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中阿含经十二选 评介 自序

  评介

  在近代的文献中,有关《中阿含经》法义方面的研究专书并不多,个人所知道的,有杨郁文老师主编的《佛光阿含藏·中阿含经》,它是以题解的方式将《中阿含经》作概要的介绍,并将《中阿含》全数二百二十二部经逐一作简要的经义导读,并将各经加以注释。除此之外,则仅有印顺导师在《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及《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二书中,把《中阿含》作有系统的综合研究及法义上的精密探讨。二位大德,同样均是透过北传《中阿含》与南传《中部经》等《尼柯耶》的比照对勘,而得到的研究成果。它们都是研读《中阿含经》重要的参考资料。

  在阅读印顺导师的《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时,得到一项重要的启发,印老说:「古人对于佛法的胜解,不是近代学者那样,专从文字与意义上去研究,而是佛法宗要,经文意义,修持方法,与异文异义的解说会通,主要从传授传承中去获得。这是尊重古代圣贤的意见,认为唯有这样,才能理解经法的真意。」(前书页四八五)个人认为,以上这段提示,是我们研读思惟实践阿含教法时,应该特别加以重视的方向,它同时也凸显出,今天要如实允当的论述解说《中阿含经》法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也许是基于「尊重古代圣贤的意见」及把握「佛法宗要」,印顺导师将《瑜伽师地论》(的∧摄事分∨)中解释《杂阿含经》的论文加以抉择选录,而对照相当的《杂阿含》经文,汇编成一部《杂阿含经论会编》,以便利读者们研究解读古老传承的《杂阿含》圣典。而杨郁文老师在《佛光阿含藏·中阿含经》中,也精细地逐经对勘南北传经文中异文异义的解说,它使部份晦暗不明或较有争论的经法真意,得以相对的□清显发出来。

  根据印老的研究,《中阿含经》是继承《杂阿含经》「弟子记说」的特性而来。「记说」指的是:经文以分别解说及问答的形式表达;而内容著重在深隐事相与义理,所作显了明确的决定说。也就是说,《中阿含经》是将《杂阿含经》中,讨论身心定慧修证的教法、自他身语清净的教制等相关的精简经文,给予分别抉择,使佛弟子得到明确无疑的理解,以断疑情及净治烦恼。这对于离佛日远的佛弟子们,在闻思修证上是有决定性的指导功能。因此,《中阿含经》被前贤们判摄为「破斥犹疑(豫)」的对治悉檀。

  印顺导师认为《中阿含经》是与律治的、僧伽的佛教精神相呼应,它广泛的讨论到:佛涅槃后,佛没有预先指定继承人,比丘们依法不依人,依法律而住,以达到僧伽的清净和合(如《中阿含·瞿默目□连经》(一四五)所说);处理僧伽诤论的「七灭诤法」及「六和敬法」等有关出家众四威仪之轨范。另外,「法的分别」是《中阿含》的另一个重要倾向,并且是以比丘定慧修证为主,它是《杂阿含经》胜义的延续,其内容包括「法义的类集」(如本书∧第二选∨──佛陀教学内容的《说处经》)、「法义的分别」(如本书∧第四选∨──讨论「心识常住」的《□帝经》 )、「法义的论究」(含四大部份:①空行的实践意义②业报的阐述说明③禅定的次第修习④烦恼的施设安立)以及「修道次第的条贯」等四大项。

  春江兄编著的《中阿含经十二选》,主要是延续其第一部编著的《杂阿含经二十选》之方向而来。因此个人以为,作者并无意于整部《中阿含经》的全盘研究,书中也没有引用南传《尼柯耶》的经文,而只是把《中阿含经》里,有关「修多罗」(即《杂阿含经》中讨论蕴、处、界、缘起及道品之内容)的教法加以抉择归纳,而精选出十二部经来,供作自修与共修时,思惟修习的参考教本,以期净治烦恼,自利利他而已。

