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清说鬼 第三集

仁清法师 | 作者:仁清法师 [投稿]

  好大家打一个问询,对佛像打一个问询,阿弥陀佛!

  这次出来的时候,准备了很多资料,我在济南的时候,讲到一个主题,这个主题的题目是说鬼。为什么说鬼呢?在讲有关鬼的资料的时候,给大家做了个开示,就是现在有很多人提到鬼呀,否定它不承认有鬼的存在,这是一种现象。还有现象就是,多发生在佛弟子内部,一提到鬼,就产生恐惧感,不能正确理解。佛教当中认识鬼道众生的有关情况,所以我在济南就讲到说鬼,用《法苑珠林》把鬼列了好多部,简单的做一下开示。如果说我们这个资料,跟我在济南的资料想完成的话,今天我想给大家讲讲,《鬼问目连经》。

  《鬼问目连经》,因为资料很多,我今天想讲这个,由于时间很紧张,可能安排就一早上的时间。这部经典比较短,我们大家都知道,佛教内部有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这个理论就是,因缘果报毫厘不爽!有很多修行的佛教徒啊,接触到师父的时候,比较感兴趣的一种,就是干什么呢?问师父:师父,你看看我上一辈子是干什么的?有过没有,如果说我会看的话,今天你们可能说,师父今天时间短,咱们不讲了吧,你给我看看,我上一世是干什么的吧?是不是那道理,因缘果报毫厘不爽。在很多经典当中这个理论是讲的,相当的透彻和详尽的,那么关于事相上的,讲到因缘果报的经典也非常多,你像,我们今天要讲的,《鬼问目连经》就是一种,还有<佛说罪福报应经》等等很多。所以今天我们从经典上找根据,让目犍连给鬼回答问题,就是给鬼看看你上辈子是干什么的,好不好?

  佛说《鬼问目连经》啊,我们讲的时候比较短,我们讲的时候,不一定按传统方式来判教。我们就是把这部经典当中,最主要的东西提升出来,让大家明白因缘果报毫厘不爽,在事相是怎么体现的,是这样。这部经典是,后汉安息国的三藏法师,安世高翻译的。大家都知道安世高,是佛教史上一个很大的翻译家,我们在这里不展开。主要是讲经典当中的主要内容。

  闻如是

  就是如是我闻的意思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目连晡时从禅定起游恒水边。

  就是有这么一天,目犍连尊者,进入禅定,他在黄昏时候从禅定中出静了,这里晡时一般我们说是申时,就是周易当中讲的,下午三点到五点这个时辰。就是有那么个因缘,目犍连大圣者从禅定当中出静了,出静了以后。他在恒水边游宿,在恒水边游宿。底下,

  见诸饿鬼受罪不同

  因为目犍连尊者,当时得到的是阿罗汉果位,根据经上讲,得阿罗汉果位以后,他就叫做六种神通悉皆具足,六种神通悉皆具足啊,决定了一些大圣者能够见真,能够看众生的前世后世。关于前世后世的问题,很多人非常感兴趣,最感兴趣的是,师父你看看我上一辈是干什么的?

  在这里展开一点,过去有一个人也问我,来问我师父你给我看看前一世。我说我不会看,师父你不要客气,你就给我看看吧。后来我一看推辞不掉了,我就问他:你想听实话吗?这个佛弟子就说了,是的师父我想听实话,你大胆的说。我就告诉他了,我是根据我这个神通告诉他,我说根据佛理推测,你过去世可能是美国总统,可惜现在的总统是布什,能听明白吗?根据佛理的推断啊,你过去世可能是美国总统,可惜现在的总统是布什,你们能知道什么意思吗?

  就是我们有很多佛弟子啊,执着于过去世。我们是有过去世,但是你执着它,实际上对修行来讲,没有很重要的意义。就是刚才那个例子,比方说你上一世就是美国总统,可惜现在的总统他就是布什,于我们没有关系了。当然佛经当中的含义就是,你上一世是干什么的,他可能延续了,这一世延续了上一世的习性,包括我们的禅定功夫啊,各种串习等等,是有点关系。但是执着是错误的,所以我们现在就是根据这部经典,来看看:

  目犍连尊者回答诸位饿鬼,上一世是什么情况,见诸饿鬼受罪不同啊。因为鬼道众生,根据经典上的含义,他的差别是非常大的。他跟人道来比,差别是非常大的,人跟人差别我们自认为差别很大,但鬼道的差别是更大的。

  时诸饿鬼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你看饿鬼也想知道上一世是干什么的,当很多饿鬼看到目犍连尊者的时候,他知道目犍连尊者是大修行者,并且相信他有很多的神通,诸多饿鬼就来问目犍连尊者,上一世的因缘。底下就是列举,这是经典当中的主要内容。

  一鬼问言:

  就是一个鬼问了

  我一生以来恒患头痛,何罪所致?

