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跟各位讲到第五品,包括地狱名号名品,今天我们从第六品开始讲起。第六品跟第七品是普广菩萨请法,那么地藏菩萨来作答,以及谈到一些真正地藏法门修法上的问题。
地藏法门呐他有他的实际修法,但是《地藏本愿经》上面他没有讲到地藏的行法,他只讲到地藏菩萨这个生命因素的本质,各位要把这一点弄清楚呀。地藏是一个生命因素,所以我们跟各位讲说要把菩萨名号给性德化,不要拟人化,不要看成外面一个人,你要把他看成是你生命中的一个因素。简单的讲,这个生命因素是在我们生命中,他有这样的一个功能,就是能够疗愈,疗愈,知道吗? 治疗,让你恢复健康。当你心灵受到创伤的时候,那么地藏这个因素可以让你的心灵恢复健康,简单讲就是这样了。那么这样的情况之下他的本质是什么呢?那我们前面跟各位讲过,因为你在这个世界,你用大脑他就会伤害到你的灵性。当伤害到灵性以后呵,要怎么样恢复健康呢?地藏这个生命因素的本质他就在讲这个东西,这个本愿就讲这里,重点就在第六品跟第七品。那么这两品,是所有研究《地藏菩萨本愿经》的人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因为他讲的都不是很重要的行法,他讲的都是结缘的一种状态,这些结缘的状态就好像你肚子很痛,就拿个膏药肚脐一帖,你说这样会好,那很奇怪,那肚子痛跟贴肚脐有什么关系呀?那不管,反正贴了就对,是这样吗?我们才会这样问。
因为第六品我帮你整理一下,念一遍给你听,你可能不太清楚。那么普广请佛来宣说利益人天因果等事呀,那么,佛一共讲了十个例子,十个例子里面附带两个小例子,所以一共就十二个。这十二个是什么?第一个是闻名,听到地藏菩萨的这个名字,合掌、赞叹、作礼,恋慕,那这样的话,这个人可以超越三十劫生死重罪。
第二个,他提到彩画地藏形象,或者做地藏菩萨形象,雕刻他形状,像这样子做出来,铜做的功夫比较大,木雕的功夫比较小,彩画更简单。那画好画坏一回事,不一定要画多好了,但是要有人家认得他是地藏菩萨就对了。这样的画,你画好以后,仔细看一下,不管谁呀,对这个地藏菩萨的形象仔细看一下,这个叫做一瞻一仰。这样一次就好,百返生于33天,那你知道吗?那你这么天天来,有没有看到地藏菩萨的相啊?要仔细看呐,不要说在哪里啊?在哪里你就没看到了,你要仔细的端详,这个叫做一瞻一仰呵,就百返生于33天。那很简单讲这样,后面就没再举例了。
第三个说,若厌女身,女身有什么好讨厌的?这好像有点性别歧视啊,不是那个意思呵。这个女身是指什么?台湾话叫做“gougoujiang?”有理讲不清,那个就叫女身,你有没有留意到?那一个人,你跟他道理讲不清,你真的像女人呐,有没有?所以不止是指女人。那个有理讲不清,遇到事情先哭再吵,那就叫女人。那你有没有讨厌呢?那你假如觉得这样很好玩,那就没有关系了;那你很讨厌,遇到问题了,眼泪就不知道怎么掉下来,所以叫厌女身。你讨厌的话,那么这样的人呢,尽心供养,日日不退,那你可以得大利益,乃至到成佛,再来的话就不是女人了。
若厌女丑,女丑是什么?凡是喜欢化妆的人就是丑就对了,你不喜欢化妆就是不丑。我不是说你,你不要对号入座,每次一讲,你都说每次都说到我,我不是说你。我们不认识。不过有些地方是需要化妆,那是尊重对方。就像男生一样,有时候要用香水,出入一些正式场合你还是要啊。你不要说我今天学佛了,受八关斋戒那不能用啊,那不能用归不能用。可是出入正式场合的话,这条戒要开戒,知道吗?戒要开。那总统召见了,你说我不用了,他说那你不要来好了,那你自己选择好了。你要修多久才有一次总统召见,你还不正式一点?同样的,这个地方大家要留意,若厌女丑或者多病,那么你要是能够志心瞻礼,那你就会改变。
