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
上都长安西明寺沙门释圆照集
凡表二十二首答制六首总二十八首谢赠故金刚三藏官号等表一首(并答)请舍衣钵助僧道环修金阁寺制书一首请舍衣钵同修圣玉华寺制书一首贺平周智光表一首请抽化度寺万菩萨堂三长月念诵僧制一首请修台山金阁玉华寺等巧匠放免追呼制一首请台山五寺度人抽僧制一首请子翷法师化度寺开讲制一首请降诞日度僧五人制一首请度扫洒先师龙门塔所僧制一首请御题先师塔额并设斋度人表一首(并答)谢恩命为先师设远忌斋并赐茶表一首(并答)请降诞日度三僧制一首请光天寺东塔院充五台山往来停止院制一首天下寺食堂中置文殊上座制一首大历五年七月五日于太原设万人斋制一首(令不空三藏捡校)同年七月十三日与三藏手诏一首请太原府至德寺置文殊院制一首同年九月四日又赐手诏一首请太原号令堂安像净土院抽僧制一首请慧林法师于保寿寺讲表一首谢恩赐大兴善寺施戒方等并粮料表一首(并答)请广智三藏登坛祠部告牒一首谢恩赐乳牛五头并犊表一首(并答)
谢赠故金刚三藏官号等表一首
三藏沙门不空言。奉今月一日制锡。故大和上金刚三藏。可赠开府仪同三司。仍赠号大弘教三藏。不空特进试鸿胪卿。仍赐号大广智三藏。一雨自天润流根叶。圆毫发艳照及幽明。捧戴傍徨悲喜交集。不空诚惧诚喜以凄以惧。不空闻。十号者表德之殊称。九卿者象河之重位。故大和上。道洽传灯。诚以彰其遗烈。不空法惭绍构虚并荷于鸿私。犹燕石之混光。同齐竿之滥吹。荣兼存殁。宠及师资。只奉兢惊瞻言靦面。况出家落彩。本忘荣辱。洁诚报国。僧者通规陛下广运金轮。曲收瓦砾。引安禅于中禁。旌褒崇之殊礼。虽负山无力。而践迹近宾。亏高谢之法流。点少欲之清躅。是以面奏三让。言烦九重。冀殷鉴于恳诚。岂确然之不拔。羊车稚子惭广智而茫然。鹿苑卑材愧鸿胪而甚矣。无任感戴之至。谨奉表陈谢以闻。沙门不空诚惧诚喜谨言
永泰元年十一月五日。特进试鸿胪卿大广智三藏兴善寺沙门不空上表
宝应元圣文武皇帝批
和上。道秘双林功超正觉。远从天竺来布真言。顷得归依亲承付嘱。褒崇之典礼。秩攸先俾增印绶之荣。式重师资之敬。兼申宠赠。庶表追荣也
请舍衣钵助僧道环修金阁寺制一首
五台山金阁寺
右大兴善寺沙门。特进试鸿胪卿大广智不空奏。上件寺先圣书额寺宇未成。准开元二十四年衢州僧道义至台山所见文殊圣迹寺。号金阁院。有十三间居僧众。云有万人。台殿门楼兹金所作。登时图画一本进入在内。天下百姓咸欲金阁寺成。人谁不愿。令泽州僧道环日送供至山。[这-言+景]慕道义禅师所见之事。发心奉为国家依图造金阁寺。院宇多少一如所见。今夏起手工匠什物兹自营办。将满先圣御额终成道义感通。观夫此僧志愿非小。或谓文殊所假俾树胜因。且五台霛山寺额有五。清凉.华严.佛光.玉花.四寺先成。独唯金阁一所未就。既是圣迹。谁不具瞻。不空愿舍衣钵随助道环建立盛事。尝恐岁不我与。愆于宿心。屡亦奏闻天恩矜允。夫以文殊圣迹圣者为主。结构金阁非陛下而谁。栋梁者大厦是依。股肱者元首所托。共成一体和协万邦。金阁斯崇。非夫宰辅赞成军客匡助百寮咸续千官共崇。则何以表君臣之美。以光金阁之大也。保寿寺大德沙门含光奉使。回台恭修功德。伏望便于造寺所奉宣圣旨祈所厥诚。庶霛神照明。以介景福康宁寰宇保祐圣躬。如天恩允许请宣付所司
中书门下牒大广智不空三藏
牒奉敕宜依牒至准敕故牒
永泰二年五月一日牒
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
黄门侍郎平章事杜鸿渐
黄门侍郎平章事王缙
捡挍侍中使
捡挍右仆射平章事使
捡挍左仆射平章事李袍玉
中书令使
请舍衣钵同修圣玉华寺制书一首
五台山圣玉华寺
右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奏。前件寺准乾元元年九月十一日敕。兴金阁寺同置。不空先请自舍衣钵以为创首。伏望差当寺上座行满。准金阁例捡挍营造
中书门下牒大广智不空三藏
牒奉敕宜依牒至准敕故牒
大历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牒
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
黄门侍郎平章事杜鸿渐
黄门侍郎平章事王缙
捡挍侍中李使
捡挍右仆射平章事使
