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六祖坛经讲记 第38集

  六祖坛经讲记 第38集

  烦恼暗宅中 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 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 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 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 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 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 各不相妨恼

  【烦恼暗宅中,】〔暗〕就是无明,无明让你看不清楚,你就会自寻〔烦恼〕。举个例子,当你是婴儿的时候,你没有看过你出生,因为那时候你不懂。当你要死亡的那一天,你也没有看到你死亡,因为那一刹那你自己不知道。为什么你能知道死亡?因为别人有生死,你看到别人的生死,所以你知道有生死的问题。但是你不只看不到你的过去和未来,你人生的这段时间,你也根本看不到,你根本看不到你在做什么,你只知道你的烦恼、痛苦和无奈,你只感觉到别人不了解你,但你又何尝了解别人。你这一生到底做什么,你不知道,这统称自己的无明障碍到自己,所以六祖才说,一个有〔烦恼〕的人像在一个暗无天日的房子里面。

  【常须生慧日。】你应该生起智慧,就像一盏灯像太阳一样。你要生起智慧,就要像前面说的「合理还归一」,你要明白真正的道理就是那颗心,那一颗心明白了,智慧就打开了。

  【邪来烦恼至 ,正来烦恼除。】这是《坛经》里面很重要的修行概念。什么叫〔邪来烦恼至〕?〔邪〕就是不正,不正就是错误的观念,就是你自己的偏见、邪见。一个人的〔烦恼〕还不是来自自己错误的观念!你不相信,你把每个人的烦恼做一个调查统计,都来自于你不明理。烦恼你的孩子不听你的话,却没有烦恼你不听自己的话,这就很奇怪。曾经有很多父母问我怎么教育子女,我回答:「让你的子女感动!而不是讲一番大道理给你的子女听。」你要跟他讲什么道理?你不要以为听完《六祖坛经》以后,回去给他讲道理,你想跟他说什么?「智者不言,言者不智。」为什么这么讲呢?你明明知道他不认同你,你跟他讲那些话,根本就没有意义。你要让他认同你的人,就要让他感动;让他感动之后,话不需怎么讲,他也知道该怎么做。所以无论面对任何问题,你去做就对了,而不是在那边争辩、在那边讲,那些都无济于事,只要你以身作则,尽心尽力教养他,无怨无悔的去做,因为他是人,他有佛性、有良心,一定会被你感动;只是有的人个性倔强,不会在你面前认错,你知道就好了。好好地教育你的子女,侍奉你的公婆,好好地对待你的另一半、你的朋友、你的同事,好好对待跟你有因缘的人,无论他们对你怎么样,你就尽心尽力对待他们就对了,这样必定成佛,那你还有什么烦恼?讲完了,你人生有什么问题?烦恼怎么起?你有正确的知见,〔烦恼〕自然不就消除了吗?我们常讲想开不就好了吗?

  另外以修学的角度来谈,你现在在静坐念佛或诵经,突然有个邪念生起了,这叫〔邪来烦恼至〕,你在诵圣人的经,但你的思维是这么邪恶,产生极大的冲突。或是你在打坐,刚开始坐,坐下去像佛祖,但坐在那边越想越气,因为你的心中有怨恨,每个人都是有怨有悔,你不觉悟,怨恨怎么会消?觉悟了,哪来的怨恨?当你发现你的观念不对,「唉呀!罪过罪过,阿弥陀佛,我为什么生起这样的观念!赶快拉回来,赶快生起我的正见。」这叫〔正来烦恼除〕,但这样修叫对治,真是累,这是二乘人小乘人的修法。

  【邪正俱不用,】〔邪〕念也好,〔正〕念也好,都是心在起作用,只是我们在作用当中把它分为邪跟正。不论你在想什么,念头就是念头,它还不是念念无常!不管是什么念,它都是一念接一念,所以你不需要一起什么念,就在那边拉来拉去,〔不用〕就是不执着,只要知道这些都是如梦幻泡影,都不是永恒的。你透过这样的训练,就可以知道你的情绪,你不用在乎你的情绪。情绪跟念头差别在哪里?念头比较细,情绪比较粗糙,情绪还没有起来,念头已经聚集了。就好像说水已经堵住了,它开始满起来,情绪就起来了。你明白这个道理,只要不执着你的念头,在那个当下,自然就能够恢复自心的清净。

