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无量寿经讲座(32)

无量寿经讲座32(发大誓愿第六)

两种生死,分段生死、变易生死。大涅槃,两个都离了。那么小涅槃呢,他就是只离了分段生死,六道轮回生死,变易生死还有,还要发大菩提心,还要经过四十多个位次,每一个位次都是一个变易,也是一个变易,变易生死他还有。大涅槃具无边的身和智,而小涅槃是灰身灭智。这是差别,大涅槃和小涅槃不同。有人说释迦牟尼佛也是有余涅槃,还是很有名的人,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凡往生者都证大涅槃,怎么说咱们世尊还是有余涅槃,所以有一些说法,你不要听说很有名,一定要以圣言量为标准,真正读经典,跟经典相合,不要贪心。有人跟着说,怎么释迦牟尼佛也有余涅槃,这就不好,离经一字便同魔说,我们要很好的依旨圣言量。下一讲是光明无量,是我们这个经的关键,也是如来一代圣教的关键,上次讲法藏比丘定生之愿,让众生远离分别,诸根寂净,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善导大师称弥陀经这五愿是最真实的,就是第十二愿。闻名十方,十念必生,无量光,无量寿,加前边一愿,合在一起是五愿。这五愿是四十八愿的核心,是大愿的根本。

第十三愿是光明无量,"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下边是第十四愿,触光安乐愿。"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第十三愿光明无量愿,也是善导大师说的五个愿的第二个。无量光和无量寿是相联系的,无量光是横照十方,遍照一切,光明遍一切处,功德的妙用也就遍一切处。所以这个摄众生,度化众生是无尽的,是大悲的方便之本,报身的实德,度众生是用大悲方便的根本,怎么度呢?光明遍照,光明摄受众生,这是报身的实德。所以愿中佛自己发了誓愿,自己无量光、无量寿,光寿都无量,自己无量光、无量寿,实在是愿众生都是无量光、无量寿。光明遍照一切,就是度化一切遍一切处。《甄解》曰:"若约佛所证,则四十八愿皆入光寿法身。"整个四十八愿都可以融入无量光里和无量寿里这个愿里这个法身里,都是从无量光无量寿里这个法身所流现出一切愿,一切功德。他的意思是什么呢?极乐世界的依报,就是宝池、宝树、宫殿等是依报,正报是弥陀,观音、势至等等都是从弥陀法身所流现。这四十八愿包括一切妙用,极乐世界依报庄严、正报庄严,这一切的庄严都是弥陀的法身所流现,所以归到光寿法身,所以四十八愿完全显的法身功德。我们有许多人念到黄金为地等等没有什么兴趣,实际并不是说咱们世界的黄金,这都是法身啊,初步的要离开相才见真啊。楞严也如此过程,离开了妄才显真,进一步彻底之后,妄就是真啊。当相即道,一切相都是道,这又高一层。极乐世界,我们往往看的很浅,没有体会到当相即道的精神,这一切相就是道,全显的法身,从法身来说是如此,从度生而论呢?《甄解》又说"又以摄生,则愿愿皆为众生"。无量光为什么光照一切处,为度一切众生,为什么无量寿,众生老有所依止。一切愿都为众生,都是为众生所想,"四十八愿摄受众生",四十八愿全显法身,四十八愿全是摄受众生,所以显法身、度众生,互摄互融,不可思议,不可截然划分。这一愿是显法身,这一愿是度众生。此愿什么意思呢?我法藏成佛时,愿我的光无量无边呀,没有边际,不能照到某处没有了,那就有边了,无边就不可思议了。普照十方,一切净国土、秽国土,一切处。日本望西师云:"横摄十方虚空无边",虚空是横摄,时间是竖的,虚空是横的,空间横着摄受十方,虚空没有边际,虚空没有边际国土就没有边际。因为有虚空就有国土啊,国土没有边际,众生也就没有边际啦。有无量的国土,有无量的众生,所以这个愿大啦,不止地球上的全人类;各种众生,不止一个地球,是无量个地球,无量的天体,众生无边,佛的大悲也无边。这个心量跟别的教不能相比,如耶稣教说鱼虾是上帝造给人吃的,它也有生命,杀的时候也很痛苦,为什么造了给人吃,解释不过去。所以大悲无边,故光明无边。光明无边,故摄受亦无边,摄受众生的利益,给众生的利益也就无边啦。光照到一切处。 触光安乐,大家要得到好处啊,利益也无边,这个光是无量的众生都可以得。利益之深没有边际我们也要看到,大悲无边,故光无边,因为想利益没有边际,要让众生得到利益是没有边际的,所以光也要无边啊,这样把无量光解释的很好。触光安乐也是如此,是让众生得到利益。

