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 白豆蔻 白术 白头翁 白芷 百合花 百里香 板蓝根 半边莲 半夏 薄荷 北沙参 苍术 车前草 沉香 陈皮 川贝 刺五加 大腹皮 大黄 大枣 丹参 当归 党参 地黄 丁香 冬瓜皮 独活 杜仲 防风 防己 蜂胶 蜂蜜 佛手 茯苓 附子 甘草 干姜 高丽参 葛根 枸杞 桂圆肉 旱莲草 何首乌 荷花 荷叶 黑枣 红参 红糖 红枣

红枣生嚼就是浪费!给你红枣功效翻倍的12种吃法

红枣 | 作者:网络 [投稿]

\

  1、枣子蒸熟,预防哮喘

  春季是过敏性哮喘的多发季节,中医认为,枣有调养脏器、滋补气血、壮阳生津的功效,多吃枣可以起到一定得预防哮喘的作用。

  哮喘病人尤其是年龄大的病人应该坚持每天吃蒸熟的枣子,一般大枣吃5枚,小枣吃8枚,以提精神、增强身体免疫力。

  2、红枣泡茶,补气护嗓

  红枣炒黑后泡茶喝,可治疗胃寒、胃痛果再放入桂圆,就是补血补气茶了。

  3、红枣熬汤,止咳润肺

  唐代盂诜所著《必效方》中记载了将红枣、银耳和冰糖一起煮汤,可止咳润肺。

  材料:银耳:20克(大约半朵),红枣:20颗,冰糖:60克(可根据各人的口味添减分量)

  做法:把银耳放在清水中发开,摘去蒂头,撕成小块,与红枣、冰糖一起放到锅里,加水6碗,大火煮开后,改用文火再煮半个小时,即可熄火。

  4、红枣煮蛋,补血养颜

  红枣加桂圆煲红糖水,到枣烂、桂圆绵时,打只鸡蛋;继续用小火焐熟鸡蛋。

  红枣、桂圆和红糖都有补血的功效,煮出的鸡蛋很滋补。

  5、红枣熬粥,安神助眠

  中医上讲,女性有躁郁不安、心神不宁等症状。可用适量百合、莲子搭配红枣调理。若与小米同煮,可更好地发挥红枣安神的效用。

  6、红枣泡酒,血管畅通

  红枣在浸泡过程中,富含营养的有机物更容易在酒中溶出。

  对保持血管通畅有一定效果。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活力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7、红枣泡水,养肝排毒

  实验证明,每天给肝功能差的人喝大枣水,持续1周能增加人体血清蛋白,从而达到保肝排毒的功效。

  红枣的一个冲泡细节决定着它功效的高低。红枣果皮坚韧不好消化,如果整颗冲泡,很难将其有效成分完全溶出,因此最好将其掰开再冲泡。

  还要注意的是,新鲜的红枣不宜冲泡或煎煮。这是因为它的维生素c含量非常高,用热水煮泡会严重破坏维c。

  8、大枣煮水,强健脾胃

  原料:新收获的大枣,鲜枣或才晾晒的枣均可。

  方法:将新收获的大枣(十月份)破开,去掉枣皮和枣核,用小火细烤,直至有香味飘出。然后用烤过的枣煮水喝。

  每天吃5-7颗大枣,加上党参白术共用,更能补中益气、健脾胃。

  9、大枣煮饭,延年益寿

  参枣米饭,药王孙思邈就极力推荐此方,认为大枣如此实用,能够补气养胃,延年益寿。

  如果体质虚弱,气血不盛,睡眠质量差等,服用之后,可使人血气畅通,身轻不倦。

  原料:党参10-20克,大枣20枚,糯米250克,白糖50克。

  方法:将党参和大枣用水同煎半小时,去掉党参渣;用糯米蒸饭,将大枣铺于饭上,将枣参汤加白糖煎为浓汁淋在饭上即可食用。

  10、红枣蒸木耳,驻颜祛斑

  有一款点心,可以每日早、晚餐后各吃一次,有驻颜祛斑、健美丰肌的作用,并可以缓解面部黑斑、形瘦,就是蒸红枣、木耳。

  选红枣10颗,黑木耳15克,冰糖适量。红枣要用清水泡约2小时,黑木耳用清水泡发就可以。

  将它们放碗内,加清水、冰糖,上笼蒸约1小时即成,非常美味。

  11、红枣蜂蜜膏,预防助眠

  如果晚上睡眠不好的话,临睡前喝汤吃枣,有加快入睡的效果。

  准备两斤红枣,洗净去核取肉捣烂,加适量水用文火煎,过滤取汁,混入500克蜂蜜,于火上调匀取成枣膏,装瓶备用。

  每次服15毫升,每日2次,连续服完,可防治失眠。

  12、红枣泡生姜,养胃安神

  有一道茶,养胃的效果不错。可以准备半斤红枣和生姜,然后将甘草丁香沉香捣成粉末,然后加点盐。

  每次15到25克,清晨煎服或泡水代茶饮,每日数次。就有养血、健胃、安神的功效。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