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 因果故事 人物故事 智慧故事 哲理故事 生活故事 宗门故事 人生故事 孝亲尊师故事 佛经故事

抱恨译场

  卑摩罗叉点点头说:“你弘扬佛法理当受到敬重,你说‘不能受到他们的师敬’又是何意?”

  鸠摩罗什红着脸道:“不瞒师父,自从与你分手,弟子为时势所迫前后娶了十数女子……”

  鲜卑罗叉听完罗什的讲述,叹气道:“是这样啊……只是你确实是事出有因,他们应该原谅。唉,有谁知道你为宣扬正法,委曲求全,忍辱负重啊……”

  “他们是原谅我了的,是我不能原谅自己。”

  鲜卑罗叉少不得又要劝慰一番。

  十天时间转眼即过,鲜卑罗叉要离开长安了,鸠摩罗什又是执意挽留。罗叉道:“有心人难留去心人,你不要再留我了,如果你还当我是师父,希望能满足我一个请求。”

  “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话师父只管说!”

  罗叉见罗什说得如此爽快,就说:“老衲一辈子都在传授《十诵律》,剩余的时间也不想再干别的事,只是如今到了中国,懂梵语的太少,不便于传播,如果能将你译出的草稿带走,那就是对我最大的帮助。”

  鸠摩罗什见留不住人,只好说:“几张草稿拿去就是,不值一提。”

  卑摩罗叉拿了这些很接近原文意义的草稿,又作了一些补译和删定,即携带此律至江陵各地弘扬……当然这都是后话。

  再说鸠摩罗什送走鲜卑罗叉,仍每天忙于译经。在不知不觉中,身体渐渐变得消瘦了。阿竭耶末帝见了很心痛,遂劝道:“罗什你瘦多了,依我看是劳累所致,你能不能少做点事呢?”

  鸠摩罗什一听,才去照铜镜,这一照把自己都吓坏了,他对她说:“对我而言,我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把《十诵律》译完,至于生命,一个风烛残年的人了,那有啥子重要的!”鸠摩罗什说这话时,姚兴送他的小女正在院子里嘻嘻哈哈打闹,他皱了下眉头问,“她们整天是这样吗?”

  阿竭耶末点头:“是这样。”

  “你是她们的大姐,为何不教她们念经呢?”

  “说了,她们不愿意。”

  “是吗?她们为何不愿意?”

  “说她们只会歌舞,不会念经。总之我的话都不愿意听。你是当家的,要不你去说说看?”阿竭耶末帝提议道。

  鸠摩罗什想了想:“你把春红给我叫来吧。”

  春红以为鸠摩罗什要接受她,满心欢喜地来到房里,却见罗什并没有要宽衣解带的意思,于是低着头说:“国师找我有事?”

  罗什道:“是啊,想问问你们平日里在家都忙什么?”

  春红道:“不忙什么,唱唱歌、跳跳舞什么的。”

  罗什叹气道:“我老了,你们还年轻,还是学学佛吧,等我死了你们也好有个寄托,知道生死无常的道理。”

  春红吃惊地看着罗什:“你也会死?”

  “我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也有七情六欲,哪有不死的道理!”

  “可是他们都说你是菩萨是金刚不坏之身,不会死的。就是死了也能升天。”

  “你对了一半,我在死后确实能升天,但前提是平常要念经学佛,如果你们能做到,一样也可以成佛。”

  “真的吗?”

  “我什么时候骗了你们?”

  春红见鸠摩罗什说得很认真,就说:“那我听你的,从明天开始念经。”

  “不光是你一个,你是她们的老大,还要带动大家一起念经学佛。从明天开始,我每天用一个时辰教你们。”

  春红为难道:“我能保证听你的话好好念经,其他人不好说。”

  “为什么,能说出个道理来吗?”

  “大家认为这经好难念,以前阿竭耶末帝姐姐也教过我们,念了好多遍大都也没记住,念得人都怕了。”

  “她教你们念的是什么经?”

  “好像是……是《金刚经》吧,‘什么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我还记得一点点,她们都还给耶未帝姐姐了。”

  鸠摩罗什道:“放心,我教的与耶末帝的不同,保证你们能接受。”

  次日,鸠摩罗什开始给这些女孩讲经,首先他问大家想学哪部经,众人一个个呆若木鸡,因为她们不懂佛教里面有哪些经书。春红见没人敢说话,接声道:“我们听你安排。”

  鸠摩罗什道:“耶末帝教过你们《金刚经》,那就讲这部经吧。”

  有人一听急了:“随便讲哪部经都可以,万万讲不得《金刚经》,这经太难了!”