"绝胜诸佛"。佛佛平等,怎么又阿弥陀佛的佛光绝胜诸佛呀? 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那是没有问题,还不止这个数目。绝胜诸佛,本经"光明遍照品"曰:诸佛光明,现在科学研究人体也有光明,也照摄等等,我们身体不只局限于皮肤之内。诸佛光明那是大光明,不是凡夫光所能比的了。诸佛光明所照远近本其前世求道所愿功德,就是依据前世在因地中修行时他的愿、功德的大小,他的愿望度无边,无边众生,这个光,弥陀就发了这个愿,愿我摄受国土超过一切佛国,他的愿力大。光明也是如此,愿有大有小,各自的愿力也是不一样。释迦牟尼佛到世间来,是咱们世间很不好的时候,是减劫;弥勒来就不一样了,是增劫,那人都是多高多大,将来弥勒成佛时,迦叶从鸡足山出定,把释迦牟尼佛的袈裟献给弥勒的时候,这个袈裟只够弥勒搭两个手指头。迦叶出来礼拜,大家很惊讶,怎么来个像人的虫子,这个小虫长的像人一样,因为那时人大,迦叶还是释迦牟尼佛时代的身形,很奇怪。后来迦叶涅槃升空,这个袈裟变成大袈裟,不可思议了,弥勒披上。那时人都不用劳动,没有负担,享受荣华,都度脱了,这是个人的愿不一样,弥勒是求福,多生求福,发心在前,成佛在后,他过去作菩萨,修福去啦,因此他成佛的时候是一个很有福的时候。愿不同,因此不能比较,如说释迦牟尼佛比弥勒低,那不行,这是愿不一样,这是各自的愿力。我们每个人也如此,每个人的前途,每个人所走的道路,每个人的归宿,每个人的成就各个不一样。何以故,现在每个人的心愿志向不一样嘛。这个愿力不同,作佛的时候各自得之,得到了和愿力相称的殊胜的果。"自在所作,不为予计",这一切都是自自然然的,不由你安排打算,你发的什么愿,做的什么功德,到时候你就得什么果实,不需要安排。阿弥陀佛光明善好,胜于日月之明千亿万倍,这就说明各个的愿力不同,弥陀光明的绝胜诸佛者是什么呢?因为前生愿力超绝,所以自然得到。弥陀就是发的这个愿,愿我作佛时,光明遍照,绝胜诸佛。经中又说:"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所以阿弥陀佛称为佛中之王,称为大愿之王。密宗也说千佛万佛,不离阿弥陀佛,这就说明绝胜诸佛,所得到的果实也正好如此。"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这话是释迦牟尼佛说的,释迦牟尼佛介绍的阿弥陀佛是如此的,都是真实之意,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不异语者。没有任何夸大,没有任何夸张,没有一个压一个谁,真是十方世界诸佛都赞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也不例外。