  就是自从他当鬼以来,经常感到头痛,那么何罪所致?我是做了何种罪业?是这个意思。实际上鬼的语言,如果我们把他想象成人的话,实际我们人有时也存在这种疑问,有的人我老是腿疼,谁在找我的麻烦,是不是这意思,就这个含义。大家看底下的经文:

  目连答言:

  目犍连尊者回答他了

  汝为人时,好以杖打人头,

  这就是他的正报,正报就是,汝为人时,你过去世当人的时候,好以杖打众生的头,就是经常拿着竹竿啊木杖,敲打众生的头。或者是就是这种串习,就是喜欢这样。

  而取乐。

  所以每个人的爱好不同,你像有爱好钓鱼的,他把钓鱼当做一种运动,是修身养性的运动。我跟一个钓鱼的讲,你把这个钓鱼看做是运动,从什么地方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呢?他说我在那等那个鱼啊。你看,有时候太阳晒,风也吹,雨也淋,蚊子也叮咬。但是呢,我有耐心,他那个耐心是等鱼上钩,他是用这种方式,来修炼自己的心性。这是一种愚痴的认识!他没想到他这是在杀生!所以人的爱好是不同的,有人爱好打麻将,我们知道人的爱好,是有差别的就行。所以这类众生在他当人的时候,就是爱好用木杖和竹竿打众生的头,这个打众生的头,没有说是那一类众生。所以我们看到这些实例以后,就应该引起警觉,我们一切言行举止,都会有因缘果报的,目犍连尊者就告诉他了,因为他是鬼吗。

  今受花报果入地狱

  这个花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他显现的是饿鬼,但是你真正的正因,可能要堕落地狱,今受花报果入地狱,这能不能理解?花报,能不能理解?不理解啊,因为经文的很多例子都有这句话,今受花报果入地狱。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如果说一个人业障非常重,一个人业障非常重,他可能临走的时候显现的是车祸,车祸知道吗?车祸是一种横死,是人世间所不愿看到的一种惨景,也就说,如果我们亲人是车祸走的话,我们感觉到非常的痛心,不愿接受这种事实,那么这种情况,这个出现车祸的这个众生,他这个惨景,临走的这个惨景,那是一种花报。那个果报在哪里呢?那是不一样的,如果他这样死了,堕落鬼道了,那么就是,今受花报果在饿鬼。如果他走了,堕落地狱了,那应该这样说,今受花报果在地狱。能懂吗?

  说明经常拿棍子木杖,无缘无故打众生的头取乐,或无缘无故来挠害众生的话,就要堕落地狱,因为目犍连尊者是跟鬼的问话吗,就是回答的问题吗,我们的目光还是仅局限鬼道的众生,底下:

  一鬼问言:我一生以来,资财无量而乐着弊衣,何罪所致?

  你看这个鬼也非常非常的有特点,他一生以来,自从当鬼以来,资财无量而乐着弊衣,就是他非常富有。鬼道的众生差别是很大的,他非常富有,但是呢,他愿意穿非常脏非常破旧的衣服,哎他愿意,何罪所致呢?

  目连答言:汝为人时布施作福还复悔惜,今受花报果在地狱。

  这是什么因什么果,在我们这部经典当中,体现的非常详尽,因为什么呢?他是一种事相上的具体体现,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因为这种鬼就是在当人的时候,他很好布施,所以他得了一种非常有财富的果报。但是他布施完了以后,他马上又反悔,马上就感到惋惜,就是后悔了,哎我真的不该给他,然后怎么样怎么样。所以说,既是他非常富有,但是他不知道享受,或者是他没有那种福报享受,何因何果,感召的他既是非常有福,有财富,但是爱好穿破旧不堪的衣服,或者肮脏不堪的衣服,他就爱好那样,这种情况确实有。

