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之道讲记(十八)

体方法师 | 作者:体方法师 [投稿]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第十八讲

  “以「薪尽火相传」来比喻:火烧薪时,发为熊熊的火光(如生命的显现活动),等到烧完了,火焰没有了(如死亡);虽然火熄了,热灰也似乎冷了,但如遇到易燃的对象,加上微风的吹拂,又会「死灰复燃」起来,又重新发出火光。这等于因缘和合时,过去的业力,又会引发一新的生命。死灰复燃的火光,不是前火,但与前火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这如后生不是前生,但后生与前生的行业有关。这就是所谓的「业灭过去,功能不失」,生命的潜能还会影响到后世的。”

  其实人死后,这一生的因缘几乎不再持续到新生命,未来的生命不是这一生的,然而不离这一生。未来有新的因缘变化,但不是离开这一生而有后一生――不一不异。一般都以为我们有一个灵魂,这一生死了,灵魂就到下一辈子去。照这样的讲法,灵魂就是同一个了?其实佛法的缘起论揭示,没有永远不变的灵魂(我),只是业力的感果作用,如同薪尽火相传的比喻。很多人在追究自己过去几辈子是干什么的,执着实有的一个“我”在轮回,那是外道的思想,不是佛法的业力说。讲业力要懂“不一不异”,也就是说这一生与下一生不是同样的(不一),但不离这一生的因缘条件而有下一生(不异),一定要明白,千万不要以为有实在的灵魂、不变的主体。佛法的缘起论阐述的生命本质与外道的我见我执完全不同。

  “八、业感说的价值

  1、善恶有报非怀疑:从三世业感说,就能说明现在的行为与遭遇的不一致。「善恶到头终有报,只是来早与来迟」。尽可从自己的努力而向上,不必因现在的遭遇而动摇为善的决心。”

  明白了正确的业力说,就知道善恶终有报,那就不会由于一时的失意挫折而灰心,了解有播种必然会有收获,对人生就有很大的鼓舞作用。即使我们现在不是很如意,也没有关系,通过努力播种创造因缘,必然会得到应有的收获。

  “2、机会均等非特殊:神教者根源于神的阶级性,造成人为的社会阶级,如上帝选民,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为再生族等。佛法从业力的立场,彻底反对它,认为人类的种种差别,一切为业所决定。”

  这里就在批评婆罗门教,他们认为大梵天是神的根源,因此造成了不平等的社会阶级制度,把婆罗门教作为神的子民,与刹帝利、吠舍规定为再生族,死了还可以再生;而奴隶的首陀罗死了,一生就结束了。佛陀住世时彻底反对这种不平等的神的阶级制度。所以佛法是建立在业力的立场上,在业力的造作之下人人平等,不管皇帝、大富翁、乞丐,一律都是平等的。业力是人人自作而自受的,不管什么身分,造了恶业一样要受报,就像古代皇亲国戚犯法与庶民同罪;低贱的平民十年寒窗苦读也可以中状元,并不是由天生的种族阶级而判定一生。只要懂得行善布施,充实自己,将来一样可以成长而得好果报,在业力上绝对人人平等。

  “业在不断的变迁中,由于现生行为的善恶,种族的优胜者可能没落,劣败者可能上升。所以,不否定现前的事实,但并不使现前的情况神化,看作无可挽回。”

  懂得上进的人都有机会,身分再高的人有堕落的因缘也会堕落,因缘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佛法不否定现生所受的果报确与过去的因缘有关,但不会使它神化(外在的主宰与永恒不变),有了正确的认知,就不会以为一切都是注定好无可挽回的。

  “3.前途光明非绝望:神教者为了配合统治的永久起见,将人民编别为:神的子孙得再生;非神的子孙,不能得再生,永远没落。”

  过去是皇帝国王君权政治时代,宗教者要受政治力量的牵制。他是天子,人们是被他统治的平民,怎么可以说互相平等呢?皇亲国戚都非常高贵,平民算什么!为了能控制统治百姓,使他们百依百顺不反抗,就要用阶级的神教观念来辅助统治者的统治,哪里还会提倡人人机会平等!因此把人民编成不同的种族,神的子孙可以再生,不是神的子孙就不能再生。现在从自由民主的立场来看,这完全是一种专制者的心态,是毫无道理的不平等制度。

  “不知人类陷入歧途,或由于社会恶力,或由自己的错误,即使重大罪恶者,也没有不希望未来的新生。”

  人们造了恶犯了过错,难道就永远没机会了吗?犯了错就永远下地狱吗?哪一个人不想将来还有改过向善的机会呢?每个人内心都希望将来还有再生改过向善的机会,再大的错误也希望能改善。

  “故,神教者的未来裁判,充满了无情的残酷,违反了人类共同的希求。”

  什么叫神教者的未来裁判?信我者永生;不信者下地狱。多么不平等!未来的生命只有两个极端:一是上天堂,一是下地狱。是不是充满了无情的残酷,违反了人类共同的希求?人类的共同希求是犯了过错也希望有改善重新再来的机会,哪里是犯了一个过错就永远判入地狱而不得永生呢?这不是很残酷吗?