又《大法俱陀罗尼经》说诸佛有两种光明:一常光,二放光。放光是有时放有时不放,放光者,谓以光警惊悟,有时而照,或现或收,有时给人因缘,给人加持,使人觉醒,如何如何。为某种因缘而放,不是老放,这叫放光。比如咱们讲这个经的时候,释迦牟尼佛放光了,阿难就说,我跟这么多年从来没有看见过,真是稀有啊,为什么佛放光,是惊醒大家,说明对这部经重视,也是佛欢喜,放大光明。自在所作,不为予计。我们这么说像是有所安排,是佛的光明自然显现了,这是放光。常光是老有的,常光者,谓圆明无碍,无时不照,因为根据玄奘翻译的《称赞佛净土佛摄受经》彼如来,彼如来就是阿弥陀佛,彼如来就是翻译的阿弥陀经,又换一个名字,因为这个名字更适合释迦牟尼佛定的这个经名,称赞净土佛,摄受净土,称赞净土,佛在摄受净土,显出他力。现在很多法门,都是靠你自己,你自己辛苦地去努力。这是从果实上开始,从果实上开始是他力,就是难信,你能信就是你的自力,不需要别人的力量,他力你能真正的恳信,他力在你身上就显出作用了,所以信、力、缘,实全承佛力。疑根未断即是罪根,疑跟信两字千万千万要好好检点检点,还有什么地方有疑。这个疑不懂,你参禅那个疑,那个疑是大信之后对佛法负责任到极点的,他起的疑,现在大家起的疑,试问到底这个佛有没有,经上话句句是不是真实的。这种疑就是罪根。疑根要没断,偶尔一起就是没断,即是罪根,罪业之根。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曰:"彼如来恒放无量无边妙光,遍照一切十方佛土,施作佛事",这是常光之明证,彼如来就是阿弥陀佛,这是释迦牟尼佛说的,彼佛是恒常在那儿放光,所以是常光,佛的光明是常光。这是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日月的光你敢看吗?你敢看太阳吗?刺眼啊,魔光也是刺眼的,佛光是不刺眼的,这个大家要所有分别。这也是胜之处,不只是光度强,殊胜,种种的殊胜,不异而说。

第十四愿是触光安乐,你一触到这个光,你就得到安乐,所以这个光是给大家利益,为了利益无边,所以光无量啊。"见我光明照触其身",我的光明照到众生身上啦,"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我的光明照到众生身上莫不安乐,这种安乐是世界上没有任何安乐能够比的,这是一种清净的,真实的,极殊胜的安乐。就"慈心作善",就自然引起他的慈心呀。生起慈心,他自然作善,他怜悯众生,爱护众生。当然就作善,而且来生我国,他会生到我这个国里来,真正见到阿弥陀佛光的人,就得这样的利益,有时大家也见光,但不见得你见的是佛光。儒家读书人,文人也静坐,他们虚室升白,虚室在一间屋子里,升白就是光,又说常观鼻端一点白,就是他坐的时候,鼻子这放光了。又如有人有场,人体也可以放光嘛,我看见过一个和尚,年青时在那儿跟我交流几天,他在太白顶修道的时候,满山的光,就是他身上的光。都有光,不见得是佛光。你见阿弥陀佛的光,那就殊胜了,这是他的愿成就了。《光明遍照品》曰:遇斯光者,垢灭善生,这个愿都成就,不是我们的狂愿,如我们大家发的愿,你的行动没有跟上去那是狂愿。遇到这个光,一切的垢污恶浊烦恼等等就消灭了,善心就生出来,身意柔软。有的人刚强啊,脾气啊,碰不得,一来就爆炸。这不是柔软,心和意、身都很柔软,不是这么倔强,那么刚、那么烈。"若在三途极苦之处",三途就是三恶道,极苦的地方能见到这个光明都得休息,都可以不受罪,而且命中都可得到解脱,离开他的本报,地狱报可以出地狱,鬼道可以投胎,畜生道可以不变畜生,转生为人,可以到更好的地方,都解脱。这是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愿的成就。善导大师的《礼赞》云: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他本来发的很重很深的誓愿,以光明、名号,用光明和佛的名号来摄化十方,所以名声普闻,我们闻名发心,闻名得福,闻名十念往生等等。以这个名字来摄受十方众生,就是光明啊。这个光明可遍照十方,十方世界的众生都得摄受,不为邪恶所侵扰,念念向上,最后到极乐世界。又有证明,用《观经》证明:"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所以说念佛有他力光明遍照十方,一切凡是念佛的众生,都在那儿摄取众生,而且从不丢开他,不是因为你退步了就不要你啦,还是继续在摄取,叫你再回来,而且遇到这个光的都可以得生啊。"来生我国",和他的愿相。,这正显光德的利益这么大,三途极苦之中都可以得到休息,而且得到安乐、向善,愿意往生,求往生、,到往生,可以看到光明无量是佛身之德,佛身的功德,这个光明是为利益众。,既然是佛身之德,四十八愿,全显法身,既然是为了利益众生,每一个愿都是誓愿为众生故。