  在早的时候,我老家是泰安。好多年以前,泰安那地方,兴起了一种新的事业,这种新事业是什么呢?培育果树苗木,山楂苗啊苹果苗啊,杏苗啊梨苗啊等等。那年有个姓张的,就是在农村里,他培育了好多好多苗木,他是从外地听到的这个消息,学到这个技术,培育了很多苗木。培育了很多苗木以后,结果外地的陕西啊山西啊,绿化荒山,他们绿化荒山用什么绿化呢,就是用果树来绿化,就是发展林果业吗。就来到我们泰安,买了很多果树苗。他那一下就发起来了,一夜之间就爆富了。那时还没有五十元的钱,也没有一百元的钱。但是呢,他就爱好,穿的非常破非常脏,他穿的破棉袄都没有扣子,一勉,勉住以后,用一根草绳扎住棉袄。他就爱好那样,有时候出门光着脚丫子,山区吗,喜好爱好,但他真的是当地的首富,确实有这么个人,很小的时候我见过他姓张。

  一鬼问言:我一生以来,宿无常处恒倚巷陌,何罪所致?

  宿无常处恒倚巷陌,有一个鬼问目犍连尊者说,我从当鬼以来,我这一生以来,就是今天在这住了,明天就不知在哪住了。恒倚巷陌,巷陌呀,就是小胡同道,小十字路口,小路径,路边上。就像要饭的一样乞丐一样,今天在这个屋檐下住一晚上,明天可能另外一个桥底下再去住。我一生以来,宿无常处恒倚巷陌,何罪所致,就是他没有福报,找一个相对稳定的地方,没有福报。

  目犍连回答:汝为人时,客来投止不肯安处,见他客止方复瞋恚,今受花报果入地狱。

  你看后面很多,今受花报果入地狱。这个可以理解为,僧众之处,就是寺院里,寺院里的知客师就是迎来送往,寺院的知客师大家知道吗?就是迎来送往,从佛教理论上来讲,十方丛林,就是所有一切地方的寺院,都是如来的家业。如来的家业他的作用是什么呢?安僧办道弘法度众,他也具备这两个特点两个作用:安僧办道,就是让所有有缘的僧人住下,僧人住寺院天经地义,寺院就是僧人的家,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再就是弘法度众呢,就是用寺院的这种形象,这种处所,这种方便,我们作课也好,讲经也好诵经也好,接引一切有缘众生,那样就是起到弘法度众的作用。所以每一个寺院,如果我们一个合格的出家人的身份,到另外一个寺院去挂单,如果这个寺院有这个能力的话,他必须给这个僧人挂单。

  在这里讲到一个,客来投止不肯安处,就是外地的僧人来了,要上这来挂单。这个知客师没有答应,没有安排下,见他客止方复瞋恚。那么这个僧人就又去别的寺院挂单了,在别的寺院挂下单以后,这里这个寺院的知客师,就是刚刚没有,安排人家住宿的这个知客师,听说别的寺院把那个僧人安排下了,他自己生起嗔恨心嫉妒心。那意思是,我没有安排他,你们为什么安排他哪,这是嫉妒心。但是这种嫉妒的行为,放在寺院来讲,那么就是他受到什么样的报应呢?堕落鬼道了,并且是宿无常处恒倚巷陌,到处在大街上投宿,马路边投宿,没有一个恒常的处所,今受花报果入地狱,你看我们因缘果报毫厘不爽!

  就是,在很多很多事相上,我们一定要善巧的掌握它,特别是我们佛弟子,一定要知道。展开一点,我们展开一点,比方说有一个僧人来了,来到那里呢?是另外一个居士接待的。很多佛弟子可能有这样的想法,哎为什么不找我呢?为什么呢招待了呢?这一方我是老大,有这种想法的人吗?有没有这种现象呢?会有是不是?可能没有发生在我们这。就像陈佩斯一样,我是主角啊,看过那小品吗?匣子枪怎么抽他都不会抽,我是主角啊!知道吧,所以很多佛弟子,存在一种非常容易,犯毛病犯错误的一种心态,这种心就是嫉妒心!很多佛弟子都容易产生这种嫉妒心,这个大家一定要知道。

  一鬼问言,我食不啖一斛,而不得饱,何罪所致?

  你看这个鬼就非常特殊,就问目犍连尊者,他说我吃饭,吃不到一斛,就不觉饱。这一斛是什么呢?在古代的容量单位,容量,就是一般盛米的盛面的,就是容器啊,这个一斛是古代的五斗,这是够多的了。这个鬼如果吃饭,好不容易找到饭了,他非得吃到五斗才感觉到饱,如果不吃到五斗他觉不到饱,还是一直饿着,一直感觉到饿,不像我们。由于果报的差别,人吃饭时什么呢?我们吃一点,慢慢就把饥饿的感觉取消了,最后到了饱的感觉。所以这个鬼是,我食不啖一斛,而不得饱,假如我吃饭吃不到五斗,我感觉不到饱,一直感觉到饿,何罪所致?

