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树菩萨劝诫王颂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译
此颂是龙树菩萨以诗代书。寄与南印度亲友乘土国王一首。此书已先译神州处藏人多不见。遂令妙语不得详知。为此更定本文。冀使流通罔滞。沙门义净创至东印度耽摩立底国译
有情无知覆心故由此兴悲为开解
大德龙树为国王寄书与彼令修学
此一行颂乃是后人所述标书本意也
具德我演如如教为生福爱而兴述
真善宜应可审听此颂名为圣只底
随何木等雕佛像诸有智者咸供养
纵使我诗非巧妙依正法说勿当轻
王虽先解如如教更闻佛语增胜解
犹如粉壁月光辉岂不鲜明益姝妙
佛法并僧众施戒及与天
一一功德聚佛说应常念
十善诸业道身语意常亲
远离于诸酒亦行清净命
知财体非固如法施苾刍
贫贱及再生来世为亲友
众德依戒住如地长一切
勿冗瘦杂悕佛说应常习
施戒忍勇定惠不可称量
此能到应修渡有海成佛
若孝养父母其家有梵王
现招善名称来世生天堂
杀盗淫妄说耽食爱高床
断诸酒歌舞华彩及涂香
若女男能成此八支圣戒
欲界六天上长净善当生
悭谄诳贪怠慢淫嗔氏族
多闻年少娇并视如怨贼
说无生由勤有死因放逸
勤能长善法尔可修谨慎
先时离放逸后若改勤修
犹如云翳除良宵睹明月
孙陀罗难陀央具理摩罗
达舍绮莫迦翻恶皆成善
勇进无同忍勿使忿势行
终得不还位佛证可除嗔
他人打骂我欺陵夺我财
怀恨招怨诤舍恨眠安乐
如于水土石人心尽彼同
起烦恼前胜爱法者如后
佛说三种语人美实虚言
犹如蜜花粪弃后可行前
今明后亦明今闇后还闇
或今明后闇或今闇后明
如是四种人王当依第一
自有生如熟亦有熟如生
亦有熟如熟或复生如生
庵没罗果中有如是差别
人亦同彼四难识王应知
勿睹他妻室设观如母女
姊妹想随年起贪思不净
如闻子藏命防持躁动心
兽药刀怨火无令欲乐侵
由欲作无利譬如兼博果
佛说彼应除生死牢枷锁
谲诳常摇境能降斯六识
执仗扫众怨许初为勇极
臭气九门众秽室行躯难满薄皮缠
请看少女除庄彩折别形骸恶叵言
癞虫穿已痛求安就火边
止息无由免耽欲亦同然
为知真胜理作意观众事
唯斯德应习无余法可亲
若人具族望貌美复多闻
无智破尸罗是人何足责
若人无族望貌丑寡知闻
有智护尸罗人皆应供养
利无利苦乐称无称毁讥
了俗世八法齐心离斯境
再生天乞士父母妻子人
勿由斯造罪狱果他不分
若行诸罪业非如刀斩伤
待至临终际恶业果全彰
信戒施净闻惭愧及正慧
七财牟尼说共有物诚虚
博弈乐观諠杂境懒惰恶友敦亲志
饮酒非时行六过此劫芳名尔应弃
求财少欲最人天师盛陈
若能修少欲虽贫是富人
若人广求诸事者还被尔许苦来加
智者若不修少欲受恼还如众首蛇
禀性抱怨如杀者欺轻夫主如男偶
纵使片物必行偷宜可弃兹三贼妇
顺若姊妹慈如母随从若婢伴犹亲
如兹四妇宜应供应知此室号天人
受飡如服药知量去贪嗔
不为肥憍傲但欲住持身
勤躯度永日于初后夜中
眠梦犹存念勿使命虚终
慈悲喜正舍修习可常研
上流虽未入能生梵世天
舍杂欲苦寻喜乐随业当生四地中
大梵光音及遍净广果天生与彼同
若恒修对治德胜愍众生
此五行为善不行为大恶
雨盐醎少水岂若泻江池
纵令微罪业善大殄应知
嗔掉举恶作惛睡欲贪疑
如斯五盖贼常偷诸善利
有五最胜法信勇念定慧
于此应勤习能招根力顶
病苦死爱别斯皆自业为
未度可勤修对品亡娇恣
设使人行善邪见招恶果
无乐常无我不净审知人
妄念四倒见难苦在兹身
说色不是我我非有于色
色我非更在知余四蕴空
不从时节生非自然本性
非无因自在从愚业爱生
戒禁见身见及毗织吉蹉
应知三种结能缚木叉门
解脱终依己不由他伴成
勤修闻戒定四真谛便生
增上戒心慧兹学可常修
百五十余戒咸归此三摄
于身住身念兹路善修常
如其亏正念诸法尽沦亡
寿命多灾厄如风吹水泡
若得瞬息停卧起成希有
卒归灰燥烂粪秽难久持
观身非实法灭坏堕分离
大地迷卢海七日出烧燃
况此极微躯那不成煨烬
如是无常亦非久无归无救无家室
生死胜人须厌背并若芭蕉体无实
海龟投木孔一会甚难遭
弃畜成人体恶行果还招
金宝盘除粪斯为是大痴
若生人作罪全成极憃儿
生中依善友及发于正愿
先身为福业四大轮全获
佛言近善友全梵行是亲
善士依佛故众多证圆寂
邪见生鬼畜泥黎法不闻
边地蔑戾车生便痴痖性
或生长寿天除八无暇过
