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之路》(中)

怡西法师 | 作者:怡西法师 [投稿]

持戒的利益

  那么持戒究竟能得到什么样的利益呢?我们选取律藏当中几个公案来说给大家听听持戒的利益。

  先说第一个:酒戒。

  不饮酒这条戒的好处。在这条戒的制意当中,讲到「佛在支陀国,娑伽陀为佛侍者,诣编髮梵志龙室宿,于夜降龙……」。

  佛在支陀国的时候,娑伽陀尊者做佛的侍者,他修行很好,有很大的神通力。有一天他到编发梵志家里去,这位梵志家里有一间房屋被毒龙占领,毒龙很厉害,当时没人降伏得了它。那天尊者就住在被毒龙占领的房间,尊者以神通力降伏了毒龙,把它变成一只小虫放在自己的钵里。

  第二天正好国王来,知道了这件事,就想供养尊者。在六群比丘的怂恿下,尊者喝了过量的酒,从而大醉卧在道路中间。这时候正好佛和阿难尊者路过,佛故意问阿难:这是谁啊?阿难答:是娑伽陀尊者。佛说:你看,酒使这位能够降伏毒龙的阿罗汉尊者,醉卧路中,他现在这种状况,别说降伏毒龙了,恐怕小虫也降伏不了。

  确实如佛所说,尊者未饮酒时有大神通,饮酒之后失了神通,失了威仪,一切尽失,还被老师责备,饮酒没有任何利益,反而是重重的过失。

  另一个关于酒的公案:在《萨婆多论》和《婆沙论》当中,都讲过一个类似的公案。我就按《婆沙论》所说的,讲给大家听:「曾闻有一,邬波索迦。禀性仁贤,受持五戒,专精不犯。后于一时,家属大小,当为宾客,彼独不往,留食供之。咸味多故,须臾增渴,见一器中,有酒如水,为渴所逼,遂取饮之。尔时便犯离饮酒戒。

  有一个男居士,这里的【邬波索迦】就是我们常说的优婆塞,男居士的意思。这位男居士禀性仁贤,受持五持,而且持的很好,专精不犯。有一天,家里的其他人都出去坐客,只有他一个人没有去,家里人把饭留在家里供他食用。但是饭比较咸,吃了没多久就口渴了。他见到器皿中有酒,象水一样,这就意味着他是明知道那是酒,并不是不知情而误饮的情况。他明知道是酒,但是为渴所逼就取酒而饮,这个时候就犯了酒戒。

  「时有邻鸡,来入其舍,盗心捕杀,烹煮而食,于此复犯,离杀盗戒。」

  这个时候邻居家的鸡来到他家,他又以偷盗的心把鸡抓住杀了,杀了之后煮熟吃掉,这就又犯了杀盗两条戒。

  接下来隔壁的妇女,来到他的房舍找鸡,他又用威力强迫跟这个妇女交媾,于是又犯了邪婬戒。邻居家很愤怒,把他带到官府裡去,断事的人讯问他,他拒绝承认,因此又犯了妄语戒。

  由这个公案可以了知,他平时是能够守持好五戒的,持不饮酒这条戒,可以遮止犯其他的戒。所以称为遮戒。公案中是由于他先破了酒戒,才引发后面四条都破。

  再说说盗戒。

  不允许非理侵损众生的财物。那么“盗”这个字,含摄了四个意义:一、盗。二、劫、三、偷窃。四、不与取。这四个方面都是盗戒所犯的境界。

  这是从保护众生财物方面来说的,不偷盗众生的财物,就不和众生结怨,不让众生起烦恼。不偷盗的人有信用,有信用的人,大众就对你有信心,你和他们说世出世间的善法他们才会接受。

