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宗密禅教一致的学说
宗密是一位从教入禅的大师,其观法的特点,是将禅与华严紧密地结合起来。他在夹圆觉经大疏钞锣卷十三说:“余先於大小乘法柏教中,发心学习数年,无量疑情求决不得,後遇南宗禅门真善知识,於始终根本迷悟升沉之道,已绝其疑”。宗密遇到南宗的道圆,使心中无敷疑情顿然消释,因此,他的观法是得力於禅家的荷泽禅和教家的《圆觉经》。从此出发,宗密将禅者的修习,按照深浅不同,分为四个等级:
一、外道禅:是欣求生天,厌恶欲界。这是印度外道禅者追求的目的,属四禅、四空定。
二、凡夫禅:明佛教因果之理,惧三途苦,求人天乐。修施•戒、禅定等一切善法,得生人道天道,乃至色界,无色界。
三、小乘禅:视生死如冤家,三界如牢狱。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修无我观智,得阿罗汉果,灰身泯绝,永离诸苦。
四、大乘禅,分为三宗:
1.息妄修心宗;说明众生虽然本具佛性,但为无始无明所覆盖,不能显露。比如镜之尘垢,必须勤加拂拭,才能出现明净镜面。同样人们的烦恼,必须时加消除,才能显现本具的佛性。是以行者应该远离闹市,安住静处,调身调息,跏跌宴坐,舌挂上颚,心注一境,使妄想歇息,真心朗照。此宗代表有南倪、北秀、保唐、宣什等人。
2.泯绝无寄宗:主张凡圣等法,皆如梦幻,都无所有,本来空寂。平等法界,无佛无众生,法界也是假名。无修可修,无佛可成,设有一法胜过涅槃,我说亦如梦幻。无法可求,无佛可作,凡有所作,皆是虚妄。如此了达,本来无事,心无所寄,方免颠倒,始名解脱。此宗代表有石头、牛头,径山等人。
3.直显心性宗:宣示真性是非凡非圣,非因非果,非善非恶。然其体即用,能够造作种种,为凡为圣,现色现相。对此心性,禅家有两种不同的意见。洪州宗认为心性也名佛性,即是我人日常语言动作,贪瞠慈忍的心相。佛性指人人本来是佛,用不到起心修道,任其天真自然,任运自在,名为解脱。荷泽宗认为妄念本寂,尘境本空。空寂之心,灵明不昧。此空寂之知,即是真性,任迷任悟,心本自知。“不藉缘生,不因境起,知之一字,众妙之门”。虽备修万行,但以无念为宗。唯得无念知见,则爱恶自然淡泊,悲智自然增明,罪业自然断除,功行自然增进。然此二家,皆会相归性,故同一宗;不密从《华严》的性起教,入荷泽禅的见性宗。但其思想核心离不开《华严》的印记。如其所见“不藉缘生,不因境起,知之一字,众妙之门”的心性。是从《华严经出现品》一段经文引申出来的。现将这段经文引证如下。
佛子!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即得现前。譬如有大经卷(喻佛智慧)量等三千大千世界(喻智体无边廓周沙界),书写三千大千世界中事,一切皆尽(喻体上本有恒沙功德,恒沙妙用)。此大经卷,虽复量等大千世界,而全住在一微尘中(喻佛智全在众生身上,圆满具足)。如一微尘(举一众生为例)一切微尘,亦皆如是。时有一人,智慧明达(喻世尊),具足成就清净天眼,见此经卷在微尘内(天眼隔障见色,喻佛眼隔烦恼见佛智),於诸众生无少利益(喻迷时不得其用)。即起方便,破彼微尘(喻说法除障),出此大经卷,令诸众生普得饶益。如来智慧,亦复如是,无量无碍,普能利益一切众生,具足在众生身中。但诸凡愚妄想执著,不知不觉,不得利益。尔时如来,以无障碍清净智眼,普观法界一切众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见。我当敦
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著。、於自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宗密时代,敦,禅二家,门户知见很深,相见如寇仇,相敌如楚漠。他为了化干戈为玉帛,促成佛教内部妁大团结,竭力主张禅教一致之说,编写《禅源诸诠集》一书,从教中寻找禅的源头,将教之三教舆禅之三宗相配对。三教:一将识破境教(唯识法相宗),二破相显性教(三论宗),三真心即性教(华严宗)。三宗:一息妄修心宗,二泯绝无寄宗,三直显心性宗。
一、将唯识法相宗与息妄修心宗的北禅相配对。唯识宗认为一切客观存在,都是识所变现、提出“境无识有”的主张。北宗禅的重要文献爽大乘开宗显性顿悟真宗论镊,引用阿赖耶识与大圆镜智等唯识宗的术语,来论说心性,可以看出其与唯识宗的关系,是源渊有自。义北宗禅在修持上主张,时时拂拭外境舆烦恼,凝心静住,这与唯识宗的五重唯识观,何岂相似乃尔。