  观察作者论述经文时,几乎都是以相关的四《阿含经》经义,严谨地解释说明,其间旁徵博引颇具苦心,这是以「《阿含经》本来面貌」的模式来解经。另外,作者在讨论《念处经》的「内身、外身、内外身」与《大空经》的「内空、外空、内外空」时,由于在《阿含经》中找不到相关的释义,于是便搜寻传承自原始圣典的部派佛教论书(如《法蕴足论》等)来详加阐述。以上所叙述「以佛法研究佛法」的释经方法,确实是多分相应于印老所说的「重视传承,尊重古圣贤意见」之原则,值得读者参考。至于作者所选录十二部经的内容,若以印顺导师的研究分类来论,大抵已经具足了「法义之类集、分别、论究以及修道次第的条贯」等四大内容 ,而充分地掌握了《中阿含经》重视「法的分别抉择」之特色。唯一没有

  编辑入选集的,只有「烦恼的施设安立」这一部类的经典,不过,这应属个人取材的立场而无关宏旨的。

  有关本书所选经文在目次上的排列顺序,个人认为或许可以稍予调整:如果将佛陀教学内容的《说处经》改置于第一选,将会有提示总纲之功用;另外,可以将举示修道次第的《七车经》挪后于「修行方法」的《念处经》之前;最后还是以∧阿罗汉的人间关怀∨(《梵志陀然经》)总结。如此,可以很明确的显示出「境(教理)行果」或「闻思修证」等类似四预流支之修习次第。

  本选集即将付梓发行,笔者与春江兄,时常有互相切磋彼此请益的法缘,他要我就其著作写一篇短评,由于个人对于《中阿含经》了解不多,仅能在阅读本书获得法益之余,报告粗浅的读书心得,并敬录一些前辈大德的研究结晶(它们蕴含了深刻的佛法智慧,及对于众生的慈悲光辉),来与读者们共勉而已。

  一九九五·八·七 于冈山

  自 序

  一九九三年三月间,利用将近四个月的时间,笔记《中阿含经》,并延续《杂阿含经二十选》的方式整理,完成了《中阿含经十二选》的初稿。同年七、八月间,笔记《长阿含经》。随即又利用六个月的时间,笔记《增一阿含经》,又将这些笔记,存入电脑磁碟中,并以电脑对文字搜寻处理的方便,用不同于《杂阿含经二十选》的表达方式,整理完成《阿含经随身剪辑》。

  《阿含经随身剪辑》的构想,是在「简要」的大原则下,选录《四阿含经》经文中,个人以为「法饶益,义饶益」的部份而集成的,集成之后,觉得《阿含经随身剪辑》已经涵盖了《中阿含经十二选》的主要精义, 所以就将《中阿含经十二选》的初稿搁置了。原以为《阿含经随身剪辑》这样的表达方式,是比较能合于时代动脉,而有益于读者的。然而,部份 读者还是觉得比较习惯于《杂阿含经二十选》的表达方式,意外之余,又想起了《中阿含经十二选》的初稿。

  于是,从一九九五年三月,中断了原计画中,个人对佛使尊者著作的笔记整理,将尘封的《中阿含经十二选》初稿找出来,重新修订补充,并接受了吕胜强学长许多宝贵的指正。然而,五月间的一场严重感冒后,身体的恢复情况一直不理想,经常必须中断整理。这样的情况,想必对思维的周延性,也有不良的影响。虽然如此,仍然不揣福薄慧浅,期望本书能对《中阿含经》作部份的介绍,并藉这个机会,获得前辈、同修的指导、赐益。

  南无佛陀·南无达摩·南无僧伽

  一九九五·七月·后劲

  凡 例:

  ①文中所有的经号,均以大正版《大藏经》为准。

  ②《杂·五六五》表示《杂阿含经》第五六五经。

  ③《七车经》(九)表示《中阿含经》第九经,经名:《七车经》。

  ④《增·三九·十》(三五四)表示《增一阿含经》第三九品第十经,经数累计第三五四经。

  ⑤《长·一三》表示《长阿含经》第一三经。

  ⑥《望月》八五八中表示《望月佛教大辞典》第八五八页中段。

  ⑦《大正·二八·六三三上》表示大正版《大藏经》第二八册第六三三页上段。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