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上阳子金丹大要 自序

  上阳子曰:金丹之道,黄帝修之而登云天,老君修之是为道祖,窠由高蹈,?铿长年,尔来迄今,历数何限。求于册者,当以《阴符》、《道德》为祖,《金碧》、《参同》次之。自河上公五传而至伯阳真人;祖天师得伯阳之旨丹成道,备降魔流,教仙翁济幽,旌阳斩蛟,是皆逢时,匡世救劫,斯乃真仙之余事耳。华阳、玄甫、云房、洞宾授受以来,深山妙窟,代不乏人。其间道成而隐,但为身谋,不肯遗名于世间者,岂胜道哉?复有传世存道,序传诗歌,或隐或显,宁具知乎?至于功高德重,尊居帝境,宰制劫运者,又难备知?燕相海蟾,受于纯阳而得紫阳以传;杏林、紫贤、泥丸、海琼接踵者多;我重阳翁受于纯阳而得丹阳,全真教立,长春、长真、长生、玉阳、广宁、清净诸老仙辈,枝分接济,丹经妙诀散满人间。唯紫阳《悟真篇》颇详,又得无名子诸公引而明之。我黄房公得于丹阳,乃授太虚,以传紫琼,我、缘督子得于紫琼。缘都子间气聪明,博物精通,挹尽群书,或注或释,总三教为一家,作《仙佛同源》、《金丹难问》等书,到此而丹经大备其意。悯怜修道之人,率多旁门,以伪乱真,故于卷中指出先天一气独是。谓若水银、朱砂、黑汞、白金、火候、抽添、安炉、立鼎,名之则是,用之则非。

  《阴符经》云:天性人也,人心机也。又云: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又云: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而所以神也。《道德经》云有无妙窍、玄牝神器,至有上善若水,不敢为天下先者,皆至言也。又如列子御风,庄周鹏运,虽皆寓言,却有深意。《金碧经》、《参同契》分明指出,金汞、火候、弦气、爻符,借易为准,其妙在于欲作服食仙,宜以同类者,取象于月,以验采铅,后之所述,无以易此。仙圣用心,普接未来,惟只先天真一之气而已。

  致虚夙荷祖宗积善,天地畀矜,游浪人间,年且四十,伏蒙我师授以正道。厥后复以青城老师亲传先天一气、坎月离日金丹之旨,抽添运用火候之秘,悉授无隐。粤从敬受以来,日夕兢惶,恐辜盟誓,且负所望,尽将从前浅闻陋学,烦恼业识,尽皆脱去,长为天地间一个闲人也。而为囊中丹材罔措,两稔于兹,访吕求朋,将集吾事。乃不敢秘,焚香告天,启白圣师、七真、五祖,遂乃引诸列仙丹经,作此《金丹大要》。其中冒禁详述,开显条说,直与后来学仙之士,辟门引路。上士至人,或于此中得而解悟,同步逍遥,即满素志。重惟世有先后,人有贤愚;文愈出而道愈明,世愈降而人愈昧。乃以神仙之说而为渺茫;或谓仙佛天之所生,非人可学。流而至此,复奈之何?老子曰:吾非圣人学而得之。中下之流,口欲修行而不用心于此,究竟甘分轮回,可深惜哉!所幸迩来抱材负器之士,参问寻广,较之古先,比兹稍众,虽无旌阳拔宅之举,安知地仙八百谶数将期,傥有识者应期立志,疾早求师,成道必矣。世有千蹊百径,专则所趋必至,好正则君子喜,务诞则邪怪凭,勤织无寒,力耕常饱,学弓能射,习水能游,坚固修行,必成仙佛。

  今夫百工而不求师,艺岂自精?一经而不求师,科岂必中?专心积善而学仙,亦必有真仙至矣。老子曰:谛观此身,从虚无中,因缘运会,和合受生。我师数指,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致虚续曰:既自虚无中来,却非天之所降,地之所生,又非我身所有,亦非精,亦非血,非草木,非金石,是皆非也。谁得而知之乎?《易》曰:西南得朋,乃与类行。又云:君子以虚受人。佛谓"西方莲华世界"。马祖云:西江水。《悟真篇》云:药在西南是本乡。又云:蟾光终日照西川。又云:铅遇癸生须急采。又云:取将坎位心中宝,点化离宫腹内阴。太一真人《破迷歌》云:如何却是道,太乙含真气。太一岂非西乎?西南者,金火所在也;坎癸者,水铅所居也;黑铅是先天一炁,而隐于北方水也。然本无方位,故云"自虚无中来"