  “只要用心,没有哪部经不好懂,不用心,再容易也难,《金刚经》在佛教里应是最好学的。我讲出来保证大家喜欢。”鸠摩罗什见她们都在看着他,就开始讲述,“从前有一位老居士,他修净土修得很好,他临终时,全家人在旁边为他助念,他很高兴,说他看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看到了阿弥陀佛。此时,忽然一声巨响!一个披头散发的女子破门而入——她是富翁的小姐。她大放悲声道:‘老爷啊!您怎么可以走!您走了我靠什么人过活啊!您不能走啊!’她这么一叫,这老头脸色大变,显得很痛苦,于是阿弥陀佛不见了,西方净土也不见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大家摇头表示不知,鸠摩罗什道:“这就是业障现前,前世的业在这紧要关头现出来了。”

  经鸠摩罗什如是一说,大家兴趣很高,急着要知道下文,罗什接着道:“造业要受报,往往受报的时候,就会障碍我们,不但是障碍修行,也可以障碍我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如何能消业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佛教里有很多消业障的方法,如拜大悲忏、拜八十八佛等。在《金刚经》中,有这么一段:‘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段经春红还记得,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春红被吊起了胃囗茫然道:“不知。”

  “这是说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金刚经》,如果受他人批评、侮辱、辱骂,或者生病、破财等,这些都是先世的恶业,原本应该投生到恶道去的,现在因为受持读诵《金刚经》,恶业取消,重报轻受,所以念《金刚经》有这样的无边功德。上面经中这句‘若为人轻贱’中的‘为人轻贱’这四个字含义很广,例如:凡是被人侮辱、被人打骂、生病,或者有不愉快、不如意的事等等,都可以包括在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若遇到这种不如意或不愉快的事,就要记得这句话的含义。‘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恶道’就是三恶道,也就是畜生、饿鬼、地狱。简而言之,此人过去的罪业,本应投生在恶道中,现在因受持读诵《金刚经》,或者为人解释《金刚经》的不可思议功德,而将他应该投生至恶道的罪业消灭了。这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大德解释为‘重罪轻报’,重的罪可以消,轻的业当然更可以消了。一个人,如果过去的罪业能消得愈多,不但来生会更好,就是现世的生活情况都会改善的。所以只要你们诚心诵读《金刚经》,为人解说《金刚经》,不论是一句两句或是很短的一段经文,都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可以将他要成熟的重罪消灭。在这种情形之下,有一部份罪业往往表现在为人轻侮,或者不如意。所以你们如果遇到这种情形,要将欺侮你的人,或是要加害于你的人,视如帮你消灭重罪的朋友或善知识,甚至是恩人。”

  鸠摩罗什讲到此处,于是开始教她们念经,果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次日,他接着为她们讲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

  鸠摩罗什教小妾学佛的事很快就传到了逍遥园,弟子们都觉异常,因此私下里议论。鸠摩罗什就问僧肇:“他们都在说我吗?”

  僧肇如实回答道:“是的,他们都说师父近段时间有点反常。”

  鸠摩罗什点头,一点也没有生气:“他们说的对,我确实反常,说得具体一些是我预感到来日无多,要加紧把该做的事做完。”

  僧肇道:“师父还好好的何出此言?”

  鸠摩罗什苦笑:“好在那里?都七十岁了,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昙摩流支师已经到了,快去通知大家准备吧。”

  僧肇走了几步又回来:“师父,依我看你是劳累所致,在这里任务如此繁重,到家里还要教小师母她们。”

  鸠摩罗什挥着手:“快去吧,我知道自己的事。”

  鸠摩罗什为了赶时间,他不顾年高体弱,每天都给自己订了译经任务。从逍遥园回到家里已经是傍晚,吃过饭,那些小妾就兴致勃勃地围绕他说:“国师,快点给讲《金刚经》,我们想早日成佛!”

