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无量寿经释 第五讲

  无量寿经释 第五讲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 四十二卷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遠離分別,諸根寂淨,若不決定成等正覺,證大涅槃者,不取證覺。

  我們細心觀察體會四十八願,才知道它確實是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這是大願一開端所說,也是總綱領,說明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超勝一切諸佛國土。超勝在何處?四十八條一一指出,彼國土與一切諸佛剎土不相同之處。確實是一切經典之所未說,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面之所未聞。明白之後,才真正膫解西方世界的殊勝,此法門的殊勝。我們才真正生得起信心、願心、執持名號。才能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前面三章即從第六願到第十一願,都是敘述恢復本能,恢復得這麼快,這麼圓滿,實在無法想像。此章是四十八願的第十二願─「完成正覺願」,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成佛。願文裡說的很明白:「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所有眾生」當然包括我們自己在內,只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並沒有說上品上生,或是中品以上,換言之,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包括在其中。

  「遠離分別」,此唯識家所講的轉識成智,識既是分別,八識都有分別的作用,故稱之為「識」。八識都有「既起」的作用,故稱之為「心」,稱之為「八心王」、「八識」。到西方極樂世界,立刻就轉八識成四智了,不再分別一切事物。

  不分別,怎麼能知道一切萬物與事理呢?就如心經上介紹觀世音菩薩一般:「照見」,而非「分別見」。不用分別,不用思考,六根接觸境界就通達明膫。不要用思維(思維是第六意識)妄想、分別、執著全都不用。轉八識成四智,通常是七地菩薩以上的境界。此處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就能得到,這不奇怪嗎?這是超勝。

  「諸根寂靜」是禪定,諸根即六根,六根寂靜很不容易。六根包括眼耳鼻舌身意。意識有意根,意根是末那識,「諸根寂靜」是講八識不起作用,是七地以上的境界,是首寧楞嚴經講的「首楞嚴大定」,華嚴經講的「獅子分迅三昧」,念佛法門所講的「理一心不亂」,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得到了。

  「若不決定成等正覺,證大涅槃」,往生決定成佛,正顯示彌陀本心、彌陀弘願,唯以一乘大法,廣度無量無邊的眾生,幫助眾生,一直契入究竟涅槃。這是圓教佛果。天台宗講成佛有四種:藏通別圓。此為圓教佛果,一生成佛。看到此願就肯定古來祖師大德所言正確,確實有根據。常云:往生不退成佛,一生當中圓滿成就。根據就在此願。

  我作佛時,光明無量,善照十方,絕勝諸佛,勝於日月之明,千萬億倍。若有眾生,見我光明,照觸其身,莫不安樂,慈心作善,來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此章有二願:一是光明無量願,一是觸光安樂願。光明指智慧,亦指願力所及之處。彌陀之智慧、德能宏願是盡虛空遍法界,無有限量。

  世尊在其他經論中說:一尊佛的教化區域是一個一大千世界。常云三千大千世界,「三千」是說世界的結構。一個單位世界,如今日講的太陽系。(黃念祖老居士無量壽經注解後面提出一個講法,認為單位世界指太陽系,恐怕還不太恰當,應該是指銀河系)一千個單位世界,稱為小千世界,亦即一千個銀河系才是佛經上講的小千世界。集合一千個小千世界,叫一個中千世界。集合一千個中千世界,叫一個大千世界。這是一尊佛的教化區,亦即一尊佛光明所及之處。在我們看來,廣大不可思議。即使以一個太陽系為單位世界,就大得不得了。一個大千世界是一百億個太陽系。黃老對天文很有研究,認為一個大千世界是一百億個銀河系,就更大了,大得無法想像。今日科技很發達,用無線電望遠鏡還探測不到小千世界的邊緣,中千、大千更不必說了。

