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师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城次第乞食。至兜儞野子输迦长者舍。在门外立。是时输迦长者家有一犬名曰商佉。常在门首。于是长者常用铜器盛以美饭。与商佉食。犬见世尊嗔恚而吠。尔时世尊谓商佉言。汝由未悟见我乃吠。作是语时。商佉转恶心生嗔恨。即离本处往旃檀座下。是时输迦长者出舍。门外见犬在于旃檀座下。长者问言。谁嗔于汝。商佉默然。是时输迦长者又复问言。贤子。谁人嗔汝商佉。对曰。沙门瞿昙而来在此于门下立。我见乃吠。彼沙门瞿昙作如是言。汝由未悟今乃更吠。我闻此语心生嗔怒。起离本处来栴檀座下。是时输迦闻是语已。发大嗔怒出舍卫城。往彼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与无量百千诸比丘众。前后围绕在座说法。于是世尊遥见输迦长者远路而来。告诸比丘。汝等。见此输迦长者远来已不。诸比丘言。唯然已见。世尊告言。此长者子。向于佛所而发嗔心。命终之后如箭刹那堕大地狱。何以故。虚妄计执分别彼我。起嗔烦恼毁谤于佛。堕诸恶趣受苦无量。又复于我心生轻谤。一切众生亦复如是。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而说颂曰
于佛起恶心 毁谤生轻慢
入大地狱中 受苦无穷尽
有诸数取趣 于师及比丘
暂时起恶心 命终堕地狱
若于如来处 起大嗔恨心
皆堕恶道中 轮回恒受苦
是时兜儞野子来诣佛所顶礼佛足。于世尊前种种语言。柔和善顺称叹如来。说是语已在一面立而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到于我舍。佛告输迦长者言。食时已至。吾乃着衣持钵入舍卫城。次第乞食遂至汝舍在门下立。是时商佉处于门首。铜器之内饮食之次。商佉见吾在门下立。才见乃吠。我言。商佉。汝由未悟何故见吠。犬闻是语遂生嗔怒往诣别处。是时长者白世尊言。此犬商佉。过去宿因不知云何。愿佛演说。佛言。且止。勿问此事。汝若闻此倍生懊恼。不可忍矣。输迦长者如是三请白佛言。世尊。唯愿为我演说斯事我等乐闻。
尔时世尊告长者言。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今为汝分别演说。此犬汝父兜儞野身。于过去生妄计此身无我计我。悭贪族妒不行惠施。贪惜财物不信三宝堕畜生中。今犬商佉是长者父。输迦长者复白世尊。我父兜儞野。在生之日常行布施。祭祀火天及诸鬼神。彼身决定得生梵天受大富乐。何故复堕畜类之中。此事难信。佛告长者言。汝父兜儞野。由是分别妄生计执。不行惠舍不信三宝。以此因缘堕此类中。复告长者。吾今所说恐汝难信。当自还家问于商佉。是时长者辞佛归家。到已告言。商佉。汝实我父是兜儞野。此犬却坐栴檀之座。长者复言。商佉。实是我父兜儞野。不可就铜盘食此肉饭。商佉即食。食已又复告言。若实我父是兜儞野。当何所表为显奇异。于时商佉闻是语已。从座而起诣本住处。于栴檀座下以鼻齅地。以足攫出四大铁瓮。满中盛金瓶盘杂器。是时输迦长者见此希奇金银珍宝。踊跃欢喜爱护覆藏。于是长者。出舍卫城往诣佛所一心归依。
尔时世尊与无量百千比丘众等在座说法。于是世尊告诸比丘。汝见兜儞野子鹦鹉长者远来已不。诸比丘言。唯然已见。佛告比丘。今此长者身谢命终。如舍重担往生天上。因于我所欢喜踊跃。发诚谛心获报如是。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而说颂曰
此一数取趣 发心见我喜
命终往生天 如舍于重担
若于说法师 如来及比丘