捡挍左仆射平章事使
中书令使
贺平周智光表一首
不空言。伏以周智光。敢负朝旨。自冒天诛。积恶灭身果见传首。庆流率土。喜契阳春。盖由陛下神算潜通睿谋密用。武士犹未施其勇。苍生遽已获其安。寰宇转清。夷狄丧志。是知圣王之力遂成无战之功。仁王之慈毕获有情之命。不空忝承渥泽。殊增跃荷。不胜欣庆之至。谨奉表陈荷以闻。不空诚欢诚喜谨言
大历二年正月十四日
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上表
宝应元圣文武皇帝批
智光凶狂敢扰关铺。王师暂举自有诛夷。宗社威霛大圣敷祐。师之护念氛梫永清。所贺知
请抽化度寺万菩萨堂三长斋月念诵僧制一首
化度寺文殊师利护国万菩萨堂三长斋月念诵僧二七人
大兴善寺大德静超大德慧霛
化度寺大德法真大德智藏大德道岸
大德菩提泥沙(唐名义宽)大德波罗檀(唐名善岸)
大德谈演
西明寺大德光演大德摩诃衍
兴福寺大德达摩
千福寺大德法崇
慧日寺大德义成
醴泉寺大德利言
右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奏。伏以化度寺护国万菩萨堂。并依台山文殊所见。乘云驾象凌乱楹梁。光明满堂不异金阁。奉去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恩命。赐香兼宣口敕。命不空简择念诵大德。及命寺主智藏专捡挍道场。其前件大德等。或业茂真言学通戒律。或敷宣妙旨转读真乘。望抽住于此中。每年三长斋月。精建道场为国念诵。必有事故随阙续填。其堂内外施及功德一物已上兹请三网专句当冀不遗漏
中书门下牒大广智不空三藏(牒祠部准此○令史赵昌主事薰意。郎中雀漪)
牒奉敕宜依牒至准敕故牒
大历二年二月十六日牒
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
黄门侍郎平章事杜鸿渐
黄门侍郎平章事王缙
捡校侍中李使
捡校右仆射平章事使
捡校左仆射平章事使
中书令在使院
请修台山金阁玉华寺等巧匠放免追呼制一首
代州五台山圣金阁寺造寺都料僧
纯陀道仙法达木匠俟璨谷礼钊遗钦(忻州空襄县)檀命晖(五台县)五茂林阳喜子(唐林县)雍日新
圣玉花寺造寺都料
木匠殷[这-言+止](雁门县)匠霍龙(繁时县)钊如晏郭悊(唐林县)韩清贾礼支阿八(唐林县)张晖(繁时县)
修五台山六处普通供养舍木匠丁修零(定襄县)
斑宾智义璨郭圭马元
李四师封杜儿(五台县)马元悊
右特进试鸿胪卿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奏。先奉恩命。令含光捡挍造前件寺及普通供养处。其所须材木当山自有。既是灵迹事资巧匠。前件匠等并远近所推。今见在山修造次第。恐所营州县或有追呼。特望天恩许毕功德
中书门下牒大广智不空
牒奉敕宜委云京句当勿令追扰牒至准敕故牒
大历二年二月十六日牒
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已下同七相
请台山五寺度人抽僧制一首
代州五台山金阁寺玉花清凉花严吴摩子等寺
右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奏
文殊圣迹自古攸仰。今遇陛下特更增修精建伽蓝恩命稠叠。是可百神潜祐万圣来归。灵踪建兴于斯为盛。处既严洁。人亦宜然。艰难已来僧徒渐少。或经行化物便住人间。或兰若随缘。周栖他处。遂使时中礼忏钟梵递亏。树下禅龛蛛网交闇。福田未广有愧圣心。伏乞天恩先在山中行人童子久精苦者。寺别度二七人。兼诸州抽道行僧一七人。每寺相共满三七人为国行道。有阙续填。金阁等五寺常转仁王护国及密严经。又吴摩子寺名且非便。望改为大历法花之寺。常为国转法花经。同五寺例免差遣其所度人。望委云京将军宗凤朝与中使魏明秀。又修功德沙门含光简择。冀无偷滥。又清凉寺为大圣文殊造阁已毕。伏望天恩赐书一额永光来叶
中书门下牒大广智不空
牒奉敕宜依牒至准敕故牒
大历二年三月二十六日牒
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已下七相同上
请子翷化度寺开讲制书一首
中书门下牒大广智不空
牒奉敕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奏请。沙门子翷于化度寺万菩萨堂开讲者宜依牒至准敕故牒
