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楞严经》轻松学 卷七(之七)

楞严经》轻松学 卷七(之七)

  阿难,由因世界虚妄轮回,动颠倒故,和合气成八万四千飞沉乱想。如是故有卵羯逻蓝流转国土,鱼、鸟、龟、蛇,其类充塞。

  “阿难,由于众生与世界所成的‘虚妄轮回’当中,有互动颠倒的缘故,便会发生‘阴阳气’之相互交合,而形成了八万四千种,或者飞升,或者沉潜之杂思乱想。”

  “因此有了‘卵生’众生,流转在各个国土当中,如鱼、鸟、龟、蛇之类,数量极多,充满世间。”

  【卵羯逻蓝】汉译“凝滑”,在孕育生命的卵壳之内,既有相对“凝固”的部分,例如“蛋黄”;也有相对“润滑”的液体部分,例如“蛋清”,因此得名。泛指一切“卵生”众生。

  所谓“八万四千”乱想,是形容所发生的杂思乱想数量极多,数不胜数,并非确切数字。

  “卵生”众生需要具备四种出生因缘:父缘、母缘、自己业缘、温暖之缘。

  “卵生”众生种类很多,世尊仅列举了鱼、鸟、龟、蛇四大类,作为代表。其中,“鸟类”属于“飞升”的杂思乱想,鱼、龟、蛇三大类则属于“沉潜”的杂思乱想。

  这是“十二类众生”当中的第一类,“卵生”类众生。

  由因世界杂染轮回,欲颠倒故,和合滋成八万四千横竖乱想。如是故有胎遏蒲昙流转国土,人、畜、龙、仙,其类充塞。

  “由于众生与世界所成的‘杂染轮回’当中,有欲望颠倒的缘故,便会发生‘雌雄体液’之相互交合,而形成了八万四千种,或者横行,或者竖立之杂思乱想。”

  “因此有了‘胎生’众生,流转在各个国土当中,如人、畜生、龙、天仙之类,数量极多,充满世间。”

  【胎遏蒲昙】汉译“泡”,指胎儿生存在母体的胞衣之内,羊水之中,因此得名。泛指一切“胎生”众生。

  “胎生”众生需要具备三种出生因缘:父缘、母缘、自己业缘。

  其中,人和天仙属于“竖立”之杂思乱想,站立行走或直立飞行;龙和畜生则属于“横行”之杂思乱想,横躺飞行或横躺爬行。

  这是“十二类众生”当中的第二类,“胎生”类众生。

  由因世界执着轮回,趣颠倒故,和合暖成八万四千翻覆乱想。如是故有湿相蔽尸流转国土,含蠢蠕动,其类充塞。

  “由于众生与世界所成的‘执着轮回’当中,有趋向颠倒的缘故,便会与‘暖湿之气’相和合,而形成了八万四千种,或者翻动,或者覆扣之杂思乱想。”

  “因此有了‘湿生’众生,流转在各个国土当中,如覆扣的含蠢之类,和翻动的蠕动之类,数量极多,充满世间。”

  【湿相蔽尸】汉译“软肉”,指湿生众生最初的样子。泛指一切“湿生”众生。

  “湿生”众生需要具备三种出生因缘:自己的业缘、湿润之缘、阳光或温暖之缘。它们没有父母,全凭业力与外缘和合而出生。

  其中,所谓“含蠢”,大约指湿湿虫之类,背部有软壳,覆扣而行走。所谓“蠕动”,则指潮湿地方自然出生的较软的虫类,种类很多,都是软体动物,它们一边翻动,一边蠕动而行走。

  这是“十二类众生”当中的第三类,“湿生”类众生。

  由因世界变易轮回,假颠倒故,和合触成八万四千新故乱想。如是故有化相羯南流转国土。转蜕飞行,其类充塞。

  “由于众生与世界所成的‘变易轮回’当中,有假想颠倒的缘故,便会与‘触尘’相和合,而形成了八万四千种,喜新厌旧之杂思乱想。”

  “因此有了‘化生’众生,流转在各个国土当中,如转化蜕变为飞行之类,数量极多,充满世间。”

  【化相羯南】随业力发生色形变化,舍旧身赴新身,泛指一切“化生”类众生。其中,“羯南”汉译“硬肉”,指其新身体直接成形,不同于“湿生”类众生,需要缓慢成形。此外,“羯南”也是对于众生的通称,故以下各类众生都称为“羯南”。