第五能对菩萨像前伎乐供养。你要知道,常常有人说佛教徒不唱歌、不跳舞,那个叫变态。有人说,那可以,要跳就跳佛乐,要唱就唱佛歌,这个叫不正常。伎乐供养指让人高兴的声音,或者行为、那动作都是,都是供养。供养是以平常心,正常的心态,欢喜心,因为伎乐供养就表示欢喜心嘛,那你不要那么痛苦。我受八关斋戒,受戒学佛不能唱歌,可是要伎乐供养,我唱一首给你听,老是唱那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听得很烦呢。告诉你,要以很高兴,欢喜的心情。所以我跟你讲说,学佛的心境是很开朗的,不但开朗而且是很稳定的,你不能大起大落。要大起大落在什么地方你知道吗?在高原上大起大落,也就是我的情绪不会低下来,都在很high的那种状况,不是在lowest的那个地方,那种情绪变化不行,所以他有伎乐供养。当你用伎乐供养的时候,最大的感应就是鬼神会拥护你。这鬼神你不要以为鬼道的鬼,那都是菩萨示现的鬼王,他会拥护你。那讥毁他人供养,这个不只地藏菩萨,你只要讥笑、诽谤人家供养佛像、三宝,那获罪无量。
第七个,若久病,久病呵,那你布施供养。哎,奇怪,久病了不是要看医生吗?告诉你病要看医生,供养还是要做,病好得快,你知道吗?你说我给医生看就好,常常感冒都会治到死。你要不弄好,那明天开盲肠,明明盲肠发炎了开刀,结果找不到盲肠。医生一想,对不起,开错边,那你就多挖一个洞。这个业在哪里你不知道,你就多做这个部分,那是对你好,不是对我好,做的人好。那么若见人诵经、念佛、顶礼等等见人做这些功德,你要随喜赞叹。
那么还有就是从小出身是孤儿,在古代这个孤儿很多,现代好像也不少,现在日本听说还要弄个弃婴箱,婴儿生下来以后就丢到那里面去。我想婴儿长大一定找不到爸爸妈妈,这个时候你假如要见爸爸妈妈的时候,念地藏菩萨,这个是很特别的。
第十个,若见下贱,若有一些下贱人,就是说你自己认为下贱的人,那七日内,用七天的时间,七天知道吗?七天不是只有七天呐,就是你的时间够的话,念名号,这个念都是要满万遍,一万以上。
第十一就是,你要生产孩子,生孩子,怎么办呢?念地藏经,诵地藏菩萨圣号,
我跟各位讲,这个很灵验,非常灵验。那十斋日念佛号、念地藏菩萨圣号,诵《地藏经》都有大功德,这里面很多我们同修的经历,有那实际的经验,那要讲讲不完。
我举个例子给你了解,我们有一个同修,应该来讲那是二十几年前,那时候我还没出家,我在讲《地藏经》。他来问,她说台湾第一个警察,那个警察是他哥哥,就在警察局,就在警察局大门口那里被枪打死的,被台湾黑道打死的。那对她来讲是很大的震撼,接着她妈妈伤心过度又死亡。她这两个打击之下,他精神崩溃。那你知道要吃什么药啊?要吃那个很讨厌的药就对了,吃药都有副作用的。她吃了两年多,她突然想到,她需要一个儿子来安慰她,要不然她真的会死。那这个问题就来了,她怎么生孩子呵?吃那种药不能生呐,医生反对呀。可是他又说师父你一定要给我生一个儿子。哦,我就惨了,对不对?先生要求说个他生个儿子,我还好说,一个太太来跟我说师父给我生个儿子,我这个时候麻烦大了。我说能不生最好不要生。她说一定要,要不然他会崩溃,她已经很痛苦了,要有个儿子。因为家人一直不见,她希望再加个亲戚,那这个合理吧,对不对?我想对她也有好处,我就跟她讲了,你就跟地藏菩萨说,你要个儿子,你就诵《地藏经》,每天地藏菩萨圣号一万遍,反正她成天在家没事。《地藏经》诵一遍就一遍,诵三遍就三遍,诵多少遍都不要紧,越多越好。她说好。过一个礼拜又来了,师父你一定要保证我生个儿子,我只好偷偷的跟地藏菩萨讲,拜托拜托,不要给我漏气,你就给她生个儿子吧。过了一年了,她把儿子带来了,母子健康,很难得。现在孩子都已经读大学了,人都还在,你要求证可以。这个是你自己慢慢去做。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个很危险的情况之下,她能够度过,这是第六品经里面所谈到的。