  “佛法的业力说,以一切为有情行为价值所成。”

  所谓的业力是我们的身心行为所造成的,所以个人的业力就在各人的行为上。

  “如由于过去的错误,造成现在生活的恶劣,则应从现在身心合理的努力中去变革。即使此生无力自拔,但未来的惨运,并非结局,而只是过程。”

  “未来的惨运,并非结局,而只是过程”。这句话很重要,佛法的伟大也在这里。这一生或是过去生造了重大的恶业一定要受报,即使不得已堕落在地狱、恶鬼、畜生道受报,佛法还会给人以机会。因为受报总有一天会尽,报尽了还可以重新再来,受报只是过程,不是结局,这就给了我们希望和机会。但神教者的观念是:不信他就永远在地狱,没有机会了。现在我们听到了正法,知道这样的因缘,就会注意去改善,不管过去犯了多大的恶业,只要一念的菩提心发起,就可以勇往向善的。在这点上,成就的机会大家都一样,与相信不相信没关系。我们不是信哪一尊神或佛,而是信仰真理,向善的都有善报,我们努力学法,未来都有机会解脱,这是真理法则。

  佛陀住世时没有让人信仰崇拜他,而是教诲大众“依法不依人”。法是真理法则,我们要依据真理法则去实践去生活,不是依据某某个人。人总是会死的,不是永恒不变的,然而真理法则不变。佛陀是多么的民主!他没有搞个人崇拜,他宣扬的是宇宙的真理法则,人人学,人人明白而解脱。佛陀说:“我亦僧数”——也是出家团体中的一个人,没有吹嘘是特殊的神或子民。他建立的清净僧团是以羯磨制(开会决议)来解决事情的。佛陀的时代是这样的民主自由尊重平等!现在西方国家讲民主也不过二百年,佛陀在二三千年前就已展现出民主的风格了,只是随着时代背景,君权国王的时代,佛陀的民主思想无法彰显而已。现在已经到了民主时代,正是彰显佛法正义的时候了!可以讲真话而不再被砍头了,现在正是讲佛法正见的好因缘。众生听到学到真正平等的佛法,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解脱。依法不依人,这点很重要!佛法的伟大不是在神权,不是特殊的人加持你,对你特别照顾,那就不平等了。而是人人发菩提心,去制造解脱的因缘,将来都能解脱。这是全然的平等,没有迷信崇拜,没有个人主义。

  “一切有情在同趋于究竟圆满的旅程中,无论是落于地狱、饿鬼、畜牲,但终究要在自己身心的改善中,完成解脱的。所以,三世业感说,予人类永不失望的光明。”

  学到真正的缘起论就知道佛法的深奥,业感缘起说带给我们无限的希望。堕落到三恶道也是过程而已,只要自己懂得忏悔,知道过在何处,愿意改过修正,还是有成佛的一天。尤其我们大乘佛法说,众生皆当成佛,就是站在法性平等的立场来说的。无论什么身分,只要愿意发心改善提升自己,制造解脱的因缘来充实自己,都一样可以解脱,由此可见佛法业力说的可贵。

  “印度旧有的业说,无论为传统的一元论,新起的二元论,总是与「我」相结合,认为由于业而创造一新的环境----身心、世界,「我」即幽囚于其中。”

  外道表面上也谈业感,但与佛法的业力是不一样的。他们认为身心或外在的世界就是“我”居住的地方,“我”是永恒不变的。

  “佛陀的正觉,没有轮回主体的神我,没有身心以外的业力,”

  这几句话很重要!这就是与外道不共的地方!佛法否认主体性的永恒不变的神我以及离开身心以外的业力。离开了身心,谈不上业力,也看不到业力的作用。

  “仅依于因果法则而从业受果,一切是展转相依,在不断的生、异、灭中推移、相续。”

  佛法只讲从业受果,一切都是在因缘的展转相依而不断的相续着,外在看起来似乎有生住异灭推移相续的轮回相,内在却没有主体的我,仅是业力的造作而已。

  “依外表说,从一身心系移转到另一身心系;从内在说,从一业系移转到另一业系。如流水的波波相次,如灯柱的焰焰相续。”