  对待这些小妾,鸠摩罗什总是表现出少有的和气及耐心,于是不顾劳累坐下来说:“上次我讲一个人生气、怨人、责备人是着了我、人、众生、寿者相,这很明显的都是心中取了相。佛说:若心取相,则着我、人、众生、寿者。这一段你们还有疑问吗”

  众小妾异囗同声:“没有!”

  鸠摩罗什满意地点头:“责备人是不好,要赞美人,这是一种教法,也是佛法中的修行办法,所以是法相。这第二种人,他心中不怨人不责备人而是赞美人,这是他取了法相。现在佛说,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相,换句话说,好像法相也不应该取。可是佛法即是法相,诵经拜佛、忏悔求福、十善道、布施持戒,甚至发愿往生西方,念阿弥陀佛,都是法相,现在佛说,若取法相,也著我、人、众生、寿者相,这就比较难以理解,须得细心研究。第三段‘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这就更难懂了。首先,什么叫非法相?归纳起来,有两种人,佛说是取了非法相。第一种人是不明因果、不信因果,满脑的贪嗔痴慢疑,认为一切法都不能束缚他,所谓无法无天,这种人是取了非法相。第二种人是误解佛法的空,以为什么都是空的无所有,既没因果,也无所谓善恶,这种人不是消极沉寂,就变成任性乱为、造恶多端,这种人也取了非法相。这比取法相更难破除,所以佛说,何以故?是什么人在取非法相呀?是我。所以佛在《金刚经》中接下去说:‘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佛接著又说:‘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你们要记住,佛在《金刚经》中有两句经文,非常重要——一是‘如筏喻者’,另一句是‘如所教住’。‘如筏喻者’,是拿筏来作譬喻,筏是竹木所编造的渡河工具,也叫船。这个譬喻说,一个人如果在河的此岸,要想到彼岸,应该怎么办?佛陀是常在印度的恒河边上说法。恒河很宽,很多地方是看不到彼岸的,上面没有桥,唯一的渡河工具就是竹木编成的小船。筏通常是指一个人划的竹排或木排,是含有渡河修行必须靠自己的喻意。‘如筏喻者’也是个相当复杂的譬喻,为了让你们好理解,我在这里将划船渡河分为四个阶段——”

  客厅里面,小妾们一个个睁着双眼一眨不眨地看着鸠摩罗什。

  “第一个阶段是人在此岸,尚未上船,连船都还没有上,也就谈不上能到彼岸。世界上万万千千的人都是尚未上船的,已能上船的是少数。前面我讲的第一类人(若心取相)及第三类里的第一种人(心取非法相,不信因果、不分善恶的),都还在这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已经上了船,拿到了桨,在学怎样划船,不但希望船能向前进,还希望它不要兜圈子。这个阶段主要的是在学划船的方法,努力地,一直线地向前划去,彼岸虽仍渺茫,只是一个概念,但是至少已不在此岸,已经向河的中心划去。此时的心仍取相,特别是强烈的法相,我相仍坚。我在这里要告诉大家——现在你们都在这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彼岸在望,划船的方法(法相)已很纯熟,不必著意(我相渐断)用功,只要一直向彼岸划去,自然能到达彼岸。第四个阶段是船靠彼岸,你要把桨放下,一切划船的本领都已无用,连船也得放弃,赶紧跳上岸去,这个时候渡河划船,恍如一梦。《金刚经》里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就是说:我应为求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而努力。这一切众生是不分怨亲憎爱,不分国族老幼的,这就是佛陀在《金刚经》里教我们的划船方法。佛又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这就是佛陀在《金刚经》里教我们掌舵的方法,要逐渐的训练不取相、不取我相、不取人相、不取布施相,使船能一直向对岸划去。最后佛说:‘菩萨但应如所教住。’就是叫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不要三心两意,也不要怕住相取相,只要照佛所教的划船撑舵的方法,努力的划下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自然会逐渐淡薄,这就叫做‘如所教住’。《金刚经》中佛又说:‘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众生实灭渡者。’这时候众生都无,那里还有我,这就是所谓的彼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相一空,此岸即是彼岸。好吧,今天就讲到这里了。”鸠摩罗什于是起身,小妾却意犹未尽,目送他回房。

  鸠摩罗什实在太累了,他也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以至好多天从逍遥园回来都没有教小妾们念经。