暂时心欢喜 获果亦如是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于是输迦长者往诣佛所。头面礼足欢喜无量。种种称赞叹未曾有。说是语已在一面立。于是世尊告输迦言。此商佉犬。实是汝父。长者白言。唯然世尊。如佛所说真实不虚。所有疑惑皆悉除断。尔时输伽长者白世尊言。一切有情夭寿长命有病无病。端严丑陋贵贱种族。聪明愚钝柔和粗矿其事非一。因果善恶报应云何。佛告输迦长者子言。善哉善哉。汝应谛听善思念之。今为汝说。一切有情作业修因善恶不等。所获报应贵贱上下。种族高低差别亦殊。我今略说如斯之事。若广分别其义甚深。是时长者重白佛言。愿佛演说。
尔时佛告长者言。汝应善听。一切有情造种种业起种种惑。众生业有黑白。果报乃分善恶。黑业三涂受报。白业定感人天。又业有分限命乃短长。复次补特伽罗有业。多病少病端严丑陋。或复有业补特伽罗。富贵贫穷聪明智慧根钝愚闇。或复有业补特伽罗。生三恶趣。或复有业生欲界人天乃至有顶。或复有业补特伽罗远游及近。或复有业补特伽罗所求不遂。或复有业不求自至。或复有业补特伽罗。成就难易有成不成。或复有业补特伽罗。地狱寿命圆满中夭轻重不等。或复有业补特伽罗。富贵贫穷先后不定。或复有业补特伽罗。富贵贫穷。布施爱乐悭吝不定。或复有业补特伽罗。寿命长短于中不定。或复有业补特伽罗。身心快乐苦恼不定。或复有业补特伽罗。形貌端严光润爱乐。或复丑陋粗涩嫌厌。或复有业补特伽罗。诸根具足不具足等。
尔时佛告长者子言。有十善业应当修习。若十恶业汝应除断。于是长者白佛言。世尊。有情短命何业所获。佛告长者子言。杀生所获。复次杀业然有十种。一自手杀。二劝他杀三庆快杀。四随喜杀。五怀胎杀。六劝堕胎杀。七酬冤杀。八断男根杀。九方便杀。十役他杀。如是十种获短命报。复云何业获报长命。有十种业。何等为十。一离自手杀。二离劝他杀。三离庆快杀。四离随喜杀。五救刑狱杀。六放生命。七施他无畏。八慈恤病人。九惠施饮食。十幡灯供养。如是十种获长命报。复云何业获报多病。有十种业。何等为十。一自坏有情。二劝他令坏。三随喜坏。四赞叹坏。五不孝父母。六多结宿冤。七毒心行药。八悭吝饮食。九轻慢圣贤。十毁谤师法。如是十种获报多病。复云何业获报少病。有十种业。何等为十。一不损有情。二劝他不损。三不随喜损。四不赞叹损。五离庆快损。六孝养父母。七尊重师长。八不结宿冤。九施僧安乐。十施药饮食。如是十种获少病报。复云何业获报丑陋。有十种业。何等为十。一恒起嗔忿。二恣纵慢心。三不孝父母。四恒恣贪痴。五毁谤圣贤。六侵夺【夌*欠】逼。七盗佛光明。八戏弄他丑。九坏佛光明。十行非梵行。如是十种获报丑陋。复云何业获报端严。有十种业。云何十业。一修慈忍。二惠施佛塔。三涂扫塔寺。四修严精舍。五庄严佛像。六孝养父母。七信重圣贤。八谦卑离慢。九梵行无缺。十远离损害。如是十种获报端严。复云何业获种族卑贱。有十种业。云何十种。一贪爱名利不修施行。二嫉妒他荣。三轻毁父母。四不遵师法。五讥谤贤善。六亲近恶友。七劝他作恶。八破坏他善。九货易经像。十不信三宝。如是十种获报卑贱。复云何业得豪族富贵。有十种业。何等为十。一离嫉妒庆他名利。二尊重父母。三信崇师法。四发菩提心。五施佛伞盖。六修严塔寺。七忏悔恶业。八广修施行。九劝修十善。十信崇三宝。如是十种获报豪贵。复云何业获人间恶报。有十种业。云何十种。一恣纵我慢。三轻慢父母。三轻慢沙门。四轻慢婆罗门。五轻毁贤善。六轻慢亲族。七不信因果。八轻厌自身。九憎嫌他人。十不信三宝。如是十种获人间恶报。复云何业获人中胜报。有十种业。云何十种。一谦卑离慢。二尊重父母。三尊重沙门。四信崇婆罗门。五爱护亲族。六尊重贤圣。七修行十善。八不轻慢补特伽罗。九尊重师法。十谛信三宝。如是十种获人中胜报。复云何业获报孤贫。有十种业。云何十种。一恒行劫盗。二劝他劫盗。三赞叹劫盗。四随喜劫盗。五毁谤父母。六谤讟圣贤。七障碍他施。八嫉他名利。九悭吝财物。十轻毁三宝愿常饥馑。如是十种获报孤贫。复云何业获大福德。有十种业。云何十种。一离劫盗。二离劝他非。三离随喜盗。四孝养父母。五信崇圣贤。六庆他名利。七广行惠施。八不嫉名利。九不悭财宝爱恤孤贫。