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无量寿经释 第四讲

  无量寿经释 第四讲

  發大誓願第六 。 法藏白言 。 唯願誓尊大慈聽察此段緊接前段經文,法藏在世間自在王佛的麾下,聞經修行,建立了西方極樂世界,將此殊勝的成果供養老師。老師聽了之後,非常歡喜讚嘆,叫他把西方淨土介紹給同參道友。希望同參道友聽聞之後,也能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世間自在王佛要法藏比丘提出報告的意義。下面一段文即常講的四十八願,亦即阿彌陀佛向老師提出報告。此段文具體介紹西方極樂世界,而且是阿彌陀自己介紹,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轉述的。段經文是全經最重要的一部分。五種原譯本中,漢譯本是二十四願,唐譯本是四十八願,宋譯本是三十六願。但只是數目不同,內容是一樣的。四十八願中,把數願合成一願,就變成二十四。二十四一展開就是四十八或三十六。由此可知,是開合不同,內容並無不同。夏老居士會集此品時,據序文所說,費時三個月,而且慧明老和尚和梅光羲老居士都貢獻了意見,等於是三個人合作會集此品經文,非常慎重。他們決定以二十四為綱,此品有二十四章,以四十八為目,用小字註在每段下面,註明四十八願的條目。如此就非常完整。實際講,是以二十四為正,往生論中,亦提及﹁願二十四章﹂可見得古時是以二十四為主。中國人以後習慣了四十八願,讚佛偈有﹁四十八願度眾生﹂之句。因此,會集本採用大多數人的習慣,列出四十八目,會集的非常之好。

  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無有地獄、餓鬼、禽獸、蜎飛、蠕動之類。所有一切眾生,以及焰摩羅界,三惡道中,來生我剎,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更墮惡趣,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不取無上正覺。

  前四句是總說,換言之,此四句包括了全部的願文,以下二十四章就是詳細介紹此四句。

  ﹁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法藏說我若成佛,所居住的報土,﹁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法藏比丘確實已經成佛,所以每一願都實現,無一空願。首先說明其國土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此點符合他往昔所發的願。他的願確實圓滿達成,其國土超勝諸佛國土,圓滿無缺。

  什麼是不可思議之功德?﹁十念必生﹂,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不退成佛,這真是不可思議功德。此一句包含了依報和正報。﹁不可思議功德﹂是正報,﹁無量莊嚴﹂是依報。依正果報都超過一切諸佛剎土。

  若問:怎樣不可思議?怎樣超勝?四十八願中一一介紹。就實而論,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不是二十四條或四十八條,而是無量無邊,說之不盡。四十八條只是概略介紹。但見此四十八條,就能想像西方世界和其他國土之不同。

  第一條是﹁無有地獄餓鬼禽獸蜎飛蠕動之類﹂。此即第一願─﹁國無惡道﹂願。他的國土沒有地獄、餓鬼、畜生,也就是沒有三惡道。何以無三惡道?應知十方諸佛國土都與釋迦牟尼佛的國土大同小異,皆大有三惡道。法藏在修學考察的時候,看見諸佛國土的惡道眾生太苦,所以他就發願,他所建的國土中沒有三惡道。

  三惡道是果,怎樣才能?必須消除因緣。如果西方極樂世界還有三惡道的因緣,怎麼可能沒有果報呢?佛也沒有能力滅眾生的罪業;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力量是相等的。如果佛有此力量,釋迦牟尼佛應當消滅我們現前的三惡道才對。佛做不到。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做得到?它是個新興的世界,成立至今才十劫,該要什麼,可以選擇。古老的世界有舊傳統,丟不掉。阿彌陀佛建立一個新國土,歡迎十方世界眾生去移民,移民的條件限制很嚴,不夠資格就不准去,當然人民的素質很整齊,即此道理。真正明瞭,方知西方淨土非常符合現代科學精神。譬如新加坡是新國家,一切制度從頭做起,沒有傳統。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地獄表示絕無一人造上品十惡業。因為沒有造五逆十惡業的人,所以沒有地獄。餓鬼道是做下品十惡業,畜生道是做中品十惡業。彼國人民都是修十善業往生的。

