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上药三品说二

  黄帝曰:“知之修炼,谓之圣人”。无上元君谓老子曰:“长生之功,由于丹;丹之成,由于神;故将合丹,必正身心。”《黄庭外景经》曰:“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心印经》曰:“上药三品,神与气精。”圣人言修炼合丹者,炼精气神而已。唯此三者,千古之上,万世之下,无以易之。而精气神有后天地,有先天地。今将此二说,别而晓之。

  夫精者,极好之称。美者言精,恶者言粗。夫物皆然。凡人唯精最贵,而甚少。在身中通有一升六合,此男子二八已满,未泄之成数,称得一斤。积而满者至三升,损而丧之者不及一升。精与气相养,气聚则精盈,精盈则气盛。日啖饮食之华美者为精,故从米、从青。人年十六则精泄。凡交一次则丧半合。所丧者少,即随日生而补之。所补者阴精而已。唯元精一泄,非先天者,则不能补,若有丧而无益。则精竭而身惫也。故欲不节则精耗,精耗则气衰,气衰则病至,病至则身危。噫!精之为物,其真宝乎?又奚可纵欲而丧躯乎?丹阳祖师曰:“色者甚于虎狼,败人美行,损人善事。亡精灭神,至于殒躯。为道之大孽也。下愚之人,谓其寿命数定,恣欲为快其意。古之戒曰,‘油枯灯尽,髓竭人亡’。是知精实一身之根本,未有木无根而能久乎。”象川翁曰:精为生气,气能生神。荣卫一身,莫大于此。

  养生之士,先宝其精,精满则气壮,气壮则神旺,神旺则身健而少病。内则五脏敷华,外则皮肤润泽,颜容光彩,耳目聪明,老当益壮,神气坚强。尝见高年,欲情未衰,此其早年泄迟之验。至此又能绝欲,则寿更多。精之全者无如赤子。赤子受父母阴阳二气而生,日以增长。老子曰:“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使赤子如有知保固其浑然之精,而无亏泄,待其年壮明敏,乃遇至人,授以燮调之道,必作无为之真仙矣。

  兹事固少。此以人身中之精而言,乃后天地之精。若论还丹,却非此精。夫金液还丹之精,姓金,唤九三郎,讳元晶,号金华。商夫君居玉池之西,出入跨虎,乳名婴儿,晚则呼为金公。凡到邻家便称主人。其情嗜交梨。此乃先天地之精,却为人之至宝。老子曰:“窍窍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者此也。修炼之士先明此精,既若明了,即可仙矣。是号为金液还丹。佛号丈六金身者,积精至十六两也。纯阳翁云:“吞精食气先从有,悟理归真便入无。”海蟾《金丹歌》曰:“为甚神仙却爱身?也须借壳养精神。”陈泥丸云:“大药须凭精气神,采来一处结交成。”大药者,即金液还丹也。昔得尧得之于务成子,亟欲修炼,缘总万机,虑不得就,乃捐天下而授舜曰:“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舜以授禹而增之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后来龙互禅师乃云:“人情浓厚道情微,道用人情世岂知。空有人情无道用,人情能得几多时。”

  从古到今修仙作佛者,未有舍此精而别有路耶?其后天地之精属阴,人若宝之唯能健其身,益其寿而已。学猥之徒,欲吞此精之秽,或采闺丹而咽,或运己精补脑,以是为道,不亦愚乎?

