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杂阿含经选辑 III

  汉译杂阿含第一○四经、英译巴利圣典samyutta-22:85。

  我是这么听说的:

  有一次,舍利弗尊者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当时,有一位名叫焰摩迦的比丘心里起了邪见,宣称:「我了解世尊所说的法义,阿罗汉身坏命终后就一无所有了!」

  那时,众多比丘听见了焰摩迦比丘的这个说法,就前往其住处,向他求证,问道:「你确实说过『我了解世尊所说的法义,阿罗汉身坏命终后就一无所有了!』这话吗?」

  焰摩迦比丘回答道:「不错!各位贤者,我的确这么说过。」

  于是,比丘们就出言劝止他说:「焰摩迦比丘,请不要毁谤世尊!谤佛是不善的行为。世尊并不曾这么说过,你要赶快舍掉邪见才是!」

  比丘们虽如此劝诫焰摩迦比丘,但他仍然不舍邪见,而且还说「各位贤者!『阿罗汉身坏命终后就一无所有』才是正知见,其它的知见都是错误的!」

  比丘们虽再三劝诫,依然无法令焰摩迦比丘舍掉邪见,就离开其住处,转去面见舍利弗尊者,向他禀报了事件的经过,并且说:「但愿尊者怜悯焰摩迦比丘,为他开示法要,说明他舍离邪见。」舍利弗尊者默然允诺所请。

  于是,舍利弗尊者就在黄昏时分,来到了焰摩迦比丘的住处,彼此寒喧问讯后即就座,然后问道:「焰摩迦,你可曾说过『我了解世尊所说的法义,阿罗汉身坏命终后就一无所有了!』这话?」

  焰摩迦比丘回答道:「是的!尊者舍利弗,我的确这么说过。」

  舍利弗尊者说:「我问你几个问题,你试着依所知所见来回答。焰摩迦,【色】是常还是无常?」

  焰摩迦比丘回答道:「尊者舍利弗,【色】是无常的。」

  舍利弗尊者又问道:「那么【受】、【想】、【行】、【识】是常还是无常呢?」

  焰摩迦比丘回答道:「它们也是无常的。」

  舍利弗尊者说:「你说得对!无论何时何地,一切的【色】、【受】、【想】、【行】、【识】(五蕴)都是迁流不定的。圣弟子应以内明的智慧洞见它们无常的本质,从而如实了知五蕴不为【我】所拥有、五蕴不是【我】、五蕴不在【我】之中、【我】不在五蕴之中。」

  舍利弗尊者接着说道:「圣弟子借着正观五蕴无常、苦、非【我】,就会对它们生起厌离心,断除对于五蕴的喜贪,而得到解脱。于是,圣弟子能自行记说『此生是长夜轮回的终点,清净圣洁的梵行已坚立;完成了所有的行持,不会再受各种生存状态的羁绊』。」

