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既然地藏菩萨已摄受一切有情众生,回归本体为本,对我们来说,见毗卢遮那佛是不是最终的目的?
答:不是要你见毗卢遮那佛,你自己就是毗卢遮那佛,知道吗?
问:回归到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如来里,是不是代表成就一切圆满的法性?
答:回归到毗卢遮那佛,你就是毗卢遮那佛,你跟毗卢遮那佛是合一的。这里面,因为我们讲法还没有讲到那里,所以你有这些问题。全法界一法身,全法身,是一法界。知道吗?你记得这个,这个疑情你可以带着。法身等于法界。你、我、他跟毗卢遮那佛的法身是一、是异,知道吗?你慢慢去参。你跟毗卢遮那佛的法身是同一个法身,你可能不满,你说不同一个,好,是异。是一也是异,你这个命题慢慢参。
问:请示法师,唯识宗与法性宗有何不同?
答:唯识宗又叫法相宗,法性宗是讲法性。这样的定义有人不太满意,说我唯识宗也在讲法性。那你就讲嘛,你不要变成法性宗就好。一个是讲法相,很少达到法性的地方。一个是专讲法性,很少讲法相。所以从法性宗来讲,它对于法相是不定义名词。你要留意到这一点,唯识宗对于法相是很定义的,法性宗对法相是不定义的。这个叫做不定相名词。那个名词谁看谁解释都可以,知道吗?对不对不管,因为你的认知到这里,所以这个叫做“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嘛,你的程度到哪里,你就解释到哪里。
那你的大脑会说,我这样子对啊。对不对呢?没关系,重点在你必须要成长。所以你今年的定义,明年可能推翻。那有人会说,那要不要认错?不要认错。不是不要认错啦,因为那是你跟佛菩萨的关系,只要你成长以后,你就推翻过去的,就对了。你不要你成长还执着于过去的。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那个定义是不一样,你对生命的感受是不一样。
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这种经验,我记得小时候,跟一个同学讲了一句话,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哎,你知道,你什么东西,这一辈子都不会腻的,永远吃不腻的有没有? ”我们两个就找找找找找了半天。我说:“对,有,有一个东西我这辈子吃不腻的。”那时候我讲的,切仔面。因为肚子饿,吃切仔面很好吃,吃饭不好吃,切仔面最好吃,台湾的一种担仔面那一类的东西,那我很喜欢吃。过两年以后,我想不是,我吃不腻的是台湾制糖公司的健素糖。又过两年,又变了,我喜欢吃凤梨。
后来想这是什么命题,这命题根本就不对嘛。对不对?那时候我已经念初中了,我自己就知道这题目不对,我还一直执着,我哪个东西,这辈子都不会改的,只有神经病才会有那个。所以有些命题我们会发生这种现象,知道吗?你现在问法性跟唯识,我跟你讲,它们的定义就有这种情况。所以你看大乘经典,几乎都不定义名词。知道吗?所以它们是有不同的。不同是不同,不是完全比高下的问题。
问:地藏菩萨救苦往生者,只有到忉利天吗?
答:要不然要到哪里?已经不错了。坏事做那么多把你救到忉利天。
问:人一生荣辱,是有定数吗?
答:祸福自招来,不要讲定数,不是荣辱的问题。讲这个顺便讲一点给你参考,人一个命运呐,命运知道吗?有人喜欢算命,我是跟你讲不要算,因为你算不准,我算比较准。我讲给你听哦,同样的命,一个算命的人,他可靠不可靠是要看他算到,有没有自己的一套思维模式跟语言模式。因为算命的命书还是生命的书,生命的书它有一套语言模式,那个要学算命的人,对那个命书要能够解读命书的语言模式跟思维模,然后要产生自己的一套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他解那个经、那命书,他才解的出来。
同样一个命运,你要不会处理的话,你会在那命运的,它其实它不止五条线,就五个水平,我们简单讲,因为华严讲小、始、终、顿、圆嘛。你可能一直在最低的那个层次走,但你也可能在最高的那个层次走同样的命运。你这个人会处理,你可以爬到高层去,不会的话,就在最低层。差别是在这个地方,所以同样一个命,你看哪个人解,Low Class 他就讲那Low Class 那部分,他只有基本理论跟你讲,所以你搞不清楚。所以真的要算命,他就会告诉你说,你应该可从这一级上升到上一级,那个才叫做算命。现在你在算的,都被人家掐死了。明天会怎样,后天会怎样,那个是不准的,尤其当我们在修行的时候,你的生命水平是可以调高的知道吗?