  独先天地之精属阳,圣人修炼以为丹者此也。云房老仙曰:“涕唾精津气血液,七般物事尽为阴。”又云:“四大一身皆属阴,不知何物是阳精。”赵中一云:“一身内外总皆阴,莫把阳精里面寻。”白紫清云:“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云门和尚云:“乾坤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孔子翼《易》曰:“男女媾精,万物化生。”若其上士言下须有指归。何以故?曰“男女媾精,万物化生”,此为奇特。若当时孔子以世俗生养之说为言,则必云“男女媾精,人乃化生”。却乃普云“万物化生”。于此切莫浅易看过了。上士至人,一闻便了。中下之士,非遇真师,直指密训,奚可暗猜?我师缘督子曰:“何者为性命?人之一身至精至粹,至尊至贵,莫越精气神三者。举世罕能达此。”《黄庭经》云:“急守精室勿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广成子授黄帝曰:“毋劳汝形,毋摇汝精。”黄帝以之而修炼,后于鼎湖上升。自后言修炼之道,为黄老术抑愚矣!此乃金丹之大道也,不可谓术。世唯此事最大,人人可以修炼而成仙作佛也。

  夫气者,天地万物,莫不由之。在天地之外,包覆天地;在天地之内,运行天地。日月星辰得以明,风云雷雨得以动,四时品物得以生长收藏。此唯天地间阴阳造化之气尔。独人身之中,全其天地阴阳造化之气,得勤而用之,又有二焉。二者何也?有先天地之气,有后天地之气。

  今以后天地之气为言。此气生于谷,故从气从米,而蓄于胃,胃得谷而生气。黄帝曰:“五脏之气会于胃,而气所由生也。”叶文叔曰:“人受生之初,在胞胎之内,随母呼吸,受气而成。及乎生下,剪去脐带,一点元灵之气,聚于脐下。”凡人唯气最先,莫先于呼吸。眼耳鼻舌身意,皆由是气。非是气则色声香味触法,都不知觉。

  气之呼接于天根,吸接地根。气之在人身有八百一十丈,与脉偕行,衰旺相关。积而壮者倍之;因劳欲而丧者,无一半而已。人唯宝精则气自裕,气裕则精盈。日啖饮食之精,热者益气。人年二十而气旺。节欲少劳者,则气长而缓;多欲而劳倦者,则气少而短。气少则身弱,身弱则病生,病生则命危。试以日用常行见之。凡交感之后气即促急。叶文叔云:“众生迷蒙,醉于情爱。日夜漏泄,不知其几何也。本去根枯,之死必矣。”

  世人但知养生止于禁欲,殊不知一念若动,气随心散,精逐气忘。为此,道者当心体太虚,内外如一。噫!气之为物,奚可不爱之乎?下愚之人,日则逞力多劳,夜则恣欲丧精,气因以乏。不知气乃命之蒂,未有花无蒂而不凋乎!

  养生之士先资其气。资气在于寡欲,欲情不动则精气自相生矣。气之盛者少病,内则志坚骨强,外则筋力勇锐,身体秀实,齿白唇红,老而不衰,步履轻快。且气之全者,无如赤子。赤子禀父母阴阳之气,日渐长而无亏,加以乳哺饮食,日以增羡。老子曰:“终日号而嗌不嗄,和之至也。”碧虚子陈景元注曰:“天和之气至全也。故真人之息以踵,其嗌不哇。使赤子如有知守其浑然之气,与精同保而不亏泄,年壮又遇至人,晓以永世之道,亦可作无为之真仙矣。兹事又少。”丹阳祖师曰:“薄滋味所以养气,去嗔恚所以养性。”又曰:“守气之妙在乎全精,尤当防其睡眠。”《黄庭经》云:“元气所合列宿分,紫烟上下三素云,灌溉五华植灵根。”孔子曰:“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夫人遇行走则气急而嗄甚,睡则气粗而劓,唯坐静则气平而缓。又气属火,而脾因气以运。盖人睡则脾损而色黄,冷食亦然。多吃冷饭之后而又行房,则能使人心狡而色黄。何以故?饭室于气,而意多婪,复嗜睡而损脾也。此以人身中之气而言,乃后天地之气。旁门迷人,欲咽其津而纳此气,以为是道。犹炊砂而得饭,不亦惑乎?紫阳翁云:“咽津纳气是人行,有药方能造化生。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唯先天真一之气可炼还丹,乃自虚无中来。此气姓白,唤太一郎,名元炁,号白,宇宙主宰,素练郎君,寄居西川,出入乘白马,乳名真种子,晚则呼白头老子;到邻家便称父母,好食乌龟而多情。此为先天地之真气,却是人之至宝。《阴符经》曰:“天之至秘,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又云:“或嘘或吹,或强或羸”。大修行人先须洞明此之一气。若得之,号曰紫金花,又曰摩尼珠。茅真君《靖中吟》:“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若知行气主,便是得仙人。”

