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解释

阿弥陀经 | 作者:黄智海 [投稿]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解】佛又叫舍利弗道:那个世界,为什么叫他“极乐世界”

  其国(1)众生(2)。无有众苦(3)。但受诸乐(4)。故名极乐。

  【解】因为生到那个世界中去的许多人,没有种种的苦恼,只有享种种的快乐。所以叫做“极乐世界”。(这一段是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就没有苦恼,只有快乐。)

  【释】(1)国:在这部《阿弥陀经》中,除了“舍卫国”的“国”字外,其它所有的“国”字,都是作“一个大千世界”解释的。因为一个“大千世界”中,就有一尊佛做“教主”(5)。

  这一个“大千世界”,也就称做“国”。若是做我们现在所称做“国”的讲起来,单是一个“南赡部洲”,就已经有许多的大国、小国;那是一个“大千世界”国,要有有无穷无尽的“国”了。

  但是这种“国”都是人的“国”。不是佛的“国”。下面解释中,凡是讲到“国”的地方,都是说“佛国”的,就是一个“大千世界”。

  这里的“其国众生”的“国”字,是指西方极乐世界说的。

  (2)众生:“众生”二字,除了佛,都可以叫的。菩萨、缘觉、声闻、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都是“众生”。但是这种说法是普通的说法。

  这部《经》里所说的“其国众生”的“众生”虽然其中也有天道、人道两种,但是已经都成了菩声闻的圣人了,决定没有“凡夫”在那里的,何况“阿修罗”、“畜生”、“饿鬼”和“地狱”四种恶趣就更没有了。

  (3)众苦:“众苦”二字有许多说法:有“三苦”、“十苦”、“一百十苦”种种的分别。最普通说的,有八种苦,那是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无论你富的、贵的,都是免不了的。

  一、第一种苦叫“生苦”。就是一个人在娘肚子里的时候,气闷的不得了,娘吃些热的东西下去,就像火山旁边一样的热;娘吃些冷的东西下去,就像在冰山旁一样冷,娘吃的饱了,又像一座山压下来一样的重;等到要生下地的时候,像是两座山把他夹住了,硬在这两座山中间钻出来,那些痛苦都是说不尽的,所以小儿生下来,总是哭就是这个缘故。

  二、第二种苦叫“老苦”。就是人到了老的时候,苦恼得很,要看什么东西,眼光看不明白了;要听什么说话,耳朵听不清楚了;要吃什么东西,牙齿脱落了,咬不动了;要走到什么地方去玩玩,脚又没有力了,走不动了;冷起来,格外怕冷,热起来,格外怕热;交什么节气的时候,又要觉得腰酸背痛了,这种苦,哪里说得尽呢?

  三、第三种苦叫“病苦”。生病是最公道的,那怕你富的、贵的人,病起来和贫的、贱的人一样的。要吃,吃不下;要睡,睡不着;要走,走不动;肚子里种种的难过;浑身种种不舒服;还要许多极苦的汤药;厉害的病,还要觉得痛得不得了,一日到夜叫天叫地;到了这个时候,什么人能代替呢?有一俗语说得好,叫做“英雄独怕病来磨”。这真是叫有法没用处的了。

  四、第四种苦叫“死苦”。一个人到死的时候,伸手牵脚,扮鬼脸,看他种种样子,就晓得这种苦实在是不容易受的;要说话,舌根硬了,不好说了;或是神志不清醒了,或是人虽然人虽然清楚的,喉咙被痰塞住了、说不出来了;要透气,气又逆了,透不转来了;浑身痛苦,四肢百节,处处象是硬把他拆开来一样;要死,又偏偏气不肯断,死不下去,看了自己家里的人,真是心痛难熬。这种种的苦,可惜人死了不会说话,所以人都不很晓得。

  五、第五种苦叫“爱别离苦”。就是极恩爱的夫妻儿女,天天在一块儿,不肯离开一步的。或是为了求衣、求食,要出门去了;或是碰到刀、兵、水、旱各种灾害,只得硬了心肠,各走各和路,那一种难舍难分的苦处,真是说不出来、描不来的;又象要死的时候,那是不独是恩爱情重的人要分别开了,就是平时最爱的东西,哪一样不要同他分开呢?所以到了临死的时候,往往要流下眼泪来,都是因为舍不得丢开的缘故。

  六、第六种苦叫“怨憎会苦”。就是一个人总有大家不要好的人,或是向来有怨仇的人,要来坏我的名誉;或是要来谋我的财产;或是要来伤我性命。盼不得大家避避开,不要见面,哪里知道,又偏偏常会着,逃也逃不过,会着了就会生出种种的烦恼来。这种事情,我们这个世界上,也很多的。

  七、第七种苦叫“求不得苦”。就是要东不得东,要西不得西。譬如想要一件东西,或是盼望成就一件事情,或是要到一个地方去,或是要看见一个好的人,偏偏都做不到,没有能够称我的心。这种情形,那怕你有钱有势的人也很多的,哪里都能样样称心呢?

  八、第八种苦叫“五阴炽成盛苦”。这是受苦的根。因为有了这种苦的根,所以就生出前七种苦来。什么叫“五阴炽盛”呢?这个“阴”字,就是遮盖的意思。不五种事情,遮盖了人本来有的灵性,弄得人的心,迷迷糊糊,造出种种的业来,受不尽的种种苦恼,所以叫他做“五阴”。

  (4)诸乐:“诸乐”二字是说种种快乐。因为和到极乐世界去的人不是从父母胞胎里生出来的,是从莲花里变化生出来的,自然“生苦”没有了。那个地方没有春夏秋冬,永远温和不会改变的,所以人也不会“老”,就没有“老苦”了。莲花里生出来的身体不是血肉身体,所以没有“病苦”。生到极乐世界去的人,就寿命无穷无尽,那么“死苦”与自然也没有了。我都是从莲花中生出来的,又是只有男子,没有妇女,所以都没有父母、妻子的,哪里还有“爱别离苦”呢?住在一块的,都是菩萨、罗汉,哪里还有“怨憎会苦”呢?要食,食自然会来;要衣,衣自然会来;要什么,有什么,“求不得苦”也自然也没有了。心思都是很清净的,所见的、听到的,都是叫人生出念佛的心来,哪里还会有“五阴炽盛”的苦呢?