大历二年六月二十八日牒
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七相同上
请降诞日度僧五人制一首
行者毕数延年五十五(无州贯诵梵本贤护三昧经一部并诵诸陀罗尼请法名惠达住庄严寺)
行者康守忠年四十三(无州贯诵经一百二十纸并诵诸陀罗尼请法名惠观住东京广福寺大弘教三藏毗卢舍那院)
行者毕越延年四十三(无州贯诵梵本楞伽经一部诵金刚般若经并诸陀罗尼请法名惠日住庄严寺)
童子石惠璨年十三(无州贯诵梵本大吼雀王经一部诵随求陀罗尼并经请法名惠光住西明寺)
童子罗诠年十五(无州贯诵梵本出生无边门经诵随求陀罗尼咒并经请法名惠俊住西明寺)
右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奏。前件行者童子等。并素禀调柔。器性淳礭服勤经戒讽诵真言。志期出家精修报国。今因降诞之日请度为僧。各配住前件寺。冀福资圣寿地久天长
中书门下牒大广智不空
牒奉敕宜依牒至准敕故牒
大历二年十月十三日牒
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
黄门侍郎平章事杜鸿渐
黄门侍郎平章事王缙
兵部尚书平章事李使
捡挍侍中李使
捡挍右仆射平章事使
中书令使
请度扫洒先师龙门塔所僧制一首
东京龙门故开府仪同三司大弘教三藏塔所扫洒
无名僧惠恒年四十六(俗姓张名景芒。贯郑州荣阳县檀山乡安信里。父坏道为户。身无籍。诵菩萨戒经一卷。诵声闻戒一卷。诵法花经一部。念诵为业。住河南府广福寺毗卢舍那塔院并向龙门塔所。来往扫洒)
当院行者赵元及年三十五(贯京兆府云阳县龙云乡修德里。父贞观为户。身无籍。诵法花经一部。诵维摩经一部。诵菩萨戒经一卷。诵金刚经一卷。诵药师经一卷。诵弥陀经一卷。诵金光明经[四]卷。诵无常经一卷。诵盂兰盆经一卷。住保寿寺。法名惠翷)
行者田荣国年三十三(贯京兆府万年县积福乡积德里。父怀常为户。身无籍。诵大随求真言。诵尊胜陀罗尼。诵阿弥陀陀罗尼。诵法花经一部。住总持寺。法名惠浚)
童子李宝达年十三(贯京兆府照应县故叠乡修文里。父守信为户。诵法花经两卷。诵大随求真言。诵理趣般若经。住大兴善寺。法名惠正)
右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奏。前件无名僧等。先尝奉事故大和上。服勤香火积有岁年。志性柔和坚固无懈。请与正名便送塔额住彼扫洒。冀终罔极获展师资。行者童子等。并久习真言。兼诵经典。不离本院业已成就。伏乞与度俾励修持
中书门下牒大广智不空
牒奉敕宜依牒至准敕故牒
大历三年六月十三日牒
中书令元假
门下杜王同上
谢御题先师塔额并设斋表一首(并答)
沙门不空言。不空早侍先大和上。猥承奖训。愧无升堂之哲。谬忝入室之遇。曼茶罗灌顶坛者。万行之宗。密证之主。将登觉路何莫由斯。始先师所传启此方耳目。惠灯罢照日月将深陛下思续耿光。不遗疵贱诏开灌顶俾建道场。才仿佛于存羊。岂归依之补处皇慈乃眷。渥泽累沾。降五僧泥封。云随发落。下千人天饭。香任风吹。况塔额亲题桂诸伊落。龙门之下更攒崛起之峰。月轮之间恒聚冲飞之雁。无任戴荷屏营之至。谨附监使李宪诚。奉表陈谢以闻。沙门不空诚欢诚喜谨言
大历三年六月十三日
特进试鸿胪乡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上表
宝应元圣文武皇帝批
和上释梵宗师人天归仰。慈悲智力拯拔生灵。广开坛场。弘宣法要。福资国土。惠洽有情。愧厚良多。烦劳申谢
谢恩命为先师设远忌斋并赐荼表一首
沙门不空言。伏奉恩命今月十五日。故大弘教三藏远忌。设千僧斋。赐茶一百一十串。伏戴殒悲启处无地。不空诚哀诚恐以凄以感。故大和上道被四生。化迁十地耀容。缅邈。经此忌辰。倍增霜露之悲。深积鹤林之痛
陛下恭弘付嘱。远念芳猷。分御膳以饭千僧。流香茗数盈百串。缤纷梵宇。郁馥禅庭。凡在门生无任感荷。不胜悲戴之至。谨附监使。奉表陈谢以闻。沙门不空诚惶诚恐谨言
大历三年八月十五日
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上表
宝应元圣文武皇帝批
大和上。法留喻筏照委传灯。久证涅槃示存斋忌。永惟付嘱深眷徽猷。薄施香茶有烦陈谢也