为什么会有命的不同?是因为你生命因素不同嘛!你凸显的生命因素不同。所以你说谁有什么荣辱呢?当乞丐不见得不好啊。你说“啊哟乞丐”,那游民很幸福,他内在世界他很感受。我们这些忙的要死的人,内心很空虚,你有没有留意到。你看游民只看表象,他们没赚钱,没钱,他不苦啊,他内心很扎实啊。假游民不算,要讲真游民。现在各位学佛,你真学佛吗?你要留意到这一点。所以定不定数,我们知道前辈子的因,影响到这辈子来。但是你这辈子会处理的话,那还是会比较好。你要如何处理你这辈子的资粮,知道吗?你有很多资源,那资源你要怎么处理,要弄好,这个比较重要。
问:小时候老师劝导,努力自有成就,天下的老师都打妄语吗?
答:告诉你,你结婚的时候,人家一定是祝福你白首偕老。他不会说“留意啊,现在有百分之六十的人都离婚。”对不对?老师教育,跟这个情况一样。结婚典礼上你不能讲真话。你要结婚干嘛?百分之六十、七十的人都要离婚,你还结婚?你不能讲这种话,你欠揍。对不对?所以老师是一定教你这样,但是老师有个前提没讲,可能老师也不知道,因为教科书都没有编好。第一个,人要努力。第二个,人要诚实。第三个,你要尽力去做。所以努力、聪明才智、诚实你大概都具备了,这三个条件具备,第四个条件他没讲,你要有福报。
没福报,你万万不能。所以这个福报你不是没有,因为你不会用。所以刚才讲,你现有人生的资源要怎么调理好,让你活到高水平的地方去,你不会调理,那你就只有在低水平这边。这里面都牵涉到为人处事的应对进退,你要留意到。
所以我常劝各位,你家里的小孩,有朋友来的时候,你的朋友来,小孩要出来接待,学习应对进退。因为我看到很多年轻人不会应对,一讲到应对,他就毛起来了。因为他很烦,又是小事,你知道吗?小事。所以你在家里你就要训练他,怎么泡茶,怎么倒茶,怎么接待人家。因为这个是小事,你养成习惯了,你不会烦,你知道。那你假如不养成习惯,你出了社会,你就烦死了。一讲到应对,公共关系,你公共关系不良,人际关系不好,那你在社会上常常会碰钉子,你会吃很大的亏。那我们都经历过了,我相信每个人都经历过了,那你教育子女你要不要好好教?你再不教,那你下一代就更惨。因为越来越竞争,我告诉你,那个小地方很重要。给人家一个好感,给人家一个好印象是很需要的。可我们都不是啊,你在命定一种状况,到时候才故意秀一下,那都不好。
问:佛要我们开智慧,开智慧可辨真伪,一辨真伪,大脑起作用,如何是好?
答:这是你自己推理的。开智慧就不用用大脑去辨真伪了,还要用大脑辨真伪,就不是开智慧。OK。
问:请教师父,菩萨与佛有何差别?
答:菩萨两个字,佛一个字怎么没差别?这还看不清楚啊?这一会我应该讲得很清楚了,菩萨是性德一分,一直成长到六十分以上,其他的性德呢开始慢慢地成长。那么菩萨最高的是那一分性德达到一百分,其他的还没达到一百分。佛是所有的生命性德通通一百分。差别就这样,简单吧。这个里面当然不止这样,还很多,很多就以后再讲,现在只讲一个。你一句话要问尽天下苍生,大题目!不过这样应该可以了。
问:神是否也可能成为菩萨?