第七品经是大辨长者命终设斋修供。人死了,那这个大辩长者,辩是辩论的辨,大小的大,不是洗手间那个,大辨,长者是指有福报的人。这个雄辩滔滔的辩论者是有智慧的人,所以用这个地方讲是很平常的一种状况,他用一个长者是在家人,在家很有福报的,智慧的人来请问这个法。说那有人命终,设斋修供,这功德对亡者有没有好处啊?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呀,这也是大乘佛教他最积极的地方。你不信一直到死都不信。不要紧。这个生命因素告诉你,你还可以获得福报,那也就是你要有那个因缘,家属,朋友或者什么因缘不管,要有人帮你做这些好事,设斋供佛供僧呵,或者以种种供养,助念呵、念佛号、诵经等等,有人帮你做的话,七分得一分。你都不信,不要紧,你还得一分;你要信,那当然更好了,平常你就做了,那七分通通得到。那你到这个时候你不知道,人家替你做,那也就一般人常问的回向,我要回向给我妈妈,这功德送做给她,她得七分之一,知道吗?那你觉得七分之一太少,那你就做七倍嘛,你给一百块,他得七分之一嘛,那你就是要给一百块,那你干脆就给七百嘛,他就得一百嘛,对不对?同样的那你要是给一千,他得七分之一,你觉得一千块一张不够,那你就一千块给七张嘛,那他就可以得一千块。这个是说明一个真实的问题,这个叫慈悲,跟广设方便。
也因为这种情况,我们跟各位谈到,这个佛教里头在跟各位谈说佛教的慈悲不是你想象,大脑想象得到的慈悲,他是指你生命因素里头带有这个因素。因为你用大脑以后,你伤害到你的生命,你的灵性已经受伤了,但是你不知道,乃至坚持到死,你都死不相信。或者没有因缘这等等,因缘也是你生命中的一种状态,那你就是没有办法接触。好,你这个灵性的受伤,他有恢复疗愈的这种功能,这个是很特别的一种状况。那为什么佛教的,我现在跟各位谈这是一种理论,怎么会有这样的一种理论呢?乃至于你硬不要,他硬把你送做堆,是不是这样?你就不要佛法,佛法不是一种知识,说你要或不要。他是告诉你生命中,他有这样的一个本能,你的生命因素里头,假如你连这样的因缘都没有的话,那你业障就真的很重了,就真的很重了。
在这里,我们跟各位谈到业障,前面我们跟各位谈到有一个业缘,有个业感或者叫业惑,这个都不要紧。这个业,不管是业缘或业惑,在我们的用大脑的人生里头,它造成了一种业力。有没有听过业力啊,大家都知道,你别的不知道,你都会认识业力就对了。什么叫业力啊?大概不知道,车子被撞了,业啊;生病了,业啊;烦恼一来,业啊。什么叫业啊?我告诉各位你不了解,了解的话用自己的语言做答。业力呵,注意听啊,椅子不要坐坏,业力就是娑婆世界生命的万有引力,知道吗?娑婆世界的生命,这个生命有一种致命的吸引力,我们俗话叫做万有引力,它会把你往那边吸过去。因为你有业,你就会有那种状况。
这万有引力的运动定律,它有两条运动定律:第一条就是因缘法则。只要你有因,缘一到,嘣,非常准确。三个人走在路上,嘣!一个石头打过来,为什么打到你?那两个没打到?因为你有业啊。万有引力一定很准,一定会打到你,不会打到隔壁的,这叫因缘法则。因为你有恶因在,所以缘到恶果就到你那里。同样一个石头打过来,为什么不打隔壁呀,为什么打你?因为你有业,所以业力是娑婆世界生命的万有引力,这是一个。第二个,无常法则。你无法躲过这两条。当你无法躲过这两条,很抱歉,你都在娑婆世界里。告诉你,只要你用大脑,这两个法则就起作用;只要你用大脑,它就起作用,没有为什么。
能不能改变?能不能改变?要能改变他就不是真理,要不能改变,成佛就无望啊,对不对?那你说修行可以成佛,学佛信佛可以成佛,那是不是要改变这两个?所以你要留意啊,绝对可以改变。因为那是娑婆世界的一种真理,但不是法界的真理。那你修行要成佛是要入法界呀,法界呢也有万有引力,那是法界的万有引力,跟娑婆的万有引力不一样。这个法界的万有引力叫做三昧力。修行就要修这个三昧力,修了三昧力,他能破无常法则、因缘法则,转化娑婆的业力成为法界的三昧力,那你成佛才有希望。所以你想要成佛先修三昧力,讲的比较快,你慢慢修吧。(掌声)
这个业力就是这个业缘跟业感所构成的。这个理论要讲的话,昨天跟各位讲过,要讲很久了,而且很微细,密密麻麻的,那我们很难这个几句话跟你讲过来,那我只是讲个简单的结论。你不要在这里问如何修三昧力?这个问题不是这样问,因为明天有一节课要给各位发问,你就不要问这个。这个我知道你很需要,你从来没听过,能有这个,我马上就比孙悟空还厉害。不是,这个是需要时间,一定要有善知识指导,看你要什么行法,禅净律密经教都可以,那不是问一问你就得道了,问的没用,讲给你听,你知道也没用,要做到才算。业力你在娑婆世界里没办法,你躲不掉嘛,在娑婆世界里万有引力把你吸住了,你怎么会掉?但是呢这一个区域性的真理是可破的,因为法界是整体的,那个才是真理。三昧力你要去培养,怎么培养?那另外专案处理,你不要就这样举手发问,我知道你要问什么,但是你做不到。这是我们简单的跟各位讲。