  也。《参同契》云: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领悟于此,何忧不仙?曰阴阳,曰夫妇,曰男女,曰铅汞,曰龙虎,曰鼎炉,许多名色,无非先天一气,状如细雨密雾,亦如明窗尘,亦如黍米珠。其道易知,其事易成,初无难也。故我师云:形神无为,而精气自然有所为;是犹天地无为,而万物自然化育也。

  修道的人,果得真师口诀,则恐光阴迅速,目下收料,汲汲成就我身,又何暇奔功名富贵而共人闲论哉?盖非得真诀者,于丹经内默猜暗想,无一可成,只得旁引曲证,阔论高谈,以度岁月,复何怪焉?且无知者妄造丹书,假借先圣为名,如《葛仙翁保生养命丹诀》、《达摩胎息经论》、《赵州十二时歌》、《庞公河车颂》,以致八段锦、六字气之类,其它文目更多,切不可信,要当以《参同契》、《悟真篇》为主。然未遇圣师面传,那有自悟?黄帝师广成子,老子师商容,孔子师老子,释迦师瞿昙;圣人皆拜真师,后世凡流,却要自悟,何其诳妄?唯有俊流,得师一指,闲处下工,无人知觉,一旦道成,显其神通,以为顿悟,此则有之。

  夫金丹之事,其中奥旨,不啻一件,只如药物、鼎器、玄牝、阴阳、太易、子癸、复震、屯蒙、水火、金木、母隐子胎、情性、龙虎、铅汞、主宾、刀圭、媒娉、白黑、雌雄、颠倒、沉浮、攒簇时节、朔望弦气、火候进退、斤两爻符、抽添、沐浴、烹炼、温养、换鼎、脱胎,似此等名,虽圣师叮咛训诲,犹恐乖错,安得凡夫而自会耶?故纯阳祖师云:当时自饮刀圭酒,谁信无中养就儿?辩水源清浊,木金间隔,不因师指,此事难知。紫阳翁云: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今留试金石三寸于此,别其真伪。

  凡学仙子,先一试之。若得至人传了,首以《参同契》、《龙虎经》、《悟真篇》,此数书内,问无不知;顺了逆明,横串直贯,指南透北,识西就东,只此便是。何以故?盖圣贤之言,亦有顺求,亦有逆取,双关二意。晓了一般,若邪师俗子,妄谈臆会;问他以上数书,则懡[忄*罗]其说;直也不了,横也不知,纵能直知,逆又不了;此处有著落,便试了也,且得人最难。纯阳帝君、海蟾、重阳诸祖,特悯世之闻道者少,虽证帝位,立誓度人,故出没变化,往来尘世,必其可者度之。是此,金丹之道,神仙能授与人,而不能必其成,却能知其必成之人,是以度之。必成之人耳口自别,何哉?大智慧的口求之而心愈低下,耳听之而思所以行。上阳子曰:予昔未闻,拟若得之,要与世人尽谙此道,不相瞒隐。及既得闻,审思密视,果无其人堪传此者。纯阳翁云: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俗眼看来,丈夫而非男儿乎?蒙师密授,吾乃今而后知真仙圣师意,岂不欲人人领悟,个个圆成?争奈世人不及者众,过者大多百般蔽阻,无由见闻是道也,不及以言传,而非言则何以闻?

  谓不可以言传者,缘以时人习卑识陋,不足以语之也;必固语之,彼岂信受而行之哉?是曰不可以言传也。果若非言,云何口授?今人直以无言是道,宁知于中妙语更多,但非六耳所可共听。否则圣人明示直说,何乃从古隐到而今,转不可说?

  后之学者慧眼未开,宜先审其忠孝、正直、善恶、贤愚。大道非正人君子、非素所好善者,端不可与,切莫嗜利,妄泄轻传!倘非其人,彼此受谴,况欲其敬师成道乎?《黄庭经》曰:授者曰师受者盟,以代割发肌肤全。携手登山歃液丹,金书玉景乃可宣。太上微言致神仙,不死之道此其文。天地之间,此事最大,非重盟誓,孰敢泄机?比授非人,已彰明谴。紫阳三传非人,三遭其难,仙经具载,可不戒之?顾惟禁秘不传,则是拒抑;仙子不能接引方来,拒秘非宜,但当审择。仆之念此熟矣,遂作《金丹大要》,直述无文,便于观览。

