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 白内障 保护肾脏 便秘 补脑 肠炎 痤疮 胆固醇 胆结石 低血糖 低血压 耳鸣 肺炎 风湿病 妇科病 腹泻 肝硬化 感冒 高血压 高血脂 更年期 骨质疏松 关节炎 冠心病 狐臭 黄褐斑 鸡眼 肩周炎 健脾 脚气 近视 颈椎病 抗癌 抗衰老 咳嗽 口臭 口腔溃疡 阑尾炎 老年痴呆 麻疹 脑梗塞 皮肤病 贫血 破伤风 前列腺 祛斑 祛痘 乳腺癌 乳腺炎 神经衰弱

婴幼儿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 | 作者: [投稿]

  营养不良是指摄食不足或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以致能量缺乏,不能维持正常代谢,迫使肌体消耗,出现体重减轻或不增,生长发育停滞,肌肉萎缩的病症,又称蛋白能量不足性营养不良,多见于3岁以下的幼儿。属中医“疳症”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喂养不当是痄要病因。喂养不当,营养失调,偏食厌食导致胃不受纳,脾失输运而致营养不良。其次,饮食失节,酿成积滞,脾胃受损,水谷精微不能吸收,而成营养不良。第三,慢性疾病,气血两虚。长期摄食不足或吸收利用不充分,消耗过多,致使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自身组织消耗过多,乃致形体消瘦。

  现代医学认为长期饮食不当,或疾病的影响是造成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包括母乳汁不足,没有及时添加适当的辅食,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质量不高,断奶后营养不充分等。因患某些疾病,致使长期摄食不足或摄人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吸收,利用,以及代谢消耗过多,致使营养物质补充不足,机体消耗自身组织,使各系统的功能及全身代谢均受影响。营养不良患儿的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轻度萎缩。重度营养不良,可见肠壁变薄,黏膜皱襞消失,心肌纤维混浊肿胀,肝脏脂肪变性,淋巴组织和胸腺显著萎缩,90%的脂肪消失,身体极度消瘦。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营养不良的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保护脾胃。如属喂养不当造成者,应迅速改进喂养方法,和调整饮食结构,根据病情的轻重,消化功能的强弱,以及患儿对饮食耐受能力,给予合理的饮食。尽可能选用高蛋白和高热量的食物,并给予足量的维生素。注意室温与保暖,让孩子享受充足的阳光和新鲜空气.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冶法

  形体消瘦,精神烦躁,夜不安寐,纳呆腹胀,或腹痛拒按,或呕吐酸腐,大便或溏或秘,毛发稀落,面色无华,小便混如米泔,口渴饮水,或伴发热,手足心热,舌质偏红,苔腻,脉细滑。

  [治法]  消积导滞,清热和中。

  [方药]  消疳理脾汤加减:芜苇、三棱、莪术,青皮、陈皮芦荟黄连,胡黄连,甘草各7克,使君子、槟榔、神曲,麦芽各12克,灯芯草3克.

  2.疳积

  形体消瘦明显,神疲烦躁,面色萎黄无华,乳食懒进,或消谷善饥,毛发枯焦结穗,形体消瘦,头大膻胀,睡眠不宁,青筋暴露,苔腻质淡,脉濡细.

  [治法]  益气理脾,消食导滞,

  [方药]  肥儿丸加减:党参白术茯苓各12克,甘草、胡黄连3克,炙蟾皮、神曲、山楂、麦芽各12克。

  3.干疳

  极度消瘦,面呈老人貌皮肤干瘪起皱,大肉已脱,如皮包骨头,大便稀清或便秘,时有低热,精神萎摩,毛发干枯,腹凹如舟,不思饮食,啼哭时无力无泪,口唇干燥,舌虹嫩,苔光或花剥,甚则脉多沉细无力。

  [治法]  益气养血,健脾和胃.

  [方药]  人参养荣汤加减;党参、白术,黄芪、茯苓各12克,炙甘草6克,当归12克,熟地13克,白芍12克,五味子3克,远志5克,石斛7克,山药扁豆各12克。夜盲宜养肝明目,以羊肝丸,鸡肝散加减:浮肿,宜温阳利水,以五苓散,五皮饮加减,出血,宜益气摄血,以归脾汤加减。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消除病因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消化和消耗性疾病。喂养不当的要迅速改进喂养方法。

