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祭祖 报恩”佛七法会开示

“清明•祭祖•报恩”佛七法会开示

  尊敬的和尚尼、尊敬的演宁法师、尊敬的大众师父们、尊敬的居士同修们,大家上午好!阿弥陀佛!

  本次佛七法会是法海寺的传统佛事活动之一。在清明节前夕,举行以“清明•祭祖•报恩”为主题的佛七法会,对我们中国人来讲有著特殊的意义。今天是法会第一天,和尚尼命怡西来跟大家作一个分享,我们只有最多一个小时时间,那正好就以本次佛七法会的主题:清明•祭祖•报恩三个方面来跟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分享。

一、清明

  “清明”是中国传统“八大节日”之一。所谓传统八大节日,就是指我们中国人最为重视的八个节日,包括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和冬至,清明节按时间顺序排在八大节日的第三位。在清明这个节日里,中国人都要以祭祖扫墓的形式,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思念与敬意。清明节的英文译名直接就译做Tomb-sweeping.(扫墓),可见清明最重要的节日内容就是祭祖扫墓。

  这种祭祖的民俗已经沿袭数千年了。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了“严母扫墓”的事实,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

  《汉书》卷九十《酷吏传•严延年传》记载说:

  严延年,字逸卿,东海郡下邳县人。他的父亲是丞相的属官。严延年之所以被记载到《酷吏传》当中,是因为他奏准判定一个人的死罪,提笔就判,非常快,没有一点怜悯体恤之心。到了冬天行刑时,他就命令所属各县把囚犯解送到郡上,总集在郡府统一处死,此时往往血流数裡,所以河南郡人都称他为“屠伯”,意思以屠杀为职业的人。

  在他的辖区裹,由于他杀罚非常严厉,确实管得很有效果。但是要知道,《安士全书》、《太上感应篇》种种因果的书,都告诉我们一定不可以用严酷的判刑和杀罚,否则将会有非常不好的后果,恶果将会非常严重。这位严延年先生肯定是个读书人,否则他不可能当官,但他不信因果,因果是铁律,不是你不信就没有。

  严延年的母亲从东海郡来,就是从他老家来看望他。老人家本打算与严延年一起行腊祭礼,刚到洛阳就碰上处决囚犯,母亲很震惊,便在都亭歇止,不肯进入郡府。严延年出城到都亭去拜见母亲,母亲闭门不见。严延年在门外脱帽叩头,过了好一阵,母亲才见他,斥责他说: “有幸当了一郡太守,治理方圆千里的地方,没听说你以仁爱之心教化百姓,以使百姓安宁,反而靠著动用刑罚,大肆杀人,想以此来建立威信,难道身为老百姓的父母官就这样行事吗?”听听老人家这番话,这一定是位深明大义,深信因果的明理的老人。

  严延年赶忙认错,重重地叩头谢罪,于是亲自为母亲驾车,一同回郡府去。正腊的祭祀完毕后,母亲对严延年说:“苍天在上,明察秋毫,岂有乱杀人而不遭报应的?想不到我在垂老之年还要目睹壮年的儿子身受刑戮!我去了!和你别离,回到东方的家乡去,为你准备好葬身之地。”结果严延年的结局正如他母亲所料。这都是因果报应的事实。

  《汉书•严延年传》中记载的“严母扫墓”,是对于清明墓祭比较早的记载。

  随著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越来越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归入了“五礼”当中,之后曆代朝廷的推崇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

五礼

  所谓“五礼”,是指古代的五种礼制,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我们简要跟大家说明一下:

  一、吉礼。

  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

  吉礼的主要内容有:

  (一)祀天神。比如说祀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雨师。

  (二)祭地祗。祭社稷、五帝、五岳,祭山林川泽,祭四方百物,即诸小神。

  (三)祭人鬼。这是祭先王、先祖的。有国家举办的大型祭先王、先祖宗庙的活动,也有民间老百姓祭自家先祖的活动。比如说我们比较熟悉的所谓禘祭、享祭、春祠、秋尝这些名词,都是指这部分国家或民间举办的祭人鬼的祭祀活动。

  二、凶礼。

  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

  凶礼的内容有: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 zhā;以吊礼哀祸灾;以禬guì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

  三、军礼。

  军礼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

  四、宾礼。

  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

  五、嘉礼。

  嘉礼是和合人际关係、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

  嘉礼主要内容有: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飨xiǎng燕之礼;脤膰shènfán之礼;贺庆之礼。

  《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说:【以嘉礼亲万民,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