  这种种的苦都没有了,自然就快乐了,况且还有下面所说的种种的地方、种种的东西,都是宝贝珍奇的,供给那些人享受,还不是很多快乐么?象这样的快乐,自然应该叫“极乐”了。

  (5)教主:凡是这一尊佛所教化的一个大千世界,就像一个“王”管理一个“国”所以,这一尊佛就称做“教主”。

  释迦牟尼佛是教化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一切众生的,所以释迦牟尼佛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教主。

  (6)阿修罗道:是善恶夹杂的。所以有的时候,同天道、人道叫做“三善道”;有的时候,同畜生、饿鬼、地狱,叫做“四恶趣”。“恶趣”二字同“恶道”差不多意思。

  (7)五阴:也叫做“五蕴”的,字眼尽管不同,意思是一样的,哪五种“阴”呢?

  第一种叫“色”。就是我们的身体,和那种种有形象可以见得到的东西,都包括在“色”内。

  第二种叫“受”。就是一个人所受的着的种种的苦的、乐的境界。

  第三种叫“想”。就是心中常常转着的种种好的、坏的乱念头。

  第四种叫“行”。就是心中秘转的乱念头,一个过去了,一个又起来了,接连着没有停歇的意思。

  第五种叫“识”。就是分别那种种东西,种种境界,这样好,那样坏的心。这“五阴”产“识”实在同那“十二因缘”里的“识”差不多的。

  因为有了这种“五阴”使得一个人迷迷惑惑、颠颠倒倒、不明不白,就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生起“贪、瞋、痴”三种坏心来了。起了这三种坏心,又倒转来着牢在这个“五阴”上面,正象火碰着了干柴一样,就会烈烈烘烘的烧起来了。

  这“炽盛”二字,本来是火势旺得厉害的意思。现在他来比喻这“五阴”的迷惑人,就像干柴引火一样,容易造出“业”来。这一世里造了“业”,到了下一世,又要受前边所说的七种苦的报应,所以,这八种苦是循环报应,牵连不断的。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1)栏楯(2)、七重罗网、七重行树(3)。皆是四宝(4)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解】佛又叫舍利弗道:四方极乐世界有一排排的栏杆,总共有七重;一层层的罗网也有七重;还有一行行的树林,也总共有七重。这许多的栏杆、罗网、树林都是四种宝贝成就的。并且那四种宝贝成就的一重一重的栏杆,把一重一重的树林四面围起来;那四种宝贝成就的一重一重的罗网,也把一重一重的树林遮盖起来,好看的很。所以那西方的世界叫做“极乐世界”。(这一段经文是说西方极乐世界地面上的种种好处。最后总结一句,再说明白西方那个世界,所以叫他“极乐世界”的缘故。)

  【释】(1)七重:所说“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它们是一重栏杆围绕一行树林;一重罗网,遮盖一重树林,一重隔一重,总共有七重,都是排列的很整齐的。

  (2)栏楯:“栏”是横的栏杆,“楯”是直的栏杆。

  (3)行树:是说那些树林,都是一行一行,很整齐的意思。就是树上的枝、叶、花、果,都是枝对枝、叶对叶、花对花、果对果、整整齐齐,一点不杂乱的。

  (4)四宝:就是金、银、琉璃和玻璃四种东西。

  琉璃:是一种青色的宝石。玻璃:有些象水晶的一种宝贝,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用的玻璃。

  栏杆也不象我们这个世界上是木做的。

  罗网也不象我们这个世界上的线结的,那都是四种宝贝成就的并且那些罗网,虽然是四种宝贝成就的,但是很软的;象棉一样的,不像我们世界上金、银、宝石都是很坚硬的。

  树林高的有八千由旬。有些树完全是金的、或是银的、或是琉璃的,或是玻璃的。有些树树身是金的,枝叶是银的;有些树,树身是银的,枝叶是琉璃的;有些树,树身是琉璃的,花果是玻璃的;有些树树身是琉璃的,枝叶是玻璃的,花果是金银的,各色各样,种种的不同。各种宝贝,还都会放出光来,好看得很。

  在这些罗网中间,还有比了天宫更加好看的宫殿现出来。在树上面的花中,把这个极乐世界所有的景象,同佛的种种教导众生菩萨等种种修行,都会清清楚楚现出来的。

  那种种的好看,哪里形容得尽、讲得完呢?不独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断断不会有的,并且在我们这些人的心思里,也断断料想不到的。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1)、八功德水(2)。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6)。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6)。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3)、赤珠(4)、玛瑙(5)而严饰之。池中莲花(7)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8)。

  【解】佛又叫舍利弗道:西方极乐世界,不但是地面上有象上面所说的种种好处,还有七种宝贝形成的水池,池中有八种功德水,很满很满的。在池的底下,完全是金子的沙铺满的,不像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池,底下都是泥沙的;在池的四边,有阶沿、在道路。都是金、银、琉璃、玻璃四种宝贝,合起来成就的;在上面虚空中,有楼、有阁、,也都是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七种宝贝,齐齐整整,装饰很好看的。在池内的莲花都是很大的,有车轮盘一样的大,青色的莲花会放出青色的光来,黄色的莲花会放出黄色光来,红色的莲花会放出红色的光来,白色的莲花会放出红色的光来,并且这种莲花都是很好、很香、很洁净的。(这一大段经文的说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好处,先说西方极乐世界池中的水的种种好处,再说阶道楼阁的好处,又说莲花的种种好处。

  【释】(1)七宝池:池的四边,也不是砖砌的,底下也不是泥沙的,都是有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七种宝贝成就的,所以叫“七宝池”。

