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成就一众生往生西方,即是成就一众生作佛,此等功德何可思议。
(一)往生者本身信愿行三资粮具足,平时交代家属往生注意要项,蕅益大师云:‘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二)子女眷属发大孝心慈悲恩惠心,谨遵佛制如法护持父母亲属往生西方所谓:‘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
(三)大德莲友竭诚道义助念,成就别人往生,亦得别人成就自己往生之报,印祖云:‘劝亲修净尽儒道,祈众往生畅佛怀。’
(四)果能依上三要素如法护持助念,决定万修万人去,成就众生往生西方,圆成佛果,功德不可思议。若有往生障碍,则须竭诚求佛加被,排除障碍,成就生西大事。
切劝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应交代事,速令交代,交代后,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将随佛往生佛国想,以志诚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发慈悲,亲垂接引,令得往生。
病人心力孱弱,不易相继长念,此时全仗他人相助,方能得力。须知肯助人净念往生,亦得人助念之报,且莫说为父母尽孝应如是,即为平人,亦培自己福田,长自己善根,成就一人往生净土,即是成就一众生作佛,助念宜分班,法器惟用引磐,念佛不快不慢字字分明。
病人将终之时,正是凡、圣、人、鬼分判之际,只可以佛号开导彼之神识,不可洗澡、换衣、移动、哭泣,任彼如何坐卧,‘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各各恳切念佛,不必探彼热气,决定带业往生。
※古诗—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
可延医服药,仍应念佛,勿作服药愈病想。
应一切放下,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寿未尽,可速愈)痛苦加剧,不生惊惶,作酬业转业想。神智清时,应请善知识为之说法,令生欢喜。
切勿问遗嘱,闲谈杂话。自言欲沐浴更衣,可顺其欲而试为之,或坐或卧皆随其意,不可勉强,请人助念,供佛接引像令彼瞻视。助念轮班,询问病人念佛习惯,念佛声不可太尖锐。
不可哭泣、移动、更衣、洗澡,不必固执顶门温热之说(不必探摸),八小时后若关节硬,宜以热毛巾搭洗。
古—详载净土圣贤录、往生传、往生集;唐张善和;宋王龙舒、黄打铁、可久法师;民国印光、弘一、谛闲大师、江味农、胡松年等居士。
今—广钦老和尚、道源老法师、李炳南、赖谢妙、邱蕃薯、李济华、江翠裳、巫土鳅、刘李菊等居士,详如近代往生录、明伦月刊。
※请常至诚恭念:南无阿弥陀佛。现生消业障,临终无障碍,同生极乐国,乘愿再来。
—雪庐老人讲于台中莲社—
助念即助对方往生。助念者对往生之道理与方法,必须清楚,对方才能得到利益。
人临终时,各人神识不一。平日所为,此刻影子会一一现行,带着本性往外走。此时完全是业力在作主,力量大者,在前头。恶业多,则恶种子力量大,一冲出来就下三道。若善业多,善种子就领着上人天二道。平日有念佛功夫,就有佛种子,佛种子力量大,先出来,就蒙佛接引往生西方。若力量小出不来,别人在旁帮助念佛,就容易出来。所以平日有修持,临终时佛种子先出,往生就有希望。助念正是帮助提起佛号。
佛教徒不论平素念多少经,或多少咒,临命终时,种子出来的,唯有阿尔陀佛四字才有用,才能帮助往生。此语甚为重要,大家必须深深记住。
助念时,要遵守规矩。家人千万不能出来打扰,乱出主意。人死了不要图什么热闹。助念团来到家中,可以准备茶水,其余均不用准备。助念者必须注意二点:
一、自己吃饭,不麻烦别人,只喝茶可以。
二、万不可收红包,此绝对不可破例。
万一破坏规矩,变成不给红包就心不在焉不诚心念,助念变成去卖钱,这是破坏佛法。连收人东西也不可以。在家人去助念,拿钱就是造罪业,拿人红包这助念团就完了。大家要学印祖,否则是叛徒,不遵守规矩就是欺师灭祖。
凡是莲友加入念佛班,都有名册。班员的直接眷属相信佛法,有了事我们就去助念;若有不信的,就不用说了。这是助念的范围。