答:不要说神了,人都可以成菩萨,神为什么不能成菩萨。对不对?这问题就是没想清楚。人都可以成为菩萨,神为什么不行。对不对?只是他还没有成为菩萨,你不能把神当菩萨,神目前来讲是跟我们人一样,他福报比人大一点。我想这里面还牵涉到一个问题,就是神也有国度,但是那个国度是瑕疵很多,是虚幻的国度。你要注意,神的国度是虚幻的。
我举一个例子,当然信神的人不相信,但是就是这样。神是在按照他的旨意,创造另外一个国度来给人住,对不对?花了六天的时间,第七天他很累,要休息。可见神的能力是有限的,这第一个。第二个,他按照他,神到底哪个长相,你说嘛。我们每个人的长相都不一样,请问神比较像谁?他还没问一个问题,神到底是黑人还是白人?这个你要弄清楚。所以就有人这样讲了:神第一批人做出来因为火候不够烤出来是白人,对不对?所以它第二批就火力加大一点,结果烤出来变黑人,对不对?第三批他就调好了,就变黄人,对不对?可见神不完美,有人烤焦了,有人没烤熟了,你看。所以他这个世界是虚幻的。
菩萨的世界是真实的。菩萨世界没有佛的完美,佛的世界叫净土,是完美的。所以佛不会无聊到按照他的形象去造人,你放心。他不会,因为佛的国度是经过百千万劫劳苦修行而成就的三世间。第一个有智正觉世间,第二个有器世间,第三个有眷属世间。他是劳苦修行来的,那些眷属都是他度化的。他不是创造的,捏捏面人,捏一捏送进去烤,等一下烤太焦了,等一下没烤熟,那你看怎么办,通通要吃下去。所以你看,这个立意就完全不一样,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不能相比。
但是呢他可以成为菩萨,但是要修行,要发愿。例如玉皇大帝,关圣帝君,他们都是神,他再怎么改,再怎么改选,还是神。因为人类已经开始用选举,他也选了。那些神,所以我跟你讲,所有的神跟上帝都人创造的啦。不是他创造人,那个脑筋没有搞清楚。现在人间开始选举,天上也改选了,你看。
问:发大愿应该参读《华严经》哪一品?
答:哪一品?华严三品。《净行品》、《梵行品》跟《普贤行愿品》。你假如认为三品太多,用抽签也可以,哪一品都可以。
问:修行中,哪一种属善根福德因缘?
答:修行中,哪一种都属于善根福德因缘!哪一种都是。没有只修善根,不修福德的。不过《地藏经》虽然是由因缘开始,还是善根福德因缘,会陆续跟着成长的,没有专修一个的,都一起的。
问:怎样能于临终时一心不乱?
答:念佛。怎么样念佛可以一心不乱?你不要问怎么样临终一心不乱,你现在都没办法一心不乱,临终时你要一心不乱,难呐!现在先练习一心不乱比较重要。
问:念佛可以提升生命品质吗?
答:我跟你讲真的,最近科学家有做一些实验,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几个实验,第一个,水听音乐,结晶会变很好,有没有?第二个是,牛听音乐,产乳量很大,有没有?第三个实验是,树听音乐,果实长的很好,花开的很美,有没有?那音乐就有这个效果了。那么持咒有没有这个效果?效果会更好,知道吗?第三个,念佛效果会更好。那你说念佛能不能提升生命品质?
这是我跟你讲真的,这个只真一半,另外一半,为什么会有舍利子?那个声音的频率,对水的影响最大,而水占人体的百分之七十。你继续时间够的话,不但液体能改善,固体也能改变。会有非常好的结晶出来,OK?那你就知道什么叫舍利子。当然呢你要是光用听的,没有舍利子啦。要有的话,这个柱子都会长舍利子,对不对?是要念,要唱诵,所以这一法我们叫做唱诵,歌咏、赞叹诸佛菩萨的圣德名号。
你讲的那个我不知道你怎么念佛,因为念佛两个字是一样,念佛后面的那个不一样。念佛是指歌咏、赞叹诸佛菩萨的圣德跟名号。歌咏、赞叹,你要赞叹必须要聆听。所以下面就一大堆,叫做生命改造的工程。你不要那么简单,不要把佛法太简化了。改造我们的生命是一项人类最伟大最精密的工程。不可以用大脑。你会问,那赶快再讲下去吧,再讲下去要很长的时间,有机会我们再讲。不是我卖关子,因为我们时间实在有限。这个不是给各位吊胃口。
问:我们怎样发菩提心永不退转?