  【清净至无余。】大乘的修法,这才是顿教法门。你可以看到〔清净〕不是没有念头,比如有一幅画叫《风雨中的宁静》,真正的静不是没有嘈杂声,而是不被影响的意思。小乘的修行人是在深山古洞,大乘的修行人就是在闹区,在家人最适合学大乘法,因为你们每天都要在这种环境生活,但是,你虽然有修大乘的条件,却一直想找个地方〔清净〕,不用找啦!往你内在不就清净了吗?所以在家人有这样的优势,小乘法反而是出家人修的,例如藏传佛教,很多人一辈子都在喜马拉雅山闭关,他们有那样的条件。不要羡慕别人,要知道彼此的分别和作用。

  【菩提本自性,】〔菩提〕就是觉的意思,这句话就是说觉悟的本能就在你的〔自性〕。佛性就是觉性,这个「性」又可以叫做可能性,所以每个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但这是你自己要去促成的。你要到哪里去求个佛呢?或去求个觉呢?

  【起心即是妄。】〔起心〕就是起心动念想要去追寻,那根本就是〔妄〕想,这就是一般人所犯的毛病。

  【净心在妄中,】清净的心就在妄心里面。菩提在哪里?菩提就是烦恼,烦恼止息,不就菩提了吗?妄心止息了,不就净心了吗?例如你现在心很乱、很烦,一直想逃避它,却逃避不了,就是因为它那么强烈,所以才将目标那么明确地指给你看,你应该感谢它,因为它指引你去见性;就是因为这样,你才知道「净心在妄中」。接着你渐渐会懂一个道理: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接受一切!当你真的接受了,到一定程度,你就会发现那个不可思议的境界会现前。现前的意思也是个假名,只是因为息妄显真,那个真也是个假名,这是境界,只是你个人的体悟而已。姑且叫见性也好,叫三昧也好,都是一个名称,你能够碰触到,你就能够知道。

  【但正无三障。】〔正〕就是正见。〔无三障〕是什么?就是无烦恼障、无业障、无报障,这三障就是惑、业、苦,〔障〕就是障碍。谁在障碍你?观念不正确,就障碍你。详细来说,烦恼就是从迷惑来,因为迷惑才会莫名其妙产生那么多烦恼;你的心被迷惑了,你的观念错误了,你的行为必然错误。业障就是行为,你的所作所为。有人常讲:「师父啊,我业障深重。要诵哪一部经比较有用?」你去做比较有用啦,不要不明白真实义。有人诵完《慈悲三昧水忏》之后就去吃鸡腿;我也曾经看过,在家人穿上出家人的衣服在诵经,因为出家人行情比较高,所以有些人浑水摸鱼,为了待遇比较好而出家,佛祖看了一定流眼泪。我也看过在家人为往生者诵经时,一边诵一边喝啤酒,因为天气太热了,这真是啼笑皆非。家属也不懂,你请他来诵经做什么?不如你们家属自己诵就好了。业障就是你的行为障碍你自己,你的行为来自你的观念,既然观念不正确,行为自然不正确,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报障,当然是痛苦,所以叫苦,这叫〔三障〕,这就是「思想、行为、结果」的轮回。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讲的是别人。如果这十个字你懂,就好修行。我常讲:「别人是别人,你是你。」如果你真的想当个真正的修行人,就是一切都没有障碍到你、妨碍到你。很多人刚开始要修行,障碍就起来了,回到家里煮菜就要分锅,或是要求全家跟着吃素,妻儿很无奈,只好跑出去吃麦当劳。你不要因为自己想修行,就要别人跟你一样改变,时间到了,他们自然会变,你勉强别人改变,会让人家痛苦,这就是你的罪过;你虽然是好意,自以为这是对他好,但别人不见得要听你的话。世界上就是有那么多人产生那么多的怨恨,你认为好的,对别人来讲不见得是好,你今天来修行,要吃素也可以,不吃素我没有说不可以,因为我主要是要跟你谈心,你什么时候要吃素,自己决定。没有人像玄奘大师那么明理的,他去度窥机大师的时候,窥机大师跟他说:「要我出家是有条件的,我要一车美女、一车美酒、一车书。」若不是玄奘大师对他那么了若指掌,怎么会答应他?色也不离,酒也不离,还答应你出家,那玄奘大师不是要背很大的罪过吗?但玄奘大师知道他的根器,「都答应你,以后你自己就会戒。你不懂,我硬要你跟着我这样做,反而会带来痛苦。」不要因为你修行之后,你家就分成两派。万一你家又有一个人去修道,就变成三足鼎立。万一再有一个人,就变成五胡乱法、战国七雄…,有够乱。很多家里修道的人都互不欣赏,看起来真是辛苦。所以你要「一切尽不妨」。我讲别人,是因为一般人的潜意识,都是认为别人在障碍你,你一看就看到别人,觉得是别人给你设障碍,这是个很错误的观念,别人不会妨碍你,你也不要妨害任何人。现在一般人,一下批评政治、宗教,一下批评社会、教育…,这没有意义,会批评,会抱怨的人,就是有碍,它会障碍你。你真的是修道人,看这个世间,看到所有的一切,完全不妨碍你,这就是正见,你要有这样的正见。