去助念,应准备的东西是—带三尺大的佛像、卧香炉、二只引磬、二只蜡烛、香(香勿间断)、一杯水及碗,这些我们带去,不论他家有无。佛像摆的位置,以病人能看到的为原则,不一定要钉上、挂上,用摆的亦可。也不一定分东西南北,因各人房子不一样,十方原来不分东西南北的,有佛像就是西方。六字、四字按照规矩念,先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再由六字转四字,用二只引磬互相配合。香烛带去用完可用对方的,若没有,不点也可以。进门后,班长先装佛像,点上烛及香,坐位安排好,就开始念。坐位安定好很重要,这可安病人的心,免得病人跟着我们东张西望。病人如果不甚危急,可从‘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开始念;若危急,从六字念;再更危急,直接念四字即可。一声阿弥陀佛,三乘皆包括,重要在能引起病人的佛号,功德就无量了。
助念者,尚须注意,凡进门前,必须先找主人,见了主人后才可以进房子,以免东西遗失被嫌疑。主人领我们上那去,我们才进那里。不助念时在一旁不做事,助念时全心在佛号上。助念中,闲杂人不进来扰乱,可以远看;不可以说要进来探病,说些动情感的话与行为,要知病人一动情就完了。助念时要尊重助念团的规则。只要是在助念,别人都不能去探病,打闲岔,以免动情爱失去正念。亦不能让病人听到其他声音,哭声更不可以。如此也许会有人发生误会,认为禁止太多,助念者要忍受这些误会。病人临终前若想喝水或吃东西,可以拿给他吃,但不能谈话,只能口念佛号拿到前面喂他吃,若说了话,病人的心理有别的声音,就不能一心了。
大家平日做功课时都要求一心不乱,临终更要一心。助念者不能咳嗽、哈啾,或发其他声音,令病人听了都不好。这要平日练习,要练习无杂音,否则病人正念着佛,被一声哈啾搅扰,就不知要魂飞何处了。正要断气,此刻最重要,于紧要关头时,家人会想聚在病人前,这要禁止,且不准哭,不可爸啊!妈啊的叫,一律要念佛,会动情就是家人乱坏的。断了气后,灵魂还没走,八识的业力还在身上出不来。功夫好与罪业重者,弹指间就出去了,普通人则出不来,如从蜗牛壳要脱出来般的难过,因此廿四小时不断佛号就保险了。古人很重视这点。孔子曰,三天后才大殓,三天后灵魂才走,圣人都懂,普通人对生死大事多半不明了。
班长要告诉家人,十二小时内不许动,不许换衣服或摸身体等,谁都不准动,过了助念时间才能动。身体若硬了用热水敷即可。助念到此告一个段落,念四句回向文,行个礼就完毕。班长有陀罗尼经被的送一条,光明咒砂送一包。出了门,我们就一概不管。
总之,助念的意义与规矩,大家不能不懂。古净土大德,有写一本‘临终须知’大家可参考研读。果能帮助一人往生,成就一尊佛,功德莫能名啊!(本文转载自‘明伦月刊’一五八期)
—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卷下—
示华权师病中法语(民廿一年)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起一丝毫别种的想念。亦不可望病速好,亦不可另起求神求天保佑的想念。有此种想念,便与阿弥陀佛之心隔开了。因此便不能得佛慈加被之力。你要晓得,天地父母,均不能令你出生死轮回,唯有阿弥陀佛,能令你出生死轮回。你若肯放下一切,一心念佛,若世寿未尽,就会速好。若世寿已尽,即往生西方。然不可求病速愈,只可求速往生。求病愈,若寿尽,便不得往生。求往生,若寿未尽,则速得痊愈。往生西方,好处说不尽,较彼生到天上,做天帝天王,尚要高超过无软无量万万万万倍。你切不可痴心妄想怕死,有怕死的心,就不得往生了。我们在世间,犹如蛆在粪坑里,囚在监牢里,苦得了不得。往生西方,如出粪坑监牢,到清净安乐逍遥自在之家乡,何可怕死。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远在生死输回中受苦,永无出苦的时期了。你若能出声念,则小声念。不能出声念,则心里默念。耳朵听别人念,心中亦如此念。又眼睛望着阿弥陀佛(即室中所供的佛)心中想着阿弥陀佛。有别种念起,当自责曰:我要仗佛力生西方,何可起此种念头,坏我大事。你若肯依我所说的念,决定会往生西方,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永劫常受快乐,了无一丝一毫之苦事见闻。又何有此种之疾病苦恼乎。傥心中起烦恼时,要晓得这是宿世恶业所使,要坏我往生西方之道,要使我永远受生死轮回之苦。我而今晓得他是要害我的,我偏不随他转。除过念佛外,一事也不念他。那就能与佛心心相应,蒙佛接引,直下往生矣。好记我语,自可速得莫大之利益。
给我贤孝的子孙们:
本人一生念阿弥陀佛,受益良多。你们若是真实有孝心,就必须帮助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那里享受永远的清净安乐,来去自在,这是我这辈子最大最大的愿望!