答:这个问题问得好。
第一个,就我跟各位讲的,从生活中感受到。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是什么?真实的生命是什么?你去找这个部分,这个叫做因佛发心。因为你觉悟了嘛,你开始要追求真实的生命。因佛发心,永不退转。
第二个,因法发心,永不退转。追求真理,我要把真正的东西给找到。真理跟生命有关,与生命无关的真理叫做物理。你追求物理,你会退心;追求真理,不会退心。你注意哦,与生命有关的真理才叫真理。与生命无关的真理叫物理,因为跟生命无关,是物理嘛。对不对?弄清楚。这个字中国人用得很好,外国人就不好翻了。不能够说与生命有关的叫做真理,与生命无关的叫物理,不能这样讲,对不对?他英文我们也拚不出来嘛,对不对?真理就是正法,你会不会因正法而发心就看各位了。这个它是比较抽象,所以我们通常都因佛发心,因为觉悟而发心,所以他不退转。不过各位现在都不叫发心,叫花心。花的心,不是真正的发心。发心是这两个为主。
第三个也不退转,是因为众生苦难而发心,愿意舍身为众生。这个是我们跟各位讲圆融道,你要献身众生事业的问题。这个你不会退心的,而且尽形寿做到底。所以你这辈子不会退心,将来到净土去,到极乐世界去,再回来的时候,你就是再来人。我常常讲再来人,你不要以为我是再来人,我是不来人。今年来了,明年假如有机会再来,那就叫再来人,那是可以这么说。我跟你讲的这三个是出自《毗婆沙论》,那个你不用担心我又是在吹牛讲大话,不是。《十住毗婆沙论》上面讲发菩提心有七种,但是这三种不退心,因为那四种会退心,所以我忘掉了。
问:第二个,修行方法怎样分次第进行?
答:那这个叫次第道,你要分次第就按照次第道修。次第道修就比较辛苦一点,譬如说,你要参禅,先调身,再调气,再调息,最后要调心。有没有?这是不是次第,那你就照次第来,先把这个练好,我们再讲第二步。对不对?这个叫次第嘛。
那我们跟各位讲圆融道,那就不是次第,基本条件具备了,冲!就一直到净土去了,这个是这样子。
问:第三个,我们怎样分正法同邪法?
答:向内心求法,叫正法。向外求法,就叫邪法。邪法不太好,就讲外道就好,心外求法,通通都是外道。那可以有特异功能,可以有什么神通、神迹、神秘兮兮,那通通叫外道邪法。那正法不神秘,所以正法他第一个要先矫正人格,人格性要健全。这是这个部分。你要怎么分呢?我们这样分。
问:我们对邪灵入身,应该怎样办?
答:邪灵就把它打死就好了。你还留它干嘛?问题是你打不死它。告诉你邪灵不会入侵你的,它不会那么倒霉,找到你干嘛?它要入侵的话,叫它去找布希,他那白宫住比较舒服嘛,对不对?不会啦。你怎么会邪灵呢?
你会认为是邪灵,这个是古代的讲法啦,古代那是无知的时代,这个时代不是,所有认为是邪灵入侵你的,这种人都是内分泌失常。OK。这第一个条件是内分泌失常,你要去检查,一定是这个问题。第二个,他一定是长期压抑跟扭曲,就这两个条件构成的,那他自己老是以为他会通灵啦,或者菩萨啦,或者怎么样啦,他自己又恐惧,所以就变成邪灵了。他假如不恐惧,那一定是某某菩萨托梦给他,叫他做什么、做什么,一定是变成这样。所以这种人,第一个心里要放开,不要压抑,不要扭曲。第二个,内分泌失调,看医生就好了。
问:第五个,我们念佛怎么样觉得同佛相应?要怎样才能够同佛相应?