以下是善导大师五个真实中的寿命无量,第三个。"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正觉,于百千劫,悉共计较,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这个愿就是寿命无量愿,我作佛时就是佛的寿命是无量的,不但佛的寿命无量,国中的一切众生、声闻、天人都寿命无量。声闻、天人、凡夫去了,凡夫是人啊,这都包括在内。这一切生到极乐世界,寿命是无量的,佛得到无量光、无量寿,是也让众生得到无量光、无量寿,所以众生只要往生的,都得到无量寿,佛土的一切人都是无量寿。如《法华经》说山海慧如来"寿命无所量,以愍众生故",佛的寿命是无量的,为什么呢?是爱愍众生的缘故。这个出发点是不一样的,道教修长生不老,他希望自己长生、不死啊。羽化,一次一次的羽化,我认识一个人他已经育化了三次,羽化了一次像是换了一个新人,又羽化了一次,明朝的人,到清朝还在示现,羽化了三次,他为自己,能够存在。我们这个是以愍众生故,因为教主住世的世间短,众生不能依,教主长时间住世间,众生就有了依靠,度化无穷,利生无尽。日本的澄宪说:佛寿无量,化道至德,佛老在住世,化道至德。大家说释迦牟尼佛是不是不行,这是因缘吗。咱们这里是五恶浊世,不能跟净土相比,这是秽土,咱们这是刚强难化。我们这儿的众生刚强难化,教化要有很大的耐心,要忍辱。释迦牟尼佛忍辱成佛后,他化缘时遇到多少障碍,人们把大便埋在钵里给他吃,还给毒药,还诬蔑。刚强难化,佛在母亲肚子里哭,人们问他为什么哭,佛说我哭众生难度啊。刚强难度,不可一概而论。佛说寿命无量,释迦牟尼佛短寿,你说,怎么能这么比较,只能说众生难度。十方佛都赞叹,释迦牟尼佛能在这个地方说这个法,不可思议,称赞释迦牟尼佛。这是个殊胜的情况,我们这个世界是五恶浊世,众生心之险恶,我都快八十岁了还没吃透。佛这个无量是无量的无量,不是相对的无量,如相对这个寿太高了,太大了就说无量。道教所说长生不老,他能化羽八万劫,八万劫还存在他就说永远不死了,那他是有量是无量?他八万劫之后,就不知道了,到那时他就不知道了,还是不行,还是堕落。我们这是真正的无量,绝对的无量。

此愿下边说国中人民寿命亦皆无量,日本澄宪说国中人民寿命无量是净土第一德也。净土的功德是第一的德,让人民寿命无量啊。譬喻极乐国土这样殊胜好,如果人到那儿不长就死了这像什么,像玉杯子没有底儿。一个玉的杯子没有底有什么用啊,再好的也没有什么用呀,极乐世界再好,到那儿还是要死,这种情形就像玉的杯子没有底儿啊。我们这是去了之后寿命就无量,这是净土第一的功德。日本人望西说:"诸乐根本,只在此愿。"极乐世界没有诸苦,但受诸乐,乐的根本,就在这个愿,他是寿命无量,到了极乐世界,寿命无量的好处在什么呢?是见佛闻法一切一切处,都是增上的因缘,无有退缘,都是增长。如你在洗澡,水也在说法,树也在说法,闻得香,香也增你的善根;你吃饭,饭也增加你的善根,一切一切都使你增上;而且你想听什么法,就听什么法,一听就懂,寿命又无量,焉得不成佛啊。佛法难闻,不是说你没有机会听见,而是难闻的意思是你听见了你也不懂,这是又进一层难闻的意思。"愿解如来真实义",解出真实义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武则天多大的智慧,多大的才学,她写的偈子现在还用,这个人要以德来论,早就不应选用了,但她这几句话写的好,出于人的肺言,所以开经偈写的很好:"愿解如来真实义"。极乐世界就是这样的一听就懂,焉得不成佛呀!又没有退缘,寿命再无量,不管你根器如何,五逆十恶,临终念佛能往生都是阿惟越致,都决定能成佛。极乐世界殊胜也是如此,不管什么只要能往生,就不可思议。