当知人要断气时,就像活龟脱壳,非常的痛苦。倘若你们真为我好,且希望能庇佑全家,就一定要为我切实完成以下的心愿:
一、当我病危时,千万不要搬动我的身体,不可更换衣服,更不能哭泣,哀嚎。只要虔诚为我念阿尔陀佛,求佛接引我往生西方。
二、若我神识昏迷,气息将断未断时,请勿再由医师从事注射强心剂、人工呼吸或其他紧急救护,以免动我心神,增加本人的痛苦。应该保持安静,一心念佛,方是大孝。
三、我将临终前,请急与○○○莲友联络,请求助念。电话:○○○○○○○,一切都须听从莲友指示,不可违反。
四、自我断气后24小时之内,应使佛声不断,家属可以轮班助念,因为在这时候对我最大帮助,就是持续为我念阿弥陀佛。其余丧葬事宜,等过了这段时间之后再办。
五、至于换洗、入殓……,待往生24小时后,再请礼仪社处理。(倘若怕天热有异味,可在屋内点檀香、放冰块即可。)
六、一切丧葬祭品,出殡宴客,全部素食,绝对禁止杀生,以免增加我的罪业。
七、所有丧葬皆依佛教仪规,以念佛为主。且丧祭宜节约,不铺张、不浪费。
八、逝后四十九日内,全家早晚随录音带念佛,回向我往生极乐世界!如此我才能安享真正快乐,而大家也会非常吉祥光明。
希望今后家人都能信佛、念佛。这样你们一定能够得到平安幸福!
此愿,希遵从
阿弥陀佛
立言人:
助念通告
1、念佛中保持肃静。
2、大家现在要能表达孝心(爱心)唯有念佛,在念佛声中助送他安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3、请各位亲友出声念佛,不会念的小声跟随着念。
4、助念之时,请勿—
(1)焚烧金银纸(以免污染空气影响念佛)
(2)触摸身体(免得引动他的情爱失去正念)
(3)号啕哭泣(若觉悲伤请至他处)
(4)与患者嘘寒问暖(以免妨碍念佛)
5、谈论别事,请至他处。
愿以此功德 回向○○○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贤令登彼岸
香 赞 净三业真言 安土地真言 普供养真言 本师圣号(三称) 弥陀圣号(三拜) 莲 池 赞 海会佛菩萨圣号(三称) 开 经 偈 经题 法会圣众第一 德遵普贤第二 大教缘起第三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进第五 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佛说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南无阿弥多婆夜。
序言:《太上感应篇》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李昌龄著,历代刊印传播者众多,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旨在劝善,简称《感应篇》,内容融合了较多的传统民族思想,树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确形象,许多内容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常念太上感应篇,自有护法之神护持。心境开阔,恶念不生,不受烦恼,常得清净。
阿弥陀经白话解释(上)诸大乘经,皆以实相为体,所说谛理,了无轩轾。若论机宜,则于无轩轾中,大有轩轾。以一切诸经,所说法门,皆须自力修习,以至断惑证真。方有了生死分。净土三经所说,则博地凡夫,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兼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虽具惑业,亦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
《莲池大师七笔勾》词曰: 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 嗏,出事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贤孙,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金章一笔勾。 凤侣鸾俦,恩爱牵缠何日休,活鬼乔相守,缘
《印光文钞全集》共三册,将《印光法师文钞》初、续和第三编卷一中的书信录集为上册。将第三编卷二、三、四中的书信录和初编中的序合为中册。