  关于《周礼》所讲的以上内容我们要简单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解释呢?礼非常重要,孔夫子极为提倡礼乐,认为如果能保持礼乐不崩坏,国家就以能保持长治久安。夫子一生极尽全力呼吁恢复周礼礼制,自己以身作则,处处践行,也是夫子一生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

  (一)、饮食之礼。饮食之礼主要是因当时西周社会结构特征而施设的。西周社会结构最主要的特徵是宗法制。什么是宗法制呢?就是以家族血缘为单位而形成一种基本的关係网络。所以既要考虑到长幼嫡庶有别,还要考虑到和睦亲亲才能巩固关系,于是就产生了这种天子宗族内部的宴饮礼仪,用来融洽宗族兄弟间的感情,一般总是逢祭祀之时或者在节日设宴。

  (二)、婚冠之礼。婚礼和冠礼合称婚冠礼,这是人生礼仪的重要内容。

  男子未成年时不戴冠,成年以后可以戴冠。也就是说要为他举办成年礼,成年礼举办过后,就意味着从此要负担社会责任和家庭义务。

  “冠”不能单纯理解为帽子,在古代,冠有很重要的意义。《礼记•冠义》说:“冠者,礼之始也。是故古者圣王重冠。”冠礼是成年的标志,成年当然意味着要遵守各种礼,要承担国家、社会、家庭责任,所以将冠礼看做是礼之始,因此古代圣王都非常重要冠礼。

  婚礼就是将成年男女相交的私事以礼法规定。人类并不是一开始就用礼法来规定婚姻制度,而是经曆了聚生群处、血族婚、对偶婚之后,才出现了以婚礼来规范异性结合的一夫一妻制的这种婚姻形式。婚礼的出现也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标志。

  (三)、宾射之礼。宾射之礼是射礼的一种。古代有五种射礼:大射、宾射、燕射、乡射、泽宫之射。其中宾射是诸侯朝见天子时,大家以射箭比赛来作为宴饮的助兴。后来广泛盛行于民间的“投壶”游戏就是从这演变过来的。

  《仪礼》这本书当中有《大射》、《乡射》二节,非常详细地记述了仪式程式。

  (四)、飨燕之礼。“燕”,通假字,通宴会的“宴”。

  飨燕之礼分为飨礼和燕礼两种。飨礼是天子大宴,非常隆重,在太庙举行;燕礼则是天子举行的小型宴会,在寝宫举行,只招待少数人,不讲排场,主要是平常用来融洽君臣关係。

  (五)、脤膰之礼。也是分为脤礼和膰礼两种礼。

  脤是祭社稷的生肉,膰是祭宗庙的熟肉。古人认为能吃到祭祀仪式上供奉过的肉是福分,是天子恩赐的高级待遇。所以在祭祀结束之后,把这些祭肉分赐给重要臣子和其他兄弟之国,以和睦关系。

  (六)、贺庆之礼。是指对于有婚姻甥舅关係的异姓之国,对方有了值得庆贺的事情,亲自或派人去表示庆贺,并馈赠一定规格的礼物,以相庆贺。

  此外,在古代的嘉礼中,还包括天子巡守礼、即位改元礼、正旦朝贺礼、冬至朝贺礼、圣节朝贺礼、皇后受贺礼、皇太子受贺礼、尊太上皇礼、学校礼、养老礼、职官礼、会盟礼,乃至观象授时、政区划分等等。这些礼仪上的使用物件也有严格规定。

  可见,中国称为“礼仪之邦”恰如其分,这些礼仪制度,即使我们都没有见过,就是听到了都能感受到当时社会端庄有序的情景,深深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赞歎。

  以上向各位简单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五礼”,前面也讲过清明节是中国传统八大节日之一。实际上,清明节不但是个节日,它还是个节气。

  节气是我们中国人的祖先智慧的发现,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曆法。古人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清明根据时节排在第五位,前面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表示春季时节正式开始,在天文曆法上,当太阳黄经达到15度时交清明天气。

  《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斗指丁】意思就是太阳黄经达到15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点也不假,一年中最好的时节就是这个时候,【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这八字已经把清明明节的美好都说出来了。

  从清明起的15天内,每隔5天分出一候,共分三候:

  【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rú);三候虹始见。】意思是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著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见到彩虹了。

  我们古人的生活,他们的眼睛里能观察到什么时候花开,什么时候虹现,什么时候小鸟和田鼠出来。关于清明,古人只用几句诗,就为我们描绘出一副画卷。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现代人除了手机电脑,几乎什么也看不见,无论大人小孩子,无论时间地点,专注力都在手机上,这些东西竟然能束缚人类的身体和意志,人性本来是高贵的,现在被这些东西束缚住,实在很悲哀。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