十供养三宝。如是十种获福广大。复云何业获报愚钝。有十种业。云何十业。一谓此补特伽罗。不信沙门亦不亲近。二不信婆罗门。三不信师法亦非亲近。四隐法不传。五伺师法短。六远离正法。七断灭善法。八谤毁贤智。九习学非法。十毁谤正见称扬邪见。如是十法获报愚钝。复云何业获大智慧。有十种法。云何十法。一谓此补特伽罗。亲近沙门深信求法。二信婆罗门。三亲近师法。求解深义。四尊重三宝。五远离愚痴。六不谤师法。七求于深智。八传法利生令不断灭。九远离非法。十称扬正见离诸邪见。如是十法获大智慧。复云何业获地狱报。有十种法。云何十种。一不善身业。二不善口业。三不善意业。四恒起身见。五恒起边见。六邪见不息。七作恶不纤。八淫欲邪行。九毁谤圣贤。十坏灭正法。如是十业获地狱报。复云何业获畜生报。有十种业。云何为十。一中品恶身业。二中品恶语业。三中品恶意业。四起种种贪。五起种种嗔。六起种种痴。七布施非法。八禁咒厌术九毁菩萨梵行。十起常边见人死为人。如是十业获报畜生。复云何业获报饿鬼。有十种业。云何十业。一耎恶身业。二耎恶口业。三耎恶意业。四贪吝财物不行惠施。五起大邪见谤佛因果。六我慢自恃轻毁贤良。七障碍他施。八不恤饥渴。九悭惜饮食不施佛僧。十他获名利方便离隔。如是十业获报饿鬼。复云何业获报人间。有十种业。何等十业。一离杀生。二离不与取。三离非梵行。四离虚诳语。五离杂秽语。六无离间语。七离粗恶语。八离饮酒食肉。九离痴闇。十离邪见谛信三宝。修如是等十种耎业。获报人间。复次修习何业得生欲天。修十善业得生彼天。复修何业得生色界。修十定善得生彼天。复修何业得生于彼四无色界。修习三摩钵底为因。得生彼天。何等为四。远离一切色。作无边空想。复修彼定伏除彼障。命终之后生彼空无边处。远离粗识细识现前。作无边想伏除彼障。复修彼定后生彼天。远离无所有处障染。复修彼定后生彼天。远离彼障复修彼定。命终之后得生非想非非想处。复次修习何业不生无间。修诸善业回向所求。决定得生诸善趣中不入无间。复次修习何业感得何果。若修善业感可爱果。若造恶业感非爱果。若远离此善不善业。爱非爱果终不可得。譬如慈女商主远行久不归家子无由得。复云何业而不得果。所修恶业回心发露。省悟前非思惟嫌厌。心念口言作意专注重重忏悔。此业虽作而不受果。善业亦然。复云何业得身心圆满。修习忍辱得身相圆满。修习闻思得心圆满。此业修习必定得果。复云何业。修作已后而非散失。若有善业已作不悔亦不嫌厌。而非扰恼又非拨无。不说是非而不远离。亦非躁挠作如是行。此业修习终非散失定受于果。复云何业而不得果。修无记业不得其果。复云何业补特伽罗。地狱寿命而无中夭。此一补特伽罗作彼业已。而不悔恨亦不嫌厌。又不拨无心不扰恼。不说是非又不躁挠。行如此行天受当知。作彼彼业补特伽罗处地狱生。圆满寿命而非中夭。复云何业。有补特伽罗处地狱中寿量不满。此一补特伽罗。作彼业已而乃嫌悔。烦恼自毁省悟前非。远离彼业而不躁挠。行如是行此补特伽罗作彼业已地狱中生不满寿命。复云何业。有补特伽罗地狱中生即便命终。此一补特伽罗作彼业已。悔嫌躁扰说言拨无。解除远离烦恼锋利。不可爱乐我更不作。如阿闇世王。作杀父罪已悔过发露我作恶业应当自受。对佛忏悔解说前非。佛愍彼王令观罪性。从缘幻有了不可得故。此补特伽罗处地狱中。即便命终。复云何业有补特伽罗。先受快乐后受苦恼。此一补特伽罗。初行布施爱乐欢喜。施已心悔故。此补特伽罗。生在人中处上种族。金银珍宝象马车乘。悉皆具足。父母妻子吏民知识圆满无缺。乃至库藏亦复如是。故得果时先受快乐后乃苦恼。复云何业。有补特伽罗。先受贫苦后乃快乐。此一补特伽罗。由昔因时用下品心微分布施。舍已不悔后乃欢喜故。此补特伽罗。生在人中种族卑下。饮食珍宝悉皆乏少亦不自在。后渐增长财物广大。乃至种种资具无有乏少。故此补特伽罗。后得果时先乃贫苦后受快乐。复云何业有补特伽罗。先受快乐后亦快乐。此一补特伽罗。未施欢喜正施施已欢喜。三时无悔。此一补特伽罗。生在人中于富贵家上种族中。父母妻子吏民亲友圆满具足。库藏珍宝象马牛羊。