  这种池,有完全是硫璃、金的;有池底是金的,四边是银的;有池底是金银的,四边是硫璃、玻璃的;有池底是琉璃、玻璃的,四边是砗磲、赤珠、玛瑙的;有池底是琉璃、砗磲、玛瑙的,四边是金、银、赤珠、玻璃的,也是各色各样都不相同的。这种宝贝,也是可硬可软的。

  这种池在西方极乐世界是很多的,并且还是很大的,或是十由旬大,或是二十、三十由旬,直至一百、一千由旬大,差不多要像海一样大了。

  生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可以随便在这些池中洗澡的,并且池中的水,要它热些就会热些,要它冷些就会冷些,要多些就会多些,要少些就会少些,只要一动念头,就会随了你的念头,使得你喜欢称心的。

  (2)八功德水:

  第一是澄净:就澄清洁净,没有一点冲激污秽的。

  第二是清冷:就是清净凉冷,没有一点昏浊烦躁的。

  第三是甘美:就是水的味道,觉得另有一种甜味,很好喝的。

  第四是轻软:就是水的性质,是轻浮柔软的。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水只会向下流,但是这里的水还会向上流的。

  第五是润泽:就是滋润滑泽,能够有益人的身心的。

  第六是安和:就是安宁和平,没有很大很急的波浪的,所以在水中洗澡,是很安稳舒服的。

  第七是除患:就是喝了这种水,不但是除去渴,并且可除去饿的。

  第八是增益:就是喝了这种水,或是在这种水里洗了澡,可以加增人的善根,使得从身体安乐,心思清净。

  有这样八种的好处,所以叫他做“八功德水”。

  并且池中的这种水,永远是满的,永远是不会干枯的,池底下没有一点泥土的,都是金沙铺满的。

  (3)砗磲:有些像白玉,有一条一条的纹路,像车轮的渠。渠本来就是小沟,“车渠”就在池上滚过的印子,像沟渠一样的。

  (4)赤珠:是红色的珠。

  (5)玛瑙:也是一种宝,形色像马的脑子。

  (6)阶道、楼阁:在池的四边,有沿阶道路;在虚空中,有楼阁,都是各种合成的。可见西方极乐世界,无论在水中、地上、虚空,所有的东西,都不像我们这个世界的东西,都是泥土的,或是板木的、砖石的。

  并且这些阶沿、道路、楼阁,也像以上的树林一样,或是一种宝贝合成的,或是二种、三种、四五六七种合成的,都是齐整得很。

  若是生在那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道行高、功德大的,那么他们的楼阁就会浮在虚空中,随着他们的意思要高就高、要低就低、要大就大、要小就小,而且不落下来的。这种希奇的事情,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做梦也梦不到哩!

  (7)莲花: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本来也算是一种最清洁的花,但讲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那就更希奇了。

  所说同“车轮盘”一样的大,要晓得那不是我们现在所看见的各种“车轮”。

  照《观无量寿经》上说起来,西方极乐世界池中的莲花,团团圆圆,有十二由旬大,那就是一朵花,有四百八十里的大了。

  照《无量寿经》上说起来,西方极乐世界池中的莲花,大小很是不同的:有的竟然有一百由旬、或是一千由旬的大。可见所说的“大如车轮”不是象我们现在所看见的的“车轮”了。

  照《华严疏钞》上的说法,金轮王的车轮,就有一由旬大,所以这车轮的大小,实在不能够说一定的。

  看了《观无量寿经》和《无量寿经》所说莲花的大小,就可晓得这车轮的大小了。

  一朵莲花,有几百、几十亿的花瓣,也都是七种宝贝合成的。

  有些花,一朵一种颜色,就放出一种颜色的光来;有些花,一朵就有无穷无尽的颜色,就放出无穷无尽的光来。

  并且每一种光里,又会现出无穷无尽种种佛来,这些佛又各讲说种种的佛法,给他们自己世界中的人听。

  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若是有发心念佛的,那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就会生出一朵莲花来的;有十个人念佛,就会生出十朵莲花来;有百千亿个人念佛,就会生出百千亿朵莲花来。

  念佛的人越念越高兴、越念越诚心,那么这朵莲花就会一天光明一天、一天鲜艳一天。

  到了这个念佛的人,差不多要死的时候,阿弥陀佛便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就拿了这朵莲花,来接引这个人去西方极乐世界去。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念佛的人就在这朵莲花中生出来了。一生出来,就同那些先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一个样子了,不像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是父母生,要慢慢的长大起来的。

  但是念佛的人,倘然起初念佛的心,是很勤恳切实的,念到后来,念佛的心渐渐退下来了,那么,这朵莲花就会渐渐地干枯了,发出的光,也就会渐渐地不鲜明了;若是竟然不念佛了,那么这朵莲花也就会消灭没有了。

  还有一层,生在这种莲花里的人,还有许多品级哩。大略说起来有九品:即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和下品下生。这是看念佛的人功夫的浅深和道行的高下定的。功夫深的、道行很高的,那么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即将就是上品上生;功夫不很深的、道行不很高的,品级也就渐渐地低下来了。

  上品上生的,一到西方极乐世界,那莲花立刻就会开的,就可以看见佛、听佛讲说法;若是下品下生的人,那莲花开的日期就很长久了。所以,我们修行人总要多念佛,多做种种善事,将来可以盼望到上品上生。

  (8)微妙香洁:“微”字,有微细的意思,因为每一张花叶上,有八万四千条的纹路,所以说他微细;还有精巧的意思,因为这种莲花都是宝贝成就的,所以说他精巧。

  “妙”字,就是好的意思。

  “香”字,因为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是香得很的。

  “洁”字,就是洁净的意思。

  (9)《观无量寿经》:是说观想的方法的,就是用心想念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景象、以及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身相,还有九品往生的各种情形,心里要想得清清楚楚,好像是眼睛里看见的一样,这叫做“观想”。

  (10)《无量寿经》:也叫《大阿弥陀经》,是说阿弥陀佛在做菩萨修行的时候,发各种大愿心修种种的功德,庄严成就这一个极乐世界,后来成了佛,就照自己的愿心,接引十方念佛的众生,都生到他的极乐世界去。