  海蟾翁《金丹歌》:“炼形成气归真一,炼气成形谒紫宸。”《丹髓歌》云:“昔日遇师真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悟真篇》云:“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石真人《还源篇》云:“气是形中命”。无名子云:“真一之气生于天地之先,得于虚无之中,恍惚窈冥,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如之何凝结而成黍珠者哉?盖圣人以实而形虚,以有而形无。实而有者真阴真阳也,同类有情之物也。虚而无者二八初弦之气也,有气而无质者也。两者相形,一物生焉。所谓一者,即先天地真一之气,凝而为一黍之珠也。”

  原其天地之内已有形质者,皆后天地之气,属阴。独先天地之气属阳。崔公《入药镜》云:“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形如明窗尘,一似细雾烟。何谓先天气?重阳翁云:“五行不到处,父母未生前。”丹阳翁曰:“喘息莫教粗,上下宽舒。”《参同契》曰:“枝茎花叶,果实垂布,正其根株,不失其素。”《悟真篇》云:“万般非类徒劳力,争似真铅合圣机。”盖世间从石而出者,凡铅也;从造化窟中出者,真铅也。何谓真铅?即先天地真一之气。《契秘图》曰:“离纳己为日、为火、为心、为丹砂、为龙、为汞,坎纳戊为月、为水、为肾、为铅、为虎、为气”。在《易》之初爻曰:“潜龙勿用”。夫子翼之曰:“潜龙勿用,阳气潜藏。”三教中人观书,莫蓦直读过了,内有做官作佛修仙的道理在,须下了些工夫,始得。

  上阳子曰:若阳气潜藏,必难求之也。直要有力者,然后能求之。达摩初来曰:“见此赤县神州,有大乘气象,成道必矣。”此达摩之来,欲仗有力者,为求是气,以成其道。岂料谒梁未谐,至魏方得成佛。因知是气无其力者,必不得之。紫阳真人乃依马处厚之力,王冲照乃得韩富公之力。石杏林授薛紫贤云:“可往通邑大都,依有力者为之。”是知此气每好潜藏,无力者安能得之。太一真人《破迷歌》曰:“如何却是道,太乙含真气。”白真人云:“此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我师曰:“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上阳子曰:谁能承当得此一句,便是活仙了也。盖虚无中来,却不是从天上落底。既不从天上落,又非自己所有。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又曰:“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又曰:“志至焉,气次焉”,次者随而至也。又曰:“志者气之帅”。既为气之帅,必为气主。为之主者,使之来即来,使之住即住。又曰:“配义与道”。若大智慧底,于此便分清浊。何以故?曰:吾善养。既而曰:以直养。此乃发明《易》中之直曰:“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故周子爱莲说:“中通外直”,亦是意也。又曰是集义所生,非义袭而取。后云:配义与道。以是而知孟子以仁义言之。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志至焉,气次焉。则知孟子非特善养,而亦善取。曰:云何取?曰:以直取。曰:云何来?曰:义所生。曰:云何见?曰:以志为帅。以是知、以是见孰皆出头顶著,则他也有是知,是见了。《参同契》曰:“此两孔穴法,金气亦相胥。”《金碧经》曰:“造化泉窟,阳气发坤,日晷南至,五星联珠,日月合壁。”