禅宗和净土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中的两个,他们都是大乘佛教。禅宗是菩提达摩传入中国的,但到了六祖慧能时,才以顿悟法门为主,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禅宗的特点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也就是说,禅宗的最独特之处就是以心印心,能让你在一刹那顿悟佛的境界。 但这种法门只有极少数禅宗高僧知道,而且以心印心难度极大,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的,所以说禅宗法门只接引利根上器的人。净土宗的教义最简单,可以概括为:信、愿、行。也就是相信净土的存在,发愿往生净土,念南无阿弥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卷上 婆薮槃头菩萨 造 魏永宁寺北天竺沙门菩提流支 译论 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沙门昙鸾 注解 谨案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云:“菩萨求阿毗跋致,有二种道: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道”者,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此难乃有多途。
(一)南无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称一拜或只合掌)(二)南无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如前拜称)(三)南无阿弥陀佛。(不必礼拜,但恭敬念去。跪念,坐念,立念,皆可。至少百声。千声,万声,以个人功夫忙闲而定。只宜由少增多,不宜由多退少。)
《大宝积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无论经历多长的时间,自己所作的善业、恶业都不会消亡,这些业、因遇到合适的缘,就会感受相应的善恶果报。就像种子是因,合适的水、土、阳光、温度、空气为缘,因缘相遇就能生长、开花、结出相应的果。我们所做的业也是一样,我们已造作的善与不善的业,必定会感受苦乐的果报。
人们乍一听到净土的景象,多数都不相信,这不奇怪,因为人们都局限于眼前的见识,于是认为那些眼前见不到的事物,也是如此。就像在穷街破巷居住的人,他哪里知道有高广大厦的清净呢?在小锅小碗里吃残汤剩饭的人,哪里知道有豪华餐厅的美食呢?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期盼生活富足美满,夫妻甜蜜幸福,孩子茁壮成长,老人健康长寿,事业蒸蒸日上;我们往往遇到好事就身心愉悦了,遇到不顺的事就烦恼了,修行是不是就把不好的事都修没了,把好事都修来了呢?
地藏七送往生仪轨,包含两个部分:一是临终关怀,告诉大家从病人临命终到去世后二十四小时,这段时间之内该如何正确处理,以帮助病人顺利往生西方;二是亡者去世后,我们如何处理死者的后事,及如何纪念亡人?
崔成贵老人,一九一六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出生,山西省灵丘县东河南镇东窖村人,二〇一六年农历七月十二日坐着安详往生。
彻悟大师(1741--1810)清代著名高僧,中国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俗姓马,名际醒,字彻悟,号梦东,京东丰润(今河北省丰润县)人。乾嘉时人。一字讷堂。父讳万璋,母高氏。大师幼时聪慧颖异,长而喜好读书,儒家典籍,四书五经,靡不遍览。兼善作诗、词、赋,甚为世人所尊崇。
行策大师(1628~1682),清代高僧,字截流,俗姓蒋。父亲蒋全昌,是江苏宜兴一带老一辈的儒者,与憨山德清大师为友。憨山大师圆寂后三年,时为明熹宗天启六年(西元一六二六年),有一天晚上,蒋全昌梦见憨山大师进入室内,而生下儿子,因此将他命名为梦憨。等到行策年纪稍长时,父母亲相继逝世,于是发起出世修行的志愿。
印光法师(1861年夏历十二月十二日辰时,农历辛酉年)—1940(庚辰年十一月初四),当代净土宗高僧,莲宗第十三祖。陕西郃阳人,俗姓赵。名圣量,字印光。别号常惭愧僧。少治儒学,喜读程、朱之书。曾排佛,遭目失明,继而猛省,转研佛典,以至诚所感,目疾获愈。年二十一,至终南山南五台,归依莲华洞道纯长老出家。
省庵大师(1686-1734) ,清代高僧,俗姓时,名实贤。字思齐,号省庵,江苏常熟一带时姓人氏的子弟。从小不吃荤腥。出家后,参究念佛者是谁,有所省悟,说:“我的梦醒了!”后来闭关于真寂寺,其间三年,白天阅读藏经,晚上课诵佛号。曾经到山礼拜阿育王塔的佛陀舍利,在佛陀涅槃日,大大地集合僧俗二众,广修供养。在佛前燃指,发四十八大愿,于是感得舍利放光。
蕅益大师(公元1599年~1655年),俗姓钟,江苏吴县人。父亲持诵大悲咒,梦见观音大士送子而生下智旭。年少时以孔孟圣学自我期许,曾经著作文章批判佛教,总共有数千字之多。等到一日阅读云栖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突然省悟,而把以前所作的论著焚毁。年二十岁时,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因此发起出世的志向,每日持诵佛名。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