  从自己这方面来说,防止贪心滋长,见到别人的东西绝不会起心动念想要拒为己有。不但不会佔有别人的东西,自己的东西只要能帮助人的,也不吝惜。

  从不偷盗开始修佈施,慢慢就把自己的贪心佈施掉了。三毒烦恼当中,贪是根本,贪而不得就嗔,对贪,嗔都看不到本质,就是痴。

  有这么一桩公案,佛陀和阿难一起入城乞食回来,路上看到一处地下埋藏的伏藏显露出来,很多金银宝物。佛说:毒蛇。阿难尊者也说:毒蛇。旁边有一个农民看到了,怎么佛陀和阿难尊者都说有毒蛇呢?他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么多金银财宝。这个农民好开心,哦!如果这就是毒蛇的话,那宁愿让这些毒蛇都来咬我吧!于是他把这些财宝都带回家了。迅速翻盖了房子,置办了产业,一年的时间发家致富了。

  国王带著随从出门游猎,走过他家看到一片毫宅,原来这个地方没有这么豪华的大房子,这是谁家的呢?一打听,是他家的。国王说一年的时间就富成这样,肯定没干什么好事。于是就把他全家抓起来,拷问他,他说是捡到的钱宝,国王哪里会信呢?下令处死他。

  死到临头了,他别提多后悔了,原来真的是毒蛇啊!后悔没有听佛的话。他大声叫著佛陀,求佛来救他,佛真的来了,证明确实是那个情况。国王把他放了,东西全都没收。因为是出在国王土地上的伏藏,国王就归自己所有。这个农民又一贫如洗了,还被打得半死,差点丢了性命。这不是愚痴又是什么呢?

  《华严经》讲菩萨可以把自己的头目手足、国城男女统统都不吝惜地佈施给大众,菩萨都是持佛戒的,没有不持佛戒的菩萨。在因地上持了佛戒,把贪心去掉了,结果就是六度万行任运自如。

  所以佛陀要制盗戒,将贪心去掉。当然在声闻戒当中,除了初篇的盗戒之外,还有比如说忏舍堕,要先舍财,再舍相续心。不但把犯戒境界上的财物要舍掉,那颗相续的贪心也要捨得干干净净才行。如此这般都是为了斩断把我们栓在六道当中的那些绳索。

  上次课说过了,哪怕还有对一个世间法的执著不舍,那个贪心都会把你拉向一次新的轮回,那个所贪的东西,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玩意儿,都会变现出一个轮回的世界。佛陀用种种戒法将这些害你法身慧命的东西斩断。

  再比如说“非时食戒”。

  这条戒意理非常之深,有很多不了解佛制这条戒甚深义理的人,都不以为然,一天三顿饭天经地义,就是吃点夜宵,加个餐也没什么,吃东西和修行有什么关系呢?越吃的饱,越修的好嘛!少吃一顿饭,身体会不好,不吃饭的人简直就是傻子,自残的作法。

  还有一些人,听说师父们晚上不吃东西,用一种悲天悯人的眼光看著师父,觉得师父实在太可怜了,吃的都是素的,质量不好,而且还得挨饿。于是误会说过午不食就是挨饿,忍饥挨饿也看不出有什么意义来。

  那么,从医学的角度,现在越来越看到晚上少吃或不吃的好处,对于心血管,呼吸,消化、睡眠都非常好。这与我们传统文化当中,养生的理论是完全吻合的。我们这里不谈健康方面,各种医学科学对这个谈得很多。我们来看,佛陀制这条戒甚深的用意。

  宋朝灵芝律师说:「经中说云:早起诸天食,日中三世诸佛食,日西畜生食,日暮鬼神食。佛制断六趣因,令同三世佛故。

  【经】就是指《毗罗三昧经》。这部经当中说「早起诸天食」,早晨起来是诸天吃饭的时候,诸天都在早晨吃饭。「日中三世诸佛食」,而日中以前是三世诸佛的食法,日中一食是佛的常法。因为佛是安住在中道的,所以假借事相表示真理。凡是佛,教化的仪式,没有不是符合中道的。所以三世诸佛都是日中一食。