  葛仙翁《流珠歌》曰:“流珠,流珠,役我区区,云游四海,历涉万书。忙忙汲汲,忘寝失哺,参遍知友,烧竭汞朱。三十年内,日月长吁,吾今六十,忧赴三涂。赖师传授,元气虚无。真阴真阳,一吸一呼,五液灌溉,洞房流酥,真人度我,要大丈夫。”仙翁得此先天真一之气,依法修炼,白日紫云,腾空升举,天下后世,受其赐也。天神者,妙万物而言,依形而生。

  《黄庭经》云:“至道不烦诀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神名最多,莫能枚举。身中三部,上部八景:发神、脑神、眼神、鼻神、耳神、口神、舌神、齿神;中部八景:肺神、心神、肝神、脾神、左肾神、右肾神、胆神、喉神;下部八景:肾神、大小肠神、胴神、胸神、膈神、两胁神、左阴左阳神、右阴右阳神。身中九宫:真人心为绛霄宫,真人肾为丹元宫,真人肝为兰台宫,真人肺为尚书宫,真人脾为黄庭宫,真人胆为天霐宫,真人小肠为玄灵宫,真人大肠为木灵宫,真人膀胱为玉房宫;真人又有元首九宫:真人双丹宫、明堂宫、丹田宫、泥丸宫、流珠宫、大帝宫、天庭宫、极真宫、玄丹宫、太皇宫。又金楼重门十二亭长。身外有一万八千阳神,身内有一万八千阴神,共三万六千神。

  所主者唯绛霄宫。真人亦名肉团神,即心王也。又有三身神、四智神、三魂神、七魄神、七元八识神,假名异字难可悉数。心王乃一身之君,万神为之听命焉。故能虚灵知觉,作止任灭,随机应境,千变万化,瞬息千里,梦寐百般;又能逆料未来,推测祸福;大而天下国家,小而僻陋罅隙,无所不至。善藏喜怒哀乐,慈爱恶欲,又能随人。其人表正,其神亦正;其人谄曲,神亦邪佞。人若绝欲忘情,精气壮盛,神亦发旺明丽,形容美好;若人多欲劳损,神将衰而不守。其人恃酒疯颠,污名短行,神亦随顺反益助也。《悟真篇》云:“奈何精神属阴,宅舍难固。”又云:“修真之士,若执己而修之,无过炼精气神三物而已。奈何三物一致,俱是后天地生。纯阴而无阳,安能化形于纯阳,而出乎天地之外耶?”此言一身之精气神也。

  紫阳盖欲题省世人,未得先天地之阳神与身中精气神相配,终不仙也。犹传大士《金刚经》偈云:“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今以先天地之神而言其神,号无位真人。佛云:纥利陀耶佛,若识认得此神,却有妙用。此神专主杀人,专主生人,修仙求佛者,必要此神主之方得。此神元来无头、无尾、无背、无面、无名、无字,乃能与佛同名同号,能顺于人。姓张三,其神亦云张三。其人名金刚,其神亦云金刚。其人讳法眼,其神亦云法眼。人好食火枣,神亦好食火枣。盖其性善随人之所好,此乃先天地之神。《阴符经》曰:“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而所以神也。”

  大修行人,先明此神,而敬惮之。若能明了,即神仙矣。此神之功,能驱用四心神、四智神、八识神;非特能用,能使之变化。八识变为八金刚,四智化为四菩萨,四心化为四佛:一名纥利陀耶佛,二名阿赖陀耶佛,三名质多耶佛,四名乾栗陀耶佛;四智菩萨:一名大成就菩萨,二名妙观察智菩萨,三名平等性智菩萨,四名大圆镜智菩萨;八识金刚:色识金刚,声香味触法识金刚,传送识金刚,含藏识金刚。道呼神帝,神名众多,不知修炼底人,反为此神所役,安能驱驾而用之哉?