那么也因为有业力的关系,我们的生命很难觉醒,即使想觉醒,你都会很无奈。因为社会上的,就社会,这个娑婆世界的万有引力一直吸引着你。你知道万有引力有哪些吗?好名声是你要的,权利是你要的,为了权利挤破头都不要面子的这个也有;金钱,财务,有没有?这个名利呀都是绕着这个地方来;一个是感情,对不对?只要美人不爱江山,那个就是爱感情了。那为了感情使你搞不清楚人生的方向,这个也很多。不管这些名也好,利也好,情也好,权利也好,等等啊,这些东西它吸引着你,你要能够脱掉,这个是工程面的问题呀。你这些脱不掉,那你的情绪就会一直在那边拖动,会一直在那边滚动。这个滚动是很麻烦的,很麻烦,你要修定绝对修不进去,这是一个。
也因为有这样一个引力存在,他才有所谓的业缘、业感跟业力。因为有这样的情况,所以我们对于我们的灵性,有着严重的伤害而不自知。那佛菩萨他特别慈悲的就在这个地方跟我们提出,提出你不见得信,而且我们也发现有很多根本就不信,尤其当你大脑在运作的时候,这些都不可能,不可能相信。我相信各位早期,除非从小就接触那他就一直进入以外,像我们都长大以后才学佛,你的批判性就出来了。《地藏经》为什么要讲地狱,要不然要讲什么?你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就是佛菩萨的慈悲,特别把这个生命因素给你凸显出来讲,告诉我们说,你只要能够接触,那你就结缘了。那么你这辈子成熟还是下辈子成熟,那不管,至少让你的生命启发那个觉性,然后慢慢慢慢一步步他会成熟起来的,也就是你这个种子不要老是放在冷冻库里冷冻。把你拿出来,那你到底是掉到那个地方去呀,那不要紧,只要你离开冷冻库,而进入常态,常温状态,那么随着那因缘,他自然会成熟。那么什么时候成熟,大脑会去追,生命不能很追,生命没办法追,他因缘到,他自然会成熟。哪个人在什么时候会很快,谁都不知道。你看那个人,现在不信,哪一天信起来他比谁都精进,关键是在这个地方。所以,这一个地方呵他特别提到的就是,给你这样的因缘,乃至已死之人,已经死的人,已经死了几年不管了,你现在为他做这种功德,他都能够获得。时间越长他获得的比例越小就对了,但是还是可以获得,这个就是结这个缘,你的菩提心,菩提种子他自然就会成长。所以在这个地方来讲,他没有讲说什么修一心不乱的问题,怎么修可以开悟的问题,或者怎么修你可以开智慧、明心见性,他都不谈这些。他都讲《地藏菩萨本愿经》就专门讲这个结缘,开启你发菩提心的那个因缘,所以我们各位谈,有机会亲戚朋友或者是小孩子,你要给他见佛像,供佛,自己去供佛,倒杯水下去,合个掌这样子就好,你不要以为没用,一定有用。
有个小朋友去旅行,自己买一个佛像,因为台湾很多嘛,就买一个就摆在家里,那读书之前他香炉怎么做呢?橡皮擦当香炉,擦香怎么擦呢?铅笔芯当香,他就插三根,自己合掌,然后做功课。台湾最多的就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跟地藏王菩萨嘛,还有大肚子的布袋和尚嘛。那你怎么办?哪一个都好,你已经结缘了,但是地藏菩萨的缘特别深,而且特别猛力。那有一些生命中的状态我们一般人是感受不到的,但是你慢慢来都好。你给小孩子经常带小孩子到庙里走走,要拜,教他顶礼,问询合掌都好,都是结了这个因缘,哪天因缘他自己成熟,他自己就会走了。
我们有位老菩萨,东北人,他爸爸曾经协助过倓虚大师在东北哈尔滨盖极乐寺。那么到了台湾,他自己一个人来,到了台湾以后,他结婚,太太是天主教徒。他迁就他太太,那佛像跟祖先排位他都收起来,放在抽屉里,初一十五自己拿起来拜,他太太当然也协助他,他不反对,不过两个都相敬如宾,就这样子。那有一天,那十几年前,到我们道场来,跟我们一起共修,他很高兴,他就讲了他的这个过程。因为爸爸学佛,那么期望他也学佛,那时候年轻战乱,他离开家乡到北京读书,后来战乱离开家乡就到台湾来,到台湾教教书。但是爸爸讲说要学佛,他不知道怎么学。有一天看了电视,他太太带他到道场来,我们就这样相处十几年,当然他很高兴。这就是说他小时候有那个因,长大了缘他自然会成熟。那我们各位,我相信当然不止这么简单的因了,你有更好的,那么更好的要怎么发展呢?你要留意到这个东西。因为我们有一个天罗地网的这个业力在,在这个娑婆世界里,你要想突破这个业力网,业力的这个万有引力对你吸住的这个网状,那你必须要突破。要突破,你只有修行,别的没办法,要怎么修行呢?本愿经里事实上并没有提到,但是结缘非常重要。