  (11)《庄严》:这二字很不容易用白话来解释。大概“庄”字是端正的意思,“严”字是整齐恭敬的意思。端正自己的心。恭敬佛说的法,所以叫庄严。若是照平常的解释,差不多有“装饰整齐”的意思。

  (12)《华严疏钞》:是一种解释《华严经》的书名。

  (13)金轮王:也是人世界上的国王,不过他有大的不得了的威权势力,能够统管这东、南、西、北四洲,就是我们这“南赡部洲”。这四种轮王,现在都没有了,因为现在是减劫的时候,所以没有这样有威权势力的轮王。

  (14)减劫:是个寿命一岁一岁减少的时代,在下面解释“无量无边阿僧祗劫”一句会详细说明白的。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1)功德庄严(2)。

  【解】佛又叫舍利弗道:西方极乐世界,象以上所说的“栏楯”、“罗网”、“行树”、“宝池”、“楼阁”、“莲花”,种种整齐得很,装饰得非常好看,都是阿弥陀佛的功德所成就的。(这第二句产总结以上所说西方极乐世界种种的好处所以成就的缘故。)

  【释】(1)如是:是指以上所说的“栏楯”、“罗网”、“行树”、“宝池”、“楼阁”、“莲花”等,各种东西。

  (2)功德庄严:在“阿弥陀佛发的四十八大愿心”中,有一个愿说道:我若是成了佛,在我的国里,从地上一直到虚空中,所有的宫殿、楼阁、池水、华树、一切东西,都是无数的宝贝装饰成就的,倘然不是这样的,我就不愿成佛。

  还有一个“愿”说道:我若是成了佛,凡是要生到我国来的众生,都在七宝池中的莲花里生出来的。

  阿弥陀佛发了这样各种的大愿心后,就切切实实的修福、修慧,修了不晓得几千几万年,化导了无数的众生,教众生发起修道心来。

  因为阿弥陀佛积了这样无穷无尽的大功德,才能够成了佛,满了起初发的大愿心。所以说,西方极乐世界种种的好处,都是阿弥陀佛的功德成就的。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1)天乐(2)。黄金为地(3)。昼夜六时(4)。雨天曼陀罗华(5)。其土众生。常以清旦(6)。各以衣裓(7)。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8)。即以食时。还到本国(9)。饭食(10)经行。

  【解】佛又叫舍利弗道:西方极乐世界,常常作天上很好听的各种音乐。地是黄金的,不是泥土的。在昼夜六时中,天上常常不停歇的落花下来,这种花叫做“曼陀罗花”,很香很好看的。

  生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常常在清早的时候,各人都把他们的衣襟,装了许多很好的花,拿出去供养各方世界的许多佛,所供养的佛有十万亿之多,他们从清早去的,到吃饭的时候,已经回到自己本来住的西方极乐世界来了。

  他们从他方十万亿个世界回来了就吃饭,吃过了饭就在佛前各处地方围绕转走。表示明白他们听了佛法,心中欢喜、愿意依照所说的方法去修行的意思。(这一节经文是说西方极乐世界有这样好听的音乐,那里还有非常清净的黄金地;常常有很好的“天花”落下来;除此种种的好处,还有生到那里去的众生,都有“神足通”的神通,和逍遥自大的景象。)

  【释】(1)常作:就是常常作的、没有停歇的。

  (2)天乐:是说这种音乐,非常的好听,只有天上有的,不是我们人的世界上所能够有的。并且这些音乐的器具,都是浮在虚空中不会落下来的。也不要人去弹,自然而然会发出百千种很好的声音来的。

  念佛的人,在临终的时候,虚空中有天乐来迎接,就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本来常常有这种音乐的缘故。

  (3)黄金为地:西方极乐世界的地面,又全是黄金的,非常的清净。并且那种黄金是很软的、不是坚硬的。地面虽说是黄金的,却还有各种宝贝在中间,光亮的很。还有一种最好的情形,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地又宽又大,又平又能正,没有高低的地方,也没有黑暗的地方。

  不像我们这个世界,是泥土的地,很污秽的。我们这个世界上的地高的有山,低的有坑,高高低低很不平的。并且还有刺人的荆棘(有刺的小树)。到了夜间就很黑暗了。这是因为我们这些人,都是贪心不足,不能够平心,所以地也是不平的。

  (4)昼夜六时:就是佛经上常常说的:“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就是日间的时候分做三份:“初日分”就是早晨,“中日分”就是中午,“后日分”就是“下昼”。又把夜间的时候,也分做三份:“初夜分”就是黄昏,“中夜分”就半夜,“后半夜”就是四、五更天的时候。也就是日间六个时辰、夜间六个时辰。

  在西方极乐世界是没有日的,也没有月的,那里的亮光不是靠日月发出来的,是自然而然有的,所以不象我们这个世界,日出来了就算日间,日落下去了就算是夜间。那西方极乐世界是花开了、鸟飞了就算日间。花合了、鸟停止不飞了,就算是夜间的。“昼”字是“日间”的意思。

  我们中国计算时间,一日一夜,总分十二个时辰的,佛经中分做六份,差不多每一份都要合我们中国的两个时辰。

  (5)雨天曼陀罗华:“雨”字,就是落的意思。

  “曼陀罗”是花的名称,翻译起中国文来,就是“适意”的意思。因为人看见了这种花,心中很快乐。又因为这种“曼陀罗花”是天上落下来的,所以叫做 “天曼陀罗花”。这种花香味也是很稀奇的。不是我们人的世界上所有的。这些花不消长久的时候,先落下来的就化去了、没有了。后落下来的,又遍地都是了。日间三份时候和夜间三份时候常常落下来就常常化去没有了。

  还有一层必须要晓得,西方极乐世界的一昼一夜,要相当于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一劫。

  (6)清旦:就是清早。

  (7)衣裓:就是衣服的襟。有人说就是装花的器具。

  (8)他方十万亿佛:指西方极乐世界以外的世界。有一个大千世界就有一尊佛,现在说十万亿佛,就有十万亿个大千世界。

  (9)食时还到本国:“食时”就是吃饭的时候。

  从清早到吃饭,时候是很短的,十万亿个佛土,路是很远的,供养十万亿佛,佛又是很多的,他们怎么会这样快,来得及回到本国极乐世界呢?