请降诞日度三僧制一首
中书门下牒大广智不空
罗文成年三十(贯土火罗国。诵金刚般若经。诵起信论。诵菩萨戒经。法名惠弘请住西明寺)
罗伏磨年四十五(宝应功臣武挍尉守右羽林军大将军员试大常卿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贯凉州天宝县高亭乡。法名惠成。请住化度寺)
童子曹摩诃年(贯京兆万年县安宁乡永安里父为户。诵法花经一部。法名惠顺[诵]住千福寺)
牒奉敕宜并与度配住前件寺牒至准敕故牒
大历三年十月十三日牒
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
门下侍郎平章事杜鸿渐
门下侍郎平章事王缙
兵部尚书平章李使
司徒兼中书令使
请光天寺东塔院充五台山往来停止院制一首
光天寺东塔院惠隐禅师铸漆斗及伍斗铜[木*开]壹百参拾枚
右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奏。奏惠隐是不空弟子。为国铸前件[木*开]充五台山圣金阁等寺普通供养。其惠隐所居院。请充台山铸鸿功德。及送供众僧来往停止。又令惠隐送圣至台山。永为供养。冀福资皇祚。圣寿无疆
中书门下牒大广智不空
牒奉敕宜依牒至准敕故牒
大历四年六月十七日牒
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五相同上
天下寺食堂中置文殊上座制一首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
右京城大德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等奏。忝迹缁门。久修梵行。习译圣典。颇悟玄门。大圣文殊师利菩萨。大乘密教皆周流演。今镇在台山。福滋兆庶。伏惟宝应元圣文武皇帝陛下。德合乾坤。明并日月。无疆之福康我生人。伏望自今已后。令天下食堂中于宾头卢上特置文殊师利形像以为上座。询诸圣典具有明文。僧祇如来尚承训旨。凡出家者固合抠衣。普贤观音犹执拂而为侍。声闻缘觉拥彗而居后。斯乃天竺国皆然。非僧等鄙见。仍请永为恒式
中书门下牒祠部
牒奉敕大圣文殊师利菩萨法王之子。威德特尊为诸佛之导师。洗群生之心目。康我兆庶。是拯无边。不有尊崇。人何瞻仰。今京城大德恳兹申奏。雅合圣典。所请宜依牒。至准
敕故牒
大历四年十二月十九日
中书四相同上
大历五年七月五日与不空三藏于太原设万人斋制一首
中书门下牒僧不空三藏牒奉敕宜于太原设一万人斋。取太原府诸色官钱物。准数只供勿使阙少。仍令不空三藏捡挍。牒至准敕故牒
大历五年七月五日牒
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
门下侍郎平章事王缙
兵部尚书平章事李使
司徒兼中书令使
同年七月十三日与三藏手诏一首
敕大广智三藏和上。久修定慧早契瑜伽。远访灵山躬祈圣道。至灵必应玄感遂通。青莲喻心了证斯在。秋景余热善加珍卫也。遣书指不多及
十三日
请太原至德寺置文殊院制书一首
中书门下牒大广智不空三藏
牒承敕特进试鸿胪卿大广智不空三藏奏。请于太原府至德寺。置一文殊师利菩萨院。并抽三学大德二七人。递弘本教以续法灯。仍请道宪法师于此寺长时讲说者。宜依牒。至准敕故牒
大历五年七月十三日牒
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四相同上
同年九月四日又赐手诏一首
敕大广智三藏和上。深契道源远寻灵迹。慈悲妙力当示真宗。五蕴既空如如斯在。秋冷和上比平安好。遣书指不多及
四日
请太原号令堂安像净土院抽僧制书一首
太原府大唐兴国太崇福寺中高祖神尧皇帝起义处。号令堂请安置普贤菩萨像一铺。净土院灌顶道场处。请简择二七僧奉为国长诵佛顶尊胜陀罗尼
右特进试鸿胪卿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奏。先奉恩命往五台山。修功德至太原。巡礼上件寺。因得瞻睹高祖太宗起义圣迹并在此寺。实为国家皇业所兴之源。固不合同诸寺例。伏乞天慈蠲免一切差科及地税。便回充
高祖太宗七圣忌日设斋行香。及修号令堂安置普贤菩萨。仍于三长斋月每月十斋日。令合寺僧奉为高祖至肃宗七圣。转仁王护国般若经。庶得无疆之福永资七圣。无尽法音上符皇寿。其念诵僧。伏乞精加简择具名录。奏先停俗客望即发遣