  阿彌陀佛的光明、願力、德能沒有界限,沒有邊際,「光明無量,普照十方」,盡虛空遍法界都是他的教區。能信嗎?本師釋迦牟尼佛宣講此經,勸修念佛法門,是代替阿彌陀佛招生,把眾生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留學。像釋迦牟尼佛一樣,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無一不勸眾生求生淨土。因為在釋迦牟尼佛自己的教區,要想修學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要無量劫,時間太長。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留學,很快就成功了。所以,阿彌陀佛的光明無量,絕勝諸佛。勝是超勝,「勝於日月之明,千萬億倍。」此世間光明最大的是日月,形容彌陀智慧之明超過日月千萬億倍。

  「若有眾生,見我光明」。彌陀光明這樣殊勝偉大,我們為什麼見不到呢?其實,不是佛不照我們,佛光注照,我們見不到,是因為自己有障礙。譬如白天陽光普照,我們偏偏打一把傘,不讓他照,有何辦法?是我們自己有障礙,不是他不照。

  要問:為什麼我們自己有障礙,障礙又是什麼?把障礙找出來消除掉,我們就接觸到佛光了,就見到佛光。佛光確實普照十方,不僅是眼能接觸到,耳鼻舌身意,全都接觸得到。六塵說法,情與無情同宣妙法。大家能有幾分體會?若說我們現前世界,情與無情與西方極樂世界一樣,同宣妙法。懂不懂呢?承不承認呢?

  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能覺察得到,我們覺察不到。原因是彼國眾生「遠離分別,諸根寂靜」,如楞嚴云:淨寂光通達。人心在清淨之極時,極微細的音聲都聽得見,極微弱的光明都看得見。許多肉眼見不到的光波,現在利用科學儀器可探測到一部分:像Χ光、伽瑪線、紫外線等,其實,還有無量無邊的光波,科學儀器無法測到。

  假如我們心清淨,淨到一定程度,我們的能力恢復了,無量無邊不同波長的光波全都見到了。世界立刻就變樣子了,不是現在的樣子。佛門常說:六道裡,人鬼雜居。人見不到鬼,鬼也見不到人,何以不見?因為波長不相同,而實際上是住在一起,彼此重疊而不相妨礙。此亦證明,一切物質是假的,如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果是真實的,決定不能重疊。假的,不是真實,所以各各不妨礙。從這些科學發現的層面來觀察,佛經所言,不無道理。

  再說的初溡稽c,經典所在之處,經典放光,但我們看不到。讀誦之時,我們能聽到,即此光明的現象比較接近我們的波長。講解則更接近,聽了之後,啟發心地光明。由此可知,此處所言之「光」,不僅僅是指肉眼所見,凡六根所接觸者,皆以「光」字為代表。換言之,凡啟發我們心智的,都稱「佛光」。眼所看、耳所聽、身所觸、意所想,觸動虛根,破迷開悟,都叫佛光。禪宗參禪之人,見飛花落葉,就開悟了,這就是佛法觸動他的宿緣。聽人唱歌,也開悟了,那是耳接觸的佛光。從此處去體會「見我光明,照觸其身」。

  就本經而言,刻實而論,就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光明,願願皆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幫助眾生快速成佛。

  「莫不安樂,慈心作善」,這是接觸佛光現前所得的利益。若人問:學佛有什麼好處?若說不出,怎能勸人學佛呢?若說學佛的好處在將來能往生西方世界,人以為是將來事,又沒見到,誰相信啊?若相信,也是迷信。若說現在就得好處:不學佛,活得很苦﹔學佛,活得很快樂。學佛就是離苦得樂,沒有學佛,心不安﹔學佛之後,心安了。