那我们从那个密法的立场跟各位谈,他在这个地方,事实上,他是从福德门进来,从北门进来。这地藏菩萨的这个结构在我们生命因素里,他是属于北门的立场,要生命因素在这里。从这个地方进来就结缘修行比较轻松,所以通常在从地藏法门进来的人修的都是观音菩萨修行法门。你要从南门进来的,那就有智慧,一直再找要怎么修的,实际要修法的,那个就会从南门进来,从除盖障菩萨那边进来。所以你可以看到生命因素他还有结构,还有布局,不是没有,只是我们一般学的人都糊里糊涂,马马虎虎啦,所以叫做含糊真如,笼统佛性,含糊笼统,什么佛法搞不清楚了。
那么这里呀,我们从这里看到很清楚了,也跟各位谈到,可以突破,你突破要架构的就是三昧力,三昧力如何修呵是另一个主题,不在这一会当中。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谈这个部分,这个是存亡利益品的这个部分,那大辩长者跟我们提到了,他谈这个部分,最重要的一点呵是让我们真正去体会,让我们真正的体会佛法的慈悲。佛陀把这一个理论跟架构提出来,我们要能感受得到呵。他不是你想象的完全用大脑去搜索的东西,是你想象不到,地藏菩萨本愿经的殊胜就是在这个地方,你想也想不到。这是第七品,第六品的部分。
忉利天宫神通品 第一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
地藏菩萨本愿经 卷上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地藏经译文 自序 记得还在初中时期,我母亲同我姑妈两人学《地藏经》。她们虽然还没摘掉“文盲”的帽子,但是学《地藏经》还是很用功的。遇到经文里边不认识的字或难懂的句子,便来请教我这个“小先生”。我从小受我父亲薰陶,在初中时期已经似懂非懂地看完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的中华书局加注的原版,佛经也看
《地藏菩萨本愿经》全文完整注音版。
1 许多人不赞成善男、信女在家里诵《地藏经》的第一个理由(1)误解《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 许多人皆告诫在家居士及一般善男、信女,不能在家里「读诵《地藏经》,原因是一般人误认为《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地藏经》中又有「许多鬼神、鬼王……等名词出现」,恐怕在家里读诵《地藏经》时「引鬼入门」,所以多不鼓励「在家人」
地藏经回向文: (合掌)弟子XXX愿以此所诵《地藏经》第(几)部(或念佛菩萨圣号X万声)之功德,回向给弟子(或指定他人)XXX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祈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拨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XXX真心求忏悔。(念三遍)
什么是地藏经?地藏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凡二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唐代实叉难陀译。本经叙说地藏菩萨之本愿功德,及本生之誓愿,强调地藏菩萨不可思议之大愿力。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腰;第二重就是忉利天,在须弥山的山巅,通俗都叫他做三十三天的。这忉利天的天王,名叫释提桓因,也叫帝释,他从前本是一个平常的女人,这时候有一尊迦叶佛寂灭了,他便发起愿心
