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20课丨真正信佛的人是不会把佛陀当偶像来崇拜的!

第20课丨真正信佛的人是不会把佛陀当偶像来崇拜的!

法乐 真乐 无上乐

  「天女即问:何为法乐?」天女再漂亮也还是女人,女人对这个“乐”一向都很敏感,所以她们追着就问了一句,什么是法乐?这一问就把维摩居士的话匣子给打开了。

  在维摩居士一连串的回答里,最关键的是那个“乐”字,这点提请大家注意,下面我们具体要解释一下。

  「答言:乐常信佛。」毫无疑问,在座的每一位,我们大家都是信佛的,但我们为什么信?我们信的又是什么佛?这里面细究起来那问题就很多了。有的人信佛是因为恐惧,有的人信佛是因为有所求,有的人信佛则是因为人云亦云,大家都说好,所以他就信了。在这几类的“信”里,充斥了种种复杂的思虑和情绪,有迷惑、有茫然、有怀疑、有条件、有患得患失,什么都有,但就是没有欢喜,没有“乐常信佛”!很多人连自己信仰的佛到底是什么都搞不清楚,又哪里乐得起来呢?佛陀在《金刚经》里曾讲: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这句话其实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如果大家到现在都还把佛陀当作是一个外在的神祗,当作是一个可以寄托希望、寄托快乐、寄托幸福的外在权威,如果你们还有这样的依赖心理,那说明你们并不真正了解佛,也并不真正地信佛。你只是执著,就像你们原来执著世间财富、名气和地位一样的,只不过现在换了一个执著的对象——你执著于佛。有执著就会有束缚,执著就是束缚,不管这个执著有多伟大,它仍然是一种基于二元分别心的产物。不管是什么执著,所有的执著在本质上并无不同,正是这些或好或坏的执著,引发了我们人世间无穷无尽的烦恼和痛苦,正是它们,让你的心一直昏睡不醒,不得自由!听得清楚吗?大家能自己观察到这点吗?

  那么,什么才是“不执著”?这个词大家经常听到的,“不执著”、“不执著”,经常听到的,但是真正理解它的人可能不多。简而言之,这个“不执著”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件事,这个说法强调的,其实是——我们不应该倚赖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依赖佛陀,来构建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因为唯一真实、永恒、不变的快乐,是在我们的内在,不在外边,更不在他人的身上。换言之,这个幸福和快乐必须要向我们的精神内在去寻求,最重要的,是要向那个真如不二的最高灵性层次去寻求。你们能明白这点,相信这点,才可以说是真正地在信佛!因为佛陀在了义经典里就是这么教导我们的,佛陀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又说“即心即佛”,还说“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类似的开示还有很多很多。所以,你们说你信佛,那佛说的这些你信不信?信的话怎么还这么烦烦恼恼、颠三倒四的?

  所以,真正信佛的人是不会把佛陀当作偶像来崇拜的,他也不会把佛陀当作权威来依赖,佛陀是修行者在内在探索中最后需要放下和超越的对象,准确地说,佛菩萨以及一切的善知识,都应该是我们学习并勇于超越的对象,而不是执著粘缚的对象。只有彻底地破除一切迷信,才能焕发出内心最彻底的自觉!就像达摩祖师当年说的:不可将佛礼佛!更彻底的,是我以前跟你们某些居士说过的,“文殊菩萨仗剑杀佛”,这个故事听过吗?在佛经上讲,文殊菩萨曾经故意拿把剑,装模作样地要杀佛,他借这个因缘帮助五百阿罗汉把法执给破了。所以我们要向这些前辈圣贤学习,这点对佛对法的执著一破,你们才会真正晓得佛菩萨的苦心,才会晓得佛陀有多伟大!因此,只有遵循佛陀教导的究竟解脱之道,破除一切执著,这样的信,才可以谈得上是“乐信”,才是真正的“乐信”。

  「乐欲听法。」这个法的本意是指佛陀所发现的宇宙人生的真理,依法修行,可以提升心灵境界,洞察生命实相,获得解脱。所以我们喜欢听法,喜欢研究佛法,这个是没有错的,但这里面有两个问题就需要留意了。第一,不要把手指当作月亮。佛陀所说的经典、所有的语言文字,不论了义或不了义,都不是真理,它们只是指向月亮的手指,了解吗?它们指向真理,但它们并不是真理本身。真理是贫乏的语言文字永远也无法表达的,它是伟大的奥秘,不可思议的奥秘,任何可以说出来或者写下来的字句都不是真理。真理只跟修行者当下的心灵体验、直接体验有关,对真理的任何言谈或理智的想像,其实都远离了真理。

  希望大家明白,真理不在这上面(指嘴),也不在这上面(指经书),这个——你们手里拿的只是一份心灵地图,我们可以通过它,回归内在,找到一直存在于我们内心的真理。真理只来自于我们的内心,法来自于内心,需要你们自己去认识。我们平常获得知识的方法,不是通过阅读,就是通过听别人讲,但是如果你们想要领悟真理的话,那就必须要去直接探索和体验了,绝对不能依靠智力上的推衍或思辨。因为思想和文字都不是真理,说得严重点,它们只能歪曲真理,它们只是法的歪曲,这个要点大家一定要把握住,不要错解了!

  第二,我们固然不应该执著于语言文字,但我们却要善于运用法的语言,来弘扬正法,接引后学。据记载,佛陀当年,老人家证悟大道后,本来是不想说法的,但是大梵天王来求他,佛陀就说:“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那个真相实在是太宏大,真理实在是太深奥、太玄妙了,一般的凡夫众生根本无法想象,也无法理解,所以有什么好说的呢,说也白说,不说也罢!佛陀当时就是这样的心情,后来是大梵天王再三地恳求,佛陀出于慈悲,才不得已说出了三藏十二部。所以佛陀用语言来为我们众生开演法义,这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

  他老人家临涅槃前曾说,我没有说出来的法就像是大地土,我已经说出来的法就像是指甲土,不成比例。意思是说,关于真理,我只不过说了一点点而已。所以语言文字所能表达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而且限于古印度当时众生的文明程度和文化背景,佛陀所能运用的语言表达形式也实在是不多,他既要照顾到众生的接受习惯,又要尽量准确地传达他独特的洞见,所以他选择的是一种比较朴素、比较没有宗教神学色彩的语言模式,但即使如此,到了后来,最最具有学术意味、最最具有科学实践精神的佛法佛教,还是被披上了一层厚厚的宗教外衣。到了现在,时至科学思想越来越开放昌明的现代,这层宗教外衣,无疑已经成为了一道门障,它阻碍了更多人正确地了解佛法,了解佛法所指向的心灵真谛

  所以,“乐欲听法”、喜欢研究佛法的菩萨你们要注意了,你们学佛并不仅仅是听听想想就OK、就够了,你们有责任把艰深难解的佛法转译成契合时代的语言,尽量运用科学的语境,撕开宗教外衣,显露佛法真意,以引导更多的众生理解和接受正法。这个是时代赋予我们佛弟子的使命!能做到这样的,我认为,才是真正的“乐欲听法”。

原标题:佛陀不是佛弟子的偶像?!丨《维摩诘经·菩萨品》20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