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 北美福慧寺开示

地藏经 | 作者:海云继梦 [投稿]

  所以你去留意看看,每一棵树的叶子都一样,假如不一样就不同种了,对不对?但是每一片叶子都不一样。你注意听啊,每一棵树的叶子都一样,但是每一片叶子绝对都不一样。生命就存在这个问题。这一棵树的叶子一定都一样嘛,可是那只是约略的一样,你仔细去比较,两片绝对不一样,不会有两片完全重迭的。假如你找到两片完全一样的,一定塑胶花。你知道吗?大自然的东西他就不会一样。

  这就是生命存在的感觉啊,那你要能够欣赏啊,你要不能够欣赏这种东西,那没有美感,那个生命是枯燥的。这种人,假如真的有这种人,他大概快要自杀了,因为他这样活着没意义呀,他不是看到人,他都看到机器跟数据呀。所以人在生活中他会有一些矛盾,会有一些弹性跟空间。

  所以我常跟各位讲说,不要造神,你跟哪个师父相处,他是人,他不是神,你不要一直把他看成圣人。圣人是模子做的,知道吗?人不是模子做的。你说“你昨天怎么样,今天怎么样。”昨天跟今天不一样。你不能说每天都二十四小时,你应该一样啊。不一样,因为人他一定有一个弹性跟空间存在。所以你要从这个地方看,这是我们在看生命因素的时候,非常重要的地方。我简单地跟各位谈到这个部分。要再谈这个领域还是相当多的。

  那么数字的这个部分,刚才也跟各位提到了,讲那个《校量布施功德品》的时候,有提到十跟十二个,为什么他刚好?你看他就是刚好那个样子了,没有为什么。经文好像很喜欢用这个十为圆满的数字,可是他就会凑到十二个,他有他的意义,这个以后我们有机会遇到,我们再一个一个跟各位谈。

  现在看要跟各位谈的是第十品,刚才是第九品《称佛名号品》,第十品是《校量布施功德品》。刚才谈的那个部分是第六、七品,是《利益存亡品》跟那个《如来赞叹品》,那是矫正的工作。现在呢,校量布施,他是举了十个例子,那我们来看看,我们在这个地方,现在,刚才前面讲了那个结缘矫正,那个前行工作以后,生命因素提出来,你看他这部经就只有这样而已,再来就是校量布施。

  校量布施你看十个,第一到五,他举国王做例子,第六到十就是善男子、善女人。我上面是随便列一下,把善女人给省了,不是不尊重。以男代女,两个是平等平等,所以一个就好。因为佛陀是善男子嘛,假如佛陀是善女人,我们就写善女人,不写善男子,这不是歧视啊。他又是两个五个,这里看起来是十个,其实用佛教的语言叫两个五个。两个用对举,就国王跟善男子、善女人对举。他要用两类,但每一个都举五个,五个不是刚刚好五个,他指这一类。

  所以他讲国王布施,他第一个是讲施给最下贫穷残障者。国王真心布施,那跟做秀叫人家来摄影做电视新闻报道那个不算,那个叫做秀。他是真心布施,即使为一个人真心布施,那个福报都很大,这是一个;第二个,布施塔寺佛像;第三个修塔庙经像;第四个布施老病或者产妇;第五个是如是布施,他讲这一类统称了。这五个的意思不是一二三四五的五,是指圆满,就是国王布施。国王就包括所有的宰官大臣、大富长者这些布施的,那么真心布施那有如是功德。那经典上面讲的,我就不跟各位谈了。

  第二个呢,他讲的就是善男子、善女人。你注意到他布施讲了,我跟各位谈的是,他有布施最下贫穷残障者,那有布施塔庙、经像,这两个是平等的。我们当然讲说布施给寺院的功德比较大,当然出家人要这样讲,不然大家都不布施给塔庙嘛。但是你真的有那个缘,你就做那个事,一样。换句话说,这里面包含着一个救济。

  布施给道场,为什么功德比较大呢?因为他在教育人才,在这个地方。古代没有学校,所以你看经典里头都没有讲到学校。今天你要是布施给学校教育人才,那功德是跟布施给寺院一样。一样吗?告诉你一样是一样,不一样。因为寺院里面培养的人才是生命的老师,学校里面培养的人才是知识的老师,不一样,你因地就不同了,果地当然不一样。你认为布施给生命的老师,功德来得大,或者知识的老师,功德来得大,由你判断,因为经典没比较,你自己判断。我是跟你讲,不同的因有不同的果。

