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慧法师浅释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修正版)

金刚经 | 作者:净慧法师 [投稿]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稀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稀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稀有。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稀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

  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萨,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这时,须菩提流着眼泪对佛说,此经太好了,没有听闻过。若有人听闻此经,坚信不疑,去修禅定而求证悟,要知道这样的人能成就唯一佛乘。

  只有定能生慧,慧出三界,无定无慧,不能出三界,不能成就佛乘。为什么禅宗对“定”这么重视!有禅有定生智慧,才出世间、破四相、明心见性。定从参禅静坐中来,无坐无定。现在人不理解真相,拿一句“行住坐卧都是禅”来比喻参禅不须坐,是误人误己之说。“行住坐卧都是禅”是圣人的证悟语,在有定力的智慧下,才有“行住坐卧都是禅”。如无定的智慧,“行住坐卧都是禅”是一句空话、虚辞、虚空鸟迹。现在还有人说,静坐是外道。不知外道的坐和佛教的静坐有本质区别,所依法不同,戒行不同,坐姿不同,所参不同,证悟境界不同等,能说白菜萝卜是一回事吗?

  佛告须菩提说,正法时代中受持此部经不难;末法时代中能信受此经太难;能听闻此经的人都太少了。因为现在人的名闻利养心太重,我执我见太重,四相具足,利益为天。何况佛法末时后五百岁能信受此经,更难、更稀有。只有菩萨行人在正法、像法、末法乃至后五百岁都拥护、受持此经乃至其它大乘经典,以无四相修行,为引领众生求道。

  现代人也喜欢此经与大乘经典,但是有一部分人在作样子,图虚名,连声闻、缘觉的道都没修,就好大喜功,眼高手低,如同孩童戏言“我是科学家”。我欢迎众生读诵、受持此经,但是要从声闻、缘觉开始修行。有证悟后才能破四相,远离四相,知无四相,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证菩提果。否则,就如水中月,镜中花。很多人没有一天静坐念佛的功夫,妄谈佛理、妄谈大乘,沙漠上种水稻,空想无收。大乘经典或无四相,是定生智慧后的悟入、证入,才会有大乘人的大乘境界。

  世间有两种人值得怜悯,一种人听闻此经或其它大乘经典心生惊怖,不敢相信,认为释迦牟尼佛也是人,所说经典也是那么一说,不会有真信之人,更不会有受持之人。另一种人从文字上读这部经、读那部经,而行上不求证悟,把佛经作为花瓶摆设,空闲欣赏之物,或依佛住房、依佛吃饭、依佛穿衣。前一种人是愚痴,善根不足而成为可怜悯者;后一种是懈怠、放逸,不知启修而为可怜悯者。只有真修实证的人,才不惊、不怖、不畏。

  世间的忍辱是有相忍辱,心字头上一把刀,忍无可忍箭上弦。有相忍辱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有的流泪或叹气,总认为有理可讲,有辱可忍。在出世间的忍辱上,无“忍辱到极限”这么一说,因性上无名相,无辱可忍,一切都是佛法般若,都是助我成道。往昔佛修忍辱仙人时,心无四相,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时,不生嗔恨,还发愿成佛后,第一个度他,感谢帮助早日成道。这就是菩萨行人的“离一切相而生其心”,“无所住而生其心”,心不在顺逆二境中有所染著。如果行人不离相忍辱、不离相布施,是被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名闻利养,不见出世间无为功德。得一时快,而不离千劫苦。佛是如语者实语者,赞叹离相发菩提心的人,才是真正发菩提心,成就无量无边功德,为佛护念。

  世人很难理解菩萨行人的境界,谁杀了他,他要感谢谁,因为是帮他早日得了解脱,还清欠债。而世人执著于我身、执著于金银财宝等诸有相,别说杀他、打他,说一句不顺耳的话,都心生嗔恨,欲报复而后快,这就是有所住而生其心。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古圣先贤把《大方广佛华严经》、《妙法莲华经》、《大佛顶首楞严经》称为金、银、铜三轮王,而没有把《大藏经》和此经列为王。这是以乘为纲,以修为目,纲举目张,目张纲起。就是以菩萨修戒定慧方法为代表,称铜轮王;以发菩提心修六度万行为代表,称银轮王;以证菩萨道,化度无量众生为代表,称金轮王。其它大乘经典为纲下之目,纲目为一,互为妙用。

