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六祖坛经》录要 三 坐禅

三 坐禅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

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著心著净,即障道也。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於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中略)《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善知识!於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录自大正四八)

圣严识 有关六祖慧能(西纪六三八——七一三)的傅记资料,有《曹溪大师别傅》(卍续藏一四六)、柳宗元撰《曹溪第六祖赐谥大鉴禅师碑》(全唐文卷五八七)、刘禹锡撰《曹溪六祖鉴禅师第二碑》(全唐文卷六一O)、王维的《六祖惠能禅师碑并序》(全唐文卷三二七)、法海的《六祖大师缘记外记》(全唐文卷九一五、大正、四八)、《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四八),宋以来则有道原的《景德傅灯录》卷五(大正·五一)、《佛祖历代通载》卷十六(大正·四九)、《宋高僧傅》卷八(大正·五O)、《祖堂集》卷二(高丽傅本,未入藏经,现有台湾广文书局影印本)等,各种资料所述,大同小异,其同异出入的考证工夫,已有不少学者做过了,印顺长老的《中国禅宗史》,即专辟一章,考订极为详尽。别人敦煌本《神会语当》、《傅法正宗记》卷六、《宗门统要续集》第二等,均有关於六祖的记述。很足注意的,凡是唐末以前的记载,均将六祖写为“惠能”,宋代以来如《景德傅灯录》、《宋高僧傅》,则写成“慧能”。而现存的《坛经》诸异本,也均用“惠能”而未用“慧能”。

六祖的一生大概是这样的:他生於广东省肇庆府的新兴县,俗姓卢,三岁丧父,家中贫寒,大师常以采薪汲水,奉养母亲。一日出市,闻诵《金刚经》,窃发出尘之志。咸亨年中(西纪六七O——六七三)至韶阳听山涧寺的无尽藏尼诵《涅槃经》而为尼解释。又访见智远及惠纪二年禅师,知道了五祖弘忍在蕲州黄梅的东禅院,盛弘禅法,因此前往参访,五祖知其为大器,故意令之入厨房作供养,经八个月,即傅持东山衣钵,使之隐於怀集四会之间,经四年,始於仪凤元年(西纪六七六)至南海法性寺,依印宗法师落发,智光律师为其授具足戒。第二年移锡韶阳曹溪的宝林寺。声振四方。刺史韦据请大师於大梵寺树法幢,又归曹溪大系法鼓,道俗归崇者,接踵而至。神龙元年(西纪七O五)唐中宗遣内侍薛简召大师入京师,大师称病固辞。说法三十多年,以七十六岁高龄示寂。

六祖大师的一生,极为奇特,《禅关策进》所录空谷隆禅师的话说:“不参自悟,上古或有之,自馀未有不从力参加而得悟者。”(卍续藏一一四·七一四),六祖慧能便是一位不参自悟的旷世利根。从他所留下的《坛经》内容看来,他的确是佛教成为中国化普及化而又不落世俗化的开创者,无怪乎《坛经》是中国人人人爱读也是人人应读的书。

不过《坛经》自古即因流傅太广,抄本太多,致有异本异说的淆讹现象出现。早在六祖的及门弟子慧忠所见,即有玉石相混的情形了。慧忠国师说:“吾此游方,多见此色,近尤盛矣。聚却三五百众,目视云汉,云:是南方宗旨,把他《坛经》改换,添糅鄙谭,消除圣意,惑乱后徒。”(《景德傅灯录》卷二十八)

又有至元辛卯(西纪一二九一)夏南海释宗宝所写中又说:“余初人道,有感於斯,续见三本不同,互有得失。其板亦已漫灭,因取其本校雠,讹者正之,略者详之,復增入弟子请益机缘,庶几学者得尽曹溪之旨。按察使云公从龙深造此道,一日过山房,睹余所编,谓得《坛经》之大全,慨然命工锓梓,颛为流通。”(大正四八·三六四)

至元二十七年(西纪一二九O)比丘德异所写的中则说:“惜乎《坛经》为后人节略太多,不见六祖大全之旨。德异幼年尝见古本,自后遍求三十馀载,近得通上人寻到全文,遂刊於吴中休休禅庵。”(大正四八·三四六)

今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八卷的《法宝坛经》,注明了系“比丘宗宝编”。此与德异所称的“全文”坛经,是一是异,不太了然。现世流通的即是宗宝编的所谓至元本。大家相信这是最完整的版本,也希望是现存最古的本子。而近代学者间对之产生疑议的亦復不少。尤其是发现了敦煌本的《大梵寺施法坛经》之后,学者们相信,如果敦煌本是唐末以前的遗物,那该是现存本中最古的一种了。与宗宝的至元本比较,颇为简略而未分部门,并且缺少相当於宗宝本中第七机缘及第九宣诏的内容。敦煌本《坛经》,现亦被收入大正藏经第四十八卷。

宗宝的至元本共分十章,自“行由第一”至“付嘱第十”,俨然是一部佛经的型式,内容相当丰富。所以深获读者的喜爱。我编本书目的,不为考证,但求有助於初心者的修证,故仍依据至元本,录出其中最精要的般若第二、定慧第四、坐禅第五第三章。好在《坛经》的流通极广,读者极易求得其全书。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相关阅读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