  禪宗達摩祖師來到中國,慧可禪師學佛多年,心不安,向達摩祖師請教。祖師不理會,惠可無可奈何,站在雪地,拿刀去一臂,以供養祖師。達摩見此,問:何苦來?為何如此做?惠可言:心不安,請大師為我安心。心不安很苦,凡人雖然很苦卻覺察不到,還不想求安心。惠可很了不起,知到心不安很苦,請人家為他安心。達摩祖師一伸手,說:拿心來,為汝安。這就是「佛光普照」。慧可大師回過頭來找心,找不到。達摩祖師說:于汝安心竟。慧可禪師在一句話中大徹大悟,心安了,沒事了。心在那裡都找不到,還有`什麼安不安嘛!可見得,天天心不安,就是妄想、執著啊!這一下「覓心了不可得」,妄想斷掉了,心安了,沒事了。所以,學佛求的是心安。

  心安理得,道理明白了,心就安了,理得心安。理是什麼?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是自己的生活,宇宙是生活的環境。弄清楚自己和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不再胡思亂想了,心定了,心安了,就快樂。「安」是因,「樂」是果,心不安,那來快樂?

  追究一下,要快樂,樂是從「安」來的,安又從那裡得來?我們確實不安,怎麼樣才能得到「安」呢?安字上面有「平」,平安啦!「心不平」,怎麼能安?怎樣叫心平呢?「和平」啊!大家不和,怎麼會平呢?不和就不平,不平就不安,不安就不樂。前一字是因,後一字是果。所以,佛教給我們修六和淨。修六和,心就平了,平了才能得身心安樂。這是學佛的好處,真實的受用。

  無量壽經的好處是性相事理,面面講到,簡單扼要,經文不長,說透了世出世間的真相。

  心安之後,待人處事,一定是慈心作善。心清淨、平等、慈悲,思想、見解、作為一定是利益眾生的,這叫做「善」。佛法裡的善惡,凡是利益自己的都叫惡,利益別人的才叫善。

  為何說利益自己的叫惡?眾生之所以不能作佛,有兩大障礙:一是我執,另一是法執。起心動念都想到自己的利益,我執天天增長,怎麼能成就?不但成佛無分,證阿羅漢都無分。斷我執才證阿羅漢,再斷法執,就成佛了。佛法無他,破執著而已。因此,佛教給我們這個方法─起心動念只想別人,不要想自己,不知不覺地自己就沒有了,我執就破了,這叫做學佛,叫做善。

  念念都想到自己,我執增長,說實話,不但不能證得阿羅漢,連須陀洹果都無法證得。何故?須陀洹首需破身見,三界八十八品見惑,頭一個是身見,念念執著此身是自己,身見破不了,小乘初果都不能證得,多麼可憐!

  回過頭來,想想自己,我們絕不是這一生才修行,照無量壽經所說:在座每一位同修,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都修行,為什麼修到今天還是這個樣子?說實話,病根就在於:起心動念就想到「我」,我執未破,生生世世修行,從未證得小乘初果。好比天天念書,很勤奮,考試從未及格,成績就不過如此而已。這一生又遇到佛法,假使此生「我執」、「身見」不能斷。還是不能成就。

  所以,同修一定要記住,不要替自己想啊!替自己想,是愚人,是迷惑顛倒。要念念為眾生,本師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那一願是為自己?他心量大,念念為遍法界一切眾生,上至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心願圓滿。我們學阿彌陀佛,要學他的心量,盡虛空遍法界無所不包。見到眾生的善,就是我的善﹔見到眾生的惡,就是我的惡。這就對了。斷一切惡,修一切善。自己要斷惡修善,要幫助一切眾生斷惡修善,自他不二,這才叫真正學佛,慈心作善。這是講現前的利益。另一段將來得什麼利益?我們在娑婆世界得人身,人有生老病死,總有死的一天,死了不是斷滅。若說死了就斷滅了,我們也不要學佛了。死了之後,沒完沒了!此事麻煩。地藏本願經講:四十九天之後,又去輪迴。修學此法門,死了以後怎麼辦?其願望是「來生我國」。我常在講習中常告訴諸位,除了往生極樂世界通通免不了生死