乃至园林田宅无不具足自在受用。故此补特伽罗。先受快乐后亦快乐。复云何业有补特伽罗。先无快乐后无快乐常受苦恼。此一补特伽罗。先无施心亦无良友劝令布施。又无信心贪惜珍宝。从始至终绝施纤毫。故此补特伽罗。若生人中处下种族贫穷困苦。财宝饮食田宅资具。乃至眷属悉皆乏少。先无快乐后无快乐。故此补特伽罗。先受苦恼。后亦苦恼。复云何业。有补特伽罗得大富贵。贪惜财物无纤毫施。此一补特伽罗于过去世向三宝处曾行布施。不曾发愿于当来世更修施行。故此补特伽罗命终已后。若生人间得大富贵。居上种族珍宝广大。象马奴婢牛羊田宅。亦皆广大受用自在。于其财物悭惜爱护不行惠施。故此补特伽罗。富贵多财爱护悭贪亦无信心。复云何业有补特伽罗。一生贫苦爱乐布施。此一补特伽罗。于过去世三宝胜处。曾修布施又复发愿。而于未来施心不断。命终之后生在人天受福往来。彼后福尽又生人间贫穷爱施。故此补特伽罗贫穷爱施信心不断。复云何业有补特伽罗。一生贫苦又复悭贪。不行少施。此一补特伽罗。于过去世不遇善友。又复愚闇不信因果。于其施度微分不修。故此补特伽罗。命终之后生在人间种族贫穷。财物饮食田业资具一切乏少。故此补特伽罗。贫穷困苦不乐布施。复云何业。得身心快乐譬如轮王又乐作福。此一补特伽罗。于过去世修不杀戒施他无畏。又复发愿施心不昧。故此有情命终之后。生在人间得身心快乐常爱惠施。复云何业有补特伽罗身心快乐。如极老人家务久弃不乐作福。此一补特伽罗。于过去世施他无畏。不损有情不发胜愿。故此补特迦罗。命终已后生在人间。而得身心悉皆快乐。不受修福。
大般若经者。乃希代之绝唱。旷劫之遐津。光被人天。括囊真俗。诚入神之奥府。有国之灵镇。自非圣德远覃。哲人孤出。则方音罕贸。圆教岂臻。所以帝叙金照。皇述琼振。事邈千古。理镜三辰。郁矣斯文。备乎兹日。然则部分二四。昔徒掌其半珠。会兼十六。今乃握其全宝。窃案诸会别起。每比一部。辄复本以殊迹。各申一序。至如灵峰始集。宏韵首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身口。则防之以禁律。明善恶。则导之以契经。演幽微。则辨之以法相。然则三藏之作也。本于殊应。会之有宗。则异途同趣矣。禁律。律藏也。四分十诵。法相。阿毗昙藏也。四分五诵。契经。四阿含藏也。增一阿含四分八诵。中阿含四分五诵。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俱焰弥国金刚山顶。遍观十方皆如火色。尔时如来即嘘长叹。普视众生都无差途。善哉众生当何所救。思惟已讫。一切诸佛世界。及诸菩萨境界。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金刚际及魔宫殿悉皆震动。其时即有过现未来一切诸佛。应念正思。复有诸菩萨等。住自心中而复不动。复有诸金刚领诸眷属执金刚事。不安其座游行十方复有诸天仙魔众怖走无处。
昔如来于耆阇崛山中。与大阿罗汉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无量等众。演说大乘真经。名无量义。是时天雨宝华布濩充满。慧光现瑞洞烛幽显。普佛世界六种震动。一切人天得未曾有。咸皆欢喜赞叹。以为是经乃诸佛如来秘密之藏。神妙叵测。广大难名。所以拔滞溺之沉流。拯昏迷之失性。功德弘远莫可涯涘。溯求其源。肇彼竺干流于震旦。