答:当你念到一心不乱就同佛相应了。好吧,那个念佛的话,需要有专门的训练,那是进入行法的部分,有机会我们讲念佛法门再跟各位谈。现在,因为我们讲这个部分,时间也不够,所以时间很长没办法跟各位谈。社会上有很多啦,佛教社会有很多简便的法门,那也可以,就像很多人会说,那天下就是有白吃的午餐,那你就去用那简单的法门。不过我们是告诉你,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那你花的是便宜的,买的就是便宜货。你到的极乐世界,也是便宜的极乐世界。
问:感谢法师这五天的教导,获益良多。
答:这我是很高兴。
问:因为工作忙碌,我每晚只做约三十五分钟的功课,如下:五次《大明咒》,每次一百零八声。三次《心经》,三遍《大悲咒》,并五次阿弥陀佛,每次一百零八声,之后每天两至三品《地藏经》,一周念完整本《地藏经》,最后地藏王菩萨圣号五次,每次一百零八声,法师这样做可以吗?
答:还好法师不会这样做。这么认真的孩子,他毕业的时候不知道是哪一个,要发哪一张文凭。这个典型的很认真的孩子,这种功课。但是我是这样期望,期望,你不一定照我讲的,我不知道这个要怎么作答。这个,你可以不必那么辛苦。你《六字大明咒》念三十五分钟的功德、效果,可能比你做这么多的要好。或者地藏菩萨圣号念三十五分钟,效果也比你这个都要好。你这里面任何一个功课,把它做到三十五分钟,它的效果一定比你做这么多的要好。因为你这个叫做杂酱面,不是杂酱,是杂菜面。你那杂菜面吃起来好像什么味道都有,就好像猪在吃的一样,不是菩萨吃的。单一、单一。单一精进下去啊,效果才好。OK。
问题二:法师如要做早课,应该怎样,或最少需要多少时间?或随意便可?如有缘请开示。
答:都可以。你每天做一定的功课,你没有时间,五分钟不要紧,但是呢,每天一定要五分钟。但多可以啊,只要你开始做功课以后,你会发现你的时间会越来越多。这是正常的人。你要是一直都不稳定的话,你这个人生生活都有问题了。基本上你会自己去调,原来五分钟,到十分钟,十五分钟,二十分钟,到半个钟头。你很忙的话,不要超过半个钟头,因为你很忙嘛。那你要是真的有时间,半个钟头到一个钟头是比较好。这是这种状况。好,这里还有一个。
问:地藏菩萨是生命的因素,此因素是否以生命的灵性、本能、性德为同一,或他包含此一切?
答:这个生命因素有很多,这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所以这个问题上呢,有一点问题。他也包含那些啦,这每一个生命因素里,他都包含他的灵性、他的本能跟他的性德。但是每一个生命的灵性、本能、性德是不一样。
问:人类的生命是否可以在大脑的应用与生命本能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答:OK,没有问题。
问:而非使用大脑便失去生命,应用生命本能便失去科技?
答:可以。两个本来就应该同时成长,所以我们讲的,小学成长的比值跟大学成长的比值,应该同步成长,我们现在刚好是弄颠倒。小学成长,大学萎缩了,所以这样不好。我们为了矫正,竹子有没看过,竹子歪一边的时候,你调整的时候要把它调正,大概要先弄到这边来,对不对?然后它才会回过来正嘛。是这样子,所以我们跟你强调大学教育,强调生命教育的这个部分,是要矫正那个偏差,其实应该是同样的成长。应该要取得一定的平衡,每个人的平衡值不一样,但是可以有一点不同,但是差距不能够说只有一边,没有另一边。只有生命没有科技也不对,现在人类科技既然已经发展起来,那么生命与科技之间,应该有一个平衡点,应该是这样,这个是很有觉性的一种问题。
这些问题答复完毕了,还有没有要问的,时间就要到了。没有的话,好,你讲。
问:请问什么叫做出佛身血?