  目连答言:汝为人时,饭饲众生,初不令足,今受花报果入地狱。

  饭饲众生,初不令足,今受花报果入地狱。当人的时候他负责给人送饭,他负责给人家打饭,但是他故意不让人吃饱。这个可能古代的环境也很多,在这大家一定要知道,不是那种布施行为,布施行为是随缘而作。比方说来了要饭的来了乞丐了,我身上就十元钱,就给你十元钱,再要也没有。如果说夏天我们都穿着汗衫,一个乞丐就说了,大姐行行好你给我个棉袄吧,我没穿我自己也没带,我不可能回家给你拿棉袄,随缘而作,这个不是这个意思。从这个经文上来看,饭饲众生初不令足,是他负责一个工作,他这个工作比方说慈善家,慈善事业当中的,给人家发放饭食的时候,他故意克扣,故意克扣他就得到这种果报。再就是一点,我们居士们去寺院的时候,寺院有斋堂,斋堂的那个饭,是十方来的十方走,谁有缘谁就吃,谁有缘谁就能够吃到。我们在寺院做这种功德的时候,一定知道,一定要平等,均分。这个在以前我们讲的,《在家菩萨戒讲义》上,讲到戒条的时候,讲的很详尽了,在这里不展开。

  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腹大如瓮,咽细如针孔,不得下食,何罪所致?

  这个鬼就是非常明显的,饿鬼的非常明显的特征。我们一讲到饿鬼道,可能很多法师也是这样讲,经上也是。举例的话就举这一类饿鬼:身形很多,有的身形大如两座高山,头顶象小山丘一样。但是如此庞大的身体,他的果报,咽喉像针孔一样细。

  这个鬼问了:我一生已来,腹大如瓮,他的肚子像瓮一样,但是他的咽喉像针孔一样细,不得下食。这是饿鬼道的三障之一,这叫内障。有外障内障还有喉结障,外障,饿鬼道的外障是什么呢?他长年得不到饮食,不能听闻浆水之名,就是某某某浆,豆浆米饭啊米汤啊,或者是水的名字,饿鬼的果报是这样,长年得不到饮食,并且连名字都难以听闻,这是外障。内障就是,如果是稍微有点福报的饿鬼,他偶然间得到饮食,当他拿起来吃的时候,是嘴里冒火鼻里冒烟,然后是咽喉很细不得下咽。有的一种是下咽以后,他感觉到非常的烫,就像喝了铜汁一样,然后他的腹脏就烧焦烤烂,这是饿鬼道的障。

  目连答言:汝为人时,作聚落主,自恃豪强,轻欺百姓,强打拍人,索好美食,今受花报果入地狱。

  他的正报还是在地狱,现在在饿鬼道还是花报。这种人是什么呢?汝为人时作聚落主,这个聚落主,我们形象的说一下,就是地方官员,地方官员,这个我们不是在诽谤哪一个当官的,而是我们讲这种事相,通过这种事相,更能体会佛教的那种,因缘果报毫厘不爽。为什么我们讲他?让大家明白,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导致我们的因果报应,这是必然的。如果我们把这种事相掌握的恰当,掌握的充分的话,可能我们就避免了造很多的恶业。聚落主啊,我们现在的土话,就是当地的某些领导,大大小小的官,自恃豪强轻欺百姓。自恃豪强,我有权我有人,我有钱我有很多打手,自恃豪强轻欺百姓,轻视百姓欺压百姓,强取豪夺,强打拍人索好美食,经常的搜刮民脂民膏,这种人就是得到这种果报。

  佛教当中,偷盗是一条性戒,是非常重要的一条戒律,偷盗有很多种层面。其中,坑骗欠债不还,巧取豪夺,包括偷包括抢,统统都是偷盗的范围。这罪过是非常大的,刚才我们举的这个例子就是这样,强取豪夺!

  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恒患男根疮烂,痛不可言,何罪所致?

  这个鬼是男鬼,他就是男根生疮痛不可言,问目犍连是何罪所致?