闲暇既已得尔可务当生
爱别老病死斯等众苦处
智者应生厌说少过应听
母或改为妇父乃转成儿
怨家翻作友迁流无定规
一一饮母乳过于四海水
转受异生身更饮多于彼
过去一一生身骨展转积若妙高山
地土丸为酸枣核数己形躯岂尽边
梵主世皆供业力终沦地
纵绍转轮王回身化奴使
三十三天中妓女乐多时受已堕泥黎
速疾碜毒经诸苦磨身碎体镇号啼
妙高岑受乐地软随其足
转受煻煨苦行经粪屎狱
欢喜芳园里天女随游戏
堕落剑林中截手足耳鼻
或入曼陀妙池浴天女金花[礼*色]彩容
舍身更受泥黎苦热焰难当灰涧中
欲天受法乐除贪大梵天
更堕阿毗止薪焰苦恒连
或生居日月身光遍四洲
一朝归黑闇展手见无由
三种灯明福死后可持将
独入无边闇日月不流光
有命黑绳热合叫无间下
斯等恒缠苦烧诸行恶者
或若麻床[打-丁+此]或粉如细末
如利斧斫木犹如锯解割
猛火恒煎煮令饮热铜浆
驱令上剑刺叉身热铁床
或时高举手铁牙猛狗飡
鹰鸟觜爪利任彼啅心肝
虻蝇及诸虫其数过千亿
利觜唼身躯急堕皆飡食
若人具造众罪业闻苦身自不干堕
如此顽騃金刚性气尽泥犁遭猛火
时观尽变闻应念读诵经论常寻鞠
泥犁听响已惊惶如何遣当斯异熟
于诸乐中谁是最爱尽无生乐最精
于众苦内谁为极无间泥犁苦极成
人间一日中屡刺三百槊
比地狱轻苦毫分宁相捅
此处受极苦经百俱胝秋
如其恶未尽命舍定无由
如是诸恶果种由身语心
尔勤随力护轻尘恶勿侵
或入傍生趣杀缚苦恒亲
远离于寂善更互被艰辛
或被杀缚苦求珠尾角皮
锥鞭钩[登*斤]顶踏拍任他骑
受鬼望不遂无敌苦常临
饥渴及冷热困怖苦恒侵
口小如针孔腹大等山丘
饥缠纵己粪得少定无由
形如枯杌树皮方作衣服
炬口夜夜然飞蛾堕充食
血脓诸不净福少获无从
更相口排逼还飡瘿熟痈
月下便招热日中身遂寒
望菓唯空树瞻江水剩干
如是受众苦经万五千年
长时击身命良由苦器坚
若生饥鬼中遭斯一味苦
非贤涩者爱佛说由悭垢
生天虽受乐福尽苦难思
终归会坠堕勿乐可应知
厌坐衣沾垢身光有变衰
液下新流汗头上故花萎
如斯五相现天众死无疑
地居人若卒闷乱改常仪
若从天处堕众善尽无余
任落傍生鬼泥犁随一居
阿苏罗本性纵令全觉慧
忿天生苦心趣遮于见谛
如是漂流生死处天人畜及阿苏罗
下贱业生众苦器鬼趣兼投捺落迦
纵使烈火燃头上遍身衣服焰皆通
此苦无暇能除拂无生住想涅槃中
尔求尸罗及定慧寂静调柔离垢殃
涅槃无尽无老死四大日月悉皆亡
念择法勇进定慧喜轻安
此七菩提分能招妙涅槃
无慧定非有缺定慧便溺
若其双运者有海如牛迹
十四不记法日亲之所说
于此勿应思不能令觉灭
从无知起业由业复生识
识缘于名色名色生六处
六处缘于触触生缘于受
受既缘于爱由爱招于取
取复缘于有有复缘于生
生缘于老死忧病求不得
轮回大苦蕴斯应速断除
如其生若灭众苦珍无余
最胜言教藏深妙缘起门
如能正见此便观无上尊
正见命正念正定语业思
此谓八圣道为寂可修治
无由集爱起托身众苦生
除斯证解脱八圣道宜行
即此瑜伽业四种圣谛因
虽居舍严饰智遮烦恼津
不从空处堕如谷因地造
诸先证法人皆凡具烦恼
何假多陈述除恼略呈言
事由情可伏圣谈心是源
如上所陈法苾刍难总行
随能修一事勿令虚夭生
众善皆随喜妙行三自修
回向为成佛福聚令恒收
后生寿无量广度于天人
犹如观自在极难等怨亲
生老病死三毒除佛国托生为世父
寿命时长量叵知同彼大觉弥陀主
开显尸罗及舍惠天地虚空名遍彰
大地居人及天众勿使妖妍女爱伤
烦恼羁缠有情众绝流生死登正觉
阿离野那伽曷树那菩提萨埵苏颉里蜜离佉。了(阿离野是圣。那伽是龙是象。曷树那义翻为猛。菩提萨埵谓是觉情。苏颉里即是亲密。离佉者书也。先云龙树者讹也)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是大智精进善巧。证无言法获妙辩才。是处非处不相违反。善调身心具诸解脱。常游三昧不舍大悲。惭愧为身智慧为首。多所饶益如大宝洲。了知诸法善不善相。不著文字而有言说。于真俗门洞达无碍。深明实际不住其中。
