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 白内障 保护肾脏 便秘 补脑 肠炎 痤疮 胆固醇 胆结石 低血糖 低血压 耳鸣 肺炎 风湿病 妇科病 腹泻 肝硬化 感冒 高血压 高血脂 更年期 骨质疏松 关节炎 冠心病 狐臭 黄褐斑 鸡眼 肩周炎 健脾 脚气 近视 颈椎病 抗癌 抗衰老 咳嗽 口臭 口腔溃疡 阑尾炎 老年痴呆 麻疹 脑梗塞 皮肤病 贫血 破伤风 前列腺 祛斑 祛痘 乳腺癌 乳腺炎 神经衰弱

营养不良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营养不良 | 作者: [投稿]

  营养不良又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主要因蛋白质或总热量长期摄入不足引起,多见于婴幼儿。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消瘦、体重减轻或水肿,严重者常有脏器功能紊乱。本病在不发达国家发病率较高,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严重营养不良已显著减少,但轻度营养不良仍较常见,多由于喂养不当或其他疾病影响所致。

  病 因

  (一) 饮食不当

  多因家长缺乏科学喂养知识所致,例如母乳不足未及时添加适当食物;骤然断奶后添加辅食不能为婴儿适应;人工喂养时食物选择不当,如单纯谷类食物喂养或代乳品调配过稀或量过少;长期偏食导致营养不良。

  (二) 疾病引起

  常见迁延性腹泻等消化道疾病,急慢性传染病如肝炎、结核、麻疹等,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寄生虫病等,使消化、吸收功能紊乱或消耗过多。先天性畸形如兔唇、腭裂、幽门肥厚性狭窄等造成摄入不足诱发营养不良。

  (三) 先天不足

  早产、双胎、多胎需要营养相对多,因吸吮、吞咽、消化功能差导致营养不良。

  重症营养不良常由多种因素引起。

  病理生理

  轻度营养不良仅引起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轻度松弛,重度营养不良则皮下脂肪完全消失,各脏器均呈萎缩,发生退行性变,从而引起下列各种病理生理改变。

  (一) 新陈代谢失常

  1.糖代谢 因摄入不足及糖元贮存减少,易发生低血糖。

  2.脂肪代谢 由于体内脂肪大量消耗以维持热量需要,血酮增高,胆固醇降低,易并发脂溶性维生素缺乏。

  3.蛋白质代谢 因能量或蛋白质不足,引起负氮平衡及低蛋白血症,甚至出现水肿。

  4.水、电解质代谢

  因体内组织消耗多于水的消耗,常引起全身总液量相对增多,细胞外液呈低渗性。当腹泻时易出现低渗性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钾、低钙或低镁血症。

  5.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 常伴有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如铁、锌、铜等缺乏,出现相应症状。

  (二) 组织器官功能低下

  1.消化功能

  由于胃肠道蠕动减少、消化液及酶分泌不足、活性降低、消化吸收功能低下,易发生腹泻、肠道菌群失调等。腹泻与营养不良互为因果,造成恶性循环。

  2.心血管功能 心肌收缩力减低,心搏量减少,血压偏低,脉搏细弱,易于出现心功能不全。

  3.肾功能 肾小管功能障碍引起尿浓缩功能障碍,出现多尿和尿比重低,肾脏调节水、盐代谢能力减弱。

  4.中枢神经系统 病初烦躁不安,以后呈抑制状态或烦躁与抑制交替出现,严重者反应迟钝、智能低下。

  5.免疫功能

  营养缺乏可损害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井常合并感染性疾病,且感染迁延不愈,与营养不良形成恶性循环。

  临床表现

  营养不良同时缺乏总热量及蛋白质,二者缺乏的程度可不平行,因而临床表现亦有差异。

  营养不良分为消瘦型及水肿型两类,消瘦型以总热量缺乏为主,兼有蛋白质缺乏,又称为能量营养不良;水肿型以蛋白质严重缺乏为主,而总热量接近需要量,又称蛋白质营养不良( Protein malnutrition ),多发生于单纯谷粉喂养的小儿,轻者表现虚肿,重者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夸希奥科综合征是营养不良性水肿的一种特殊类型。

  营养不良早期表现为体重不增或减轻,皮下脂肪减少,以后逐渐消瘦、体格生长发育减慢、甚至停顿。

  皮肤干燥、苍白、松弛、多皱、弹性减低,可见脱屑、色素沉着及紫癜。头发枯黄易折断、脱落。

  肌肉松弛或萎缩,肌张力低下,可出现腹胀或舟状腹。

  常伴贫血,可为营养性混合性贫血,多种维生素缺乏,最常见维生素A缺乏,亦可见微量元素铁、锌等缺乏表现。

  严重者全身皮下脂肪消失呈皮包骨样,貌似老人。皮下脂肪消减先自腹部开始,以后依次为躯干、四肢、臀部,最后为面部。皮下脂肪恢复的顺序则与此相反。了解皮下脂肪消减顺序,有助于早期发现营养不良。常以腹部脂肪层的厚度判定皮下脂肪消失的程度,其测量方法是在腹部脐旁乳线上,以拇指和食指相距3cm处与皮肤表面垂直成90度角,将皮肤捏起,量其上缘厚度。

  婴幼儿营养不良按病情的程度分为三度,分度的特点见表2。

  I度与Ⅱ度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消瘦及体重减轻,Ⅲ度营养不良尚伴有重要脏器功能紊乱。蛋白质严重缺乏者,临床主要特点为水肿,大多自下肢开始,呈凹陷性,渐及外阴部、腹壁、上肢及面部,严重者全身水肿,出现胸腔、腹腔积液。