  弘始十一年八月十八日,鸠摩罗什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小妾们嘤嘤嚥嚥地围过来要他说经。鸠摩罗什强撑着身体道:“我今天有点不适,就说个小故事。从前有一老和尚带了三个徒弟。有一天,小徒弟站在师父身后侍候师父,大徒弟和二徒弟则在门外争辩。忽然二徒弟气冲冲地跑进来告状:‘某本经典里面,佛陀讲的这个道理,我认为应该这样解释,可是他(指大徒弟)不以为然,和我争辩,师父您看我的解释对不对?’师父听了说:‘你的解释不错。’二徒弟欢欢喜喜的跑出去了。不一会儿大徒弟跑进来说:‘师父啊,他只是依文解义,没有明白佛陀所讲的真实义,我想解释给他听,可是他却和我强辩,现在他说师父也说他的解释是对的。’老师父听了大徒弟的解释后,说:‘你的解释不错。’这一来小徒弟想不通了,他说:‘师父,如果大师兄是对的话,那么二师兄就是错了;如果二师兄是对的,大师兄的解释就应该不对。怎么可以二师兄是对的,而大师兄也是对的呢?’老和尚回过头去看看小徒弟说:‘你也是对的’。

  各位,为什么三个徒弟都认为自己是对,而别人是错——可是这位老和尚却说他们都是对的呢?你们下去好好想想这个问题吧,想好了答案就来告诉我。”说完径直回房休息去了。

  弘始十一年八月十九日,清早鸠摩罗什感觉到身体并无好转,但他仍然坚持去逍遥园校正已译完初稿的《十诵律》。午后,鸠摩罗什开始校正《十诵律》中的“成宝论”,突然感到胸部隐隐作疼,但他还是强忍着,继续校正下去:“书相坏相即时是无常行,离相即是苦行,灭相就是空无我行,所以者何?此中色性灭,受、想、行、识、性灭,是名三种观义……”校至此处,头开始晕,心跳增加,他双手托着额头,轻声喊:“僧肇!”

  在隔壁房间中的僧肇正和道生、慧壑、道融、僧壑十多人在一起校阅《十诵律》,听到呼叫,他们赶快来到东楼阁,看见师父端正的身体弯曲了,双手搁在桌上头伏在手背上……他们七手八脚把鸠摩罗什扶到床上,问他哪里不舒服。

  鸠摩罗什说:“请你们诵念三番神咒。”

  弟子们一起诵念“三番神咒”。这样,鸠摩罗什似乎好受了一点。僧肇见他这样子,就打发人回去告诉师母,说师父今天不能回家,并一再嘱咐不能说病了。

  鸠摩什在逍遥园过了一夜,次日上午,终于醒了过来,他知道生命已经到了终点,于是支撑着对弟子们说:“我们大家前世有宿缘,能在长安聚会到一起。希望和诸位共同弘扬佛教,尽我的心愿,谁知道无常来了……”说到这里,他上气不接下气喘息……

  在鸠摩罗什身边的弟子们,见他痛苦的样子,心里非常难过,只能默默流泪。过了很久,鸠摩罗什又说:“……我自知愚昧,谬充传译,译出的经、论……三百多卷,唯独《十诵律》一部,我未曾删改过,没有差失……希望我所翻译的经论,流传……后世……发扬光大。我现在当着你们发誓:如若我所翻译的经论,没有错误,在我火化后……我的舌头不会烧焦烧烂……”

  弟子们已经听不到师父微弱的声音了,只看见师父的嘴唇在微微的颤动,跟着师父那对炯炯有神的眼睛,也慢慢的合拢了……弘始十一年(公元413年)八月二十日上午,鸠摩罗什停止了呼吸……

  噩耗传开,最先得到消息的春红一路哭喊着:“当家的呀,你为何不打一声招呼就走了啊,你还没告诉我们那个老和尚为什么说他的三个弟子都是对的啊……!”

  随后,其她十几个小妾也赶来了,一时间哭声惊天动地……弟子们一边劝她们,一边哭泣,同时写表彰报告姚兴,将鸠摩罗什的躯体抬到逍遥园后院的墙角,放进化尸窑,诵经后点火焚烧……

  火点着了,一时烈火熊熊……大火持续了一个多时辰,直至把鸠摩罗什的遗体烧成粉未,两个时辰后弟子们开窑查看骨灰——鸠摩罗什的舌头果然没有烧烂,仍然红润如生……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相关阅读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