  佛在觀無量壽經說,韋提希夫人見到西方極樂世界,非常嚮往,要求釋迦牟尼佛教她求生的方法。釋迦牟尼佛未講方法之前,先教她修三種福。此點非常要緊。三種福是修淨土的基礎,無此三福,修不成淨業。三福的第一條中有﹁修十善業﹂。為何要修十善業?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之故。念阿彌陀佛還造十惡,試想:能不能到西方極樂世界?不能,因為與佛的願不相應。所以,念佛人多,往生人少。李老師說:一萬人念佛,真正往生不過二、三人。何故?就是沒搞清楚西方極樂世界的情況,以為念這句阿彌陀佛就能往生,其實經上講得很清楚、很明白:﹁若無三福作基礎,不能往生﹂。

  嚴格講,沒有第一福,決定得不到三皈。三皈五戒是建立在十善業道的基礎上。未修十善·不能授三皈。修十善才是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才有資格接受三皈。如果連十善業都做不到,求授三皈,所受三皈有名無實,五戒則更不用說了。

  如蓋房子,三福是地基。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基礎的基礎,不能沒有。﹁三皈眾戒﹂是基礎中的第二層。到﹁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基礎就做好了。然後,念這句阿彌陀佛,一念相應一念佛,才能往生。從三福的基礎建立信願行三資糧,才能穩穩當當往生,千萬不能疏忽。

  即使有信願行,相信念佛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孝順父母,不尊敬師,沒有用處。就好比蓋大樓沒打地基,蓋了就倒了。這是不能往生的原因。要知道應該怎麼修,佛號應該怎麼念。要曉得用什麼心、什麼態度去念佛。念佛實在說,就是生活,就是用什麼樣的心態過日子,用什麼樣的心態與大家相處,處事待人接物。歸納起來,叫一句佛號,要這樣念。

  下一願是﹁不墮惡趣願﹂:﹁所有一眾生,以及焰摩羅界,三惡道中,來生我剎,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更墮惡趣。﹂從此處明顯可見阿彌陀佛的本心是念念願一切眾生同成佛道,這是彌陀的心願。我們把四十八願做為早課,天天讀誦,目的是希望用彌陀本願,引發我們自己的願望;使我們的願與阿彌陀佛的願相同。與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就有決定的把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想想自己,日常生活之中,起心動念像不像阿彌陀佛?對一切人還勾心鬥角,那裡像是佛!這樣,念佛念得再好,一天念十萬聲,也不能往生。﹁焰摩羅界﹂,焰摩羅就是閻羅王。管地獄,焰摩羅界是指地獄眾生,是十法界裡最苦的一界。﹁三惡道中,來生我剎﹂,說明惡道眾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受惡道之苦。﹁受我法化﹂,受阿彌陀佛講經說法之教化,在西方極樂世界裡,皆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成佛。地獄道的眾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是一生成佛,其他的不必說了。

  ﹁不復更墮惡趣﹂,在西方極樂世界修學一直到成佛的過程中,絕對不會墮惡道。這是不可思議之功德。因為在他方世界修行,任何佛國土都是進進退退,有惡道的因,若遇惡道的緣,那有不墮惡道的道理?所以成佛要三大阿僧衹劫,就是無法超越六道輪迴。而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一生圓滿成佛。

  成了佛,然後到十方世界教化眾生。應以地獄身得度者,就現地獄身,為他說法,像地藏菩薩一樣。菩薩要度餓鬼,要現餓鬼身。放焰口時,大焰口門外紙紮的鬼王─焦面大士,青面燎牙,見之恐怖,就是觀世音菩薩示現的鬼王身。在那一道,就要化那一道身。化身自在,不是真的受苦。往生以後,決定不會再墮惡道,一生圓滿成佛。

  總結此二願,﹁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不取無上正覺﹂。此兩願圓滿,才成佛,若不圓滿,就不成佛。法藏比丘現已成佛,可見圓滿修成此二願了。

  第一願是阿彌陀佛見十方世界苦難眾生,非常之苦,他不要。再看到十方世界惡道眾生,出離惡道之後,修行遇到惡緣,又退轉又墮落,也很苦,他也不要。所以,﹁願﹂不是憑空想像的,而是看到十方世界有這些事相,他希望在西方極樂世界永遠見不到這些惡相,而發願。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所有眾生,令生我剎,皆具紫磨真金色身,三十二種大丈夫相,端正淨潔,悉同一類,若形貌差別,有好醜者,不取正願。