  人可能又投生为人,也许投生到恶鬼畜生,只是从一身心系转到另一身心系,由最强大的一系业力来主政,从一业系移转到另一业系。哪里有真正的“我”?只是业力一系一系的转移而已。好象波浪一样,后浪推移前浪前进,没有一个主体性。又好像火焰看起来一直在相续燃烧,但相续中没有实在的永恒不变的主体,它是如幻的。此外还有一个譬喻,一段木材在燃烧,当它燃烧完时,这个火引起另外一根木材的燃烧,前面的火引生了后面的火,前火非后火,后火非前火,但后火是由于前火而有的,类似众生的生生相续,这就叫不一不异:不一——后火非前火;不异——后火不离前火而有。外道认为有一个灵魂真实的我来回生死,不管外在的状态如何变,里面的“我”不变,这是实有感的常见我见。

  注意!我们佛教中有某一些方便的说法,认为众生的生死轮回好像换衣服一样:我们有一个实在不变的自性(我),这个身体虽然坏了,但里面的“我”却不会坏,于是就像换新衣服一样投生新的状态,这样的观念与“神我”的观念是否相似?注意!真正佛法所说的轮回生死是没有不变的主体,是缘起无自性的业力所感,没有永恒不变的真“我”,这就是佛法的特质,偏离了这个特色,很容易与外道相混。然而众生容易接受有我,在我执中怕失去我,怕断灭,自我的保护意识很深的潜在着。讲无我的缘起,听懂并接受的人很少。讲有我,死后可以到那里去享福自在,在上帝那里得永生,谁都喜欢。告诉你这是神教的邪见,真相是无我,没有人会信的:“怎么可以无我?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我”。注意听!佛法在印度为什么会消灭?讲无常无我的正法,很少有人接受并体会,为了生存,为使大家能接受,于是佛法中融摄了很多方便。但这只能是方便而已,如果不能恢复佛法无常无我的本质,那跟外道又有什么不同?

  所以大家要注意,体会无我很难,为何“修行者如牛毛,得道者如牛角”?外道修禅定可以发神通,可是难以解脱,就在难以体会无我故。我们都喜欢“有”,宁愿相信有“我”,不愿相信佛陀讲的无常无我,怕死了就断灭,失去那个“我”,这就是众生的惯性。为何讲真话的人少讲方便的人多?因为讲真话的没生意,没有人愿意听;讲方便的大家愿意接受。但是注意,讲方便久了就习以为常,以为“那个”就是真相,而真相再也无人知晓,于是正见慢慢就不见了。这就是佛法在印度流行一千六七百年后消失的主要原因。我们在传统佛法中熏习的就是这样的方便法,不要讲解脱了,这一生要过得自在一点都很难!导师把这些法抉择得非常清楚,彰显了正见,我们才看到了佛法的真正本来面目。我们由衷地感激他的用心、智能、悲心!一向在我执中讨活计的众生听到无我的正见时,难免会惊疑害怕,但只要继续在这里一次次慢慢听下去,就会听到那难以听到的真话,明白佛法真正的心要。其实大家的智能都差不多,一次听不懂,二次就能听懂;二次听不懂,三次也会听懂。如果连熏习的机会都没有,那就不容易了。讲到这些问题很感慨,于是附带说一下。

  “佛教缘起的业感论,绝非外道的流转说可比。”

  这句话就是结论,大家要注意!

  (三)、识

  “以这一生来说,新生命开始最初的一念心,名为识。这指「有取识」,即执取身心,与染爱相应的识。”

  刚才譬喻说,前面的火引生了后面的火。过去的有取识产生了后面最初的一念心,也就是这一生新生命开始的第一念,叫识。也许会问:“新生命的第一念心应该是初次的发识,为什么是有取识”?这就是缘起的不一不异,后火虽非前火,但因前火而有。这个新生命的“识”是由于过去生命中执取的作用而引发的,所以叫有取识――即执取身心与染爱相应的识。那就要注意了:让我们生死轮回不断的就是这个执取身心与染爱相应的识。这就点到重点,与身心有直接关系的就是这个识的作用,意念为先导才产生行为。为何执取?为何会保护自我?为何希望它永恒存在?都是从执取爱染而来,执取自己的身心为实在——我;执取外在的家庭财产名誉地位等——我的。内而执取身心,外而执取一切法,哪一个人不是这样!为什么我们死后不能解脱生死轮回?注意听!就是我执产生的爱染执取的力量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中,意识已变为有取识了,它就是生死轮回的动力,所以识有执取的作用。