第十六,声闻无数愿。弥陀有三个无量,光明无量、寿命无量、眷属无量。我们不要担心,极乐世界人都去了,这个人口密度多大呀,得盖多少层的楼才能住的下。爱因斯坦跟大家说了,物质是咱们的错觉,我们不要把这个错觉绝对化了。极乐世界的国土没有边际,不但极乐世界,连地狱也没有边际,多人亦满,一人亦满。哪儿有像咱们这里从形式逻辑看问题的,地狱也是一人也满,到处是人,很多人地狱也是那样。同样地狱也是化生的,生地狱也不需要父母生出来,你直接就进去了。所以地狱也是化生有什么奇怪,哪里说地狱还要投胎,还有地狱中的父亲母亲,你那一命终就下油锅啦。或疑《悲华经》谓彼佛国土中:"无有声闻,辟支佛乘,所有大乘,纯是菩萨,无量无边。"《悲华经》这么说,而现在第十六愿说"声闻无数",是否矛盾啊?这里我们进一步理解啦,这个声闻缘觉,是他的断惑的情况来说的,因为凡夫都可以往生,他什么惑都没有断,因为断了见思惑就是声闻缘觉,断了尘沙惑、断了无明惑,就是菩萨,都断尽了就是佛。参考宋译"我得菩提成正觉已,所有众生,令生我刹",这个令生我刹就有摄取之意,叫他来生,有佛力加持之意和摄受之意。"虽住声闻缘觉之位,往百千俱祗那由他宝刹之内,遍作佛事",虽然他断惑生的位置是声闻缘觉,可是他能到百千俱祗那由他宝刹之内遍作佛事,"悉皆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声闻缘觉是什么事,这么多的宝刹之内,都去作佛事,作什么佛事?让那儿的众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啊,他能作这个事还能是声闻缘觉吗?当然不是,当然是大菩萨。他这个断惑还没有达到破尘沙惑,破无明惑,但是他已经能到无量国土,去作佛事,教度有情,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地的声闻不能闻他方佛名也不是度生,也不是想让众生真正成佛。极乐世界的声闻缘觉,是断惑,刚到这个水平,实在是回小向大,已经是大菩萨啦。

下边接着说寿命无量,声闻也无量,是多少呢?"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较",这一块儿都来计算,你若能算得出数量的我不成佛,不取正觉。他无限大,你怎么算,如我们围着太阳系假定是一个小世界,那么三千大千世界有多少个世界呢?有一千个亿的这么多世界,假定是个太阳系,这么多个太阳系,那么现在很巧,太阳系是银河的一员,太阳围着银河的中心旋转,这个中心假定是个黑洞,黑洞是个力量极大极强的空间,是空的,成为天体的中心,成为黑洞。太阳围着银河的中心转一圈么转得两万万年,地球围太阳转一圈得一年。银河系有多少个恒星呢?有一千个恒星,正好三千大千世界有一千个世界差不多,总之很大。我们这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一员,太阳系又是银河系的一员,银河系必也是宇宙更大天体中的一员,如辗转扩大,不可穷尽,大到哪一层是最大,无法再大了,没有这个事儿,是没有穷尽的。这个小也是无穷尽的,小到原子,原子里有原子核,原子核里有中子,有质子、电子,这些都可以打破,如电子最小,有比电子小多少亿倍的中微子,中微子是不是最小的,也不敢说,往小里说也是不可穷尽的,总之说宇宙是个大体了,而且我们观察到将来宇宙大爆炸,也就是佛说的最大的一个劫,什么都要毁了,天都毁了。大家对于佛法请相信不要怀疑,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都向佛教来钻研,希望得到点启发。一个是为他的科学研究找出点方向,一个是为他研究的果实找出点解释。将来越来越证实释迦牟尼佛所谈的是真正的真理,这么来看无量的大千世界众生多少劫都来算,算不出,说明声闻也是无量。至于三千大千世界,乃一佛所化之境,佛无量,故世界无量。