  如果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值得恭喜,與證得如來報身差不多─有生無滅。此生真的有生,沒有死,生死了了。為什麼說沒死?因為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去的。下下品往生者,也是活著去的。雖然有些病得很重,佛來接引時,他見到,想說,但沒有力氣,說不出來,嘴巴在動,沒有聲音,也許想說:我看到佛了,佛來接引我,我跟他去了,向大家辭行,但說不出來。福報大的臨終時清清楚楚。

  修福很重要,中國人講五福,五福中最重要的就是「好死」。死時清楚明白、不迷惑、不顛倒,好死就好生。一個人臨終清清楚楚,試想他會去三惡道嗎?會去變畜生,變餓鬼,墮地獄嗎?不可能。凡是到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投胎,都是糊裡糊塗去的,迷惑顛倒去的;頭腦清楚的人,絕對不去。有福報的人走得很好,不能往生,也決定是人天兩道,不會墮三惡道。念佛而有福報的人,臨終時清楚,福報大者,不生病,自己知道那一天走,預知時至,還可以開個往生大會。

  從前台北李濟華老居士往生,等於開往生大會。他是龍江街蓮友念佛團的創辦人。他往生時八十餘歲,一個多月之前就曉得自己那天走,什麼時候走。所以,常常去看看親戚朋友,辭行,見最後一次面。他的小孩都在外國,在台灣就是老夫妻兩。走的一天,去參加念佛團共修會,坐在三輪車上,跟太太說: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你一個人會不會感覺到寂寞?他太太不知道他當天要往生,滿口答應:能往生就太好了,不必牽掛我了。太太就同意了。到了念佛團,參加念佛會,念佛當中,有講開示,由老居士們輪流講。那一天輪到魏老,他就跟魏老商量:今天我講。我們互換。魏老尊重他,就跟他換了。通常開示都是講半小時,他老人家一上台,淘淘不絕,講了一個半小時。講完之後,跟大家說:我要回家了。大家以為講累了要回家,怎知他下了講台,在旁邊小客廳沙發上一坐,就往生了。試想:走之前,音聲宏亮,講一個半鐘點,活著走的,不是死著走的。清清楚楚,預知時至,故此法門是不死的法門。不但不死,我常跟同修說:此法門不老、不病、不死。這好處要不要呢?連外國人都大聲說要。要就得好好學,認真學。

  我跟李炳南老居士時,老居士七十餘歲,看似四十餘歲,九十多歲時還不要人照顧,耳目聰明,手腳伶俐,九十五歲時都還不要人照顧。最後兩年,因吃食中毒,身體衰,需人照顧。吃食中毒很冤枉,他老人家知道食物有毒,(做的麵條來供養他,麵條時間很久,乾麵條有防腐劑,久後變質),但他有一個習慣,別人做東西給他吃,他一定當面吃,讓做的人心裡歡喜。就此點,害了他。他知道食物不好,當面吃了麵,回來用解藥。他是很高明的中醫,第一次用解藥解掉了毒,沒有中毒。過了幾個月之後,又遇到一次,也吃了,吃了之後,再用解藥,來不及了。毒散得太快,一病就病了三個月。我到台中去看他,他見到我第一句話就說:不要上館子吃東西,吃東西要小心啊!他中毒不是不知道,知道而中毒。第三次是喝甘蔗汁,毒亦未能化解。所以,李老居士是食物中毒,抵抗力衰弱,九十七歲往生。往生的前兩個星期,還照樣講經。只停講了兩次,就走了。

  依此法門,如法修行,實實在在的效果、好處、利益,就是不老、不病、不死,「來生我國」。所以,此法門是當生成就的佛法。要依照經典的教訓,認真修學。絕對不是,每天念幾遍,念了沒做到,口雖念,心不像阿彌陀佛,願也不像阿彌陀佛,行也不像阿彌陀佛,如此就不相應。務必使我們心、願、解、行都跟阿彌陀佛一樣。阿彌陀佛是什麼樣子?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佛。這樣修行,把經典的教訓,圓圓滿滿做到。就恭喜你,不但往生,你就成了阿彌陀佛,你與阿彌陀佛無二,這才叫做真正學佛。