  2.调整饮食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充足微量元素的饮食。

  3.促进消化及代谢功能

  (1)助消化药:胃蛋白酶合剂每日每岁1毫克,每日3次,胰酶片每次0.15-0.3毫克,每日3次。以助消化。

  (2)补充微量元素:口服各种维生素及铁剂。

  (3)氨基酸:静脉滴注氨基酸混合液。

  (4)促进代谢药:食欲明显减退可用小剂量苯丙酸诺龙,每次肌注10~25毫克,每周1—2次,连续2~3周。

  (5)预防低血糖:普通胰岛素2—3单位,肌内注射,每日1次,在肌注之前,先服20~30克葡萄糖以防低血糖.每1—2周为1疗程。

  4.治疗并发症

  抗生素治疗各种感染,贫血严重者输血,慢性腹泻吸收不良者静脉补液。

  5.补充微量元素

  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每日20毫升,疗程一般不少3~6个月。

  (四)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1.中成药

  (1)木香槟榔丸:红枣6枚,山药30克,煮熟捣烂,取浓汁化丸服.每次1.5克,每日2次.用于疳积证.

  (2)小儿香桔丹;每次l丸,每日3次,1周岁以下小儿酌减。用于疳积证.

  2.经验方

  鸡肝1具(或猪肝30克),苍术6克,煮热,食肝和汤。以上为1天量,连服1—2周,用于眼疳.

  (五)外敷疗法

  (1)木香12克,陈皮12克,莱菔子12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姜黄3克,槟榔10克,将上述药物研成细末,调拌麻油或凡士林油,外敷胸部中脘穴。

  (2)白矾6克研末,调拌醋、面粉,外敷贴涌泉穴.

  (3)艾叶60克,胡椒3克研末后,加酒外敷贴肚脐。

  (六)推拿疗法

  主穴:推补脾土穴7分钟,推补肾水穴7分钟,推清板门穴5分钟,逆运内八卦穴2分钟,推四横纹穴4分钟,揉合谷穴1分钟,揉小天心穴3分钟,推上三关穴3分钟.配穴:揉外劳宫穴4分钟,揉二人上马穴3分钟,推清天河水穴1分钟。

  (七)针刺穴位疗法

  针刺中脘、足三里、气海等穴。中等刺激,不留针。每日1次,7天为1疗程。用一埋头苦干疳气、疳积证的营养不良。

  (八)按压耳穴疗法

  主穴脾、胃,皮质下、小肠、大肠、交感、神门.

  (九)足底反射区按摩疗法

  选取胃肠、肝、胆囊反射区,每个反射区分别按摩3~5分钟,每日两次。

  (十)针刺四缝

  四缝是除拇指以外的四指的第一指关节掌面横纹处.用三棱针(或经消毒的缝衣针)针刺两手四复穴进针o.5~1分,出针后挤出黄色液体,用消毒棉球拭干,隔日1次,一般针刺2—3次即可.此法简便安全,疗效可靠.#p#分页标题#e#

  (十一)按摩疗法

  患儿取俯卧位,施术者站立其旁,用拇指和食、中指捏脊柱皮肤,从长强到大椎,共5~7次,当最后一次捏至大肠俞、脾俞、胃俞时、边捏边向上提拉。然后控揉脾俞,胃俞各1~2分钟,患儿改仰卧位,施术者用手掌顺时针方向揉推腹部数次(以脐为中心),并按揉气海、天枢,水分、足三里穴,每穴2~3分钟。

  (十二)拔罐疗法

  (1)下脘、足三里、脾俞、四缝。先将前3个穴位进行常规消毒,每穴用:棱针轻轻地点刺1~3微见血为度,然后立即在所点刺的穴位上拔火罐,拔出血量1~2毫升,或皮肤出现红色瘀斑为止.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四缝穴为奇穴,以刺出黄水为度,是治疗疳证的经验穴。

  (2)膀胱经的大杼至膀胱俞。患儿俯卧位,充分暴露背部,在背部涂上适量的润滑油,选择口径小的火罐,用闪火法将罐拔于背部(注意负压不宜过大),然后沿着膀胱经轻轻地来回推移火罐,至皮肤出现红色瘀斑为止。每周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

  (3)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天枢.党参、茯苓、白术,扁豆、陈皮,山药,苡米、砂仁、莲子心干姜,甘草各20克,用纱布包好,放人药锅内,加水3000毫升,煎煮30分钟。然后将竹罐放人药液中,煮5~10分钟,用镊子夹出竹罐,甩去药液,迅速用干毛巾捂住罐口,以便吸收罐口的药液,降低罐口的温度,保持罐内的热气.然后趁热将竹罐扣于以上穴位,手持竹罐稍加按压1分钟,待竹罐吸牢于皮肤即可。留罐lO~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色瘀斑为止。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