  「日西畜生食,」假若太阳偏西了,就是畜生吃饭的时候。【日暮鬼神食】,太阳下山是鬼神吃饭的时候。所以我们放蒙山,通常是在日暮的时候。

  「佛制断六趣因,令同三世佛故」,所以,为什么制非时食戒?制戒用意要断除我们轮迴三界六道的原因,使令我们能够同于三世诸佛的缘故,即使不能日中一食,虽然有吃早斋,但是我们过午之后就不再吃了。

  大家看,仅仅是非时食这一条戒就有这么深的义理存在。试问,除了伟大的佛陀,又有谁能够将事情看得这么透彻呢?吃饭这件事太普通了,可持戒吃饭,那就变成了趋向三世诸佛的因,有这么大的利益在里面。

  我这里仅仅是从律藏当中举出一些公案。我们真的可以看到佛陀在临灭度前,将戒法比做如佛在世一般,是恰如其分的,并没有夸大。只要佛制的戒法还在,处处都在教我们如何穿衣吃饭,行住坐卧,这不是修行又是什么呢?【以戒为师】的【师】,指的是佛陀,经律论三藏当中,唯有律得到佛陀这么高的亲口赞誉。

  我们大家每天都回向,祈求正法久住。那么正法如何能够久住?佛陀说:【毗尼住世,则正法住世。】【毗尼】就是戒律,只要有戒法在,正法就在,戒法灭了,正法也就灭了。戒法在不在又体现在哪裡呢?如法持戒的清净僧团在,有清净僧团在,居士们才有可依止之处。

  可见,我们受戒、持戒不光是保护个人,而且能够使令正法久住。求正法久住,一方面是求佛力加持,一方面是求自己,自己是不是持有清净的戒法,关係著正法还在不在,假如没有持戒,正法就灭了。

  大众一起共修,诵戒是非常重要的修行,对居士们同样非常重要。居士们假如已经受了五戒,或是菩萨戒,同样也需要半月半月诵习。按照五戒和菩萨戒的诵戒仪轨来诵戒,佛说他每半个月一来,诵戒的时候就是他来的时候。

  对于受了佛戒的佛弟子来说,诵戒是非常庄严的时刻,每隔半月就见到本师,而且每次诵戒都是为心灵做了一次洗礼。如果身体半个月不洗澡,将很臭秽,如果心灵半个月不洗澡,又会如何呢?

  因为你的内心已经对佛法,对三宝生起了真正的信心,所以你很乐意按照佛陀的教言去做。哪里有感,哪里就有佛菩萨来应,那就是正好得到学习共修的机会,福慧寺超凡法师提倡佛教教育,提倡大家学戒持戒。这都是天地之间的大感应,也是佛菩萨加持力的显现。

  我们能够好好学习戒法,懂得开遮持犯,自己不但很自在,而且可以善好地为别人解答疑问。有一些人,在戒律上不明了,烦恼很多,这能不能做?那能不能做?是不是又犯戒了?东听一句,西听一句。没有人可以很明确地给予他答案,如果你懂得戒法,就可以解除他的疑问,是不是真的破戒,是不是犯戒,犯戒的话如何忏悔。如此这般,对于其他人来说,也就不会再迷惑于戒律,你可以更多的人可以好好持戒。

  另外戒定慧三无漏学是修行一切法的次第,净土法门亦如是,没有戒是生不起定慧的,没有戒做基础,求定,求慧都是空中楼阁。

  真正懂得持戒的人妄想少,不会轻易动摇,在群体当中,总是稳定的核心力量,受到大家的爱戴和尊重。所谓懂得持戒,一方面是说懂得细微的戒相,善于判断开遮持犯,另一方面是明白戒律是戒自己的,不是拿来挑剔他人的。这个也非常重要,不要让戒律成为挑剔别人和伤害、攻击别人的工具。

  所以必须具足对三宝的信心,随时生起这种信心,必须具足出离心和菩提心,必须具足严谨的持戒心,这样我们才有机会时时刻刻以正常的,遵守规则的态度来生活,不伤害任何众生,也不伤害自己。

  关于戒律,如果有机会,我们以后再用相对比较长的时间来给大家介绍清楚。

  时间到了,下节课再接着讲下面的内容。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相关阅读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