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第三十二讲

  唐太宗和魏征毕竟是君臣关系不是朋友关系,所以他们之间也有错综复杂的一面。古人讲,人生有四大不可靠,哪四件事,一共八个字,春寒秋暖老健君宠,春寒,春天冷,这个事情靠不住的,为什么,一会就热了天一会就暖了,所以春寒是长不了的靠不住;秋暖,秋天的时候觉得很暖很舒服,对不起也靠不住,冬天马上就要来了;老健,上了岁数了觉得自己特别健康那也靠不住,因为人的身体也有自然规律嘛,上了年纪你就得小心,不能觉得自己健康就想干嘛就干嘛,老健是靠不住的;最靠不住的是君宠,皇帝对臣子的宠爱是最不能当回事的,你知道皇帝什么时候翻脸啊,谁都不知道。这是中国古人讲的四大靠不住,很有哲理。而李世民和魏征的关系也的确应了这个话。

  魏征死后半年因一件小事李世民突然怀疑他结党营私,其实是子虚乌有,魏征已死了半年了,当时有传闻说魏征曾经把进谏的这些意见写下来给别的大臣传阅过,那这个唐太宗当然受不了了,因为你面对面跟我讲是一回事,把向我进谏的东西写下来在臣子之间传观,你什么意思,沽名钓誉啊,所以唐太宗大怒居然推倒魏征的墓碑。也就是说李世民毁掉了自己的镜子。但为什么说他们的关系错综复杂呢,的确是一波三折,李世民终究不是昏君,贞观18年李世民和臣下在商量是不是要派兵去攻打高丽时再次想到也提到了去世一年多的魏征,怎么提到魏征的呢,很有意思,李世民自负地说,魏征生前劝我不要东征高丽,但魏征的进谏是错的,我李世民当年之所以不说他错了是为了防止阻塞言路,错的意见我也要听,当时他很得意地讲了这么一段话,然而李世民东征高丽失败,到这时李世民想起自己曾大言不惭地批评过魏征的进谏,不得不对群臣说出了这样的肺腑之言,如果魏征在绝不会让我进攻,也就是说你们啊都不能跟我直截了当进谏,假如魏征在我就不会东征高丽就不会失败了,因此李世民一方面承认错误一方面下令把魏征的墓碑再树立起来并且让魏征的儿子承袭了魏征的爵位,也就是说到最后他又清醒了过来。

  画外音:唐太宗李世民和宰相魏征的关系是中国封建帝王制时期最理想的君臣关系,正因为唐太宗善于纳谏和魏征勇于进谏使得当时的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开创了唐朝的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那么唐朝的第二个盛世开元之治是谁开创的呢?

  唐太宗去世后唐朝经历了一段混乱和纷争,到了第八位皇帝也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唐玄宗李隆基登上皇位后才平定了内乱,励精图治,使唐朝出现了第二个盛世,这就是开元之治,唐玄宗这位风流天子在位时间相当长,从712到756年,正是在开元年间唐朝真正成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所以不要以为是唐太宗在位的时候。不是的,还没来得及呢。唐朝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国,强国,文明程度最高的国家是在唐玄宗时,唐玄宗继位后所任用的宰相每个都各有所长尽忠职守所以朝政充满了朝气吏治情况良好,而唐玄宗早期也像唐太宗一样虚心纳谏所以政治清明,政局非常地稳定,唐玄宗在位时唐朝经济飞速发展,但我们现在提起唐玄宗马上就会想起一个人杨贵妃,马上就会想到唐玄宗很挥霍非常喜欢享受,错了。

  唐玄宗在早期中期时非常节俭,节俭到什么地步,他规定三品以下的大臣及宫廷里的嫔妃不允许佩带金或玉的饰物,节省到这个份上,并且他大量遣散宫女以节省开支同时又清查全国的逃亡户口和籍外田地,一下子查到80多万户,在古代如果你查出一户人就意味着增加一个纳税来源,这些人原来都躲起来户籍上是没有的,被唐玄宗查出来了,这就大幅度地增加了唐朝的税收和兵力来源,由于这些措施唐朝的财政变得非常的富裕全国粮仓充实,当时物价十分便宜,好的什么程度?我们看唐诗看唐朝的文章,当时人要出远门根本不带粮食,没这个想法因为当时物价太便宜了,你想出远门自己走路好了,一路都会有人提供给你免费的食物,那时的经济状况就好到这样。

  画外音:开元之治造就了唐朝的鼎盛时期,中国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商业繁荣,国力强盛,世界各国都派使臣到当时的长安朝贡,长安城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但公元755年盛唐开始走向衰落,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唐朝的由盛转衰呢?