  这有一个缘故的。仙人已经有五种神通了,已经很可以逍遥自在了,何况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呢,自然他们的神通,比了仙人,更加高得不能够说了。

  有一句话,叫做“五通仙人,六通罗汉”。那“六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六种。但是得到这样各种神通的,都有大有小的分别,独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靠了阿弥陀佛的愿力,所以他们的神通,比平常的罗汉还要大。

  现在经上说的清早出去,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只消到吃饭的时候就可以回来,这就是得了“神足通”的缘故。实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完全得到这六种神通的。不过在这部经中只说到了一种“神足通”,还有五种都没有提起来罢了。

  (10)饭食:“饭”字,读作“反”字音。“食”字,读做“嗣”字音,这两个字就是“吃饭”的意思。

  在西方极乐世界,譬如想要吃了,那些吃的东西,自然会到面前来的。想要吃什么,就自然有什么。不要用钱去买。也不要用人去烧。并且味道都是非常鲜的,甜、酸、咸、淡,没有不随各人的意思的。要吃多少就自然来多少,不会多,也不会少。装东西的碗盏想用金银的,金银的碗盏就自然会来,想用珠宝的,珠宝的碗盏就自然会来。吃过了,就自然会化去的,等到下次要的时候,又会来了,也不要人去收拾。吃了不会饥饿,多吃了也不会饱胀。吃下去,也没有渣滓存留在肚子里,所以也没有大小便。讲到实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只消看见了各种吃的东西的颜色、或是闻到了各种吃的东西的香味,肚子里也就觉得饱满适意了,不必要真正去吃东西的。

  我们这个世界上有这种好事吗?并且我们这些人吃饱了就想睡觉,或是去做种种烦恼的事情。

  (11)经行:那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吃过了,就在各处散散步,逍遥自在,真是快乐。“经行”的“经”字是围绕的意思,就是在佛的各宝池,各行树边,周围绕转,一圈一圈盘旋的意思。

  (12)天眼通:是无论日间、夜间,无论远到几千万亿里的路、几千万亿的世界,无论有多少的大山隔着,没有一点看不见的。就是极黑暗的地方,也可以清清楚楚看的见的。不象我们这个世界上的凡夫,有了一张纸、一道墙,遮隔断了我们的眼光,或是到了夜里,或是没有亮光的地方,就一点看不见了。

  (13)天耳通:地无论远到几千万亿里路、几千万亿的世界,无论很轻很小的声音,没有听不见的,连心中起的念头的“声相”也都会听见的。不像我们这个世界上的凡夫,仅不过能够听见极近的地方的声音和大一点的声音,若是稍稍远一点,或是轻一点就听不清楚了。

  (14)他心通:是无论什么人心中的念头没有不晓得的,无论什么书,不消读过看过,那书中所说的种种事情、种种道理,都会晓得明白的。不识字的人也自然都会识字了。不像我们这个世界上的凡夫,旁人的念头,无论父子夫妻、最恩爱的人,也不会晓得的。

  (15)宿命通:是无论自己的、他人的事情,无论这一世的、前一世、前十世、前千万亿世的事情,都会晓得的。不像我们这个世界上凡夫,自己小时候的事情也都忘了,哪里还会晓得前世的事情呢?

  (16)神足通:是只消动一动念头的时候,十方无穷无尽的世界,就都可以一齐同到。并且一点不吃力、一点不烦难,高山大海都不会阻隔他的。不像我们这个世界上凡夫,就是极强的、常常走路走惯的人也不过一天走一百里路吧。若是碰到了高山大海,就被它隔住了,不能过去了。或是有了大风、大雨、大雪,也就不好走了。

  (17)漏尽通:先讲一个“漏”字,譬如一个破的瓶,装了水进去,就都要漏出来的。人有了贪瞋痴等种种烦恼,他的念头就是都被这些烦恼牵了去,造出种种的业来,守不住自己的心,就像漏的东西一样。

  “漏尽”就是“漏”的坏处完全没有了,把贪瞋痴等种种的烦恼一齐去的清清净净一点也没有了。因为这样,就得到了种种神通,所以叫做“漏尽通”。

  (18)声相:是声音的相貌,即苦声、乐声、悲声、欢声等,种种不同的相,起念头也有“声相”。

  没有读过佛书的人听了这句话,一定要疑惑的。要晓得世界上所有一切相完全是自己的心造出来的,所以都在心内,没有在心外面的。起念头虽然说是“妄心”,实在也就是“真心”的作用。一个人不起念头便罢中,若是起了念头就不但是有声音,并且也有“色”的。

  我说出一个道理来,大家就可以明白了。譬如我们用心想一个人的形状,或是一处地方的风景,只要心中记得清楚,那个念头一动,就仿佛在眼前现出来,明明白白的看见了,这不是从念头中现出形色来的证据吗?

  再象我们念佛的人,静坐了、心中默念、耳朵里就觉得清清楚楚的听到这一句佛号声音,这不是从念头中发出理的证据吗?