  願文後面說:「若不爾者,不取正覺」,總結上面兩願。若此兩願不實現,法藏決定不成佛。我們知道法藏已經成佛多劫了,由此可知,此願是圓滿了。

  我作佛時,壽命無量。國中聲聞天人無數,壽命亦皆無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較,若能知其量數者,不取正覺。

  此願可說是四十八願的重心,是無量義裡的第一義。諸位試想:如果世界再美好、再莊嚴、命短,則殊勝莊嚴又有何意義?無量的殊勝莊嚴,要有壽命去享受,才有意義。所以,一切無量當中,以壽命為第一。要求「無量壽」啊!所以,古德講此願是淨土第一德,壽命無量。

  法藏云:「我作佛時,壽命無量」,是說法藏壽命無量,還是往生大眾壽命通通無量?並無說明,二種說法都講得通,都圓滿。

  「國中聲聞天人無數,壽命亦皆無量」,先說明西方極樂世界中的天人聲聞,數量數不清。前曾提及凡生西方極樂世界者,皆是菩薩,何故此處出現聲聞天人?西方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不同於我們的世界,我們世界是十法界,有佛、菩薩、聲聞、緣覺和六道,共十法界。「一」才是真的,「十」不是真的′是應化的。只有一,才是真的,不得已勉強說純是菩薩法界,而且全是普賢菩薩法界,此不可思議。華嚴經說:如果菩薩不修普賢行,就不能圓成佛道。西方極樂世界的大眾,皆修普賢大士之德。(在本經第二品可見),故西方極樂世界是純一普賢菩薩的法界。

  照大乘經典講,普賢菩薩有五十一個等級,好像念書有不同的年級。到五十二年級,就成佛了。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共五十一個位次。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地位呢?是一年級的普賢菩薩,最低位。雖是一年級,但福報之大與等覺幾無差別。這是不可思議的功德莊嚴。

  此地言聲聞天人有二意:其一是指未往生前的身份,如經上所云:世間自在王如來的聲聞弟子,聽到西方極樂世界如此殊勝,發願念阿彌陀佛往生,這是聲聞去往生,稱為聲聞。像我們念佛往生,我們在六道之人道,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稱人。此亦說明十方世界聲聞眾往生者、人天眾往生者,不計其數。

  其二是指在西方極樂世界眾生斷煩惱的成績。帶業往生,往生的條件是伏煩惱,煩惱沒斷,一句佛號念得得力,亦即整天心裡只想阿彌陀佛,只念阿彌陀佛,佛號得力,雖有妄想分別執著,但不起作用,煩惱伏住了,並沒有斷。何說未斷?若一個小時不念佛,妄想又起來了,可見得妄想沒斷。這種人在西方極樂世界,其斷證功夫,等於他方世界的人天。應知:西方極樂世界大眾,最低限度都有能力伏煩惱。所以,彼土沒有爭,打鬥,因為即使有煩惱,但全被功夫伏住了,不起現前。假如見思煩惱斷了,就等於他方世界的阿羅漢。二種說法,都講得通。西方世界有聲聞,有天人是此義也,非真有聲聞、天人。

  「國中聲聞天人無數,壽命亦皆無量」,有雙重意思。一是數量多,無法計算。另一是壽量之長,無法計算,與阿彌陀佛一樣。應知:西方極樂世界的無量壽,並不是真的無量壽,還是有一個限量。何故?佛在經上講:阿彌陀佛化緣終了時,入般涅槃,觀音菩薩示現成佛。可見其壽命是有量的無量。但量太大、太長,我們說不出,算不出,就叫它做無量。

