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长老师父,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护法菩萨、诸位居士,大家上午好。《喜羊羊与灰太狼》那个动画片里面说,我还会回来的,于是我们又来到了历母山。去年我们在这里跟大家讲过《金刚经》,今年开春我们来跟大家一起学习《地藏经》。这个因缘非常殊胜,殊胜在长老师父对我们这么支持,常住的法师对我们很包容,还有各位护法居士,我们有本地的居士,有吉林长春的居士,还有那一座庙当中几个从很远地方一起赶来的居士,众多的因缘能够成就这堂法会,让我们用无尽感恩的心,感恩佛菩萨,感恩三宝的加持。
在这个佛法需要昌隆,国力旺盛,如此大好的背景之下,大家一起来学习佛法,是我们的福报,也是更多人的福报。为什么说是更多人的福报呢?因为我们的讲座现在不仅仅在历母山讲完了就圆满了,而且要把视频拍出来,剪辑好,我们要在网上让大家一起共修,一起学习。现在在网络上跟我们一起共修一起学习的,每天有三千多人,多的时候达到四五千人,这实在是一个非常殊胜的因缘。
互联网来了,对我们来讲也确实是来了,它解决了我们原来很难以解决的一个时空隔阂的问题。在时间上,我们随时随地可以学佛,大家可以共修,而且在空间上,实际上就是信息流通度上,原来如果我们要学习到法义,一定要跟随某个师父,或者说要有这样听法的因缘,很难得。
在菩萨戒里面甚至说,五十里地之内有法师讲座,受了菩萨戒的人如果不去听的话,就算犯戒。为什么?因为过去的时候听法实在太难了。现在有了互联网,我们的讲座可以传到网上去,让大家可以学习,在空间上也解决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所以,如果大家愿意学,愿意发心,除了现场听讲座之外,讲座的内容回去以后也可以仔细地去听。
我的讲座从语言表达方式上来讲,是不深的,应该大家都能听得懂,但是从涉及的话题上、涉及到的问题上来讲,有些问题其实是蛮深的,因为它是我自己在学佛、在弘法过程当中对信仰的思考,对佛法教育理论的探索和对佛法与现实生活之间的一些人在成长过程当中对人生的一些思考。所以从命题来看,涉及到的面还是比较广的。这是首先给大家一个交代。
这一期的《地藏经》讲座,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玄论的部分。玄论就是一般的讲经之前都要跟大家讲,这部经它是说明了什么问题?它是解决什么问题?或者在学这部经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应该把握什么内容、宗旨?这所谓的玄论,或者说叫五重玄义的部分,就是把经文当中涉及到的重要命题提前讨论。讨论过之后,我们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带着提前心理的预备和准备来读诵经文的话,这样我们对经文的理解多一个恰当的角度和能够有一个很好的理解的方式。所以,如果有一个这样的预备和准备,我们对经文的理解就可能会比较容易。
一般我们在学习经文过程当中,对于佛教的经是念过,只要字儿会念,念通、念熟,就觉得会念了。可是,会念文字与了解文义之间是有很大的距离的,如同牛吃草,如果牛肠胃不好,它是不能吸收的。牛不但要吸收,它还要转化,转化成能量,能量转化成牛奶等等,它有个转化的过程。就是在学佛过程当中,我们对法义的认识和了解,对于每个人来讲,从初阶段的读经,到中阶段的理解法义,在法义的指导之下去修行,再通过修行来验证我们学习的过程,这是我们对经典把握的一个方式。
如果这个路径大家弄明白了,再不断地学习,不断验证,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不断探索新的人生角度的时候,我们对佛法的认知就提高了。而在提高佛法认知过程当中、视野打开的过程当中,我们的修行的改变就随之地能够更加深入。
佛法的修行是没有其他特别的秘诀的,所谓的秘诀、所谓的要点只是四个字,知错能改,改掉自己身上的习气,成就福德因缘。但问题是我们不知错,所以不知道怎么改,也不知道改。所以很多人认为,念了经就是修行了。其实念经是修行的第一步,如同念佛能够了生死一样,世间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你就念几句佛号,你的生死就能了了?从一句佛号开始,乃至到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它最终的标准是心不颠倒,你才能够得解脱,得生净土。诵经也是这样,从一开始读诵经典的文字,到后面我们对经文的深入的理解和对自身生命、生活的观照,以及在观照过程当中对自己做错的事情和对错误的知见进行调整之后,你才能成为所谓的观自在菩萨。因为你能够照见五蕴皆空了,你能够度一切苦难了,这是我们讲的《心经》当中跟大家讲过的。