  在“化生”类众生当中,不仅包括蝴蝶、飞蛾、苍蝇、蝉等等动物,还包括天道众生。它们在临终之际,不经过中阴身,直接舍弃旧身,随福德业力变化出新身,化生在天界当中,也叫“化生”。

  这是“十二类众生”当中的第四类,“化生”类众生。

  由因世界留碍轮回,障颠倒故,和合着成八万四千精耀乱想。如是故有色相羯南流转国土。休、咎精明,其类充塞。

  “由于众生与世界所成的‘留碍轮回’当中,有色相障碍之颠倒的缘故,便会与‘色相执着’相和合,而形成了八万四千种,渴望色相精明发光之杂思乱想。”

  “因此有了‘有色’众生,流转在各个国土当中,如鬼神当中的休、咎精明之类,数量极多,充满世间。”

  【色相羯南】泛指一切“有色相”众生。

  【休、咎精明】指主宰吉兆和凶兆的精明光耀类鬼神。其中,“休”指吉兆,“咎”指凶兆。

  除了“休、咎精明”的鬼神之类,动物当中的萤火虫,以及海底的各种发光动物,也都属于“有色”类众生。

  这是“十二类众生”当中的第五类,“有色”类众生。

  由因世界销散轮回,惑颠倒故,和合暗成八万四千阴隐乱想。如是故有无色羯南流转国土,空、散、销、沉(沉),其类充塞。

  “由于众生与世界所成的‘销散轮回’当中,有厌弃色相之迷惑颠倒的缘故,便会与‘暗昧’相和合,而形成了八万四千种,渴望以阴暗来隐藏色相之杂思乱想。”

  “因此有了‘无色’众生,流转在各个国土当中,如空、散、销、沉的‘四空天’之类,数量极多,充满世间。”

  【销散轮回】指“销色归空”之轮回。

  【无色羯南】泛指一切“无色”众生,以虚空暗昧隐去色身。虽无“业果色”之粗色,尚有“定果色”之微细色。

  【空、散、销、沉】以“四空天”为例,“空无边处”的众生属于“空”,灭色归空的缘故;“识无边处”的众生属于“散”,识心散布于无边虚空的缘故;“无所有处”的众生属于“销”,销毁第七识,到达无所有心的缘故;“非想非非想处”的众生属于“沉”,沉溺于顽空的缘故。

  此外,如虚空神“舜若多神”,以及各类“风神”等等,也都属于“空、散、销、沉”的“无色”众生之类。

  这是“十二类众生”当中的第六类,“无色”类众生。

  由因世界罔象轮回,影颠倒故,和合忆成八万四千潜结乱想。如是故有想相羯南流转国土,神鬼、精灵,其类充塞。

  “由于众生与世界所成的‘罔象轮回’当中,有妄想影像之颠倒的缘故,便会与‘忆想’相和合,而形成了八万四千种,潜藏纠结之杂思乱想。”

  “因此有了‘有想’众生,流转在各个国土当中,如神鬼、精灵之类,数量极多,充满世间。”

  【罔(音:网)象】没有色相,而以忆想之现象为相。“罔”:无,没有。

  【想相羯南】泛指一切“有想”众生,以忆想为自相。关于其忆想之内容,多为贪求灵通,忆念种种神明功德之类。

  “有想”众生当中,包括山神、海神、江河神、城隍、土地,以及魑魅、魍魉等鬼神,还有汲取天地万物灵气的各类精灵,等等。

  这是“十二类众生”当中的第七类,“有想”类众生。

  由因世界愚钝轮回,痴颠倒故,和合顽成八万四千枯藁乱想。如是故有无想羯南流转国土,精神化为土、木、金、石,其类充塞。

  “由于众生与世界所成的‘愚钝轮回’当中,有愚痴颠倒的缘故,便会与‘愚顽之心’相和合,而形成了八万四千种,枯竭心念之杂思乱想。”

  “因此有了‘无想’众生,流转在各个国土当中,如精神枯萎,退化为土、木、金、石之类,数量极多,充满世间。”

  【枯藁乱想】枯竭心念之杂思乱想。

  这些众生所枯竭的心念,乃是第六意识之粗念,而其第七识之微细念并未彻底断尽,故名“乱想”。只是由于其心念不起现行,以念灭念,念念趋于枯萎,最终到达“无想”之境地,以愚顽“识心”退化为土、木、金、石之类。只显现第八识之“相分”,其“见分”则暂时萎靡枯竭,暂时不发生作用。