  此段包括三願,這三願也是法藏比丘看到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的眾生不平等而發的願。不平是罪惡的根源。人為什麼會造罪惡?不平嘛!環境好的,驕慢。環境差的,抱怨、怨天尤人。不平就會起衝突。要想眾生不造業,最好是平等。首先是身相平等。世間人相貌不一,相貌好的,傲慢;醜陋的,自卑、覺得不如人;心就不平。阿彌陀佛看出此點,就發願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相貌完全一樣,而且都是最莊嚴殊勝的相貌。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所有眾生﹂,這一句話表示我們都包括在其中,沒有把娑婆世界眾生除外,人人都有分。﹁令生我剎﹂,只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皆具﹂,每一個人通通具足,沒有差別,都是紫磨真金色身。我們讚嘆阿彌陀佛身金色,到西方極樂世界每一個人都是身金色,此點不可思議,十方諸佛剎土皆無。十方諸佛剎土中,佛跟眾生的相貌不一樣。西方極樂世界所有的眾生相貌都跟阿彌陀佛完全一樣。這是﹁身悉金色願﹂。

  ﹁三十二種,大丈夫相﹂,這是第四願─三十二相願。其實這是釋迦牟尼佛轉述時的略說。要說出真實相狀,我們無法接受,也無法想像。三十二相是我們世間相書上講最好的貴相。具足三十二種貴相,一無欠缺。實在講,西方世界阿彌陀佛,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而不僅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生到那裡的眾生,相貌跟佛相同,所以,是平等世界。

  我們沒有往生之前,要修平等心,以平等心處事待人接物,才能往生,才叫真正念佛人。念阿彌陀佛,就是心平等,就是心清淨。念這一句佛號,心不平等,不清淨,口念心不念,不能往生。心與口要相應,阿彌陀佛就是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一句阿彌陀佛,心清淨、心平等、覺而不迷,這叫一念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與什麼相應?與清淨心相應,與平等心相應,與覺心相應。

  ﹁端正淨潔﹂,容貌端正、潔淨。﹁悉同一類﹂,佛與眾生完全相同。若形狀容貌有差別,有好醜,阿彌陀佛發願決定不成佛。有人說他去過西方極樂世界,還寫了一本小冊子,在外風行。我在香港,常懷法師拿給我看。他非常懷疑,來問我。我說是假的,我只翻開看了一句,說西方極樂世界還有男女,這就是假的。有男女就有差別,有差別阿彌陀佛就不能成佛。西方世界沒有女人,經上講的清清楚楚,女人生到西方世界都轉男身,都成佛了,那有形貌差別!現在人依人不依法,不相信經典。佛一再囑咐我們依法不依人。法是經典,依據經典能辨真假。經念得很熟,就不會受人欺騙。

  唯有平等,社會才能祥和。唯有平等,修行才能一帆風順;一切煩惱、妄想、執著,才容易放下,容易捨棄。為什麼放不下?就是因為不平等,心裡有怨恨、不平,才放不下。結果不是別人吃虧,而是自己吃虧。自己再造業,自己要受果報。多怨枉!

  為什麼不平等?就是心不平等。人心不平,各如其面。見到兩個人相貌完全相同,而不是雙胞胎,也就可以斷定他們思想見解相同,禍福相同。這是因為他們的業報非常相似。世間有這樣的人,但不太容易遇到。我小時後念書,抗戰期間,在貴州,隔壁班有一張姓同學,常在一起玩。抗戰勝利之後,我在南京念書,同班有一同學,跟張同學長相一樣,走路樣子也一樣。有一天我說出他的個性、毛病,他嚇一跳,說你怎麼會看相,看的這麼準。我說:我不是會看相,是從前有一同學,相貌跟你一樣,走路樣子也一樣,我想你們兩個個性應該相同,把他的毛病缺點說出,果然不錯,完全一樣。

  人心都在相貌上,心之好醜騙不了人。可以騙一般愚人,但騙不了真正有學問的人。看相貌、聽音聲、看動態,就知道性格,就能判斷吉凶禍福,富貴窮通,一生命摺r_不了有學問有道德的人。還能騙得過佛菩薩嗎?絕對騙不了。念念想求生淨土,而所作所為與西方淨土阿彌陀佛的願望完全相違背,能去得了嗎?往生無份啦!將來在六道裡,該怎麼輪迴,還是怎麼輪迴;該受什麼果報,還是受什麼果報,一點辦法都沒有。自己有沒有做到,修行是不是真的相應,自己能不能往生,還用得著問別人嗎?