  舍利弗尊者接着问道:「焰摩迦,【色】就是你所说的『阿罗汉』吗?」

  焰摩迦比丘回答道:「不是。」

  舍利弗尊者又问道:「那么【受】、【想】、【行】、【识】是你所说的『阿罗汉』吗?」

  焰摩迦比丘回答道:「它们也不是。」

  舍利弗尊者问道:「焰摩迦,你所说的『阿罗汉』是存在于【色】之中吗?」

  焰摩迦比丘回答道:「不是。」

  舍利弗尊者又问道:「那么,你所说的『阿罗汉』是存在于【受】、【想】、【行】、【识】之中吗?」

  焰摩迦比丘回答道:「不是。」

  舍利弗尊者接着问道:「焰摩迦,你所说的『阿罗汉』存在于【色】之外吗?」

  焰摩迦比丘回答道:「不是。」

  舍利弗尊者又问道:「那么,你所说的『阿罗汉』存在于【受】、【想】、【行】、【识】之外吗?」

  焰摩迦比丘回答道:「不是。」

  舍利弗尊者接着问道:「焰摩迦,【色】、【受】、【想】、【行】、【识】合起来就是你所说的『阿罗汉』吗?」

  焰摩迦比丘回答道:「不是。」

  舍利弗尊者又问道:「那么,你所说的『阿罗汉』没有【色】、【受】、【想】、【行】、【识】吗?」

  焰摩迦比丘回答道:「不是。」

  于是,舍利弗尊者诘问道:「焰摩迦,既然现前的身心内外都找不到你所说的『阿罗汉』,你先前所宣称的『阿罗汉身坏命终后就一无所有了!』这个说法还有意义吗?」

  焰摩迦比丘回答道:「尊者舍利弗,我先前因为愚痴而执持邪见,如今听了您的开示,我已舍弃了邪见,而且真正明白了世尊的教导。」

  舍利弗尊者接着问道:「焰摩迦,倘若现在有人问你『阿罗汉身坏命终后的境界为何?』,你会如何回答呢?」

  焰摩迦比丘回答道:「尊者,我会这么回答:『阿罗汉如实了知【色】、【受】、【想】、【行】、【识】无常、苦、非【我】,熄灭烦恼,涅槃寂静。』这就是我的答复。」

  舍利弗尊者赞许道:「很好!焰摩迦,我为你说一个譬喻,好让你更明白正法的精微处。

  焰摩迦,譬如有一个富翁用了许多方法来守护自己的财产,而有一个盗贼则在暗中窥伺算计,想要杀人劫财。

  这个盗贼心想『这个有钱人的家里有很严密的保全措施,不宜用强,只可智取』。于是,他就来到这位富翁的面前,说:『我主!请容小的服侍您。』,他因此得入豪门,侍候这个有钱人。

  这个盗贼每天晚睡早起,和言悦色,伺候这位富翁,无微不至。于是,这位富翁渐渐对眼前这位忠仆失去了戒心,而且还将他引为心腹。

  终于有一天,当这位富翁独处时,这盗贼露出狰狞的面目,拔出预藏的利刀,杀了他朝夕服侍的主人。

  焰摩迦,你认为如何?当这个盗贼以谦卑的态度来到富翁的面前而且说『我主!请容小的服侍您。』这话时,他已决意要杀人;后来,他进了富翁的家,每天晚睡早起,和言悦色,伺候这位富翁无微不至,他仍决意要杀人;最后,这假冒为仆人的盗贼终于趁着那位富翁独处时,拔刀杀了他。这个盗贼自始至终就打定主意,要混入豪门,杀人劫财,而这位富翁却懵然不知。是吗?」

  焰摩迦比丘回答道:「尊者,您说得不错!」

  舍利弗尊者接着说道:「愚痴无闻的凡夫正如同前述这个譬喻里的富翁!他们不曾师事真正的圣者、未听闻领受正法、没有善知识的帮助,因而被邪见系缚。

  他们误认【色】、【受】、【想】、【行】、【识】(五蕴)内外有【我】,未能如实了知五蕴无常、苦、非【我】的本质,于是长夜沉沦受苦。多闻圣弟子信受佛说、领受正法、有善知识的帮助,得以脱离邪见。

  他们不会误认【色】、【受】、【想】、【行】、【识】(五蕴)内外有【我】,而且能如实了知五蕴无常、苦、非【我】的本质,于是长夜安乐幸福,终得永尽苦边。」

  焰摩迦比丘感激地说道:「尊者舍利弗!其它的长老们若怀着慈悯心,教导我们后学,也无过于尊者您对我的恩赐了!今天听了您的开示,我的心已脱离了邪见的系缚。」

  经过舍利弗尊者这番教导,焰摩迦比丘充满法喜,领受所闻。

  汉译杂阿含第九六一经、别译杂阿含第一九五经、英译巴利圣典samyutta-44:10。

  我是这么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里。那时,游方行者婆蹉前来参访。他向佛陀合掌问讯,行礼之后,就坐在一旁,向佛陀问道:「乔达摩,说说你的看法吧!有情众生有不朽的自我吗?」

  当时,佛陀默然不答。

  于是,婆蹉改口问道:「那么,有情众生没有不朽的自我吗?」

  佛陀依旧默然不语。

  游方行者婆蹉心想:「沙门乔达摩不回答我的问题,我还是先离开好了。」,就起身告辞离去。

  那时,阿难尊者正好随侍在佛陀的身旁,挥扇替佛陀驱暑,待婆蹉走了以后,就问道:「世尊,刚才那位婆蹉种的游方行者向你发问,你为何不回答他呢?这岂不让他以为你无法回答他的问题、被他问倒了?」

  佛陀就对阿难尊者说:「我刚才若回答他有情众生有【我】,就等于同那些执常见的外道合流;反之,我若回答他有情众生无【我】,他会以为有情众生最后的归宿就是一无所有(断见)。这么一来,他岂不更迷糊了?」

  佛陀接着说道:「若认为众生有常,就堕于常见;若认为众生无常,则堕于断见。如来宣说缘起,是舍离这两种偏邪的见解而说的;也就是说『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因为【无明】而有【行】,因为【行】而有【识】,...乃至有【生】故有【老、病、死、忧、悲、恼】苦。反之,『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乃至众苦也灭尽。」

  佛陀作了这番开示,阿难尊者很高兴地信受奉行。

  汉译杂阿含二八八经、英译巴利圣典samyutta-12:67。

  我是这么听说的:

  有一段时期,舍利弗、摩诃拘絺罗这两位尊者一同住在波罗那斯国附近的鹿野苑。这一天的傍晚,摩诃拘絺罗尊者结束禅思,来到舍利弗尊者的住处,彼此互相问讯后,就座共论法义。