中书门下牒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
牒奉敕宜依牒至准敕故牒
大历五年十月一日牒
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
门下侍郎平章事王缙
兵部尚书平章事李在使院
司徒兼中书令在使院
请惠林法师于保寿寺讲表一首
沙门不空言。不空闻。贝叶翻经所以恢弘释教。莲华演偈所以付属天王。伏惟陛下位重金轮。心游宝偈。孝德感于天地。文明齐于日月。伏见章敬寺僧惠林幼怀聪悟志愿传灯。演说大乘上答鸿造。每常讽诵妙义。能宣念其地。偏幸沾天泽。不空今奉为国请于保寿寺为道俗敷演真经。庶宗庙圣祚历大劫。而斋年苍生福田拔须弥而作寿。如天恩允许请降
墨敕依奏
大历六年二月二日
特进试鸿胪卿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上表
谢恩赐大兴善寺施戒方等并粮料表一首
沙门不空言。中使李宪诚奉宣圣旨。特赐大兴善寺施戒方等道场粳糯粟米油柴诸物等。无不备足。以充斋供。捧对惭惕忻悚交。并许其道场。为幸已甚。更赐僧供。雨露实深。自愧无阶能上答效。但昼夜精勤加功念诵。冀酬万一。谨率求受戒僧众等。于三七日恳诚念诵精驰行道。奉为国家以修胜福。冀无边功德。上资圣躬。不胜惭载之至。谨因中使李宪诚附表陈谢以闻。沙门不空诚欢诚惧谨言
大历六年三月二十八日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上表
宝应元圣文武皇帝答曰
三藏慈惠精诚。念深家国。弘修福利。广被生灵。开建坛场。阐扬妙典。发挥后学。封植良缘。所施非优。何至于谢
中书门下牒
请广智三藏登坛祠部告牒一首(中书门下牒准此)
兴善寺三藏大广智不空
右保寿寺临坛大德慧彻等奏。伏以三藏国师释门墙堑四海瞻仰两京宗承清净戒坛事资宿德。伏请登坛秉法。为众授戒
中书门下牒祠部牒三藏准此
牒奉敕宜依牒至准敕故牒
大历六年四月三日牒
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
门下侍郎平章事王缙
兵部尚书平章事李在使院
司徒兼中书令使
祠部牒兴善寺
牒奉中书门下敕牒如右准敕右牒所由者故牒
大历六年四月九日令史遐[这-言+止]牒
主事钊意
郎中董晋
谢恩赐乳牛表一首
沙门不空言。今日特奉恩命。赐乳牛五头各并犊。赐赉自天悚踊无地。不空诚惭诚荷。以忻以愧。伏惟宝应元圣文武皇帝陛下日月光临恩过雨露。虽复精勤四时岂酬万一。罄力竭忠实难仰谢。抚心修己有淟面目。不胜宠渥优深之至。谨奉表陈谢以闻。沙门不空诚惶诚悚谨言
大历六年九月二十四日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上表
宝应元圣文武皇帝批
和上深入秘藏。护念勤诚。顾乃精修。宜承渥命。所赐非厚烦至谢恩
德治二年(丁未)四月十二日于神护寺成身院以南岳房济暹僧都所持之本书写了猷然(七十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是大智精进善巧。证无言法获妙辩才。是处非处不相违反。善调身心具诸解脱。常游三昧不舍大悲。惭愧为身智慧为首。多所饶益如大宝洲。了知诸法善不善相。不著文字而有言说。于真俗门洞达无碍。深明实际不住其中。
天地八阳神咒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毘耶达摩城。寥廓宅中。十方相随。四众围绕。尔时无碍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而白佛言。世尊。此阎浮提众生。递代相生。无始已来。相续不断。有识者少。无识者多。念佛者少。不念佛者多。神通者少。不神通者多。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俱焰弥国金刚山顶。遍观十方皆如火色。尔时如来即嘘长叹。普视众生都无差途。善哉众生当何所救。思惟已讫。一切诸佛世界。及诸菩萨境界。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金刚际及魔宫殿悉皆震动。其时即有过现未来一切诸佛。应念正思。复有诸菩萨等。住自心中而复不动。