  【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讲的是自己。儒家就常有这个概念,曾子讲「吾日三省吾身」,你看你自己就好了,你看什么别人呢?〔与道即相当〕,〔道〕就是心的意思,修道就是修心,悟道就是悟心,一个人能够常见自己的过,才能够跟自己的心境契合。你要深入〔见己过〕,不要看到表面的缺点,粗糙的脾气,你要能够看到你的潜意识,你以前不敢面对的问题,都要掏出来。你来听我的课,我已经帮你挑了不少问题出来。有人听我的课,本来身体好好的,听完都体无完肤。很多人不敢面对,或者那是你根本没有察觉过的问题;每个人反省自己的工夫不一样,也就是你的反省有没有很深入很深入呢?

  【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我以前常教「人际沟通」的技巧,这两句话懂了,你就没有什么沟通不良,没有办法跟人家相处的问题。你不懂,是不明白〔色类自有道〕,〔色类〕就是指的一切众生,我们是人,比较关心人,所以色类就是一切大众。每个人因缘条件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想法、看法和做法,学佛的不可以排斥没有学佛的,因为你要知道,他的因缘条件跟你不一样,所以他才有这样的作为。你不要气他,不要轻视他、排斥他,你应该体谅他、悲悯他。比如,我们不可以看到白道的人就毕恭毕敬,看到黑道的人却指指点点。遇到白道和黑道的人,你都可以跟他们闲话家常,他们有他们过去的因缘;那现在的因缘呢?因为见到你,你对他会产生影响力,你的行为和你谈话的内容都会影响到他,如果你能够跟一个陌生人谈一次话,你就有可能改变他的人生,好比「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就看你会不会谈。一般人谈话都没有主题,不是谈不出所以然,就是一直想要教训别人,所以人家不想听。还有,人们的内心很渴望你谈一些有意义的话,就像一个口渴的人,想喝真正的山泉水,你却拿墨汁给他喝,不然就拿调味的饮料给他,越喝越口渴。每个人的环境条件不一样,但是我们不要彼此有障碍。家庭当中夫妻两个人对教育子女的看法不一样,或父母两个人对处理事情的看法不一样,任何地方都可能不一样,你怎么能够相安无事呢?就是要懂得彼此尊重。再加上如果你讲话真的很有道理,任何人都会听你讲。这个道理你懂了,在你工作上或生活中,你就会有很高的成就,开会也好,协商也好,谈判也好,沟通也好,换成佛法,度人说法也好,都是这个样子,〔色类自有道〕从这句话去尊重体谅每个人,然后又能够提出你的正知正见,那当然妙不可言。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