  往生,實在講,要自在往生,不要害病。害病就不太可靠。真正往生,不生病,坐著走,站著走,預知時至,曉得什麼時後佛來接引,這是決定往生。我們要求此。能求得到嗎?決定求得到,只要把經典教訓都做到,沒有一個人求不到。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自知無量劫時宿命,所作善惡。皆能洞視,徹聽,知十方去來現在之事,不得是願,不取正覺。

  ﹁所有眾生,生我國者﹂與﹁十方世界所有眾生﹂同一意思,我們自己都包括在彌陀大願之中,問題是能不能照他的教訓修學,而能確實在彌陀願海之中。此大願,一個眾生都不漏。

  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即使是下下品往生,六根的本能,完全恢復,不可思議。就如前面所講:﹁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此點也是不可思議功德莊嚴,因為十方諸佛世界皆無此事。最低限度,要到圓教初住菩薩,六種神通才能恢復。西方世界即使下下品往生,其能力之大,超過圓教初住,幾乎跟阿彌陀佛相等。此點不可思議,確實是難信之法。一般教下,皆不能相信,認為大概是釋迦牟尼勉勵愚人要他好好念念佛,恐怕不是真的。為什麼?因為在一切經典裡找不到理論的依據。其實有沒有理論依據呢?有,只是理論太深了,即使連等覺菩薩沒有佛的加持,也搞不清楚。

  願文裡告訴我們宿命通之大,是自知無量劫時宿命。阿羅漢得宿命通,只五百世。此處講﹁無量﹂,是真正的無量,不是有量的無量。若說是無量的無量,能力超過七地菩薩。無量劫中,生生世世所造的善惡,自己通通曉得。心就像一面鏡子,全部照見,不要去想,不要作意。阿羅漢要想,要作意,才能知道,而且只能想五百世,超過五百世想也想不出來了。西方極樂世界之眾生神力不可思議,不必想都知道了,此為宿命通。

  ﹁皆能洞視﹂,此句即天眼通。天眼不可思議,沒有範圍,沒有障礙。普通阿羅漢的天眼,只能見小千世界。阿羅漢中天眼第一的阿樓馱,也只能見一個大千世界。宇宙之大,大千世界無量無邊。無量無邊諸佛國土,他只能見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娑婆國土。娑婆國土之外者,就無法見到。菩薩能見二個、十個、百個、千個大千世界,隨位次而異。

  ﹁皆能洞視﹂,表示無量無邊諸佛剎土全都能見到,一個都不漏。這樣的經文,誰能相信?菩薩見了,都不相信。我們聽了而能相信,真是怪事!你怎麼能信?能信,要不是經上講出原因,實在想不出道理。經上講你過去生中無量劫來,所種的善根深厚,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現前蒙諸佛冥冥當中加持,聽了生歡喜心、不懷疑,肯相信。聽了,不能相信,是很正常的現象,一點不足為奇,因為他沒有這麼深厚的善根,佛雖然想加持,也加不上。所以,的確是有大褔德的人才肯念佛,褔德不夠的人不會念佛。

  ﹁皆能洞視、徹聽﹂,徹聽是天耳通。﹁徹﹂與﹁洞﹂其義相同,表示沒有範圍,沒有障礙。盡虛空遍法界,他都看見,再微細的音聲,他都聽見。這麼說來,不信的人也有福。有什麼福呢?就不怕啦!相信的人,念到此處,汗毛直豎,為什麼?我一舉一動,西方世界所有眾生都看見了;我跟人說悄悄話,他們全都聽到了。這樣一想,念這一段經文,汗毛直豎。不相信的人,不以為真,就不怕。相信的人,確實是不得了。

  ﹁知十方去來現在之事﹂,﹁去﹂是過去事,﹁來﹂是未來事,以及現在事,全都知道。所以念佛人就要記住:你起心動念,一舉一動多少人在看你!若以為沒有人看得到,就是不信此經。果然相信,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不能不注意。