  佛告须菩提说,受持此经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就有很多人供奉此经,每日读诵此经。我问他们,为什么这样修行?他们说,供奉、读诵此经可以祛病,让身体健康。他们虽不明佛理,但属善行。

  佛说,一日三次以无量身供养佛千万亿劫,其福德不如有人听闻此经后,坚信不逆,读诵、受持并为人解说之功德。做到闻此经坚信不逆的人,是受持此经,悟入大乘经典境界,证知佛性的人,才能广为人说此经实义,共同悟入大乘境界,破著相之苦,破著想之苦,破急躁之魔,破求通之魔。这样的人才承担得起佛无上正等正觉之法,其功德才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此经是佛为发菩提心者所说,欲成就菩提者所说。所以,人天供养此经,护持拥护此经之人。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燃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 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佛告须菩提说,若有人受持读诵此经为他人轻贱,说明此人前世业报深重,应堕三途。所以,才感召今世为人轻贱。但是,有读诵受持此经的功德,虽被人轻贱,前世所造罪业则为消失,被法空所空掉,而证入佛道。

  佛说,读诵受持此经的功德要比供养无量诸佛的功德大的多,特别在末法时代,功德更是不可思议。若说功德这么大,恐怕有人心狂意乱,有所怀疑。说我们怎么没见到功德呢?没见到功德才是有功德,见到功德则落入有为。当知读诵受持此经的功德、果报同样不可思议;果报是受持此经,证入佛道。

  因行苦真,果必成就,实相念佛,为受持此经。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心佛两彰,心佛双泯,为实相念佛。末法时代,甚至有人认为静坐就着魔,这是不明佛理,讹传之说。一些修行人多着魔,着魔者多是急求感通,希求境界,瞒昧因果,不求明师,不通教义之人。行人要知一念分十法界,一念贪为饿鬼,一念嗔为地狱,一念痴为畜生,一念慢疑为修罗,一念诚为人道,一念十善为天人,一念四谛为声闻,一念十二因缘为缘觉,一念六度万行为菩萨,久行正知正见正行必成佛道。若以我为中心,处处在在“我”大于一切,与什么善行都逆着来,就落魔道。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

  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燃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燃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

  何以故?须菩提!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佛告须菩提说,我应度脱一切众生,而无一众生得度者而住,而降伏其心。

  佛说,若人有四相、著四相,心被相困,行被相扰,实非菩萨;若有法得,昔于燃灯佛所,燃灯佛就不与我授记。已无有法得故,证得佛道,燃灯佛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这是诸法实义,因为成佛不从诸相有中得,不从诸想有中得,是自心证入中道,自性无所得,功德圆满才能成佛。世间所言一切法者,皆是佛法;出世间自性解脱,无一切法。若有人说,“我当度脱无量众生”,要知这不是菩萨,未证人法二空。若有人说,“我当庄严佛净土”,不知庄严自性佛净土,要知这也不是菩萨,未证人法二空。要知证人法二空的菩萨,无四相,离相生心。在出世间上,无世间众生可度,众生自度;无佛净土可庄严,自性庄严。

  “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这是真实话,离相的话。说我修行,佛度我了吗?我这个肉体最后要留在这个世界,佛没度我这个肉体,这个肉体是众生,度的是我这个心性。自性和我身有什么关系,和我身修行有什么关系?讲性命双修就是解决这个问难。不修自己的身心,自性解脱不了,必须修身心才能自度自性。通过有限的时间自修身心,才能度脱无限真常的自性,二者是相依而存又相分各立的关系。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佛告须菩提说,一体同观只有佛所化之身才能具足,是佛肉身依真苦行,证悟到佛法性身的智慧,报身的愿力,化身的妙用,才有释迦牟尼佛的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五眼一体同观。肉眼能分明照见色境。天眼对远、广、微细事物皆得明见。慧眼是照见空理的智慧。法眼是审细了知、差别诸法、洞观如幻缘起的慧力。佛眼是究竟证知诸法真性的慧力。一体同观是佛身清净,离欲所得,五通凡夫(外道)所不能得,声闻缘觉亦不能得。