天地八阳神咒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毘耶达摩城。寥廓宅中。十方相随。四众围绕。尔时无碍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而白佛言。世尊。此阎浮提众生。递代相生。无始已来。相续不断。有识者少。无识者多。念佛者少。不念佛者多。神通者少。不神通者多。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实。然则修促共尽。小大同期。而金字丝编。缃交素篆。分途列道。门张户设。既昧断惑之境。未接息言之路。讵能探神测妙。苞总无边。有圣将应。灵因旷远。志遗发肤。施单城国。及繁星驻彩。夕马腾空。出四门以结念。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俱焰弥国金刚山顶。遍观十方皆如火色。尔时如来即嘘长叹。普视众生都无差途。善哉众生当何所救。思惟已讫。一切诸佛世界。及诸菩萨境界。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金刚际及魔宫殿悉皆震动。其时即有过现未来一切诸佛。应念正思。复有诸菩萨等。住自心中而复不动。
(一)第一分初大本经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花林窟。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时。诸比丘于乞食后集花林堂。各共议言。诸贤比丘。唯无上尊为最奇特。神通远达。威力弘大。乃知过去无数诸佛。入于涅槃。断诸结使。消灭戏论。又知彼佛劫数多少。
(一七)第二分清净经第十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缅只优婆塞林中。与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时。有沙弥周那在波波国。夏安居已。执持衣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如来加持广大金刚法界宫。一切持金刚者皆悉集会。如来信解游戏神变生大楼阁宝王。高无中边。诸大妙宝王。种种间饰。菩萨之身为师子座。其金刚名曰虚空无垢执金刚。虚空游步执金刚。虚空生执金刚。被杂色衣执金刚。善行步执金刚。住一切法平等执金刚。哀愍无量众生界执金刚。那罗延力执金刚。大那罗延力执金刚。妙执金刚。
イ 子生人。向此星下生。禄食黍。有厄宜供养此经及带本星符。大吉。ロ 丑生亥生人。同向此星下生。禄食粟。有厄宜供养此经及带本星符。大吉。ハ 寅生戌生人。同向此星下生。禄食粳米。有厄宜供养此经及带本星符。大吉。ニ 卯生酉生人。同向此星下生。禄食小豆。有厄宜供养此经及带本星符。大吉。
南谟啰哆那怛啰夜耶南谟阿唎耶阿弭哆婆耶怛他孽多耶南谟阿唎耶跋嚧吉帝失筏啰耶菩地萨埵耶摩诃萨埵耶摩诃迦嚧尼迦耶怛跌他唵阿慕伽钵啰底喝多[合*牛][合*牛][口*半]吒娑婆诃 如是所说不空陀罗尼自在王咒。即是一切秘密神咒之主。若有人能诵此神咒成就之者。即能通达一切神咒。但是咒法所有事业皆得圆满
护身命经 界比丘道真 佛说救护身命经济人疾病苦厄 尔时佛在娑罗双树间临般涅槃时。舍利弗阿难及无量无边诸大菩萨诸大弟子一切诸天皆来集会。佛还正坐告阿难言。吾当入般涅槃。我灭度后五浊恶世中。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
《四十二章经》是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的。后汉是指汉朝的东汉时期。汉朝共分两个时期,一是西汉时期,二是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又称为后汉。本经的翻译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汉明帝因夜梦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经》之后,遇到
如来佛性有二种:一有,二无。所谓恶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这都叫做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