  所谓要者,在于庚方月现,子时癸生,取先天地真一之气。是气即黑铅也。当此之时,药物真正,水源至清。然月之现,存乎口诀;时之子也,亦要心传。广成子谓黄帝曰:"

  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杳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老子曰:"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孔子翼《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魏伯阳曰:"

  类同者相从,事乖不成宝。"崔公《入药镜》云:"是性命,非神气,水乡铅,只一味"是也。天性之道,或有自悟;天命之妙,必待师传。无名子云:"

  偃月炉,阴炉也。中有玉蕊之阳气,即虎之弦气也。朱砂鼎,阳鼎也。中有水银之阴气,即龙之弦气也。金丹,即此二火之气,调停和合以成。"

  然吾所谓,神与气、精,迎、送、动、止,凡百作为,皆主于意;色、声、香、味、触,皆关于意;意为即为,意止即止。故求丹取铅,以意迎之;收火入鼎,以意送之;烹炼沐浴,以意守之;温养脱化,以意成之。故崔公云:

  "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此之谓大要也。有能猛省如前试金石,则得金丹大要之要也。

  既得其要,不妨求侣问财,以成真人。噫!世有以万金而买功名者,其身安能久乎?世有以万金而济死者,其尸能载生乎?运有否终,唯道长久!亦有闻道之士,不肯直下承当,勇锐向前,疾早便做,乃欲待其功名志满,诸事已了,方成此道,又惑之甚!忽忽天不与年,身捐于世,悔能何及?佛果云:

  "只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祖师云:"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

  弃万户侯而为身者,张子房焉;弃万金赀而求道者,马宜甫焉。今之视昔,谁能及之?后之视今,早宜参悟。

  上阳子曰:"大修行人,已得师传,先结丹友。"薛真人云:"我今收得长生诀,年年海上觅知音。"又云:"几年湖海觅仙俦,不做神仙不肯休。"

  泥丸翁云:"若无同志相规觉,时恐炉中火候非。"陈虎丘云:"朝朝惟切寻同志,走遍东吴不见人。"

  盖得知音道侣,乃相规检,匡其不逮,以共成道。亦有善侣而未闻道,财则有余,是宜贸易两相成事。故庞蕴溺财求药,傅大士唱买妻子,皆同此道也。

  是以释氏修定坐禅,以土制铅,以铅制汞,铅汞归鼎,身心不动。是云"修禅入定"

  。今之所谓禅者,皆琉璃瓶子禅,行也打碎,坐也跌碎。世惟皮可漏子禅,扯亦不断,咬亦不破;若人参得皮可漏子禅,则铅与汞自相投矣。三教一家,实无二道。其分彼我者,乃是一个盲人鞭骑瞎马而与人较胜负,岂不为明眼底所笑!圆悟云:禅非意想,以意想参禅,则乖道,绝功勋。以功勋学道则失,直须绝却意想。唤什么"作禅脚,跟下廓"尔,无禅之禅谓之真禅,如兔子怀胎;绝却功勋,唤什么"作道,顶门上照耀",无道之道谓之真道,似蚌含明月。佛祖留下数百公案,见性为先。是此,金丹大要,禅道俱明,仙佛同证,性命二者,皆要了知。既得了知,宜加精进。上阳子曰:是此,金丹大要,访诸仙圣之书,发明先天一气之妙,开引后来之人,于中显露泄漏尤多。夫此何故?是予早年素有此志,未遇真师,不明其要,阅诸丹经,杳难捉摸,思考不及,研穷无方,废寝忘餐,每留此憾。

  神仙之道,因执为无,非遇圣师分明指示,则与凡流同归腐朽。是因师指,尽以其间难形言者,悉皆详述,作为此书名曰《金丹大要》,以续往憾,与后来人出只慧眼。不可施于笔者笔之,不可发于语者发之。后道之士,因缘获睹。是此,《金丹大要》如对圣师亲相授付,当知火药悉具,运用皆全。上阳子曰:是此,《金丹大要》十卷,首卷虚无三章以象三才,二卷上药一章以体法身,三卷妙用九章以证九还,四卷须知七章以验七返,五卷积功诗歌以分邪正,六卷累行序说使无著象,七卷发真问答,接引群生,八卷修真图象,示可印证,九卷越格拟古,最上一层,十卷超宗酌古,见性成佛。卷卷皆备铅汞火候。学道之士,首卷不悟须寻二卷,三卷不达四卷须知,次第熟览,无一不备。