二、将三论客与泯绝无寄的牛头禅相配对。考牛头法融禅师,曾於牛头山从灵法师学三论,又从止观寺僧诠、茅山大明法师学习般若止观。因此法融的无得正观的禅学思想,与三论宗的般若学,是息息相关的。
三、将华严宗与直显心性宗的洪州禅、荷泽禅相配对。华严的性起说,举体全真,性起唯净。所谓性起,即依体起用。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全是性起,则性外更无别法。所以诸佛与众生交彻,净土与秽土融通。法法皆彼此互收,尘尘世界,相即相入,无碍熔融,具十玄门、重重无尽,皆由性起。此与曹溪•荷泽将一切烦恼视为佛性的全体作用,不谋而合。
宗密禅教一致的学说,为中国佛教开辟一条新的道路,由宗派林立,步入宗派融会的新时期。继宗密後,有永明延寿(九〇四—九七五)著《宗镜录》一百卷,将法相、三论、天台、华严,与禅融会。将真如心,贯通各宗的异说,以华严根本大教,融会性相争端。继承永明延寿思想的,元代有中峯明本(一二三六—一三二三),明代有云栖袜宏(一五三五—一六一五),近代有圆瑛宏悟(一八七八—一九五三)。宗密的学说,传到朝鲜、日本後,一些禅师将其奉为龟监。可见其对国内外佛教是有着重大影响。
《安士全书》是“善世第一奇书”,超古超今,诚为传家至宝。全书共分四部,包括戒杀之书《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欲海回狂》;《阴骘文广义》;《西归直指》。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西归直指》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
每个人晚上睡觉时,从他躺在床上到真正睡着,中间起码有5到10分钟的时间。而对普通人来说,这几分钟,基本是在妄想与昏沉当中度过。这样带着妄想睡觉就容易做梦,引起睡眠质量越来越差。而学佛的人,懂得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弟子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
我住在乌敏岛时,有一只狗跑到我那里去;而在戒律中出家人是不准养狗的,所以我也只是把一些吃剩的食物丢给它吃。有一次,我有事情要处理,于是把门锁上后就离开。隔天,当我把门打开时,它很快的从里面冲出来。我忽然间想起自己把它锁在屋内,之后四处查看,却发
一个人对事情不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嘴里不要乱说,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无事也会变成有事,最后总是会害到自己。那些没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这样最会惹事。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说佛教有崇拜的话,那么,他是崇拜智慧的宗教。在佛教初创期,佛教没有佛菩萨像,仅雕刻莲花、轮宝等作为佛法的象征。佛陀圆寂前曾经留言,我死之后要依法不依人,一切以佛法为最高。但是佛弟子们从内心尊重他的人格,
现在有的家庭不和,一天到晚总是吵架,就是因为过去生中造了太多恶口的业所招感的。对于恶语伤人这种恶业,有的人会拿直爽来做挡箭牌,还有的人会说自己刀子嘴豆腐心,说“我这个人就是心直口快,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些其实都是借口。
吸烟,我们是不允许吸的,好像僧人戒律当中没有规定,但是有没有相应的呢,比如我们这种五辛,吃肉吃五辛,这些扰乱心性,断大悲种性,我们修学菩提道,这些都是根本。所以,菩萨戒里规定食肉、食五辛,都是不允许。辛辣的东西增长欲望,而且,吃了辛辣的东西,
世尊在《观经》第九观跟我们开示: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讲“八万四千相好”,这是就大乘而言。讲“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是就小乘而言。事实上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为什么有如此的相好光明?这是“修因感果”,还是不离开“
南无阿弥陀佛,师父吉祥,请问师父,牛奶和鸡蛋是素食吗?就是说吃素的人能食用这两种东西吗?