  3岁以上营养不良分为轻度及重度

  轻 度:3~7岁体重低于正常平均值15%~30%,7~14岁体重低于正常平均值20%~30%,皮肤苍白、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轻度松弛,精神无明显萎靡。

  重 度:体重低于正常平均值30%以上,皮肤明显苍白,皮F脂肪明显减少或消失,皮肤弹性很差,肌肉严重松弛,并有明显精神萎靡、呆滞或烦躁不安。

  婴幼儿营养不良分度的特点

  I 度 (轻 度)                          Ⅱ度(中 度)                                Ⅱ度(重 度)

  体重低于正常均值                 15%~25%                            25%~40%                                  > 40%#p#分页标题#e#

  皮下脂肪 腹 部                   0.8~0.4cm                             0.4cm以下 消                        失

  臀 部                                    无明显改变                            明显变薄                                      消失或接近消失

  面 部                                    无明显变化 减                 少                                                明显减少或消失

  消 瘦                                    不明显                                     明  显                                      皮包骨样

  精神萎靡、呆滞或不安        无或轻微                                轻微或明显                                   严  重

  肌肉松弛                                轻  微                                轻微或明显                                   明显、肌张力低下

  皮肤颜色及弹性                    正常或稍苍白                        苍白、弹性差                               多皱纹、弹性消失

  并发症

  (一) 感 染

  营养不良患儿易感染,最常见为肺炎、腹泻及尿路感染。由于机体反应性差,重症合并感染时,常无明显反应如发热、中性粒细胞升高等,易于漏诊。腹泻时,因血容量不足,可出现循环衰竭及休克。

  (二) 自发性低血糖  严重患儿常于清晨突然发生自发性低血糖、低体温,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死亡。

  诊 断

  根据病史、体重不增或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及全身各系统功能障碍表现,可作出诊断。重度病例诊断不难,轻度者可被忽视。

  定期对体重、身长、皮下脂肪、中上臂围等生长发育指标进行监测,有利于轻度或早期营养不良患儿的诊断与治疗。中上臂围测量方法是取左上臂自肩峰至尺骨鹰嘴联线的中点,以软尺测量通过该点水平的周长。

  预 防  加强儿童保健工作,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加强营养指导,积极防治各种疾病。

  治 疗  治疗原则为消除病因、调整饮食及改进喂养方法。

  (一) 加强护理

  良好的护理可减少继发感染的机会。做好食具、皮肤及口腔清洁卫生。保证充分睡眠,安排适当户外活动,定期进行生长监测,每周测体重1次,每月测身长一次。#p#分页标题#e#

  (二) 消除病因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急慢性感染,及时改进不当喂养方法。

  (三) 调整饮食

  应根据患儿病情程度、消化功能强弱及对食物耐受能力,逐步调整饮食。患儿需要的热能和蛋白质一般应大于同年龄或同身高的正常小儿,以供给赶上正常应有水平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热量。

  1.热量供给

  婴幼儿发生I度营养不良时,消化功能及对食物耐受能力接近正常小儿,仅需适当调整饮食,供给足够热量,即可达到疗效。Ⅱ度和Ⅲ度营养不良患儿因消化功能与对食物耐受力均差,常并发消化道功能紊乱,因此在原有膳食基础上从小量开始,逐步调整饮食。

  浮肿型多补充蛋白质,消瘦型多补充热量。可按患儿实际体重计算,从每日167~251kJ/kg( 40~60 kcal/kg )开始,以满足基础代谢需要。若消化吸收功能较好,可逐渐增加至每日502~627kJ/kg( 120~150kcal/kg ),待体重接近正常时,再调整恢复到正常生理需要量。

  2.饮食选择

  应选择易消化、高热量与高蛋白质( 每日2~3g/kg 或更多 )的食物,并补充适量的各种维生素与矿物质。食物应从流质、半流质到饮食、辅食添加应从少量开始。

  重症者可短期应用稀释奶、酸奶或脱脂奶等。对奶类过敏者,可选用豆浆、豆类代乳粉等。

  3.喂养方法 进食困难者,必要时可用鼻饲管喂养,待病情好转后,改用滴管或直接母乳喂养。

  (四) 促进消化及代谢功能

  口服各种消化酶如胃蛋白酶等以助消化。肌内注射蛋白同化类固醇如苯丙酸诺龙,以促进蛋白质合成及增进食欲,每周1~2次,每次10~25mg,连用2~3周,用药期间应供给足够蛋白质。

  食欲差者可皮下注射胰岛素,每日1~2次,每次 2~3 IU,注射前先服20~30克葡萄糖或静脉注射25%葡萄糖40~60ml,以防发生低血糖,可持续应用1~2周。

  中医中药如参苓白术散等加减,并可配合捏脊、推拿等,亦可采用理疗和体疗,以帮助消化,促进吸收。

  (五) 支持疗法

  食欲差者可鼻饲要素饮食,其为不必经消化即可吸收的营养物质,含有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等,或静脉滴注高营养液如15%乳化脂肪,5%水解蛋白或等渗氨基酸溶液等,亦可少量多次静脉输注全血或血浆。

  (六) 并发症治疗

  积极治疗各种继发感染及并发症,矫治并存的贫血与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症。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注意补液总量及速度,以防发生心力衰竭。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