  吾之成此《金丹大要》多重言者,切之故也;多俗语者,显之故也。宁免泄露,冒渎真诠,然恐方来无直悟底。自非宿有仙骨者,不能闻是《金丹大要》之名,况云欲得而诵之乎?非有大因缘者,不能存是《金丹大要》之旨,况云欲得而了之乎?非有大智慧者,不能入是《金丹大要》之路,况云欲得而行之乎?非有大功德者,不能亲是《金丹大要》之道,况云欲得而修之乎?上阳子曰:大修行人,已证脱胎神化,若复得此《金丹大要》,可以再进向上功夫;其有十月圣胎已完,若复得此《金丹大要》,可以参证出入去来;若初下手得药入室,是此《金丹大要》,可以保养全功;亦有闻道蒙惑怀疑所未决者,是此《金丹大要》中,有试金之石,即可辨验过得实,疾早下工,更莫迟疑。

  《入道诗》云:"人身难得今已得,正道难明今已明。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上阳子曰:"

  复有得此《金丹大要》,不能明了于中奥旨,便可像绘祖师纯阳、重阳、丹阳三仙真形,晨夕香花,一心对像诵念是此《金丹大要》一遍,乃至十遍、百遍、千遍,日积月深,初心不退,愈加精勤,自感真仙亲临付授,是学仙子顿尔开悟,理路透彻,心地虚灵,即时脚跟踏得实际。

  夫何以故?玉命见授丹阳真君,掌领仙籍,巡行天下,察人功勤,注上丹台分遣,已成真人、仙子,下为人师,移文录司主,借财宝成就学仙之士无上妙道,以成真人。

  是学仙子,精专注想,因缘遭逢;是学仙子,不惮苦辛,恳求至道;是学仙子,勿以天高地厚,难以感通;是学仙子,勿以大道窈冥,非凡可学;是学仙子,勿以阴阳分位,非人能成;是学仙子,勿以性命由天,非我所有;是学仙子,不作是见,不作是闻,勇猛智慧,即得性海汪洋,命源流润;是学仙子,列名书丹,冥心究竟。是此,《金丹大要》或触事物,或过经筵,或在舟船,或行道路,或对镜容,或照水影,或观淫房,或睹屠杀,或因童戏,或见僧坐,筑着,磕着,偶一觉悟,从之而入,倮倮洒洒,圆圆陀陀,得大自在;恰如贫人于房舍中掘得祖父一窖金宝相似,方知此是自家之物,多年弃藏,一旦得之,受用不尽。上士至人,昔蕴大乘根器,又复得此《金丹大要》一诵,再忆豁然见性,即佛即仙,如嗜宝人道旁拾得无价明珠,喜庆无量。学仙之士愿以生死为一大件,早收药物,成事丹炉,白日腾身,高奔帝境,实我志也。

  盖道之精微,莫如性命。性命之修炼,莫如归一。古圣高贤,将性命归一之旨,巧喻外物,不肯明示直论,所以世之无双修者矣。

  余之所续图者,非敢妄泄也,是尊《楞严》之漏尽,表《华严》之奥旨,会诸经之散言,以归正图,方知慧命是不外乎窍矣。且此图之所立者,是愿同志之士,明此双修之天机,不堕傍门。方知真种由此而怀,漏尽由此而成,舍利由此而炼,大道由此而成。

  且此窍也,乃是虚无之窟,无形无影。炁发则成窍,机息则渺茫,乃藏真之所,修慧命之坛。名之曰海底龙宫、曰雪山界地、曰西方、曰元关、曰极乐国、曰无极之乡,……名虽众多,无非此一窍也。修士不明此窍,千生万劫,慧命则无所觅也。

  是窍也,大矣哉!父母未生此身、受孕之时,先生此窍,而性命实寓于其中。二物相融,合而为一。融融郁郁,似炉中之火种一团太和天理。故曰,先天有无窍之消息。故曰,父母末生前,炁足胎圆,形动胞裂,犹如高山失足,力地一声,而性命到此,则分而为二矣。自此而往,性不能见命,命不能见性。少而壮,壮而老,老而呜呼。故如来发大慈悲,泄漏修炼之法,教人再入胞胎,重造我之性命。将我之神炁入于此窍之内,合而为一,以成真种。如父母之精炁入于此窍之内,合而为一,以成胎孕。其理一也。

  夫窍内有君火,门首有相火,周身为民火。君火发而相火承之,相火动而民火从之。三火顺去则成人,三火逆来则成道。故漏尽之窍,凡圣由此而起。不修此道,而另修别务,是无所益也。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相关阅读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