  所以一个人不正当的念头,万万不可以起的,起了念头,佛菩萨就都会听到的。

  (19)妄心:就是虚的、假的心,不是一个人原有的真实心、清净心。“作用”,就是拿它来用的意思。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1)功德庄严。

  【解】佛又叫舍利弗道:西方极乐世界以上所说的“常作天乐”、“黄金为地”、“雨天曼陀罗华”和众生都有“神足通”等种种好处,都是阿弥陀佛的功德成就的。(这里是总结以上所说西方极乐世界种种的好处。)

  【释】(1)如是:在一段经中的“如是”两字是指“常作天乐”、“黄金为地”、“雨天曼陀罗华”和众生都有神足通的种种功德。

  因为在阿弥陀佛的十八大愿心中,有一个愿说道:我若是成了佛,从地上起,都是无穷无尽的宝贝,和几百几千种香合并成就的。

  又一个愿说道:我若是成了佛,十方无穷无尽的世界,无论天上的人,或是地上的人,听到了我的名号,就点种种的灯,散种种的华来供养我,还做种种的善事,虽然不过一天一夜,也必定能够生到我的国土中去的。

  又有一个愿说道:我若是成了佛,我国中的菩萨,拿了香花等种种的东西要到各方世界去供养许多的佛,只消一顿饭的时候,就可以各方世界一齐同到。

  又有一个愿说道:我若是成了佛,我国中的人要吃的时候,在这种宝贝的钵盂内,几百种味道的东西都会化出来、现到面前来的,吃过了又自然化去的。

  因为阿弥陀佛发了这样种种的大愿心,才成就了佛,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有这样的好处,都是阿弥陀佛的功德成就的。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1)。白鹤、孔雀、鹦鹉、舍利(2)、迦陵频伽(3)、共命(4)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月时。出和雅音(5)。其音演畅(6)五根(7)、五力(8)、七菩提分(9)、八圣道分(10)。如是等法(11)。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12)念佛念法念僧。

  【解】佛又说道:舍利弗,那西方极乐世界还有各色各样、希希奇奇、很可爱、很好看的鸟。像“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等种种的鸟,这许多的鸟,日间三份时候、夜间三份时候,不停歇的发出和平、又雅致的声音来。在这种声音中,都是演说宣布那“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等种种的方法。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听了这许多鸟说那种种修行方法的声音后,就大家动了心,都想念“佛宝”、想念佛所说的“法宝”、想念依了佛法修行的“僧宝”了。(这一段,是说西方极乐世界的鸟也都会说法;听了鸟的声音,有这样的好处。)

  【释】(1)奇妙杂色之鸟:“奇妙”:是说不是平常所有的,很希奇、很好看的。杂色是说鸟的颜色多得很,鸟的种类也多得很,在本经中提出几种来说说:有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等各种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四种鸟,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也还是有的。迦陵频伽和共命二种鸟,在印度从前还是有的,不过也很希奇,不是常常有的。

  (2)舍利:是梵语,翻译我们中国话叫“鹙鹭”,也叫“百舌鸟”。

  (3)迦陵频伽:也是梵语,翻译我们中国话:“迦陵”是好,“频伽”是声音,所以叫做“好声鸟”。

  (4)共命:是二个头,二个心识,合在一个身体的鸟。“心识”就是“识”,也有叫“识神”的,在以上“十二因缘”和“五阴炽盛”中都已讲明白过的。

  (5)昼夜六时,出和雅音:我们这个世界上的鸟,只有日间会叫;西方极乐世界的鸟,那是日间、夜间,总共六份时候常常不停歇叫的。叫起来的声音,又是很温和的,一点也不粗暴,很雅致的,一点也不蠢俗。听了他们很温和的声音,自然心中和平快乐得了不得;听了他们很雅致的声音,自然心中清净文雅得了不得。

  (6)演畅: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些奇妙杂色之鸟不但能“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在它们所发出来的声音,还可以演说出许多佛法来呢1

  “演”有形容的意思。因为佛法中许多的道理是很深的,把它形容出来才会明白。

  “畅”有宣扬、疏通两种意思。因为佛法中许多的道理是很细的,把它宣扬、疏通的演讲出来,才可以使得这种道理,完全表达明白。

  (7)五根:“根”字,是“根本”的意思。因为这五种法是生出各种善法的根本,所以叫“五根”。

  第一种是“信根”。就是能够切实相信各种真正的道理。这一种根,是五种根的总根。还有四种根都是从这一种根里发生出来的。

  第二种是“进根”。也叫“勤根”因为既然相信了,应该勤勤恳恳,没的停歇的向上用功。

  第三种是“念根”。常常想念这些真正的道理。

  第四种是“定根”。就是要使得这个心,着牢在这些真正的道理上,不使这个心放散到其它的地方去。

  第五种是“慧根”。既然不使这个心放散到其他地方去,心就不散乱,就会生出智慧来了。有了智慧,就会分别邪正、决定是非了。

  有了这五种根,自然会一心一意的走到真正的道理中去了。

  (8)五力:“力”就是力量、功用的意思。功用是益处、用处的意思。前面的“五根”慢慢的增加长大起来,就会有很大的力量功用了。

  第一种是“信力”。上面所说的“信根”,增加长大起来,有大力量,大功用,可以破除疑惑,不被疑惑所摇动了。可以抵制邪魔,不被邪魔所迷乱了。可以消除烦恼,不被烦恼所扰害了。

  这一种是“信力”和“信根”是一样的,也是一种总的力,还有四种力也都是从这一种力中发生出来的。

  第二种是“进力”。进根增加长大起来,有大力量、大功用,会破除种种的懒惰心,成就“出世”的种种事业。

  第三种是“念力”。念根增加长大起来,有大力量、大功用,可以破除种种的“邪念”,成就一切出世的“正念”。

  第四种是“定力”。定根增加长大起来,有大力量、大功用,可以消除一切杂乱的念头,使得这一个心,可以安安定定。

  第五种是“慧力”。慧根增加长大起来,有大力量、大功用,可以破除一切疑惑,可以断绝一切不中不正的种种固执的见解。

  (9)七菩提分:“菩提”一字,也可以当做中国的一个“道”字解释。所以发“信道”的心,就可以叫做“发菩提心”,还有“觉悟”的意思。“分”字是一份一份的意思。“七菩提分”,也有叫做“七觉支”的。“支”字就和“份”字一样的意思。“觉”字又有智慧的意思。因为有了前面的“五根”、“五力”,所以得到这七种的“觉悟”。