  摩诃拘絺罗尊者问道:「【老、死】是由那承受老死者自己造作出来的吗?【老、死】的造作不是出于承受老死者自己,而是另有其人吗?【老、死】是由那承受老死者与他力共同造作出来的吗?【老、死】是无因而自然发生的吗?」

  舍利弗尊者回答道:「【老、死】不是出于谁的造作,也不是无因而自然发生。【老、死】缘自于【生】。」

  摩诃拘絺罗尊者又问道:「【生】是由那受生者自己造作出来的吗?【生】的造作不是出于受生者自己,而是另有其人吗?【生】是由那受生者与他力共同造作出来的吗?【生】是无因而自然发生的吗?」

  舍利弗尊者回答道:「【生】不是出于谁的造作,也不是无因而自然发生。【生】缘自于【有】。」

  摩诃拘絺罗尊者继续问道:「【有】的承受者就是它的造作者吗?【有】的造作不是出于承受者自己,而是另有其人吗?【有】是由那承受者与他力共同造作出来的吗?【有】是无因而自然发生的吗?」

  舍利弗尊者回答道:「【有】不是出于谁的造作,也不是无因而自然发生。【有】缘自于【取】。」

  摩诃拘絺罗尊者继续问道:「【取】是由那执取者自己造作出来的吗?【取】的造作不是出于执取者自己,而是另有其人吗?【取】是那执取者与他力共同造作出来的吗?【取】是无因而自然发生的吗?」

  舍利弗尊者回答道:「【取】不是出于谁的造作,也不是无因而自然发生。【取】缘自于【爱】。」

  摩诃拘絺罗尊者继续问道:「【爱】是由那贪爱者自己造作出来的吗?【爱】的造作不是出于执取者自己,而是另有其人吗?【爱】是由那贪爱者与他力共同造作出来的吗?【爱】是无因而自然发生的吗?」

  舍利弗尊者回答道:「【爱】不是出于谁的造作,也不是无因而自然发生。【爱】缘自于【受】。」

  摩诃拘絺罗尊者继续问道:「【受】是由那感受者自己造作出来的吗?【受】的造作不是出于感受者自己,而是另有其人吗?【受】是由那感受者与他力共同造作出来的吗?【受】是无因而自然发生的吗?」

  舍利弗尊者回答道:「【受】不是出于谁的造作,也不是无因而自然发生。【受】缘自于【触】。」

  摩诃拘絺罗尊者继续问道:「【触】是由那接触者自己造作出来的吗?【触】的造作不是出于接触者自己,而是另有其人吗?【爱】是由那接触者与他力共同造作出来的吗?【触】是无因而自然发生的吗?」

  舍利弗尊者回答道:「【触】不是出于谁的造作,也不是无因而自然发生。【爱】缘自于【六入处】。」

  摩诃拘絺罗尊者继续问道:「【六入处】是由那见闻觉知的当事者自己造作出来的吗?【六入处】的造作不是出于见闻觉知的当事者自己,而是另有其人吗?【六入处】是由那见闻觉知的当事者与他力共同造作出来的吗?【六入处】是无因而自然发生的吗?」

  舍利弗尊者回答道:「【六入处】不是出于谁的造作,也不是无因而自然发生。【六入处】缘自于【名、色】。」

  摩诃拘絺罗尊者继续问道:「【名、色】的拥有者就是它们的造作者吗?【名、色】的造作不是出于它们的拥有者自己,而是另有其人吗?【名、色】是由它们的拥有者与他力共同造作出来的吗?【名、色】是无因而自然发生的吗?」

  舍利弗尊者回答道:「【名、色】不是出于谁的造作,也不是无因而自然发生。【名、色】缘自于【识】。」

  摩诃拘絺罗尊者继续问道:「那么,【识】是出于自力造作、他力造作、自力与他力共同造作还是无因而自然发生?」

  舍利弗尊者回答道:「【识】不是出于谁的造作,也不是无因而自然发生。【识】依【名、色】而生起。」

  摩诃拘絺罗尊者问道:「尊者舍利弗,您刚说【名、色】不是出于谁的造作,也不是无因而自然发生,而是缘自于【识】而生起,现在您却说【识】以【名、色】为缘而生起。这是什么意思呢?」

  舍利弗尊者回答道:「我为你说一个譬喻:这就如同将两束芦苇互相倚靠,放在空地上,它们由于互相支撑而得以竖立着。倘若拿掉其中一束芦苇,那么另外那束就会倒下来。缘起的法则正如同这个譬喻,【识】以【名、色】为缘而生起,【名、色】以【识】为缘而生起,【六入处】以【名、色】为缘而生起,【触】以【六入处】为缘而生起.....【老、死】以【生】为缘而生起。倘若两束互相倚靠而竖立的芦苇其中一束被拿开,那么另一束就会倒下来;若先拿开这一束,前面的那一束也一样会倒下来。苦的止息就与此相彷,【名、色】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处】灭,【六入处】灭则【触】灭.....【生】灭则【老、死】灭。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