答:出佛身血,就是打了佛或杀了佛,让佛流血,佛身流血。这是佛在世的时候,才会有的。现在佛已经不在世了,你把佛像毁坏,恶意毁坏,就叫做出佛身血。你不是恶意的,不一定。地震摔坏了,没有关系。那是要找地震算账,不是找人算账。你假如说供佛供一供,有更好的佛,这旧的佛不用,那你可以跟大众结缘。那个不叫破,破是讲破和合僧,出佛身血。僧团里头,因为你造口业,使他们造成分裂,那就叫破和合僧。僧团就是佛身,所以通常是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连在一起讲。我们维护僧团的运作是很重要的。
问:请问师父,佛法常常说: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请师父开示。
答:要破无明,是指这样的,我们通常讲破无明,证法身,但是要破无明并没有那么容易。你讲的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它要经过三个阶段。
忉利天宫神通品 第一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
地藏菩萨本愿经 卷上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地藏经译文 自序 记得还在初中时期,我母亲同我姑妈两人学《地藏经》。她们虽然还没摘掉“文盲”的帽子,但是学《地藏经》还是很用功的。遇到经文里边不认识的字或难懂的句子,便来请教我这个“小先生”。我从小受我父亲薰陶,在初中时期已经似懂非懂地看完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的中华书局加注的原版,佛经也看
《地藏菩萨本愿经》全文完整注音版。
1 许多人不赞成善男、信女在家里诵《地藏经》的第一个理由(1)误解《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 许多人皆告诫在家居士及一般善男、信女,不能在家里「读诵《地藏经》,原因是一般人误认为《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地藏经》中又有「许多鬼神、鬼王……等名词出现」,恐怕在家里读诵《地藏经》时「引鬼入门」,所以多不鼓励「在家人」
地藏经回向文: (合掌)弟子XXX愿以此所诵《地藏经》第(几)部(或念佛菩萨圣号X万声)之功德,回向给弟子(或指定他人)XXX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祈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拨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XXX真心求忏悔。(念三遍)
什么是地藏经?地藏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凡二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唐代实叉难陀译。本经叙说地藏菩萨之本愿功德,及本生之誓愿,强调地藏菩萨不可思议之大愿力。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腰;第二重就是忉利天,在须弥山的山巅,通俗都叫他做三十三天的。这忉利天的天王,名叫释提桓因,也叫帝释,他从前本是一个平常的女人,这时候有一尊迦叶佛寂灭了,他便发起愿心
如何诵读《地藏经》? 诵经前恭请: 恭请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 诵经中: 1、从“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开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进入正文:地藏菩萨本愿经,连诵 13 品到“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三遍),然后补缺真言和补缺圆满真言,再回向,皈依,结束。其他的真言咒语等可以省略。
《地藏经》中没有谈到什么时间段,晚上不能读。大家总认为这个和鬼神去打交道的,晚上不能读,这是邪知邪见。我们为什么说要弘扬《地藏经》,我们读的时候会有一部分众生在听,但是我们用的是真诚的心,用的是正知正见的正能量,那我们是什么?把地藏法门传给一切六道受苦众生,他们听到这部经以后,也能像我们一样,来如教修行,他们就能
诵《地藏经》的出处是哪里呢?给亡者诵《地藏经》可以让他得到利益,出处就是《地藏经》里面说的。《地藏经》里面说一个人临终的时候,给他念一佛名、一菩萨名,或者诵《地藏经》一字一句,都可以让他得到利益。那是可以的,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在助念的时候,就可以不诵《地藏经》,以念佛为主。如果旁边另外一个房间,有人给他诵《地藏经》
还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第一次接触这部经时的情景:我一整夜,就把这部经念了一遍,不仅念了一遍经文,我记得当时有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就是那个范古农校正的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我这个人学佛也有点心急,一黑夜就把《地藏经白话解释》看完了,太令人感动了!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样。那一年是1972年,我二十岁。