第十七愿,"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这一愿很殊胜很重要,释迦牟尼佛说我成佛时,十方世界无量佛刹,无量诸佛不称叹我,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我不成佛。换言之,我成佛的时候十方的佛都在那儿赞叹称扬,我之名号,我之功德、我的国土之殊胜啊!十方佛都称赞,各个国土的众生,都去生极乐世界。现在有很多人,立个山头让人们跟他学法,跟别人学如何不好。这些佛就不这样劝,都劝他那里的人民去极乐世界找阿弥陀佛。汉译里说:"我作佛时,令我名闻八方上下无数佛国,诸佛各于弟子众中,叹我功德国土之善",诸天人民蠕动之类,十方佛都称赞,都说我功德的好,诸天、天人、蠕动之类;蠕动,小爬虫之类听了我的名字,都踊跃来生我刹。佛的普度,不光是恶人,连蠕动的小爬虫都在内,这是"吴译"之意。望西也说"六八愿中,此愿至要",六八是四十八愿中这个愿最重要,"若无此愿,何闻十方?"若没有此愿,十方怎么会知道啊,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十方怎么能够知道啊。"我等今值往生教者",我等是望西的话,咱们也是我等,我们现在能碰上往生的教化者,"也能偏此愿恩",就是偏属这个愿的恩德,因为弥陀有第十七这个大愿,我们才能够今生遇上这么殊胜方便的教化。善思念之,大家好好想一想。法藏当时求愿名闻十方,为什么,为的是普摄十方一切众生往生极乐,究竟成佛呀。如果没有这个愿,十念必生的愿,也同于虚设。十念必成佛,大家没听到这个名号大家不知道,也是虚设。《会疏》说无量寿经日本人研究很多,功德很多,他说称我名者,此有三义:一个是诸佛称扬彼佛德号,一个是一切佛称扬阿弥陀佛的功德,这是诸佛称赞的第一个意思。二是诸佛称赞称名之人,咱们这里有念阿弥陀佛的,现在十方的佛都在称赞你,稀有呀,他在持名呀,也是在被称赞之内。三,诸佛也称念弥陀圣号,三世诸佛依了念佛三昧成正等觉故,他自己也正是称名之人啊,这是称赞的三义。称赞为什么呢?为了大家持名,为了十八愿,第十八愿是诸愿的根本,过去正果法师,请他讲净土宗,他就讲这两个内容,一个是第十八愿,一个是出世三福,观经里的出世三福。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就是著名的十八愿,称为十念必生愿,临终如果有十句名号相继,必定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所以称为十念必生呀。日本净土宗古德较量诸经说。余经中只有《华严》独真实,若与此经相较,则此经为最真实。是真实之教,佛是悲愍众生的,佛把自己所得和盘托出,告诉大家,大家不懂,连阿罗汉都如聋如盲。佛都没办法,我都没用就涅槃吧。所以《华严》是独真实之教,佛的大慈大悲没有存保留啊,所以大家不能接受,只好委屈,开小班吧、预备班吧,讲小乘,讲史教、法相什么的,然后讲中教、大乘起信论什么的,这种水平,这样一步一步的讲下来。余经中《华严》独真实,若与《无量寿经》相比,无量寿经最真实,又本经诸大愿与此愿相较,则此愿最为真实,盖表此愿乃真实中的真实也。本经真实,我们蕅益的说法,华严的密藏,法华的秘髓都在本经里,都在《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里啦。这也不遭人反对,本经全部要和全部愿相比较,愿为真实的,经文不如这个愿真实;各个愿来比较,第十八愿独真实,所以第十八愿是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里的真实里的真实,这是日本人的说法和蕅益大师说法吻合的,法华华严经的精髓都在本经里了。

"十念必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至心有很深的解释,《金光明经文句》说:"至心者,彻到心源。"是彻底到达你的心本源了,尽心实际,心的实际全部都在内啦,所以叫至心。这就很深了。浅一点说,你以一种真实诚满的心,很真、很诚、很圆满的心,一种很愿意、很爱悦的心、欢喜、庆幸的心,我能闻到这样的法,我很庆幸,这样来相信,这样来感觉高兴,就是至心信乐。

心心回向,心心是纯一心,是净念相继之心;回向,回是回转,向是趣向,把自己所修的功德趣向于你的目的叫回向。《华严大疏钞廿三》里说:"回者,转也,向者趣也。转自己万行,趣向三处,故名回向",三处是众生、菩提、实际。回向众生,是让众生离苦得乐;回向菩提是无上正觉;求实际,要明心达本,这叫回向。《往生论注下》的回向就适合净土宗,"回向者,回向功德,普施众生,共见阿弥陀佛,生安乐国。"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