一个生了癌症的一个年轻的小女孩,是在北大考上研究生的,结果她得了癌症,没办法,因缘业障现前,在那儿住院,我去看她一下,慰问她一下,在路上,坐公交车的时候我还真惭愧了。好久没坐公交车了,去坐公交车的时候,碰到一对夫妇,有一个位置,而且这个位置是老弱病残的。

  马上,他就这么高的小孩,差不多三、四岁吧把这小孩牵过来,赶快如同什么似的,就把这小孩让他坐这个位子,父母亲就非常心疼,爱恋像佛的两个侍者一样站在旁边,一会儿给他讲这样一会儿教他写字,你想想,当然你爱子心切是我们可以理解,可是你想想,等你老了以后,他不孝敬你的时候怨谁啊?没有人教过说我应该给父母让座,没有人教过说,我应该孝顺父母、恭敬长辈,没有人教他,他不会啊,打小就有人给他教他说一切于我都是理所当然的。应当如此,不会有自惭和反悔心理,所以这是我们的教育,没有效果的教育缺失。我们学佛啊,一定要把自己的社会角色,家庭角色首先要扮演好,人做到了,人天乘学得不错再学佛,人不成,学佛保定学烂。

  所以这点呢,我们首先要对得起一撇一捺,我们在天地之间,人字你首先要写好。这是学佛的基本着手点,也是必由路,也是最后的归结之处。学佛,人成即佛成。那么这是我们刚才给大家介绍一下《心经》就是这么来的,当然在大正藏中,《心经》一共还有60几种,《心经》的译本最多注释更多,有三四百家的注释。每个人都各抒己见,因为它魅力太大了,千百年来,比如说还有什么,鸠摩罗什法师翻译《摩诃般若波罗密大明咒经》。也是《心经》的另一个版本。还有这个般若共利言。有一个梵僧也翻译过叫《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宋朝有一个法月法师译过,他叫什么,叫做《普遍智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反正等等这些译名也有。但是,玄奘法师翻译的这个版本最为简洁明了,受欢迎,所以流传最广。从这一点,玄奘法师这段奇遇,《心经》的缘起,我们就要得知一切法都是依心,如果我们的心里心的神力,就是观音菩萨。心的智力就是文殊,心的法力就是普贤,心的愿力就是地藏。一切在我们心里,那么现在我们来开始学习正文,学习正文呢,今天我们还不能够贯到经文里面。下一次我们再贯正文,大家要知道学经以后,当然我们有时要听法啊,讲几个故事啊,谈几个公案啊,逗个趣啊,听得大家呵呵一笑就完了,稀里糊涂的。

  其实学佛对于经典的学习一定首先要从灌文解意开始,你文灌不过去,你对自己都通顺不了,你怎么能活学活用啊。你文意不通,不能解怎么用?而且学佛以后,文意通了以后呢,先把文灌过去,才有机会进一步谈玄说妙。那么我们今天讲解,先从经题开始,刚才给大家说了这个《心经》的全称叫《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因为一部经的经题,它是一部经的总纲要,在佛门里边常讲到这个经题的作用的时候,常会用一句什么话呀,说提纲则众目张,挈领则襟袖至。什么意思呢?就是像你撒网一样,你把网撒下去,提它的纲子,其它的网眼就全部张开了,就一目了然了。你迭衣服,一定要先提领子,领子一提,袖子、襟子自然而然垂下来,能找得着。

  所以我们学佛,一定要先要开经题,来明确经意。以前,有一位叫龙树菩萨的,印度龙树菩萨,听过没有?听过啊,现在如果你们要拜龙树菩萨到北京的哪里去拜?去哪里啊?雍和宫的祖师殿。就是最后一重殿里边有一个菩萨长得样子很怪,他后面有九个头,九个是兽头,还是龙头鸟头蛇头。搞不清,我忘了,那是龙树菩萨。龙树菩萨在印度是释迦牟尼佛灭度后的第一人。佛门中,最有智慧,最有修行。那么他当时是什么智慧呢?他只要一看这部经典的经题,不要看经文了,他马上就知道这部经是什么意思。所以从这点来讲我们要看,首先来看《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经题。我们先要今天早上我大概看时间,也就只能讲经题了,经题啊,有通题和别题。通是交通的通,圆通的通。什么叫做通题呢?我们就是说佛说《阿弥陀经》。对不对。《大般涅槃经》、《妙法莲华经》、《金刚经》这里边都有一个什么字啊?对,每一部经都有一个“经”字。是所有经典的叫做通题。