  《黄庭经》云:“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为真。”又云:“方寸之中谨盖藏,精神还归老复壮。”纯阳祖师云:“精神气血归三要,南北东西共一家。”又云:“神养灵根气养神,此真真外更无真。”曹真人云:“比来修炼赖神气,神气不安空辛苦。”又云:“神是性兮气是命,神不外驰气自定。”虚静天师云:“神若出,便收来,神返身中气自回。”白真人云:“此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是皆不外神气精三物,是以三物相感,顺则成人,逆则生丹。

  何谓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虚化神,神化气,气化精,精化形,形乃成人。何谓逆?万物含三,三归二,二归一。知此道者,怡神守形,养形炼精,积精化气,炼气合神,炼神还虚,金丹乃成。只在先天地之一物耳。

  要此物至,却凭先天地之神功,役用八识神,使之采丹取铅,堤防固济,传送保护,皆其力也。八识之中有法识神,主人之意,意行即行,意止即止。又平等性智菩萨主传送识金刚,又大圆镜智菩萨主含藏识金刚,皆听意神以主之。意使之去则去,使之来即来。下工之初,全仗此神以炼丹,故曰神仙。

  虽得此神,要知其家。《金丹歌》曰:“身譬屋兮屋譬身,却将居者比精神”。又云:“中央神视本虚闲,自有先天真气到”。《资生经》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方圆四寸,著于脊梁、两肾中间,左青右白,上黄下黑,中央赤色,名曰大海。贮其血气,亦名大中极。言人身上下四向,最为中也。中央正位即丹田,金胎神室也。《金碧经》曰:“神室者丹之枢辖,众石之父母,砂汞别居,出阳入阴。”又曰:“神室用施行,金丹然后成。”又曰:“神室设位,变化在乎其中矣。”神室者,上下釜也。设位者,列雌雄配合之密也。变化者,谓铅汞之用也。

  我师曰:“圣人恐泄天机,道家以妙有真空为宗,多借喻曰朱砂、水银、红铅、黑汞、婴儿、姹女、丁公、黄婆、黄芽、白雪等类,近于著实,致令迷人妄乱猜度。学人将似是而非者,执以为有,却谓金母是圆外药,滞于有形滓质,采战秽行,而终莫悟真空之妙。释氏以妙空不空为宗,多喻之曰狐孙、狗子、露柱、刹竿、黄花、翠竹、棒拂、花草、灯笼、佛殿、西江水、赵州茶等类,全无意义,使人不可解悟。学者思之不得,议之不及,遂云禅机。因执为无,流于顽空静坐,入定出神,而终莫悟不空之妙,岂知禅忧顽坐,道怕旁门。

  学佛修仙,一件事大。我自得师一言之下,如光明镜挂于高堂,物去物来,无不照了。今特指出一条大路,共诸人行。彭真人云:“一日可以夺四千二百二十年天地正气”。无名子曰:“天一生水,在人曰精;地二生火,在人曰神”。大修行人,早用妙意观察智菩萨,役使纥利陀耶佛。八月初三夜子癸时,急走西川采铅取金,疾驾白虎与传送识金刚一同回还,付与妙观察智菩萨,送归神室,与勾陈神君、螣蛇神君,面同收贮关锁封固。初则虎龙交战,后则龙虎降伏,妙观察智菩萨与乾栗陀耶佛,戮力同心,不可暂离,日夕卫护。如此保顾,十月之后,却有一个金色头陀,道曰上阳真人,在内作主。二佛仍前照管,不使轻离远出。一周二载,二佛分付与上阳真人之后,方可受赏言功。正阳翁曰:“纵横天地不由亲”,其是之谓也。章思廉《出神诀》云:“得太极全体,见本来面目。先天一点真,后天却是屋。”吕祖师云:“九年火候真经过,忽尔天门顶中破,真人出现大神通,从此天仙可相贺。”后天地之神及先天地之神,亿乘万骑随逐,已成真人,同驾云骈,径诣三清,均受仙秩,是之谓白日升天也。是云大丈夫之事毕也。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