  黃念祖老居士無量壽經注解裡講:極樂世界眾生︵即往生大眾︶的神通能力,超過世尊在其他經論所講的,不論是禪定得,或是果報得,都超越且超越很多。禪定能得神通,世間四禪八定能得五通,但是沒有漏盡通。證得阿羅漢果斷見思煩惱,才能得漏盡通。阿羅漢修定,是最上乘的,也不過能知過去未來五百世。一世十年,五百世就是一萬五千年,這是他能知道的範圍。此處所講宿命通是無量劫,沒有界限,沒有邊際。這種能力怎麼得來的?阿羅漢證得須陀洹果,天上人間七次往返,好不容易才證得。念佛人念三年五載就往生,就有這麼大的神通,太容易了。憑什麼有這麼大的能力?黃老居士說:完全是仗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神通願力加持。往生後,得的是大乘補位的通力,權教小乘怎麼也比不上。這是報得,不是修得。好像投生作太子,將來繼承皇位一樣。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如此,是報得。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得他心智通。若不悉知億那由他百千佛剎,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念此段經文就更加警惕,前一段是說若有言語動作,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知道,此段則連起心動念都知道,真不得了!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十萬億佛國土,大小本皆言之甚確,華嚴講二十重華藏世界,我們娑婆和極樂同在第十三層。就像二十層大樓,西方世界和娑婆世界距離很近,同在一層。此處說能知億那由他百千佛剎眾生心念,我們距西方世界才十萬億佛剎,我們起心動念,試想他們知不知道?

  淨業要怎麼修!心淨則土淨。心不清淨,不能往生。身不清淨,不要緊,不礙事,往生不是身去,是心去。身清淨,心不一定清淨。心清淨,身一定清淨。何故?依報隨著正報轉,那有不清淨的道理!

  心要怎樣才清淨呢?有妄想,就不清淨。什麼叫妄想?我在此地老老實實、明明白白的告訴同修:

  ﹁不想阿彌陀佛,全是妄想!

  不念阿彌陀佛,全是妄念!﹂

  這是真的。為什麼不念佛就打妄想呢?這就是業障。自思業障重,天天希望消除業障。怎麼消?念佛就消,不念佛,業障又現形了。我講的是千真萬確。

  乾隆年間之佛教大德,慈雲貫頂法師所著觀經注解|觀經直指中說:一切業障,所有一切經論法門消不了的,阿彌陀佛能消。此一句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因為這一句佛號,古德說之甚明,就是自己的本覺,能念之心是始覺,所念佛號是本覺,覺就不迷,業障是迷,所以,我們才真正明白,真正搞清楚:

  ﹁阿彌陀佛一念是正念,阿彌陀佛一句是正語。﹂

  離開阿彌陀佛就是妄想,就是業障。不但業障起現形,還要繼續不斷再造業,這怎麼得了?

  果然能把這一句佛號老老實實抓住、抓緊,許許多多人念三年預知時至,站著往生,坐著往生,佛來接引。三年時間很短,而往生品位決定不低;品位低怎麼能站著走,不生病,預知時至,總是中上品往生,三年就成功了。怎麼成功的?業障通通都消掉了。

  我們今天雖然也念佛、念經,還是勾心鬥角,還是搞是非人我,造業啊!西方世界眾生看到都搖頭啊!不能往生啊!再念一生吧!慢慢來吧!無量劫來生生世世在念,都去不了。什麼原因去不了?就是﹁口裡念佛,心裡計較﹂,這就是一生念佛而不能往生的原因。等著來生再來吧!來生是否能得人身?是否能再遇到法緣?就不太可靠。要到那一生再像今生一樣得人身,又遇此緣?不知要到何生何世?我們過去生中不知道錯過了多少次像這樣的機會!要是沒有錯過,早到西方極樂界去了,不會坐在此處了。怎麼錯過的?念佛還打妄想,生活當中還搞是非人我。

  讀到此願要有警覺心:自己起心動念,無一人不知。此世間愚人容易瞞,瞞鬼神都不容易瞞。現在看看西方極樂世界,經上講的:人數多得數不清,這麼多人都在看你、聽你,你起心動念,他們全都知道。一念相應,這﹁相應﹂兩字多難啊!打個妄想,搞個是非,就不相應了。心地真正清淨,真正平等,除這阿彌陀佛之外,別無二念,這才叫﹁相應﹂,與清淨心相應,與平等心相應,與覺而不迷相應。西方世界與十方世界諸佛菩薩他們能看到、聽到,都明瞭我們跟他們相應。這些諸佛菩薩個個都是一念不生,這叫念佛人。天天拿著念珠口念,不一定是念佛人,只是念佛的樣子。佛者,覺也,迷而不覺,怎麼是念佛人?念佛是念念覺而不迷。不容易,很難,很難啊!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得神通自在,波羅密多,於一念頃,不能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周遍巡歷供養諸佛者,不取正覺。

  一開始還是同前所述:﹁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真是念念為了度眾生。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都是彌陀願海所攝,一個都不捨。我們如果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輕慢一個人,侮辱一個人,障礙一個人,都跟阿彌陀佛做對頭,做冤家。阿彌陀佛普度這個人,我還跟他作對!這樣你能跟阿彌陀佛相應嗎?不能啦!