很多同修由于对本分的认识不到位,所以在生活当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痛苦以及灾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职位以及相应的本分。有一句话:但能依本分,终须无烦恼。我们过往烦恼不断,证明我们没有好好落实本分,完善本分。我们来学佛,学做什么?
佛法从恭敬中求,当我们对学习佛法生起真实的恭敬心,谦让心、忍耐心、顺从心将会随之生起,远离高傲,远离懈怠,远离忿恼,于诸违顺境界心得安忍,柔软轻安,于诸善法精进修行,于诸不善努力断除,少欲知足,正念无常,这样学修我们的心就能逐渐得到调伏与安乐。
一位老居士讲:“我从小在祖母身边长大,祖母平常说的最多的两句话就是:‘好了别人是好自己,有东西给别人是自己得利益。’我从读书到工作,这两句话就是我的座右铭。祖母活了101岁,在她临终时,我对她老人家说:‘祖母,谢谢您!教给了我怎样做人。’”
现在很多人有死亡焦虑,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把生和死看得非常实在,就会在生的现象上产生自性见,在死的现象上也产生自性见,以为死亡就是一切的终结,于是贪著生,恐惧死。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就是通过对生死轮回的观察而觉悟。生命就像河流,遵循无明、
处理不善心的方法,我在这里给大家做简单的介绍。首先你要能够面对真实的自己,真正的朝自己心里看。要承认自己的烦恼:我的贪欲心、嗔恨心,甚至于我的愚痴:我不了解,有些东西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不知道是对是错,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你要如实地承认它们的存在,
古人尝有言:衲子风格凛然,有古人之风。古人之风从何而来?就是从这八个字而来:动用举措,必稽往古。这就有古人之风,要是没有古人之风呢?那就是流俗阿师的样子——行,不像个出家人;说话,不像个出家人;思想,不像个出家人。
寿量圆满即健康长寿:因为往昔种下的善业感得长寿果报,得以长久住世。又因为长寿,才有更多时间内修外弘、自利利他,长时间地积累福德和智慧资粮。那么如何感得寿量圆满,身体健康的果报?如果光是长寿,活了九十岁,但一天到晚在生病,那还不如短一点,所以
学习打坐,就要好好就近寻找正规寺院觅善知识,按照经论中的来,不可以想当然地坐,不可以道听途说地坐,更不可摸着石头过河、试试看再坐。须知外道也打坐,练气功的也打坐,乃至邪教也打坐。如果在家真想坐禅,不妨认真读下《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楞伽经》中说,譬如巨大的海水波浪,这是由猛风所吹起的,洪水波涛鼓动着冥壑,从来没有断绝的时候。我们的藏识就像大海一样,宽广而又包容万千,由于境界风所吹动,所以才有种种诸识波浪,腾跃而生起。我们的心就像大海一样随着外界的风的吹动,掀起各种各样的波浪
傲慢则无礼。偏见则自私。傲慢与偏见的人,其实就是强烈自我意识的人。说才智,很可能是绣花枕头。说修养,势利有余的攀附者。佛法中说:贪、瞋、痴最强烈如火炽盛之流;于财、色、名、食、睡最具占有欲的代表性人物;心念中充满了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之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