  “识有维持生命延续的力量。父母和合时,有取识即摄赤白二渧,成为有机体的生命而展开。”

  识有维持生命延续的力量,因为意识希望它所执取的东西永远存在。意识的执取力不断,死时还在执取,看到父母和合就执取为自体,于顷刻间入胎。

  “「长阿含经」中,佛问阿难说:「缘识而有名色,是何义?若识不入母胎,有名色否?答曰:无。若识入胎而不出,有名色否?答曰:无。若识出胎而婴孩败坏,名色能增长否?答曰:不能。名色由于识的执取资益,才在胎中渐次增长起来。此识的执取,直到死亡的前刹那,还不能暂离。假使一旦停止其执取的作用,一期生命即宣告结束,肉体即成为死尸。”

  如有人受胎而没有意识在里面,胎就无法成长。名色是由于识的作用才在胎中慢慢成长。此识的执取直到死亡的前刹那还不能暂离,假使一旦停止其执取的作用,一期生命即宣告结束,肉体即成为死尸。‘唯识系’有一句话:“先来后去做主翁”,就是说识在做主人翁。识先到,生命才能成长;人死时最后离开的是意识,意识一离开,生命就变成死尸了。

  现在我们能分别造作的这个识有多重要!如果它一直在执取贪爱中,轮回何时才能断?只要执取贪爱不断,必受后有,这个后有(业)就是未来轮回生死的条件。阿罗汉自己说:“此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不受后有”。‘此生已尽,梵行已立’,是说这一生的因缘最后已尽了,该修的清净梵行也已修,不再爱染了。‘所作已作,不受后有’,是说该修的都已修了,该办的都已办了,不再来了。如果能明白法住智,知道生死轮回相续环环相扣的缘起道理,找到了原因,破了无明,离了贪爱,也可以自证的。自己有没有贪爱,唯有自己最清楚。为什么能自证?学法见道,远离了贪爱,不起贪瞋痴烦恼,自己最清楚。有一点贪爱污染生气自己都会知道的。所以阿罗汉能自证,自己清楚已断了贪爱污染,后面不再相续了,真的断了贪瞋痴烦恼,就可以自证不受后有,知道自己证了阿罗汉。

  在座的各位,自己的意识有没有清净自在不染,自己最清楚了。哪一天你们见法超越了,就可以看到自己真的不再随缘造作了,不再受贪瞋痴烦恼的污染了,自己一定知道的,那时候你也可以自证。很多人不了解这个道理,自己内心有否止息贪瞋痴其实自己最清楚,但还要别人来印证,真奇怪。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开悟,还要别人来印证你开悟了。别人说你开悟就开悟了?别人说你解脱就解脱了?一个人内心有没有烦恼爱染执着,谁比你自己更清楚?所以佛法就讲自知自证自受用,注意听!从哪里去明白?从自己的意识去返观还有没有造作爱染执着的根源?很多人问师父:我有没有怎样?我说:你比我清楚,哪里还要师父给你证明?你能骗别人,不能骗自己。

  很多人学了一些宗派的理论,什么论都会,说起来面红耳赤。要争什么?我赢我胜,我比你棒,比你境界高。但是请问:回去以后扪心自问,有没有安哪?有没有超越贪瞋痴烦恼?自己最清楚了!碰到这种人,我都会告诉他:你比我清楚,半夜扪心自问最准了。论有什么用?论赢有效吗?论赢了就解脱了吗?真正的解脱而不受后有,必须离开贪瞋痴烦恼,有取识清净不再执取,这个谁都不能骗自己。现在慢慢听到这里,你们会觉得佛法有神话吗?这里要依靠谁呢?谁来灌顶加持?谁来净化成就?唯有自依止,法依止。我常讲,善知识只是助缘而已。我今天在这里说法只是助缘而已,给你们指出一个方向方法,但是如果自己不走不修不证,谁都拿你没办法,最后还是要靠自己。以前有人说:师父,我们跟着你就对了。我说:我跟谁?我死时你跟谁?要依法不依人啊!