  第一种是“择法”。就是能够用了智慧,去辨别各种法的真假。

  第二种是“精进”。就是能够用了智慧,明了真正的道理,不去浪费精神,放在无益的事情上。

  第三种是“喜”。就是能够用了智慧,得到了真正的好方法,才生出欢喜心来。

  第四种是“除”。就是能够用了智慧,去断除种种的烦恼,不使这些烦恼,害着真正的善根。

  第五种是“舍”。就是能够用了智慧,舍去一切虚的、假的事情,永远不去想念它。

  第六种是“定”。就是能够用了智慧,明了在“定心’里所得到的各种境界都是虚的、假的、不生出爱惜保守的心来。

  第七种是“念”。就是能够用了智慧,使得这个“定根”、“定力”和“慧根”、“慧力”,常常均平,没有高低。因为这个心若是偏在这“定”的一边了,恐怕要沉没下去,就应该用“择法”、“精进”和“喜”三种方法,把这个心提起来。又若是这个心偏在“慧”的一边了,恐怕要浮散开去,就应该用“除”、“舍”、“定”三种方法,把这个心伏下去。这个念头,常常要放在“禅定”和“智慧”的上边,使得两面平均,不可以稍有一点偏的。

  (10)八圣道分:也叫做“八正道分”。

  第一种是“正见”。就是实在见到了“四谛”真正的道理。一点也没有差误,所以叫做“正见”。这是以下七种的主脑。

  第二种是“正思惟”。就是既然见到了“四谛”真正的道理,就专心在这个真道理上转念头、用功夫,没有一点邪念,使得真正的智慧,增加长大起来,可以盼望得到不生不灭真正的地位。

  第三种是“正语”。就是不独是心中没有邪念,还要用真正的智慧来修“口四业”,不说一切不合道理的话。

  第四种是“正业”。就是除灭身体上一切邪业,使得这个身体常常很清净,一点没有不正当的事业。

  第五种是“正命”。就是把身业、口业、意业三种完全的消除得清清净净,不可以因为爱惜自己的性命,在这身、口、意上面造出业来。

  第六种是“正精进”。就是勤勤恳恳,一直向那自己原有的、不生不灭的“真性”上修去。

  第七种是“正念”。就是专心想念本来所修的道理,没有一点其它的念头。

  第八种是“正定”。就是把这个心,常常安住在这个本来所修的道理上面,一点没有摇动。

  这个八种法,就叫做“八正道”。因为一点没有偏、一点没有邪的,所以叫做“正”。依照这八种法修起来,就可以免脱生死。这是修行最正当的方法,所以叫做“道”。

  (11)如是等法:这四个字是说“有这样的许多的法”。说到一个“等”字,就可见不独“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25种法,一定还有没有说出来的法,包括在这一个“等”字内,那就是“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12种法。连了上面的25种,总共有37种法,就叫做“三十七道品”。“品”与“种”、“类”同义,如说“三十七种”,“三十七类”都可以的。加上一个“道”字,因为这些都是跳出生死关的正道理,所以叫做“道品”。

  (12)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第一是“身念处”:就是要看一个人的身体,种种的污秽不洁净。不要说死了、烂了,都变成了脓浆,就是活的人也全靠一层皮包住了,在那皮内就都是臭得很的脓血屎尿了,污秽不污秽呢?所以要常常相念这个身体是不洁净的。

  第二是“受念处”:就是要看一个人所受到的,没有一样不是很苦的。大略说说,已经有象前面说过的八种苦了,若是仔细说起来,就说也说不尽了,所以要常常想念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所受的,没有不苦恼的。

  第三是“心念处”:“心”有几种心:一种是“肉团心”、种是“缘虑心”、一种是“真实心”。

  “肉团心”就是人身体里心肝的“心”,那是一团肉块,没有知觉灵性的。

  “缘虑心”就是我们现在用它来分别各种境界的心。“缘”是攀住的意思,“虑”是分别的意思。“缘虑心”实在也就是“十二因缘”和“五阴炽盛”中的“识”。

  “真实心”那是一切众生的本体,永远不会改变的,“真实心”和“本体”两种名目,在前面解释“佛说阿弥陀经”一句中中,已经详细讲明白了。现在所说的“心念处”的“心”是这三种心中第二种“缘虑心”。一个人对了外边的各种境界,就生出种种的心来分别它。一个心去了,一个心又来了,时时刻刻在变的,当境界过了,那个分别心也就消灭了。同那云中闪耀的电光一样,亮一亮就暗的。所以一个人应该要常常想念这个人的心是虚假的,不可以错认这个心,当它是“真实心”,说是永远不变的。

  第四是“法念处”我们人都坏在这一全“我”字,因为个个人都知道有这个“我”,所以就生出种种的“心”来,造出种种和业来。一世一世在六道轮回里冤冤枉枉受这生死之苦。

  现在不去讲别的法,单讲这一点种“五阴法”,就是以上所讲过的“色”、“受”、“行”、“识”的五种。问你这个“我”在什么地方?在“色”里吗?色里并没有“我”。在“受”里吗?“受”里也没有“我”。为什么说没有“我”呢?要晓得一切有形色的,都是自己心中变出来的“相”,那完全是空的,假的,虽然变了出来,终究还是要消灭的。

  就讲一个人的身体,大家总说是“我”、是“我的”,到死了以后,这个身体上的知觉没有了,还可以说是“我”吗?再过了几时,皮肉骨头都烂完了,还可以说是“我”的吗?若然真是“我”,或者真是“我的”,那么我自己就是可以做得主了,为什么这个身体,不要他生病,偏要生病。不要它死,偏要死呢?既然自己一点也做不来主,怎么能够是“我”?说是“我的”呢?

