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祭祖 报恩”佛七法会开示

二、祭祖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都做些什么?

  (一)、祭扫。

  清明既然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当然最重要的活动内容是祭扫。不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普通百姓,这一天都要缅怀祖先。祭扫可以墓祭、祠堂祭,帝王当然就要到宗庙祭,当然也可以遥祭。

  其中以墓祭最为普遍。墓祭就是到墓地祭祀,表达孝思亲情。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就是因为普遍採取墓祭方式,在墓地周边清理、打扫、培土等等。

  祠堂祭又称庙祭,同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现在尤其是南方,宗族有祠堂很普遍,过年的时候大家都回到家乡,同宗族的人一起在祠堂共祭祖先,开会聚餐,每个人都会为家乡和宗族出一份力,大家根据具体情况,有出资助学的、有关爱老人的,修路的等等。同时,族长还会特别强调宗族的族规,或者对于有重大问题的家庭予以批评或是要求集体帮扶。总之,这种流传下来的制度确实起到了围聚族人,稳定乡邻的作用。

  还有一种情况是家在外地的人不能赶回家乡扫墓,就在山上或高处面对家乡的方向遥祭。

  祭祖的礼仪方面,皇室有複杂的,老百姓有简单的。比如祭扫黄帝陵,要恭敬的献上一篇祭文,【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这是毛泽东主席写的《祭黄帝陵文》。

  老百姓就用简单的,写明某年某个清明时节,后代子孙某某人来祭扫先祖的坟墓,追念祖宗,感觉自己做得还不够好,我们都很惭愧,希望祖先保佑等等。都会备办一些祭品,恭敬地请祖宗来享用,以表达儿孙们的心意。

  除了祭文之外,中国传统还有培土、跪拜、纸钱等等。

  (二)、寒食

  中国传统节日当中,其实还有一个节日叫做“寒食节”。寒时节是在农曆冬至后第一百零五日。这样一算起来,寒时节就在清明前一天或二天,紧挨著清明。所以清明节的习俗当中,又加入了寒食节的成分。

  那么寒食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呢?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就是后来称霸天下,赫赫有名的晋文公,简单说他没登基之间颠沛流离,介子推一直追随他,甚至在逃难中,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给他做汤喝。他登基之后,想要让介子推为官,但介子推辞而不受,和自己的母亲一起躲到山西绵山。

  重耳下令放火烧山,想逼迫他们母子下山,但没想到的是这一对母子宁愿烧死在山上,也坚持不下山,不愿入朝为官。重耳非常后悔,老百姓也非常敬重这一对母子,于是清明习俗中加入寒食节成分,家里不开火煮食,北方人往往事先做好饼、馒头之类的东西,南方人往往要做传统的糯米青团,带到祖先的墓前,供养祖先,自己也可以吃。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古人其实很少用血肉的食品祭祖。他们带著恭敬之心,带著自家做的米糕、麵食前来,大不了还带著一壶酒祭洒在墓前。现在用血食来扫墓供养祖先的风气不知始自何时,实际上根据地藏王菩萨的谆谆教诲,是不可以这么做的,只不过给祖先徒增罪业而已。

  因为不可以动烟火,除了寒食之外,备办的纸钱也不焚化,只是放在墓前,用土压起来。这个不仅仅是缅怀高风亮节的先贤,还可以有效地防止火灾。清明万物都生长了,春天小动物都要生产下一代,山林火灾危害很大,清明祭扫一定要小心。

  还有很多风俗活动:

  (三)、荡秋千。

  (四)、放风筝:

  清明天气正适合放风筝,据说放时剪断牵线能消病除灾。这些都是户外锻炼身体的集体游戏活动。

  (五)、插柳:

  清明插柳祭神农,年年插柳,处处成荫。其实相当于植树。

  所以你看我们古人,清明节儘管是祭死去的亲人,但是并不是充满哀伤的,反而过得多么庄严,活泼而有意义,希望以后的清明大家都能这样过。清明有假期了,这个假期是国家为了让中国人恢复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报答祖先的恩德,慎终追远而订立的。所以要知道这个含义,将报恩这一部分谨慎地思维。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