  那么善男子、善女人里头他讲到也五个,与佛法中种少善根,那功德很大;布施供养佛像功德很大;闻经赞叹功德很大;对塔寺,新经的这种印刷或者旧经的整理,功德很大;与佛法中所种善根。这个是指一般人,我们一般人那佛法中的善根是殊胜的。

  这里面有两层意义,为什么都讲佛法中的呢?因为你生命的这个灵性如何启发,是最重要的。世间的事你已经会做了,那就不用讲了嘛。那知识如何运作的事,你一定是让它达到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目标嘛,那种抉择就不用再讲了。所以呢,反过来要讲,真正要讲的是生命跟灵性的东西,所以他鼓励在这个地方。所以布施是在培养生命跟你的灵性,关键是在这里。

  其他的一般的社会救济啊,告诉各位这是你本分内应该要做的事。有人快饿死了,你说“去找社会救济。”结果他饿死了,我告诉你罪过无量。因为那是你本来应该做的本分事。你假如认为说,“我救你一个人,你又没有出家,也没有信佛,我看那一个比较好,那一个有在念阿弥陀佛。”你把他饿死,你就罪过无量,因为那是你本分事要做的。这个不是比较,知道吗?大脑所及该做的事,都是你责任内应该要做的,不可以回避。你硬是要用意识形态去把它做区别而回避的话,那个罪过不可思议啊。因为经典他没有跟你比较那些,那你就认为那个没有,这个不对。

  所以这个地方告诉我们,你就积极要去进行的,那就是饶益众生的事了。那饶益众生的事情当中呢,与那个贫病、饥寒交迫,老弱妇孺,尤其是产妇,这个功德对一个生活过得去的人来讲——就是小国王嘛——他是跟布施塔庙的功德一样。那一般人来讲,那你正常该做的是一样,但是呢,还是以生命灵性的导师培养功德来得大,他是指这样的情况。那本分事该做的,我们这里不谈,没有时间详细地跟各位谈这个部分,这是第十品的部分。

  第十一品是讲《地神护法品》,地神护法里头有坚牢地神跟常分地神。坚牢地神那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土地公。你讲的土地公大部分都是常分地神,这个坚牢地神是大土地公。中国人的土地公是谁呀?中国人的土地公——我这样讲你听懂——就是姜太公。周公封神榜封了半天,他自己没封到位置,玉皇大帝说“那给你当土地公好,大地归你管。”所以那是他。那其他的都是常分地神。常分地神大致上都是那个村庄,村庄里面的世宿、长老。因为他对这个村庄的土地有贡献,所以死后呢他在保护他的土地。这个我们通常不太去留意。

  那么现在讲的是这个坚牢地神。坚牢地神他提到,地藏菩萨跟这个大地有很深的因缘,所以他出来赞叹。他在佛前告诉我们,你住家的南方,现在你住的那种家,有没有南方很难讲,不过面向南方就可以,供地藏菩萨,那么有十种大利益。这个经文里头都有,那你看看,我是提供给各位看,第一个:“土地丰穰;家宅永安;先亡生天;现存益寿;所求遂意;无水火灾;虚耗辟除;杜绝恶梦;出入神护;多遇圣因。”这个部分。

  那你自己设地藏菩萨,自己要经常地诵经、供养,要称名礼赞。称名就是念地藏菩萨,不要只有烧香的时候念几句,过了就没了,每天最少念一千八十遍。不要那么紧,抠得紧紧的,一千就一千,今天忘了念了一千零三遍,明天就念九百九十七遍,都加八十遍。假如你有所求的话,那就念到一万遍;无所求,念一千遍。念一千遍不会超过二十分钟,不要那么计较。因为念了都是你的了,我不会跟你分红,你放心。你就尽管念,念越多越好。假如你每天诵一部《地藏经》,又加念一千遍,连续三年,那这个基础就很稳固。连续三年呐,大概你有所求都会满愿。当然你想求当总统就另外,不算,那要另外的因缘。

  那么地神来拥护,除了这个坚牢地神以外,梵释就是天龙八部、梵释四王都会拥护。所以各位不要瞧不起土地公啊,他威神也是很大的。你要是不好好地尊重,你走在地上,脚底都会痒痒的。这个是我们自己要懂得,在我们的生活周围里,跟各位讲,土地公那么厉害吗?不重要,他厉害不厉害跟我们没关系。但是呢,你脚踩着土地要有生命感,这一点跟你绝对有关系。

