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自序

自 序

在二千五百年前,现代人称谓的科学还没有明确分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以一体化的哲学出现的。如此以来,在现代人惯于用实用科学来量度一切的情况下,我们和释迦牟尼的思想隔阂便越来越大。以致于使我们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的认识只停留在误解和模糊的层面上。只要我们冲破固有的成见和文言文带来的麻烦,平心静气的用现代科学的分类方法来分析归纳,便会发现佛法科学含量是非常高的。仅以佛教的唯识学为例,它对于人心理的分析和描述比西方任何一个心理学家都更为精致、严谨、准确。再以本经为例,通过学修我们就会发现,其中涉及到人类的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和本体论,几乎哲学中所有的问题都在其中得到了反映,以致使人很难用一个概括而通俗的概念来为它命名。也几乎包括了我们目前所常见的所有文学样式。如诗歌、散文、理论等。所有这些内容和形式如果我们有心量有能力有智慧来发掘她,都将给我们的生存和生活带来文明和进步。这种没有阶级和国度的思想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遗产,其智慧之高,覆盖面之广,可以和同时代的古希腊文化相媲美。

当然我们没有必要将现代科学和佛经中的“悬记”与思想命题对号入座,更没有必要将科学家的封号加冠在释迦牟尼头上,只要我们能够认识到佛经具有现代科学文明的“母体性”就可以了。孙中山先生说:“佛学是哲学之母”,已经站在社会科学的角度对佛陀思想所具有的母体性给予肯定,我们是否可以抱了宽容虚心的态度,以平常心从《维摩经》的学说中得到更多的哲学启示和人生教益呢?

就我所知,很多知识分子非常喜欢讨论宗教或者佛教为什么会长期存在的问题,这显然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问题,一言半语是说不清楚的。在此,我只想把几年来自已学习思考的结论告诉人们:佛教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从这一事物的内质来看,是因为它具备了三性:第一,合法性。即它的思想和方法,部分或者全面揭示了人生和宇宙的规律。如佛法中说:一切生命现象都在生老病死当中,一切精神现象都在生住异灭当中,一切物质世界都在成住坏空当中,以及三法印和缘起性空的思想理论等等。第二,自由性。即教义中化导人们如何处理好心物关系,对待名利,慈悲智慧,平等无我等思想,总是以让人们获得心灵的自由,突破人生和人类的局限性为旨归。第三,协调性。佛教的教义和为人处世的原则,对人与人,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团体和社会具有协调性。它使一个家庭或民族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因为佛教教义中固有的三性特质,才使得它屡经风霜却依然青苍。当然人们从其它角度和层面也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但事物的内因对事物的兴亡起主导作用这确是人类共同的认识经验。这一点只要人们注意观察分析生活是不难发现的。

在今天谈论到佛教,人们会不加思索地说:佛教是宗教。至于她和其它宗教有无本质的区别,人们不会再深究了。误解也就从这种不求甚解中产生了。在此我不想论证佛教和其它宗教的同异,我只想从正面引出一段话供有识之士来认知佛教:“佛祖是一位伟大的教师,他是一位认识到关于人的存在的真谛的`觉者'。他的教义不是诉诸超自然的力量,而是弘扬理性。他要求人人使用各自的理性去领悟真理,而他不过是领悟真理的第一人而已。人一旦开始领悟真理,就要努力去行其道,发挥理性的力量和对世人的爱。只有成功的做到这点,人才能够摆脱各种邪念。根据佛祖的经义,人不但要晓得自身的局限,还必须知晓自身蕴藏的力量。大彻大悟之人,可达到的一种精神状态--涅槃,并非人的无助和顺从,相反却是将人的力量发挥到极致的境界“(《精神分折与宗教(美·埃利希·弗洛姆著)》)。在此段论述的后面弗洛姆还引用佛经故事中,因兔子的惊醒狂奔而导致的动物王国覆没的故事告诉人们,我们有局限的甚至是错误的对世界的感知和认识,是我们生命痛苦的主体因缘。

《维摩诘所说经》是一部以人名立名的佛经。维摩诘是梵语人名的音译,中文叫净名,出生在中印,是一位大富长者。他身材高大,智慧卓越,辩材无碍。出入于酒楼闹市而方便弘法,接引众生,是火中金莲,在家出家的模范,智者的化身

我从1987年开始学修《维摩经》。从1992年动手用圆珠笔写作,一式两份,一般是白天教务之余的空闲阅读有关资料,做笔记,晚上写。虽然有一定的古文功底,但可以说,还是一句经文一句经文抠出来的。其中甘苦,唯有自心可知。既要战胜自我的懒惰,又要排除外在的各种干扰。终于认识了维摩诘。同时也被他无碍的辩才,宽阔的胸怀,和所展现的境界所摄受。在不知不觉中,增长了智慧,拓展了胸怀。认识人生宇宙的方法和观点由此变得多角度多层面,深刻而灵活。对我的为人处世,工作学习有很大的受用。就学术观点仅此一点来说,维摩经中的不二法门,可以说将我的思想认识水平推向了极致。我此时此刻怀着一种感谢的心情写出这段文字,不能表达我的心情于万一。

在实际生活中它的思想在我内心深处不断沉淀和升华,使我经受住了一次次磨难和考验,不但不在逆境中沉沦,而且从内心深处无怨无悔,对关心我的人和忌恨我的人,一直怀着感激和护持的心想。我知道如果没有他们,我所固有的习气和毛病会使我在不知不觉中远离真理而去,从而从客观上克服了我许多的缺点和不足。对于名和利,这个活在世间的人,都不能回避的问题,我从中找到了答案,并确立了自已的名利观,在生活实践中渐趋知行合一。人生的路渐次明朗起来,综合修为的能力有所提高。我在各种场合把《维摩经》推举给有缘的人,完全出于本心本意,我坚信每一个有缘人和追求真理的人都会开卷有益。

我以为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人,共同的缺点和错误是心性浮燥和心被物迷。心性浮燥的原因很多,比如在社会的变革中不能给自已定位,心理失衡,传统的知识和信仰基础被现代科技和文化思潮所动摇,信息量前所未有的增大,物质极大的丰富,为了生计,人的生活被割裂,心被物化等等,这一切都是人们在享受这个世界的同时,迷失了感悟人生和世界的能力,心性被蒙上层层厚厚的浓墨重彩。宁静的家园,安祥的生活弃我们而远去了。人心的纯朴,人心的光明,只成为一种美好的呼唤。人们希望回归自然,回归信仰,回归生活,又往往苦于找不到一个支点,来处理外部世界的变化动荡和心的宁静安祥。而维摩诘却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的典范。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思想和言行值得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思考。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维摩诘!

在佛力的加被下,我终于拿出了初稿,我知道大乘佛法浩如烟海,我只是在海边拾到几枚海贝,尝到了海水之一味,现在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能有胆量将此书奉献在诸位善知识面前,是处于对维摩经的无限热爱和对维摩诘的由衷敬仰。我希望有缘人都能学修维摩经!

妙 华

1997.1.2日于北京广济寺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