所以,开篇首先跟大家讲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讲我们所谓玄论,带着问题来读经,带着思考来看经文,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第二点是对于所谓的在读经过程当中,读经是修行的开始,不只是会读,如果只是会读的话,那些播经机比我们会读,对吧?慧律法师说过一个冷笑话,这个笑话给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阿弥陀佛最近调查报告显示,最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很少,念佛机很多。因为念佛机它24小时念,它心不颠倒,它没有妄想,它天天念,我们念会就不念了。所以念佛机往生的比较多,而人往生得特别少,人干不过念佛机。这个笑话太冷,太冷。是说那些一直在念佛,乃至于念经念得口干舌燥的人,他们对佛法没有理解。佛法的成就是从念开始,不只是在念结束。念后面、发心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对经文的理解。这是开篇部分跟大家讲的。
《地藏经》玄论的第一部分,我给它列出十个大家需要特别去思考的问题。《地藏经》整个的讲的过程当中,刚才说了,我们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玄论部分,所谓提出问题,大家带着问题去读经。第二部分是所谓讲解经文的部分。我还希望大家在听经的过程当中,每天最好能够读诵《地藏经》一遍。因为这样你把问题带进去,跟原来读经是完全不一样的。然后整个《地藏经》讲解的过程当中,我采取了一个角度,就是初学者建立佛教信仰的路径,我是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的。这个角度是对佛法传播、对我们学佛人信仰建立、对于信仰内在结构,特别对于我们学佛人内在信仰结构的一个简单的简析,是从这个角度。《地藏经》可能很多法师讲过,但这个角度去讲的好像还没有,或者说我还没有见过,所以我们做这样的一种尝试。
忉利天宫神通品 第一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
地藏经译文 自序 记得还在初中时期,我母亲同我姑妈两人学《地藏经》。她们虽然还没摘掉“文盲”的帽子,但是学《地藏经》还是很用功的。遇到经文里边不认识的字或难懂的句子,便来请教我这个“小先生”。我从小受我父亲薰陶,在初中时期已经似懂非懂地看完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的中华书局加注的原版,佛经也看
地藏菩萨本愿经 卷上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1 许多人不赞成善男、信女在家里诵《地藏经》的第一个理由(1)误解《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 许多人皆告诫在家居士及一般善男、信女,不能在家里「读诵《地藏经》,原因是一般人误认为《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地藏经》中又有「许多鬼神、鬼王……等名词出现」,恐怕在家里读诵《地藏经》时「引鬼入门」,所以多不鼓励「在家人」
地藏经回向文: (合掌)弟子XXX愿以此所诵《地藏经》第(几)部(或念佛菩萨圣号X万声)之功德,回向给弟子(或指定他人)XXX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祈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拨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XXX真心求忏悔。(念三遍)
什么是地藏经?地藏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凡二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唐代实叉难陀译。本经叙说地藏菩萨之本愿功德,及本生之誓愿,强调地藏菩萨不可思议之大愿力。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腰;第二重就是忉利天,在须弥山的山巅,通俗都叫他做三十三天的。这忉利天的天王,名叫释提桓因,也叫帝释,他从前本是一个平常的女人,这时候有一尊迦叶佛寂灭了,他便发起愿心