  從經文上仔細反省檢點,我們一身的毛病,一身的罪業。從今天起,要痛改前非,才能與彌陀大願相應。我們希望心同阿彌陀佛的心,願同阿彌陀佛的願,解同阿彌陀佛的解,行同阿彌陀佛的行。這是我們修學的標準、目標。我們念念還要跟阿彌陀佛作冤家、作對頭,怎麼能同呢?一樣也不同,罪業就造重了,一生念佛,拼命念佛,來生到阿鼻地獄去了。為什麼去?因為我跟阿彌陀佛作對頭。罪重啊!

  念佛念到阿鼻地獄!我過去從慈雲貫頂法師大勢至念佛圓通章注解,看到念佛的一百種果報,第一種就是念佛墮阿鼻地獄,嚇了一大跳,很不服,心想:念佛念得再不好也不必墮阿鼻地獄,怎麼想也想不通,才去問李老師。說:此點很難接受,也不明瞭。李老師說:此問題嚴重,要在講經時對大家講。李老師講經說出原因:跟阿彌陀佛作對頭,你念阿彌陀佛,還破壞別人的法身慧命,障礙別人此生不能成佛,罪過不得了,比殺罪還重。斷人身命,罪過輕;斷人法身慧命,罪過重。身命斷了,四十九天又投胎,得個身,又來了!慧命斷了,再遇到這個機會,不曉得那一生那一劫,罪過非常重。障礙人學佛,特別是障礙人念佛求生淨土,罪過之大無法講,講了也不信。

  關於此點黃老居士註解裡引十往生經說得很清楚,特別說其果報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樣看來,我們每天在造最重的罪業,自己不曉得,還認為自己修行修的不錯;最後,修到阿鼻地獄去了。冤不冤枉?若不講此經,你來問我,我也講不出來,我也不會跟你說這些事情。遇到此段經文,才跟各位說出來。

  一念相應,諸位要時時體會﹁相應﹂兩字。我們雖然念佛,但念得不相應,就沒有效果,要念到相應才有效果。

  此章包括兩願,﹁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得神通自在,波羅密多﹂,這是神足通願。因為有這一願,所以西方世界的眾生才有能力每天去拜訪十方無量無邊的諸佛。天天拜佛,供養佛。

  凡夫很歡喜此願,我們在娑婆世界有很多家親眷屬,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才知道我真有能力照顧他們,不管他在那一道,我都知道,天眼洞視,天耳徹聽,只要他緣成熟,就能夠伸出援手。什麼叫緣熟呢?就是肯相信此法門,肯接受此法門。緣熟了,他在西方極樂世界的家親眷屬必定來度化他,來幫助他此生成就。所以,要想照顧你的家親眷屬,說實話,不往生決定沒有能力照顧。即使墮在地獄,能信,地獄眾生可以往生西方世界。在第二願裡我們看到:地獄眾生只要回心轉意,相信此法門,接受此法門,也能夠念佛往生,生西方極樂世界。

  神足通就是神通變化,應以何身得度,則現何身而度之。上供諸佛,下度眾生。﹁波羅密多﹂是圓滿的意思,在印度語是﹁彼岸到﹂,就是中國人講的﹁到家﹂,功夫到家,就是圓滿之意。

  ﹁於一念頃,不能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周遍巡歷供養諸佛者,不取正覺。﹂此言其能力之廣大,上供諸佛,下度眾生,所遊歷的國度之多,不可思議,所供養承事的諸佛如來,不可思議。

  同修們,念到此處,很多人要到大陸去朝拜四大名山,有無必要?朝拜四大名山,不但見不到一尊佛,連小乘須陀洹也遇不到。看得太多了,是非就多,煩惱就多,不如在家裡老實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再去遊歷。觀光旅遊,等到西方極樂世界再去,現在不去,現在一心一意的修西方淨土。這就對了。這才是真正聰明人,正確的選擇。有能力,多幫助別人修學淨土。旅遊要花錢,聽說這次有一批人到歐洲去,昨天出發的,一個人都要花十幾萬,十幾萬印無量壽經和做錄音帶,做很多啊!可以幫助很多很多人!這個錢花得有意義,玩掉了很可惜,玩得一身煩惱,不相應。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