尊敬的各位学员,时间很仓促,各位呢也很辛苦,应该说,能从世界各地聚集在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这是缘分。过去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这些人都是有缘——大家同聚会,都是有缘人。五台山呢,是千年的道场,拥有千年的古刹,五台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我们今天来此是来接受菩萨的度化、净化、感化、摄化。
佛经中常讲善男子、善女人,但在诸经中,对善的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地藏经》中的善男子、善女人,指对地藏法门有绝对信心的人,这些人不但仰慕地藏菩萨的大愿功德,还对地藏法门无比崇仰奉行,即经中所讲的闻名、赞礼、灭罪、获福。
在《地藏经》上说,至心称念地藏王菩萨,或者诵经、礼拜供养地藏王菩萨,会得二十八种利益。所以虔诚地念地藏王菩萨,恭敬地念地藏王菩萨乃至礼拜地藏王菩萨,和虔诚恭敬地诵《地藏经》,功德当然是一样的。但是假如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和念一部《地藏经》,那从数量上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一句,而念一部《地藏经》得多少句?所以
佛教传入中国后,大约唐朝时期,《地藏菩萨本愿经》传入汉地,以建立地藏菩萨信仰,诵经修善,持诵圣号,超度已逝父母度尽苦难,远离六道,终成佛道,而传播甚广,被称为佛门孝经。据《地藏经》载,过去,有一位婆罗门圣女,其母亲在世时常信邪法,杀生害命,轻慢三宝,经圣女多次劝导,母亲依旧不信,死后堕在无间地狱,受尽苦难。圣女欲救其母,
主命鬼王并没有不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而是一直在努力的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只是亡人并未能依止善导罢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临命终的众生之所以会堕落恶道,根本原因在于业力轮回,即由往昔所造恶业所致,“恶道鬼神的接引”只是亡人堕落恶道的一份助缘而已。也正是由于这种业感因果的必然性,《地藏经》此品才劝令众生信受主命鬼王的
农历七月,在佛教中被称为“福田月”,“孝亲月”,“地藏月”,此月中有盂兰盆节,大势至菩萨圣诞,地藏王菩萨圣诞等殊胜吉日。是我们得以藉由供养,修行回向,从而培植福田、报恩孝亲、超生度亡的殊胜良机。敬请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愿以此功德,救拔无量劫中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债主,出离生死轮回,趣入菩提正道。愿命终婴灵,因此
在我们四周围,确实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众生。在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是来求超度的,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就在旁边听经,这是一件好事,不用害怕。它们会护持拥护我们的,将来它们都是我们的护法善神。我们在诵经的时候无论是诵《地藏经》还是《阿弥陀经》还是其他经典,一定要恭敬,要真诚,要专心致志,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得到利益。
佛法中“善恶的标准”并不依“凡夫的心”来评判,而是以佛法的价值观来作为判断、思维的标准。佛法认为,凡夫众生以“有我”之心去造作一切善法,皆不能得到真正解脱。也就是说,凡夫日常所思所为的善,并不一定能够与解脱道相应,这是因为凡夫的心中有“我相”。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汉传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也是汉传佛教一个影响深远的宗派——华严宗的理论根据。《华严经》从印度传译到汉地始于东晋,前后经由三次翻译,有三个译本。第一次翻译在东晋时期。公元418年到421年,在建业(今南京)道场寺,有一位印度高僧佛驮跋陀罗,由他主持翻译了六十
《大宝积经》,共一百二十卷,是一部丛书体裁的经集,收在《大正藏》第十一册。玄奘在示寂前一年(663)曾试译过几行,因为体力不支不得不停顿下来。菩提流志从神龙二年(706)开始编译,历时七载,在先天二年(713)完毕,完成了玄奘未尽的伟业。他利用《宝积经》
《圆觉经》,是描述如来境界、阐扬诸法实相、彰显圆满觉性的重要经典,素有『三藏十二部的眼目』之称。经文阐述了一切法都是圆觉妙心的显现,每一法都周遍法界,觉性同样也是周遍法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道理。指出:众生与佛,觉性平等,没有差异,只是因为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