如何诵读《地藏经》? 诵经前恭请: 恭请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 诵经中: 1、从“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开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进入正文:地藏菩萨本愿经,连诵 13 品到“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三遍),然后补缺真言和补缺圆满真言,再回向,皈依,结束。其他的真言咒语等可以省略。
《地藏经》中没有谈到什么时间段,晚上不能读。大家总认为这个和鬼神去打交道的,晚上不能读,这是邪知邪见。我们为什么说要弘扬《地藏经》,我们读的时候会有一部分众生在听,但是我们用的是真诚的心,用的是正知正见的正能量,那我们是什么?把地藏法门传给一切六道受苦众生,他们听到这部经以后,也能像我们一样,来如教修行,他们就能
诵《地藏经》的出处是哪里呢?给亡者诵《地藏经》可以让他得到利益,出处就是《地藏经》里面说的。《地藏经》里面说一个人临终的时候,给他念一佛名、一菩萨名,或者诵《地藏经》一字一句,都可以让他得到利益。那是可以的,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在助念的时候,就可以不诵《地藏经》,以念佛为主。如果旁边另外一个房间,有人给他诵《地藏经》
还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第一次接触这部经时的情景:我一整夜,就把这部经念了一遍,不仅念了一遍经文,我记得当时有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就是那个范古农校正的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我这个人学佛也有点心急,一黑夜就把《地藏经白话解释》看完了,太令人感动了!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样。那一年是1972年,我二十岁。
尊敬的各位学员,时间很仓促,各位呢也很辛苦,应该说,能从世界各地聚集在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这是缘分。过去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这些人都是有缘——大家同聚会,都是有缘人。五台山呢,是千年的道场,拥有千年的古刹,五台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我们今天来此是来接受菩萨的度化、净化、感化、摄化。
佛经中常讲善男子、善女人,但在诸经中,对善的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地藏经》中的善男子、善女人,指对地藏法门有绝对信心的人,这些人不但仰慕地藏菩萨的大愿功德,还对地藏法门无比崇仰奉行,即经中所讲的闻名、赞礼、灭罪、获福。
在《地藏经》上说,至心称念地藏王菩萨,或者诵经、礼拜供养地藏王菩萨,会得二十八种利益。所以虔诚地念地藏王菩萨,恭敬地念地藏王菩萨乃至礼拜地藏王菩萨,和虔诚恭敬地诵《地藏经》,功德当然是一样的。但是假如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和念一部《地藏经》,那从数量上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一句,而念一部《地藏经》得多少句?所以