如何诵读《地藏经》? 诵经前恭请: 恭请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 诵经中: 1、从“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开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进入正文:地藏菩萨本愿经,连诵 13 品到“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三遍),然后补缺真言和补缺圆满真言,再回向,皈依,结束。其他的真言咒语等可以省略。
《地藏经》中没有谈到什么时间段,晚上不能读。大家总认为这个和鬼神去打交道的,晚上不能读,这是邪知邪见。我们为什么说要弘扬《地藏经》,我们读的时候会有一部分众生在听,但是我们用的是真诚的心,用的是正知正见的正能量,那我们是什么?把地藏法门传给一切六道受苦众生,他们听到这部经以后,也能像我们一样,来如教修行,他们就能
《地藏经》读诵仪轨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三遍)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香赞: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遍)
第一章 忉利天宫的神通 就象我们所听到的,有一次,佛祖在忉利天宫为他的母亲解说佛法。那时,十方无量世界的、无数亿的佛和大菩萨都来集会,称赞、感叹释迦牟尼佛能在命浊(众生因为烦恼,身心交瘁、寿命短促);众生浊(世界上的人大多数有不好的习惯,身心不净);烦恼浊(世界上的人贪恋爱欲,为一点小事就起争端、产生烦恼);
居士在家诵经时,应根据当前拿到的法本中的仪轨和经文内容,依次读诵。《地藏经》共有三卷,如果分开诵,可按以下两种情况,灵活处理。第一种情况:长时间分开。有的居士一天诵一卷《地藏经》,三天完成一部。这样一来,每一卷《地藏经》便是一次定课,要有完整的仪轨。就当前流通的法本而言,其仪轨的内容依次是:炉
居士问:师父,初学者读《地藏经》读第几品?我心里想读第九品的,读全文上班没时间,可以只读第九品吗?一如法师解答:《地藏经》是我们佛门的大孝之经,大乘的孝经,地藏菩萨是大乘的大孝之王,也是大愿之王,所以《地藏经》我们要多读。
《地藏经》上说:只要在临终时听到佛名,就能得解脱。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义理极其丰富。第一、能在临命终时,听闻到佛菩萨名的,都是福德因缘具足的人。有些老修行,到临命终时,反而业障现前,提不起佛号,甚至无缘听闻佛号,更何况平时不念佛的人,临命终时怎
很多人因为在过去受到一些其它观念的影响——《地藏经》晚上不能念啊,念《地藏经》又出现这个那个、那个这个的现象啊,人很容易被暗示,这样一讲了,他马上就出现这种状态,所以说在念经的过程当中,就很容易出现那些幻觉。如果说有那么严重的问题出现,那佛陀首先在
1、《地藏经》的功能分为二种: 1 1 《地藏经》是一部记载着万物众生其生、老、病、死的过程,及如何让人自己改变命运以起死回生的方法,并能够超拨过去世的冤亲债主,令其究竟解脱的因果经。人的生灭自无始
这句话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简明地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舍己为人”。它实际表示一种敢为别人牺牲的精神,
诵《地藏经》的出处是哪里呢?给亡者诵《地藏经》可以让他得到利益,出处就是《地藏经》里面说的。《地藏经》里面说一个人临终的时候,给他念一佛名、一菩萨名,或者诵《地藏经》一字一句,都可以让他得到利益。那是可以的,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在助念的时候,就可以不诵《地藏经》,以念佛为主。如果旁边另外一个房间,有人给他诵《地藏经》
还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第一次接触这部经时的情景:我一整夜,就把这部经念了一遍,不仅念了一遍经文,我记得当时有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就是那个范古农校正的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我这个人学佛也有点心急,一黑夜就把《地藏经白话解释》看完了,太令人感动了!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样。那一年是1972年,我二十岁。