尔时北方尽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曰最胜。佛号胜帝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时现在彼。安隐住持。为诸菩萨摩诃萨众说大般若波罗蜜多。彼有菩萨名曰胜授。见此大光大地变动及佛身相。心怀犹豫。前诣佛所。顶礼双足。白言世尊。何因何缘而有此瑞。时胜帝佛告胜授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从此南方尽殑伽沙等世界。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大苾刍众。持钵食时诣迦里梨道场。共坐思惟。过去世时有何佛出现。族姓寿量其义云何。如是思已。互相推问而不能知。尔时世尊知此苾刍思惟是事。即从座起。诣迦里梨道场。结跏趺坐。时诸苾刍。头面礼足住立一面。合掌恭敬一心瞻仰。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大雪山顶曼殊师利童子般若崛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俱。皆是大阿罗汉。及无量无数菩萨摩诃萨。所谓普贤菩萨摩诃萨曼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得大势至菩萨摩诃萨金刚手菩萨摩诃萨虚空藏菩萨摩诃萨除盖障菩萨摩诃萨地藏菩萨摩诃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摩诃萨及十八金刚十二大天无量八部善神王等无量眷属。前后围绕。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夫万有本于生生而生。生者无生。变化兆于物始而始。始者无始。然则无生无始物之性也。生始不动于性。而万有陈于外。悔吝生于内者。其唯邪思乎。正觉有以见邪思之自起故。阿含为之作。知滞有之由惑故。般若为之照。然而照本希夷。津涯浩汗。理超文表。趣绝思境。以言求之则乖其深。以智测之则失其旨。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是时。摩竭王阿阇世欲伐跋只。王自念言。彼虽勇健。人众豪强。以我取彼。未足为有。时。阿阇世王命婆罗门大臣禹舍。而告之曰。汝诣耆阇崛山。至世尊所。持我名字。礼世尊足。问讯世尊。起居轻利。游步强耶。又白世尊。跋只国人自恃勇健。民众豪强。不顺伏我。我欲伐之。
二仪久判。万物备周。子民者君。君育民者。法其法也。三纲五常。以示天下。亦以五刑辅弼之有等。凶顽不循教者。往往有趋火赴渊之为。终不自省。是凶顽者。非特中国有之。尽天下莫不亦然。俄西域生佛。号曰释迦其为佛也。行深愿重。始终不二。于是出世间。脱苦趣。为其效也。仁慈忍辱。务明心以立命。执此道而为之意。在人皆在此。利济群生。今时之人。
朕闻观自在菩萨誓愿。入微尘国土。拯拔一切有情。离诸苦趣。故说是无量功德总持经咒。世间善男子。善女人。一切众生秉心至诚持诵。佩服此经咒者。种种恶趣。种种苦害。咸相远离。咸得圆融。超登妙道。若此海波沾濡。下风吹触。业释障消。获是胜果。非但耳之所闻。实目之所睹。明效大验者也。若智慧福德之士。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
《四十二章经》是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的。后汉是指汉朝的东汉时期。汉朝共分两个时期,一是西汉时期,二是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又称为后汉。本经的翻译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汉明帝因夜梦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经》之后,遇到
如来佛性有二种:一有,二无。所谓恶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这都叫做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