  所以经典提到土地公出现的问题,是告诉我们,我们要懂得欣赏大地,知道吗?大乘经典的用意就在这里,不然跑出一个土地公来干嘛?又不是演连续剧,派他一个角色。不是,生命的启发。土地是我们最不在意的,对不对?你脚踩在他头上,你怎么会注意到他的存在?那这个地方就在这里,跟刚才为亡者荐福有七分之一功德的情况一样,连这个大家都不注意到的,你都要懂得欣赏。生命的存在,你不要只要黄金白玉你才会欣赏,那土地就不会欣赏了。你看看,《地藏经》的意义是在这里呀。不是说因为地藏,因为地嘛,所以跑出土地公来串一下角色。不是啊。这是一个我们在欣赏的时候,最根本的地方。

  所以在经文里头对土地的这个形容,他有坚牢地神还有常分地神。我们看到经典是讲,他什么威德不可思议呀,那你要是真的认为威德不可思议的那一种意识形态来讲,你可能就是迷信了。但是他从你生命里,最重要而又最忽略的地方去提醒你,那就不一样了。

  所以谁对土地有感情啊?是农民对土地最有感情。那我们呢,常常忽略土地的存在。可是你每天都在跟土地公打交道,你吃的饭来自土地公,你穿的衣服来自土地公,不管你是化学品也是地上挖出来的,你是毛料也是地上来的,棉料也是地上来的,哪个不是来自地上的?可是我们就忽略了他。

  所以从生命的立场来讲,是看你对于生命的存在你的感受力如何嘛。而这个感受力你真的感受到,你嘴巴不用讲感恩,感受到是最大的感恩。(众鼓掌)我们的问题就在感受不到。父母亲给子女的爱,子女感受不到。夫妻也常常这样,两个吵翻天的时候,决定要离婚了,另一个在哭:“我爱你,你都不知道。”那叫活该嘛,为什么你爱人家,爱到人家不知道?你没有让对方感受到嘛。但我们自己要培养那感受力嘛,你才能主动地去展现嘛,你感受力都没有,这个就很麻烦了。所以佛经真正要教导我们的,怎么成佛怎样,一个没有生命感的人,你想会不会成佛?

  所以佛教从制度上来讲,他有很多制度都是要讲健全的人生观。出家,为什么要健全的人才能出家,不健全的人不能出家?健全的人才叫做训练呐,一个不健全的人他根本就不要训练了。但是不健全的人他会成佛吗?不可能的嘛,他一定要健全来训练才对呀。所以真正健全来训练,才能够让你的生命因素非常饱满地、充分地兑现出来嘛。那假如你不健全的话那怎么办?一定要先经过矫正。所以前面矫正,再来给你看实相,娑婆世界的业力,然后再转过来,你真的修行,这个修法就这么简单呐。他没有叫你一定置心一处,如如不动嘛,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他没有教你那些。就是这些,与佛法中种少善根,这大家都做得到,为什么呢?他是在触动你的生命感。

  我们担心的就是我们的生命感无法启发,因为你太理性。理性不是不好,你的大脑那个识性在运作的时候,不是不好,你到底在识性运作的同时,你能不能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能够感受,那个识性对你绝对有加分作用。假如你的那个理性在运作,没有办法感受到生命的存在,那个理性的运作是灾难。我们不是叫你说把大脑割掉或者变成白痴,不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跟各位讲说罗汉是百分之百用理性,凡夫是百分之百用感性,你知道吗?那你这一个菩萨来讲,就应该要百分之百的理性、百分之百的感性,要同时能运作,你要留意到这一点。但我们就是这里头有偏,当你纯感性的时候,你根本没有理法界,所以是凡夫嘛;那你开始在修行,你又偏一边,又百分之百的纯理性,那是阿罗汉了,你用不起来。所以两者要如何结合?所以佛是百分之百的理性又百分之百的感性,原因就在这个地方。所以我们是希望大家真的从这个地方好好地来运用。

  今天我想我们就讲到这个地方,因为明天我们两节课当中,要留一节课给各位发问,你有什么问题你先准备好。准备好才不会浪费时间在等着大家发言。有的一站起来,要讲个问题就讲个二十分钟,那就不要作答了,所以我是希望大家写起来,重点写出来,我们来作答这样子,这个希望我们能够有一点互动。

  好,今天我们就讲到这个地方。

  大家请合掌。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诃萨!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诃萨!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诃萨!阿弥陀佛!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