  可惜的是这样大好的一个局面在唐玄宗的晚期被破坏,前面讲过755年是唐朝历史的分界点,而755年恰好就是唐玄宗在位的倒数第二年,唐朝从这个临界点开始发生了很大变化,从755年以后唐朝就盛极而衰,导致这种情况的问题很多但主要是地方长官的权力太大超过了中央政府对它的控制力出现了内轻外重的局面,朝廷的权力没有一些地方长官大,而朝廷内的那些正直,有见识,负责任的大臣也逐渐凋零了,后起无人,高端人才出现断层,这个时候唐玄宗的晚年又特别宠爱杨贵妃。前面几次讲过将国家兴亡赖到一个女性身上是中国历史传统的老把戏,这个国家要亡了先找个女性来做替罪羊,所以我们不能认为杨贵妃一个人就可以决定唐朝的兴亡,不能这么看。但是确由于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格外宠爱引发了一系列政治恶果。杨贵妃和唐玄宗之间的故事是民间流传最广,也是最受民间和人民诟病的。这个故事当然很浪漫。《长恨歌》大家都很熟悉,里面有非常有名的两句诗:‘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就是讲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而他们的爱情故事非常缠绵但是非常悲哀。

  杨贵妃早年丧父是跟着自己叔父过的,后来杨贵妃出嫁嫁给谁了呢,嫁给了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所以杨贵妃是唐玄宗的儿媳妇,从历史的真实情况来看。开元24年唐玄宗后宫原来最宠爱的一位武贵妃去世了,后宫虽然还有几千人但唐玄宗觉得没有合自己心意的心情很坏。这时旁边有溜须拍马的,就上奏说有一个人姿色当代第一可以召见,这就出现了一段历史公案,因为按历史的记载唐玄宗召见杨玉环时杨玉环是道姑,杨玉环已出家了,是穿着道姑的袍子来觐见皇帝的,那她跟唐玄宗的儿子寿王到底离没离婚呀,她到底还是不是唐玄宗的儿媳妇啊,这一段在历史上就乱掉了,没有什么很明确的说法。估计是皇帝看中了自己的儿媳妇但实在没办法所以就先叫杨玉环出家先去做道士然后再把她宣到宫里来,而这个时候的杨贵妃已经有了号,当了道姑有个道号叫太真,玄宗一见太真就觉得非同凡响不久就给自己的儿子寿王另娶了一个韦家的女儿,就是给寿王另外讨了个老婆而把太真留在了宫中,不到一年杨太真杨玉环受宠的程度远远地超过了武贵妃。

  画外音:杨玉环与西施,貂蝉,王昭君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据说这四大美人都有闭月羞花之容沉鱼落雁之貌。那这个杨玉环到底有多美丽为什么唐玄宗会对她如此宠爱而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又为什么会导致盛唐的衰落呢?

  从历史记载看,杨太真应该是‘姿色丰艳,善于歌舞,精通音律,聪明过人,眼波流动’,非常善于讨好和逢迎皇帝,为什么呢,因为她进宫时已不是很小的一个小女孩了,懂事了,已经在皇家生活过一段时间,因为他原来是寿王妃嘛,所以已经心智什么的都比较成熟了,她非常懂得怎么去逢迎唐玄宗,唐玄宗为之神魂颠倒所以在宫中怎么称杨太真的,不称杨贵妃不称贵妃娘娘,称什么,娘子。宫中提到杨贵妃称娘子礼遇等同皇后,因为称贵妃不就明确表示你还不是皇后嘛,用一个模模糊糊的娘子一称等于说是皇帝的老婆了,那没人敢去区分她到底是皇后还是贵妃,杨氏有三个姐姐都有才貌,玄宗把杨贵妃那三个姐姐全部封了夫人称号,所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家的祖,父,姨,兄,弟都得到了官号和赏赐,当时四面八方涌到杨家来送礼,讨好,登门拜访,搞的杨家热闹非凡,所以唐朝有一段都盼着生女儿不要儿子,儿子太惨了,女儿有可能一下子得到皇帝的宠爱,那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关系后来怎么一步步地从一个皇帝对一个妃子的宠爱演变到一件对唐朝历史乃至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政治事件呢,请听下讲。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