  身体是“色法”,身体既然不能够说是我,不能够说是“我的”,那么就是“色法”里没有“我”了。

  “受”、“想”、“行”、“识”四种是“心法”,都是因为有了这个“色法”才有的。 “色法”尚且不能够说是“我”,不能够说是“我的”,何况再从“色法”上生出来的“心法”呢?那一定更加没有“我”了!佛经上所说的“法无我”,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一个人应该常常想念这个“法”,也是空的、假的,不可以认做真实的。

  “念处”二字的意思,就是“应该想念的地方”,能够这样的想念,自然会渐渐的合到正当的道理上去了。

  (13)正四勤:

  第一是“已生恶,令断”。就是所有已经生出来的“恶法”,一心要把他除断,不许它留着一点。

  第二是“未生恶,不令生”。就是“恶法”虽然现在没有生出,但是将来恐怕要生,所以预先一心防住他,不许有一点的“恶法”生出来。

  第三是“未生善,令生”。就是“善法”现在还没有生出来,就要一心的修,一定要教它生出来。

  第四是“已生善,令增长”。就是“善法”已经生出来了,还要一心的修,要使它渐渐的增加长大起来。

  这四种都叫做“四正勤”,因为能够破种种的邪道,在正当的道理上,勤勤恳恳修行的缘故。

  (14)四如意足:“如意”二字是称心的意思。“足”是满足的意思。这四种都是讲“定力”的。

  因为“四念处”是修实在的智慧。“四正勤”是修正当的上进功夫,但在“定力”上还差一点,修了这“四如意足”就加添了“定力”,就均平了。“智慧”、“定力”既然均平了,就能够断除“三界”内的一切烦恼,所有各种的愿心,都可以称心如意,完全满足了,这“四如意足”。

  第一是“欲如意足”:“欲”是喜欢和希望的一处心念。

  第二是“心如意足”:这个“心”字和“念”字的意思是一样的,就是说一心记念所修的“善法”,不使它忘记,所以也有叫“念如意足”的。

  第三是“勤如意足”:也有叫“进如意足”的,是同样的意思。

  第四是“慧如意足”。

  从这个“欲”、“心”、“勤”、“慧”的四种上,把散动的心放收束定了,依靠这个“定力”往往能够得到“身如意足”。(就是上面所说的“六神通”中的一种“神足通”,因为得了这种神通,就能够称自己的心,不论怎样远,没有不能够到的,并且没有一点东西可以阻碍他的,所以叫“身如意通”。)

  (15)三十七道品:

  现在把修这“三十七道品”的次序讲一讲:

  (1)当听(16)到了“法”。先应该想念(16)它的道理,所以先是“四念处”。

  (2)既然想念了,就应该勤勤恳恳的修(16),所以在“四念处”后面就是“四正勤”。

  (3)能够勤勤恳恳的修,自然心思也不会散开来了,所以在“四正勤”后面就是“四如意足”。

  (4)心既然有了“定力”,就同树木一样的生了根,所以在“四如意足”的后面就是“五根”。

  (5)根既然坚固了,一定能够长大起来,所以就有“五力”。

  (6)有了这个“根力”,方才能够用真实的智慧去分别一切的法,所以有这种“七菩提分”。

  (7)把一切法律邪正都分别清楚了,那就可以在正当的道理上去做了,所以最后就是“八圣道分”。

  从“四正勤”一直到“八圣道分”所说的都是修“慧”。西方极乐世界的鸟,都会说出这样的种种方法来,奇怪不奇怪呢?以上所讲的“三十七道品”都是讲修道的方法,不很容易看明白的,看了能够懂,自然最好,若是看不懂,尽管看下去,暂时不必理会它。

  (16)闻、思、修:听法叫做“闻慧”,因为听了法就能够生出智慧来;听了法去想念它的道理叫做“思慧”,用心想念,也能够生出智慧来;既然想念了,就去修种种的佛法,叫做“修慧”,也都能够生出智慧来的。

  (17)六道轮回:是这一世生在这一道,下一世生在那一道,总是在这“六道”中间转来转去,象车轮这样的转法,永远不出去,所以叫做“轮回”。

  (18)色法:“色”是形相可以看的见的,那身体就是有形相看得见到东西。“法”是有“名目”可以叫得出来的,那身体既然有形相可以看得见,就自然有“名目”可以叫得出了,所以身体叫“色法”。

  (19)心法:“受”、“想”、“行”、“识”,四种都是在心上发生出来的事情,并且都是有“名目”可以叫得出来 ,所以叫“心法”。

  (20)邪魔:“魔”是一种很有力量的“邪鬼”,专门反对佛法、破坏佛法的,所以叫做“邪魔”。

  (21)出世:是跳出这个“三界”的意思,再不受生生死死之苦了。

  (22)皆悉:听了西方极乐世界的鸟的声音,倘然没有什么益处那是同听了我们这个世界上“凡鸟”的声音一样了。那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听了这些鸟所发出来的声音,都是说的种种法,所以听过了,就想念起“佛宝”、“法宝贵”、“僧宝”来了。

  (23)佛宝:所说的佛,不一定是真正的佛身,就是木雕的,泥塑的、纸画的,看了都要同真佛一样敬重。因为佛从无穷无尽的劫数,为了要度脱众生,极苦的功夫修行,才圆满成了佛。人若是归依了佛就可以免脱堕落“三恶道”的苦,所以叫做“佛宝”。

  (24)法宝:“法”就是讲佛法的“经”、或是“咒”,都叫做“法宝”。因为人总是受“贪、瞋、痴”三种毒的苦,生生死死,受无穷无尽的苦报。佛所说的“经”,都是劝人断除“贪、瞋、痴”三种生死的苦根。人若是归依了“法”,也可以免脱堕落“三恶道”的苦。并且还可以加增说不尽的智慧,所以叫做“法宝”。

  (25)僧宝:僧,就是“比丘”、“比丘尼”、“沙弥(出家受十戒的男子)”和“沙弥尼(出家受十戒的女子)”这些出家人。佛法全靠僧人流传,使得佛法不致于消灭。人若是归依了僧,也可以免脱堕落“三恶道”的苦,所以叫做“僧宝”。

  (26)三宝:佛、法、僧三宝,我们都要尊重他们、恭敬他们的,所以叫做“三宝”。

  (27)归依:归依佛的“归”和“皈”字是一样的。我们念起佛号来,前面都有“南无”二字,地梵音,就是“归依”的意思。“归”就是把我的性命归托他。“依”是把我的性命依靠他。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