  「假令三千大千世界眾生」,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數量有多少?太多太多。不只指人,泛指六道眾生。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人道、畜生道、餓鬼、地獄這麼多眾生,「悉成緣覺」,假設全成緣覺,(緣覺在阿羅漢之上,其智慧神通不可思議)。其人數之多,智慧能力之強,「于百千劫」,言時間之長,以劫論。一劫到底是多長,一增一減叫一劫。佛講人的壽命,最長時是八萬四千歲,以後,每隔一百年減一歲,一直減到十歲,再從十歲,一百年加一歲,又加到八萬四千歲,一增一減叫一小劫。二十個小劫叫一中劫,四個中劫叫一大劫。此處為大劫,百千大劫的時間,這麼多人,智慧能力這麼強,共同來計算,「若能知其量數者,不取正覺」。他們算不出來西方世界的人數。西方世界人壽之長,也算不出來人壽之長。

  此段可見到西方極樂世界真正的殊勝莊嚴。也明確顯示極樂世界極樂的根本,就在此願。沒有這樣長的壽命,尚有何樂?

  或許會提出疑問:阿彌陀佛已經究竟圓滿成佛,超越一切諸佛,怎麼還有涅槃呢?諸位應知:佛身常住,眾生就有依靠。阿彌陀佛是報身佛,極樂世界是法性土,換言之,決定是有生無滅,是真正的無量。為什麼說是有量?有量之說是講彌陀的應化身。由此可知,西方極樂世界成立至今不過十劫,是阿彌陀佛的應化土。是應化土,是佛的應身,就如同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降生在印度一樣。應身佛有生有滅,報身有生有滅,法身是理體,不生不滅。釋迦牟尼佛的應身,住世八十年,世尊八十歲入般涅槃。彌陀的應身,無量壽。

  所以,凡是往生極樂世界者,無一不是一生圓成佛道,成究竟圓滿佛。要清楚、要明膫。若以為將來阿彌陀佛還要入滅,不好,就不去了,這就大錯特錯了!經要多念,要細心體會,諸佛所讚嘆的依正莊嚴,無量不可思議功德真不假。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無量剎中,無數諸佛,若不共稱嘆我名,說我功德國土之善者,不取正覺。

  此願非常重要,若無此願,西方世界再好,我們不知道。因為有此願,所以有諸佛來告訴我們,稱嘆就是告訴。從此願才真正看清楚,彌陀的教區是盡虛空遍法界。

  「十方世界無量剎中無數諸佛」,換言之,一個世界也不漏,一尊佛也不漏。沒有一尊佛不稱讚阿彌陀佛,不讚嘆西方極樂世界。

  怎麼讚嘆?「名」是名號功德。「國土之善」,就是講解無量壽經、阿彌陀經。佛講解此部經,就是讚嘆阿彌陀佛國土依正莊嚴,不可思議功德之益。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稱嘆,為我們宣說。十方諸佛世界沒有一個不對他所教導的眾生宣講這一部經,讚嘆阿彌陀佛,勸大家信願持名,往生不退成佛。若能稍稍體會一點,就知此經才是一切諸佛度眾生成佛的第一經。華嚴法華,十方世界,無量剎中,無數諸佛,未必人人宣講;只有此經是一切諸佛共同宣講的。應該知道此經的重要,無一尊佛不講,無一尊佛不勸人往生。

  怎樣才是禮教諸佛,十大願王第一願:「禮敬諸佛」。禮敬諸佛絕對不是天天磕頭作揖,依教奉行,叫禮敬。此法門不止是釋迦牟尼佛勸告我們,十方一切諸佛,異口同音,都是這樣勸導我們,為我們宣說。

  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名號功德有幾個人知道呢?正因為不明瞭名號功德,所以念佛信心不清淨,願力不精純,念的時候有夾雜、有間斷、還有懷疑,念得功夫不得力,因此得不到前面所講的安樂,慈心作善等現前利益。不是經不靈,是自己修行不如法。果然如理如法的修行,經上所講的效果,立刻就應驗,現前就得到。

  此句說明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無一尊佛不講無量壽經,無一尊佛不勸大家念佛求生淨土。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