  过去、现在、未来三心,了不可得。众生种种心归于无明心,心能造业,心能转业。心不常住,心归无心,心空性现。世间众生的各种心随业流转,修行人的清净心、慈悲心、菩提心等也是由当下一念心善业累积,功德成就。三心了不可得,就是让我们不著相有生心,不著想有生心。

  众生之愿心不敌爱力,佛念不敌欲念,信心不敌疑心,心随境转。拿着无明找烦恼,三心常变常有,一心化为百千种心。证悟无心,自称“活死人”,“墓中僧”,或“无心道人”等,已证心空,悟三心了不可得,性本自具。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佛告须菩提说,无相法界,三心了不可得,不著相有生心。用七宝施舍还有福德吗?无福德才说福德多。

  世间福德有享尽之日,非想非非想处天人福德有时,无非还是地狱人。世间所修福德是为修心服务,无福德身心不能修行。然后在心上把福德空去,空心入道。为功德而功德,为修善而修善,为度众生而度众生,为成道而成道,就会把心留在三界;度众生就把心留在世间,善业就把心留作天民,道业落入有为果,福德便成了西行的包袱,越背越重,不得解脱。偈云,忍之无忍是真忍,善之无善是真善。无有功德真功德,空中妙有是真空。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佛告须菩提说,佛之肉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随顺世间示现,是无量功德成就。佛像具足的肉身也要随世间示现入涅槃,这就是佛教菩萨离相见佛,无相真佛。

  人现在能以肉眼见佛肉身吗?不可能。佛之肉身已入涅槃,人的肉身色目不能见佛真身,此世界佛真身常住。偈云,“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耀于生死。”释迦牟尼佛因地名为善慧菩萨,亦名忍辱仙人;在兜率内院时为圣善菩萨,亦名护明菩萨,无量劫来早已成佛。来此世界示现为:“我生胎盆尽,是严后来身。我已得解脱,当复度众生。”世人若执著佛肉身色相具足就无人学佛了,我身好坏也不过如此,学佛修道又有什么意义?所以,知真佛而修道,见自性而明佛具足。

【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佛告须菩提说,若有人说,佛有法所说就是谤佛,众生非众生。佛在世间所说之法,是随顺世间众生根基所说,让不同业报之人闻思修,用世间法修出世间。而在出世间,真佛无言语、无音声、无白纸黑字,法字了不可得。所谓“幻化无因亦无生,皆到自然见如是。诸法无非自化生,幻化无生无所畏。”世人一听“无法可说”就著两边儿,一著文字,二著断灭。不求了业修慧,证知真常之法,性成真常之僧。

  众生业感万千像,随业流转断灭身。千年前身今何见,我今肉身存何年。所以,众生非众生,众生性随业现众生。众生见人生人,羊生羊,鸟生鸟,便认为众生不变。不知昨日的人,今日的羊,明日的鸟,因业而相互转化,像同本不同,业同人不同,迷误本性,流转六道;所以,众生是名众生。昨日人已觉,今性已解脱;众生中无我,觉了自然明。证道之人知佛真法不在文字上,而在证悟上;修得世间法,证得是出世间的智慧,在文字上找不到出世间的智慧。肉身思维无法理解出世间之法,离开世间法又求不得出世间之法,出世间的智慧是在世间修道参悟而证得。色身不常住,唯性乃是真。业转迷不知,性觉是彼岸。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须菩提说,佛于法无所得,真性无法,性中无他物,佛性无上正等正觉,自性具足,不从外来,乃为真得。有法可得,被法所缚;无法可得,方为解脱。

  有人问,既然如此,讲佛法是“头上安头,脚上安脚”。实则把出世间法和世间法搞颠倒了。这里是出世间法,拿出世间法往世间法上安,是多余的。世间法是依法修道,依法证入,依法破四相,证得出世间。在世间借假修真,心上功德增长,性上了无一法可得。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