イ 子生人。向此星下生。禄食黍。有厄宜供养此经及带本星符。大吉。ロ 丑生亥生人。同向此星下生。禄食粟。有厄宜供养此经及带本星符。大吉。ハ 寅生戌生人。同向此星下生。禄食粳米。有厄宜供养此经及带本星符。大吉。ニ 卯生酉生人。同向此星下生。禄食小豆。有厄宜供养此经及带本星符。大吉。
南谟啰哆那怛啰夜耶南谟阿唎耶阿弭哆婆耶怛他孽多耶南谟阿唎耶跋嚧吉帝失筏啰耶菩地萨埵耶摩诃萨埵耶摩诃迦嚧尼迦耶怛跌他唵阿慕伽钵啰底喝多[合*牛][合*牛][口*半]吒娑婆诃 如是所说不空陀罗尼自在王咒。即是一切秘密神咒之主。若有人能诵此神咒成就之者。即能通达一切神咒。但是咒法所有事业皆得圆满
护身命经 界比丘道真 佛说救护身命经济人疾病苦厄 尔时佛在娑罗双树间临般涅槃时。舍利弗阿难及无量无边诸大菩萨诸大弟子一切诸天皆来集会。佛还正坐告阿难言。吾当入般涅槃。我灭度后五浊恶世中。
佛说安宅神咒经 后汉失译人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皆阿罗汉诸漏已尽。身心澄静六通无碍。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揵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须菩提等。复有菩萨摩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我依修多罗真实功德相 说愿偈总持与佛教相应 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 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 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 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 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伽陀国无垢园中宝光明池。与大菩萨及大声闻天龙药叉犍闼婆诃苏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无量百千。前后围绕。尔时众中有一大婆罗门名无垢妙光多闻聪慧人所乐见。常行十善归信三宝。善心殷重智慧微细。常恒欲令一切众生。圆满善利大富丰饶。时婆罗门无垢妙光从座而起。
尔时灭恶趣菩萨在毗卢遮那佛大集会中。从座而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为当来末法杂染世界恶趣众生。说灭罪成佛陀罗尼。修三密门证念佛三昧得生净土。何以方便重罪众生为拔苦与乐。我欲拔济一切众生苦。尔时佛告灭恶趣菩萨言。无忏无愧邪见放逸众生无拔济法。生受诸诸困厄。死堕无间地狱。不闻三宝名。何况不见佛。况复受人身。灭恶趣菩萨复白言。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
《四十二章经》是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的。后汉是指汉朝的东汉时期。汉朝共分两个时期,一是西汉时期,二是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又称为后汉。本经的翻译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汉明帝因夜梦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经》之后,遇到
如来佛性有二种:一有,二无。所谓恶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这都叫做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