  【无想羯南】泛指一切只存色相,而枯竭念想之“无想”众生。

  根据这段经文,可以知道,自然界的一切无非都是“众生”,其中,“土”为遍布大地之沙子、土壤,等等,它是一切生命的营养来源,可以认为具有潜在的生命力;“木”则包括一切植物在内,植物虽然没有心念,却存有“感受”能力,虽说算作“无情”,但显然具有生命;“金”则泛指一切金属之类,具有华丽的外表,那就是一种潜在的生命力;“石”泛指一切矿物质,也各有其精彩之处,或圆润,或晶莹,或朴实坚固,等等,也具有潜在的活力。

  在民间传说当中,常有“望儿山”、“望夫石”之类的记载,那不仅仅是传说,依据《楞严经》此段之开示,彻底绝望的人,其心念枯竭之后,便会退化为土、木、金、石之类。因此,许多传说确有其事。

  在“无想”众生当中,也包含着那些修行无想定的“无想天”众生,它们未必高居天界,也或许就在自然旷野之中。天堂与人间的距离不见得是“空间”距离,更多的,恐怕是“心境”之距离。

  极乐世界娑婆世界也是如此,所谓“十万亿佛土”之距离,也不过一念而已。古人云:“生则实在生,去则实不去”,究其深意,一则众生法身本无往来;二则无量世界本是重重迭迭,交融无尽,“如百千灯光照一室”,都在当处一心,您往哪里去呢。

  故云:“随其心净则国土净”,如果心地足够清净,则当处就是净土;乃至于,一念间遍往无量世界礼敬供养诸佛,也有可能。即便做不到,转而发愿求生净土,那也需要临终时“心不颠倒”才能够往生。

  如何是“心不颠倒”?对于娑婆世界的一切没有丝毫留恋,对于无量寿佛的大慈大悲以及极乐世界的无尽庄严确信无疑。

  这是“十二类众生”当中的第八类,“无想”类众生。

  由因世界相待轮回,伪颠倒故,和合染成八万四千因依乱想。如是故有非有色相成色羯南流转国土。诸水母等,以虾为目,其类充塞。

  “由于众生与世界所成的‘相待轮回’当中,有虚伪颠倒的缘故,便会与‘沾染之心’相和合,而形成了八万四千种,互相依赖之杂思乱想。”

  “因此有了‘非有色’众生,流转在各个国土当中,如水母之类,依赖水沫成为色身,所以它本身没有视觉,需要把虾当做它的眼睛,等等,诸如此类,数量极多,充满世间。”

  【因依乱想】互为因缘,互相依赖的杂思乱想。

  【非有色相成色羯南】泛指一切“非有色”众生,它们本来没有色身,只好用沾染之心,依赖其它东西作为色身,通常没有眼根和视觉。

  在“非有色”众生当中,除了水母之外,还包括各类软体寄生虫,例如人体内的蛲虫,等等;也包括鬼神当中的“依草附木”之类,所以数量极多,到处都有。

  这是“十二类众生”当中的第九类,“非有色”类众生。

  由因世界相引轮回,性颠倒故,和合咒成八万四千呼召乱想。由是故有非无色相无色羯南流转国土,咒诅、厌生,其类充塞。

  “由于众生与世界所成的‘相引轮回’当中,有识性颠倒的缘故,便会与‘诅咒之心’相和合,而形成了八万四千种,听从召唤之杂思乱想。”

  “因此有了‘非无色’众生,流转在各个国土当中,如听从咒术召唤的诅咒鬼、扶乩鬼、厌生鬼之类,数量极多,充满世间。”

  【相引轮回】相互牵引之轮回。

  【非无色相无色羯南】泛指一切“非无色”众生。这些鬼神众生虽然没有色身,但却可以听从咒术的召唤,借着咒术显现出种种灵异之相,故名“非无色”。

  【咒诅、厌生】诅咒鬼和厌生鬼,此类鬼怪可以在某些邪恶咒术的召唤下,去伤害他人,甚至取人性命。

  这是“十二类众生”当中的第十类,“非无色”类众生。

  由因世界合妄轮回,罔颠倒故,和合异成八万四千回互乱想。如是故有非有想相成想羯南流转国土,彼蒲卢等,异质相成,其类充塞。

  “由于众生与世界所成的‘合妄轮回’当中,有欺罔颠倒的缘故,便会与‘异类之心’相和合,而形成了八万四千种,相互借用之杂思乱想。”

  “因此有了‘非有想’众生,流转在各个国土当中,如蜾赢蜂把螟蛉幼虫抱回来,在其中产卵,最终把它变成自己的后代,等等,数量极多,充满世间。”