佛教传入中国后,大约唐朝时期,《地藏菩萨本愿经》传入汉地,以建立地藏菩萨信仰,诵经修善,持诵圣号,超度已逝父母度尽苦难,远离六道,终成佛道,而传播甚广,被称为佛门孝经。据《地藏经》载,过去,有一位婆罗门圣女,其母亲在世时常信邪法,杀生害命,轻慢三宝,经圣女多次劝导,母亲依旧不信,死后堕在无间地狱,受尽苦难。圣女欲救其母,
主命鬼王并没有不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而是一直在努力的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只是亡人并未能依止善导罢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临命终的众生之所以会堕落恶道,根本原因在于业力轮回,即由往昔所造恶业所致,“恶道鬼神的接引”只是亡人堕落恶道的一份助缘而已。也正是由于这种业感因果的必然性,《地藏经》此品才劝令众生信受主命鬼王的
农历七月,在佛教中被称为“福田月”,“孝亲月”,“地藏月”,此月中有盂兰盆节,大势至菩萨圣诞,地藏王菩萨圣诞等殊胜吉日。是我们得以藉由供养,修行回向,从而培植福田、报恩孝亲、超生度亡的殊胜良机。敬请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愿以此功德,救拔无量劫中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债主,出离生死轮回,趣入菩提正道。愿命终婴灵,因此
在我们四周围,确实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众生。在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是来求超度的,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就在旁边听经,这是一件好事,不用害怕。它们会护持拥护我们的,将来它们都是我们的护法善神。我们在诵经的时候无论是诵《地藏经》还是《阿弥陀经》还是其他经典,一定要恭敬,要真诚,要专心致志,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得到利益。
佛法中“善恶的标准”并不依“凡夫的心”来评判,而是以佛法的价值观来作为判断、思维的标准。佛法认为,凡夫众生以“有我”之心去造作一切善法,皆不能得到真正解脱。也就是说,凡夫日常所思所为的善,并不一定能够与解脱道相应,这是因为凡夫的心中有“我相”。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汉传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也是汉传佛教一个影响深远的宗派——华严宗的理论根据。《华严经》从印度传译到汉地始于东晋,前后经由三次翻译,有三个译本。第一次翻译在东晋时期。公元418年到421年,在建业(今南京)道场寺,有一位印度高僧佛驮跋陀罗,由他主持翻译了六十
《大宝积经》,共一百二十卷,是一部丛书体裁的经集,收在《大正藏》第十一册。玄奘在示寂前一年(663)曾试译过几行,因为体力不支不得不停顿下来。菩提流志从神龙二年(706)开始编译,历时七载,在先天二年(713)完毕,完成了玄奘未尽的伟业。他利用《宝积经》
《圆觉经》,是描述如来境界、阐扬诸法实相、彰显圆满觉性的重要经典,素有『三藏十二部的眼目』之称。经文阐述了一切法都是圆觉妙心的显现,每一法都周遍法界,觉性同样也是周遍法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道理。指出:众生与佛,觉性平等,没有差异,只是因为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