尊敬的各位学员,时间很仓促,各位呢也很辛苦,应该说,能从世界各地聚集在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这是缘分。过去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这些人都是有缘——大家同聚会,都是有缘人。五台山呢,是千年的道场,拥有千年的古刹,五台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我们今天来此是来接受菩萨的度化、净化、感化、摄化。
佛经中常讲善男子、善女人,但在诸经中,对善的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地藏经》中的善男子、善女人,指对地藏法门有绝对信心的人,这些人不但仰慕地藏菩萨的大愿功德,还对地藏法门无比崇仰奉行,即经中所讲的闻名、赞礼、灭罪、获福。
在《地藏经》上说,至心称念地藏王菩萨,或者诵经、礼拜供养地藏王菩萨,会得二十八种利益。所以虔诚地念地藏王菩萨,恭敬地念地藏王菩萨乃至礼拜地藏王菩萨,和虔诚恭敬地诵《地藏经》,功德当然是一样的。但是假如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和念一部《地藏经》,那从数量上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一句,而念一部《地藏经》得多少句?所以
“檀”翻为中文是布施的意思,“六度”首先是布施、“尸罗”是持戒、“羼提”是忍辱、“毗离耶”是精进、禅定,最后第六度是般若。这六度是作为一个菩萨行成就佛果的六大科目,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精进度放逸、忍辱度嗔恨、禅定度散乱、智慧度愚痴。
为什么读《地藏经》之前,要先读觉林菩萨偈颂?一切境界都是心变现的,无量地狱相是由心变化的。心变化的是没有的,但是一切众生受地狱苦,它又是实在的。那个实在是非有的,是心所变化的。谁心里又变化个地狱啊?那是你的心变化地狱,这种变化可多了。
大家知道我们讲《金刚经》,《金刚经》教我们做什么啊?教我们不要执著。但是我们的心啊,非要执著不可。哎,特别怪!例如说,有几个问题,大家请我解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叫你不要生心嘛,叫你不执著,“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你心还能生吗?
《金刚经》其实说得很简单,就是离苦得乐。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幸福,但事实上幸福是很困难的,怎么样才能获得幸福,解除我们的麻烦?为什么我们不幸福呢?因为有两样东西妨碍了我们,一是有“我执”,或者对自我认识不清;第二是“要”(want),在英文里面叫des
《金刚经》第一到第十六分,是《金刚经》的第一组成部分,总的是讲破相,破的是什么相?一个是我相,一个是法相,《金刚经》讲的我相就是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相,以我为实有;人相,以他人为实有;众生相,以众生为实有;寿者相,人人都要长寿,以
居家人到底如何学佛修持呢?我主张一切有缘人依《金刚经》修菩萨行。这是一部在佛学、佛教史上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传授大法之经,是讲述根本法的经典。可以说全部佛理都集结在这部经中。此经所说的不是一般的理义,是佛法最为根本的真谛,是直指佛法实相的教育。
「是凡夫者」即一般人所称之凡夫。「即非凡夫」即这凡夫是假的、不真实的。众生相不可得,是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空的。「是名凡夫」即姑且取名为凡夫罢了。又可解释「是凡夫者」,名为俗谛;「非凡夫者」,名为真谛;「是名凡夫
“金刚般若波罗蜜”,“金刚”,讲它的功能很厉害,就像金刚一样的。“般若波罗蜜”,这是般若(Praj& 241;ā),讲的是佛陀空性的智慧。“波罗蜜”(paramita)它的这一种般若智慧的功能,使人从生死的此岸,渡过生死的大河、烦恼的大海,进入到解脱的彼岸。这种方法就
思维的分类有很多种,有两个大的种类,一个叫逻辑思维,一个叫悟性思维。我们普通人一般在逻辑思维里面,《金刚经》所讲的道理,是把我们的逻辑思维慢慢提升(upgrade)到悟性的思维中。有人可能就问了:“有没有必要有这种提升呢?”有的。这种提升很重要,我们先
如果时间紧,可以这样回向:弟子__愿以此所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__部之功德,回向给弟子__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