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弥勒菩萨”的精神内涵(上)

怡西法师 | 作者:怡西法师 [投稿]

  弥勒菩萨在佛教史上的地位,非常特殊。他是当来下生的弥勒尊佛,有七佛为他授记,现正在兜率内院说法,等待继释迦牟尼佛之后,下一个在娑婆世界示现成佛。因此弥勒菩萨现在的地位,称为“一生补处”。换句话说,弥勒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法统继承人,为贤劫千佛中第五尊佛,显密两宗对弥勒菩萨都有深厚的信仰。

  世尊在王舍城灵鹫山上,说了一部《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简称《弥勒上生经》。经中佛说:【此人从今十二年后命终,必得往生兜率陀天上。】这是世尊在众中为弥勒受记,足可证明弥勒上生兜率的事实。

  兜率天的意思是知足天、喜乐天,是欲界六重天之第四重天,分有内院和外院。内院是弥勒菩萨的居所,对于内院的情况,《佛说观弥勒上生经》中有详细的介绍:

  在弥勒内院有宝宫,此宝宫是由具足一切美好的宝珠所造成,共有四十九重,同时有栏楯围绕宫外,栏楯也是用珍宝合成。有很多天子和天女,天子手中拿着莲花,莲花也是七宝所成,会放出很大的光明,光明中有乐器自然奏响。天女们载歌载舞,所歌唱的内容是十善、四弘善愿等等善好的真理,天人众们听到了,皆发无上菩提心,好乐修行无上正等正觉。

  宫牆外有琉璃水沟,同样也是众宝合成,沟有有八功德水,水还会上涌至宝宫,在梁栋间回旋围绕。宝宫四门外有莲花,八功德水从花中流出。

  兜率内院的环境确实很美好,往生到内院的代表人物有玄奘大师和虚云老和尚,但是要知道,对于我们来说,当生一定要求愿往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淨土,西方淨土是三根普被的,纵然你很想亲近弥勒菩萨,到西方淨土去,就很方便能够亲近他。到阿弥陀佛那里去,阿弥陀佛每天一上课,你到七宝讲堂就看到你的同学弥勒菩萨也来了,想见到弥勒菩萨很容易。想去探望他,游步十方,须臾间就到了内院。

  以我们人间的时间观念来说,弥勒下生还是相当遥远之后,一般的说法是还要经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

  还有一部经,叫做《弥勒菩萨下生经》。经中,佛说以后弥勒菩萨将要下生的那个时代,此阎浮提人心平等,国土清淨庄严,众宝具足。这个时候弥勒菩萨在阎浮提成佛,度化无量众生。

  弥勒菩萨是唯识学的开山祖师,是唯识学派的第一个论主,就如龙树菩萨立《中观论》,在学术史上,他与龙树菩萨等齐,一创瑜伽,一创中观。佛教有部非常重要的论著《瑜伽师地论》,作者是弥勒菩萨,当年玄奘大师去印度,他就是想亲眼见到梵文原版的《瑜伽师地论》,最想学的就是这部。玄奘法师在当时世界佛教的中心——印度那兰佗寺,跟随一百多岁的戒贤长老学习这部论,戒贤长老是讲解这部论著的权威。

  玄奘法师与戒贤长老见面时,长老已过百岁还有馀,时为那烂陀寺大长老,德高望重,名震天竺国。据资料记载,当戒贤长老见到玄奘,听说他来自东方大唐国时,竟然老泪纵横、泣不成声,长老的弟子向玄奘法师解释了其中原委:

  法师身患怪病,痛苦万分,无法忍受,三年前正想自杀以求解脱时,忽见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弥勒菩萨降临,指示他说:“你在久远劫前作过多次国王,做了许多迫害恼乱百姓的恶行,本应堕落恶道,长久受大苦报,由于你宏扬佛法的缘故,得以免除将来的地狱大苦报,将它转变成目前的人间小病苦,你要忍受。再过三年,有位大唐国僧人会到此拜你为师,求受佛法,你将佛法传授给他后,身体就会康复。”戒贤长老于是强忍病苦,力行忏悔,终于等到了玄奘法师来到他的面前,他超过百岁高龄,专门为这位来自大唐的年轻僧人开讲《瑜伽师地论》,尽心教导玄奘法师,后来他的病痛果然消除。

  或许有人会说,如此有修行的得道高僧,怎么还会有这样的病苦折磨呢?这全是往世业因成熟,但是他所作的功德还是将“后报重报”转成了“现报轻报”。

  今天是弥勒菩萨圣诞,我们这次课所讲的重点内容放在弥勒菩萨的精神对世间人民的重要影响方面。在佛教当中,弥勒菩萨代表慈悲、忍辱、宽容和乐观的精神,这对于常常处在不如意之境的世间人民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人文关怀以及精神支撑。

  “世间不如意事常八九”,不如意是常态,是事实,假若不接受这个事实,遇事、遇人不如意就怨天尤人,把过错都算在别人头上,怪父母,怪配偶,怪孩子,怪亲友,甚至怪气候,怪社会风气等等,就是不怪自己,不接受不如意事常八九这个现实。这样做的结果无非就是常使自己处于嗔怒的状态,要么自卑悲观,要么仇视对立,这都不是应该有的状态。将自己处于这种状态之中,看人看事,处处都是怨亲债主。为什么你那么多怨亲债主呢?佛的眼里都是佛,你的眼里都是怨亲债主,那你是谁呢?

  对于所谓的“冤亲债主”,我们第一个想到的这些人都是我的仇家,是来找我寻仇的。实际上怨亲债主到底是谁呢?是你心里与自性不相应的念头,贪欲、嗔恚、愚痴、怀疑,这才是你的怨亲债主啊!可是对于真正的怨亲债主,你不认识它,还去纵容它,错认其他的做为怨亲债主,认为某某人是来讨债的,是来害你的,这就想错了。从本质上看,除了你的那些不相应的念头之外,没有其他的怨亲债主,当你彻底断除了贪的念头,则不会有贪的众生显现在你面前。

  再从事相上看,即使有怨亲债主,那也不是别人,反而是过去的父母师长、亲戚朋友,没有别人。是我们于轮回中迷惑,此世为亲友,爱得难舍难分,由相爱产生烦恼,不相爱也就不相害,下一世将承受爱恨情仇的延续,无止无休。

  当我们真正认识到他们确实是我们的父母,慈悲心油然而生,假若认识不到,仅仅是当作仇家来寻仇的,或是要债的,抱著还债的想法,给这个怨亲债主回向几部地藏经,那个怨亲债主回向几万佛号,没有一体的观念,治标不能治本。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相关阅读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