  【罔(音:网)】欺骗,虚妄。也叫做“欺罔”。

  【非有想相成想羯南】泛指一切“非有想”众生,它们本来不是那个样子,却被别人借用,而变成了人家想要的样子。例如借卵育子一类的众生。

  【蒲卢】蜾赢蜂,亦名“蜾赢”,头部黑色,身体有黄褐色斑纹和金黄色短毛,常在竹筒或泥墙洞里做窝,主要捕食稻螟蛉(一种绿色小虫)、棉金刚钻等害虫的幼虫。

  蜾赢蜂不仅捕食螟蛉幼虫,还把螟蛉的幼虫捉回窝里,在其体内产卵,希望它变成自己的后代。结果呢,它真地如愿以偿了,随着蜾赢蜂幼虫不断长大,螟蛉幼虫便死去了,然而,奇妙之处在于,其神识却留在了蜾赢蜂幼虫体内,于是,它真就变成了蜾赢蜂的后代。

  《诗经》云:“螟蛉有子,蜾赢负之。”古人很早就知道其中奥妙,那就是,蜾赢把螟蛉之子,变成了自己的后代。从科学上来说,蜾赢蜂繁殖的,的确是自己的后代;但是,科学家们并不知道神识的存在,他们不知道,当螟蛉幼虫逐渐死去,蜾赢蜂幼虫逐渐长大之时,参与其中的只有一个神识,它从“螟蛉幼虫”变成了“蜾赢幼虫”。

  这是“十二类众生”当中的第十一类,“非有想”类众生。

  由因世界怨害轮回,杀颠倒故,和合怪成八万四千食父母想。如是故有非无想相无想羯南流转国土,如土枭等附块为儿,及破镜鸟以毒树果抱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其类充塞。

  “由于众生与世界所成的‘怨害轮回’当中,有报仇杀害之颠倒的缘故,便会与‘怪异之心’相和合,而形成了八万四千种,食父母之杂思乱想。”

  “因此有了‘非无想’众生,流转在各个国土当中,如猫头鹰抱土块育为后代,破镜鸟抱毒树果育为后代,等等,后代一旦长大,父母反而会被吃掉,数量极多,充满世间。”

  【怨害轮回】相互之间有积怨,特此前来投生,目的在于加以伤害。换句话说,就是仇人做了自己的儿女,特意来报仇的。

  【非无想相无想羯南】泛指一切“非无想”众生,父母把后代抱回来的时候,并非没有恩爱之想;但是,当后代长大以后,却对于其父母没有任何恩爱之想,反而会把它们吃掉。

  【土枭】猫头鹰当中的一类。据说小土枭长大之后,会把母亲吃掉。

  【破镜鸟】或许是“破镜兽”的误写。

  相传,古时有一种叫做“獍”的兽类,也叫“破镜兽”,是一种比虎、豹体型小的猫科动物,在其成长过程当中,会把自己的父亲吃掉。

  至于土枭是否会“附块为儿”,破镜兽是否会“以毒树果抱为其子”,不得而知。但是,古来相传它们都有吃食父母的劣行,因此,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曾命令所有神祠都用土枭和破镜兽来做祭祀,以便尽早绝其种类。

  众生业力实在不可思议,就算是自己的后代,也不见得与自己相亲相爱,有些,人家就是前来讨债或报仇的。讨债的还好,前来报仇的则可能会杀害其父母,动物当中有,人群当中也有。许多所谓的“偶然”,其实都是因果业报之必然。

  反之,也有子女是特意前来报恩的,那就皆大欢喜了。因此,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后代,取决于自己宿世的业力,善业成熟,自会生出福德儿女;恶业显现,败家子、浪荡女就来了。

  这是“十二类众生”当中的第十二类,“非无想”类众生。

  是名众生十二种类。

  “这就叫做‘十二类众生’。”

  这“十二类众生”,都因各自种类的颠倒妄想而出生,究其根本,乃是前文世尊所说的“众生颠倒”和“世界颠倒”。如佛所说:“颠倒不生,斯则如来真三摩地。”那么,如何才能够除去这些颠倒妄想,而直达如来的真实三昧呢?

  后面,在第八卷当中,世尊将会为大家开示除灭妄想所必须的“三种渐次”,以及其后的一系列“修证位次”,来正式解答阿难尊者前文:“世尊,如是修证佛三摩提,未到涅槃,云何名为乾慧之地?四十四心?至何渐次,得修行目?诣何方所,名入地中?云何名为等觉菩萨?”之提问。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