  圣者说的是经,贤者讲的。我们叫做论。所以我们说的三藏十二部,三藏就是经和论中间,还有什么?佛说的戒律。经律论三藏法师。为什么叫唐僧叫唐三藏?就是他精通三藏以后才有资格称三藏法师。那么这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经咒就是这部经的通题。但是前面的般若波罗密多心就是本经的别题。通题呢,一般都视为佛说的言教都称为经。别题呢?就是有关系到这部经的主题、宗旨,一定浓缩在别题里边。这样能明白吗?所以我们今天来讲,首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这是佛门中的大问题,你们听法,非常严重的首当其冲《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那么什么是什么呢?般若,般若为何物啊?我们是修习佛法,告诉你们今天诸位全都给我老老实实。为什么?你们现在都不懂般若,千万不要讲。只能我坐在这儿,凑合着讲一讲。为什么呢?因为我也是照着佛门祖师的讲,我们修学佛法,如果你说念佛,那南无阿弥陀佛立马就进来了。张口就来了,只要说念阿弥陀佛,会念的就是佛弟子了。说持戒呢?反正我是五戒弟子,我杀盗淫妄酒,我坚决不干。你说说哪怕是学个密持咒也是金刚萨埵嗡班札(尔)萨垛 吽一下子脱口就出来了。这就都比较简单,不过说实话,有时候学密还真是要修行熏习的多了才能。我今年夏天去了四川的五明,然后见了一个上师,那上师有规定,见过他之后,要念一万遍的金刚萨埵心咒,可是我平常自己修,也是以念佛为主,净土为主。这金刚萨埵心咒我还熏习的少老绕口绕得念不出来。我说这是业障吧,怎么说嗡班札(尔)萨垛 吽。念一会念一会就念成阿弥陀佛了。我就心里想这一万遍咒啊,我怎么完成啊,后来又去拜一个晋美彭措法王的祖师殿的时候,他说拜了法王要念一万阿弥陀佛。哎呀,我这心里马上就相应了,这任务好完成了,不要刻意了,那嗡班札(尔)萨垛 吽,我还真是念了好几天,念一会儿就念的前后不搭界了。

  为什么?没有熏习的由来,所以我们现在讲修行,这么多念佛持戒什么都是信口拈来。但是说到般若啊,可能大家就有些迷茫。很多人,特别是今天初来接触佛法的,刚听佛法的,你搞不懂什么是般若呢,也许过去听过一些讲解,但是我告诉你们,终究是一知半解,甚至有一些系统的学习,也一定不是很究竟。我们今天讲的这个般若是最高水平,最究竟的般若,就是讲一个什么字啊,照见五蕴皆什么?空,这个空呢,是非常玄妙的空。大家我们首先一听到空字,下意识挥手一想,就什么都没有了,虚空了,就是所有的人就容易在这儿翻船。

  一听到空,以为是什么呀?除去有,不就是空吗。大家要记住,我们今天讲的这个空,它是超越了空有的空,不但要空掉有,还要空掉空。即超越空有,还可以包容空有,两面。它是叫毕竟空,叫第一义空,叫无所得空。要这样去理解,所以我们常说,不但要超越空有,同时呢,还有能包含空有。为什么这样,怎么理解呢?我们常说,如梦如幻呀,过眼烟云呀。你要看破、放下,不执着,不贪相啊。这样的一个境界,我们常说是般若。今天我们来还要进行一个立体的诠释。

  说俗了一点吧,什么是般若,你能不能抛弃一切称心如意?能抛弃,这叫做一半般若,另一半的指标在哪里呢?你能不能包容一切乱七八糟。记住啊,这两点缺了一样,不叫般若。那叫空,真是叫空,叫什么?叫断灭空,所以我们今天讲般若,一定要给大家讲得透彻,讲理解清楚什么是般若啊。见过文殊菩萨吧,文殊菩萨手里的智慧之剑,就是表显般若的。观音菩萨的32化身,就是运用般若的,禅宗的祖师说:“哎呀,去向祖师请法,我心不安。祖师,给我安心。”祖师说,你把心拿来,我给你安。他说心在哪儿?觅不可得,这是什么呀,在讲说般若,如果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得正在尽情时,就是在修证般若。所以说,我看你们脖子都伸起来了。听不懂是吧?

原标题:第2课丨圣人就在身边,关键是你认不认得!「晚课」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