  目犍连就回答:汝为人时,佛图精舍清净之处,行于淫欲,今受花报果入地狱。

  现在是花报,正报还是在地狱,佛图精舍清净之处行于淫欲。这个能明白吗?出家人第一条性戒叫做:不淫,不淫欲。清净的出家戒的不淫欲,包括身口意的不淫欲,身那就是没有事相,根本不可能有家室;口是不能说淫秽之词,淫秽之词在佛教当中它,属于绮语的一种,也是不清净的;意识念头,妄念。我们在家人所接触到的,就是在家菩萨戒的戒条上就体现,并且是在,在家人受的八关斋戒上也体现了,也是身口意的清净。在家菩萨戒的戒条上,不得非时非处行淫欲,非时是什么意思?就是在佛菩萨圣诞日,自己父母的圣诞日,或自己的生日。自己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吗,有这个话啊。先祖的祭祀日,这个都是非时,不能行淫欲的时间。非处哪?就是佛图精舍,刚才讲到了佛图精舍。佛图就是佛塔,塔还是清净之地,精舍包括了佛教的寺院和静修之处。这个大家我们一定要知道,非时非处行淫欲,这只讲到一个佛图精舍清净之处性欲淫欲。

  在这展开一点,我们在家佛教徒,往往都有一个自己的佛堂。这个佛堂的安排,以清净庄严为主,我们以恭敬心来处理他。如果我们的房子合适,可以单独的一间房安排,用作自己的佛堂,自己修行的专门的一间房子,自己修行的地方。如果你的房子确实不允许,必须在卧室里安排的话,那么我们的佛堂,最好是拉一个帘子遮住他。特别是晚上休息的时候,避免犯缘,这样体现我们的恭敬心和虔诚心。底下:

  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多有儿子,皆端正可喜,而皆早死,念之断绝,痛不可言,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为人时,见儿杀生,助喜啖肉,杀生故短命,喜故痛毒,今受花报果入地狱。

  有这么一个鬼啊,他一生以来多有儿子,他生了很多儿子,他儿子长的都非常漂亮,你看皆端正可喜而皆早死。长的非常可爱,非常漂亮,非常聪明,但是呢,而皆早死,我们叫他夭折。夭折知道吗?念之断绝痛不可言,非常揪心。

  确实是这样的,我们章丘兴隆寺附近有个居士,头几年他去寺院待了几年。因为当时他受了很大的刺激,一个什么刺激呢?他十二岁的小女儿,他带着他十二岁的小女儿,去城市旅游。回来的路上在山路上,被一辆三轮车压死了,他眼看着那个车轮子,把他小女儿的头挤扁了,那个血浆脑浆蹦出来了,他眼看着。当时他说:师父,我眼看着自己的孩子,被那个三轮车的轮子碾死的,就是这个镜头深深的印到他的脑海里。为什么呢?一是这个惨景,很难被人接受。第二呢,压死的那个人,就是他自己唯一的孩子。后来这个居士出家了,后来出家了,把心态调整过来以后出家了。

  念之断绝痛不可言,就是非常的牵挂,非常的贪爱。因为他们都夭折了,所以非常的痛苦,痛苦是一种烦恼。

  那么目犍连就回答了:你当人的时候,见儿杀生助喜啖肉,见到别人的孩子,或者见到自己的孩子,有这种杀生的行为,助喜啖肉,助是帮助,喜是赞叹,啖肉是随着他们一起吃肉,就是这个意思。

  这个很正常,我们在农村也见到过,比方说一个小孩无知,抓鱼啊摸虾啊,再就是套麻雀啊。在农村有一种情况,冬天套麻雀的很多,哪一种呢?就是晚上那个棒子桔,玉米的桔垛啊,晚上麻雀就藏在里面,因为那里面暖吗。有的人晚上打着手电,用手电筒照棒子桔团,就是把那些麻雀哄起来,哄起来以后,因为它看不见,那麻雀就飞到他照的地方,马上就抓住了,然后他们就吃。

  所以在这里,一些事相上就是,如果我们没有亲自去杀生,看到别人杀生,高兴!赞叹!也会得这种果报,在这里不展开杀生都是有哪些事相,我们不展开啊。

  你看杀生故短命,喜故痛毒!因为你杀生的时候,你是产生的欢喜心,所以当这个果报。回馈到他身上的时候,是什么情况哪,他是感到非常的揪心,痛苦!那个杀生之因,是他随喜赞叹,他的杀生之果是非常痛苦的,悲哀是这样。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相关阅读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