  今天的上课就在说正见,你听进去了,接受了明白了,在你的生命中会产生作用,对你才有帮助,这是很现实的。你们要骗自己耽误自己,那是自己负责的事。你们要修行解脱,我却怕你解脱而该讲的不讲,说得清楚的秘而不宣,这是我的罪过。如果我已经尽心尽力了,该讲的都讲了,该鼓励的鼓励了,该指的方向都指出来了,你们不走,那是你们自己负责,不能怪别人。大家因为没有智能,不懂缘起法的业力果报,整个社会都在信仰崇拜中,在怪力乱神及自私自利中。如果大家都懂得依法不依人,就不会迷信崇拜了。所以把这个正见逐渐彰显出来,对社会就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宣扬了正见,每一个人知道业力的严重性,自己负责,就会自爱。不但自利,还要利人,社会就会得到改善,也不会怪力乱神了。一般人不了解宣扬正见的重要性!要帮助自己以及社会的每一个人,希望众生解脱,社会祥和,人类真正有和平,就非宣扬缘起法的正见不可!等自己慢慢受用了,希望大家也发心把这个法弘扬出去。佛教流传至今二三千年,正见不见了,整个社会都在迷信崇拜他力信仰中,真正的佛法不见了,人类怎么会有和平?我们学了佛法,就知道法的正确性,以后我们的发心就和别人不一样。我们不搞名利,因为那些都是缘起,都会随时变化的,执着什么?只有业力随身!真正修行为自己负责,你就不会去做那些好看应付搞名利的,这些跟你的解脱都毫不相干,甚至带来反效果,你还会做吗?正见何其重要!

  第四、名色

  “依父母精血结合的最初心(识),而引起生理的(色),心理的(名)开展;”

  色是生理的部分,名是心理的部分,名色即五蕴功能的色心二法。

  “在婴胎初凝,还没有完成六根的阶段,称名色。”

  受精卵胞胎成,但还没有完成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阶段叫名色。

  “有部,由胎生学理解:托胎结生时之一刹那位,称为识;托胎后,在四色根(眼、耳、鼻、舌)未起,六处未满之前的胎内五位,称名色。”

  部派佛教的一切有部由胎生学理解,认为已经受精成为胞胎了,但眼耳鼻舌还没有完成的阶段叫名色。

  “总之,名色要有识的执持,才能不坏而增长;此识也要依托名色,才能发生作用。名色与识,色心交感,而相互依存。”

  名色没有识的作用,就会死掉不能成长;识没有名色,也产生不了作用。可见识与名色是相依相缘的存在。这一点很重要!说明我们的身心内不需要“我”操纵,完全是识与名色的相依相缘而有生命的作用,不需要“我”(灵魂)在里面操控才会活动,要注意这个重点!名色与识是相依相缘的,缺一都不能产生我们生命的作用,首先要明白这点。

  第五、六处

  “1、六处,即六入、六根。有情根身的和合体(六处)---眼、耳、鼻、舌、身、意根,为引发认识的有力因素,故名为「处」。”

  没有根(神经系统)就不能接触外在的境界而产生认识的“识”,所以根又名处,也叫六处(内六根)。

  “前五处为色法,是物质中极精妙而不可以肉眼见的细色,近于现代所说的视神经等。意处是心法(精神),依意处生意识,能知受想行,也能遍知过去、未来、假实等一切法。”

  前五处是眼耳鼻舌身的生理部分,意根是心灵部分,由意根产生意识,继之产生受想行,有了记忆的功能,还能分别过去未来以及假或实在的事物。

  “有情的认识作用,不能独存,要依于因缘。”

  透过五根(神经系统)眼耳鼻舌身的作用,接触到外在的色声香味触五尘,同时在意根的作用下产生意识的作用,这样的和合完全是因缘作用。只有根不能产生认识作用(如眼睛只是犹如照相机的作用),或只有外在的境也不能产生认识。当内在的根与外在的尘都具足时(包括光线等),才能产生分别的认识,这些都要依于因缘才能完成,不是单一条件就能产生作用的,这就是缘起法的因缘和合作用。

  “六处是介于对象的所识,与内心的能识中间的官能。”

  能识是意识,所识是外在的境界,能识与所识要产生作用,必须要有根,没有根(神经系统),那就无法认识外面的境界。

  “相对于六根,境界也就分为:色、声、香、味、触、法(六境),为生识的所缘缘。”

  从六根接触外面境界,即可分为六尘(六个境界),色、声、香、味、触、法就是产生认识的助缘,所以叫所缘缘。

  “随六处而分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六根接触到外在的六境生起六种识的功能――六识,六识是根尘相触产生的。这里需要注意:托胎时第一念起的识叫有取识,即本来的根本识;而六识是根尘相触时产生的分别认识作用。根本识与六识的功能作用以及根本理论是不一样的。六识是根尘相触才产生的分别认识,投胎轮回时的有取识叫根本识,要有一点分别,不注意就会相混。有以为意识的“识”与投胎的“有取识”一样的。其实意识的“识”是随根尘相触的因缘而有,没有根尘相触的作用就没有这个“识”;而“有取识”是本来根本的基本识。六识的作用与根本的有取识是不一样的,要明白。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