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 因果故事 人物故事 智慧故事 哲理故事 生活故事 宗门故事 人生故事 孝亲尊师故事 佛经故事

魂归何方兮

  邹轩斋的“成功经验”其实不在教书,所谓“功夫在书外”,他在京城呆过,深谙考场之道,每年大考前夕,他就暗示那些家道富裕的学生家长拿钱上京打点。他本人一生不第,教出的学生最差的都能金榜题名,他觉得这是对科考最好的报复!

  却说古岩在福宁学馆读书,虽然也要学习经史,但先生对课业的要求不是很严,大多时间都是自由阅读。学馆有一个专供学生读书的图书馆,内有五花八门的各种书籍,甚至连外文书都有。

  小古岩本是个性格活泼的孩子,自从被庶母虐待,他就变得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在学馆里,大多数时间他都在图书馆里度过。初时,他只是泛而读之,并无特别的兴趣,慢慢地,他喜欢上了古典诗词,对那些凄楚悲凉的诗词尤为迷恋……

  已知归白阁,山远晚晴看。

  石室人心静,冰潭月影残。

  这首诗系贾岛之作,古岩看后爱不舍手,反复玩味,这样嫌不够,还将贾岛的其它诗作抄录下来藏于箱底。他的同窗见他如此看重,加之他平素又不与人来往,以为他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秘密,就向先生告发了。邹轩斋是个极为负责任的长者,他见古岩性格与人不同,担心他心里有什么心结解不开,就开了他的箱子。看到这些诗,细心的邹轩斋感到了什么,就择日与古岩作促膝之谈。

  古岩先是不肯承认,邹轩斋说:“你瞒不了我,自从见第一眼我就知道你有心病,也一直在关注你。果如所料,现在你就暴露了。‘后夜谁闻磬,西峰绝顶寒’,这种凄凉孤独的景像不是一个孩子能够承载的。光凄凉也罢了,‘寒草烟藏虎,高松月照雕’,你凄凉的背后明明还藏着凶险……孩子,你有什么心事告诉老师,我会为你保密的。”

  古岩见瞒不过,只好承认他没有娘,现在的娘是庶母。邹轩斋一听便明白了一切,心想:这个贾岛当过和尚……不无同情道:“难怪贾岛的诗能让你产生共鸣。”

  先生搜箱不是好事,古岩不安地问道:“先生,我这样做是不是错了?”

  邹轩斋道:“你没有错,一个人喜欢什么都是他的自由,你想抄录就大胆抄录,根本没有必要藏匿。”

  古岩这才如释重负地松了囗气:“谢谢先生。”

  “你爱看书是好事,但不能光看书别的事都不屑为之。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际上行万里路比读万卷书更重要。你要多与同学交往,三人行必有吾师,你懂吗?”

  古岩点点头,先生的话表面上他听懂了,实际上却并不领会。

  春花秋月,寒来暑往,一晃又过去了几年,人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古岩的同窗中也有一位不爱说话的孩子,他叫朱庚华,是福宁城郊人。和其他同学比较,朱庚华除了性格内向,在生活上也比别的孩子节俭,古岩几乎从未见他乱花过钱。朱庚华也喜欢诗,读到喜欢的也有抄录下来的习惯。因为没有书箱,他的东西都放在书桌上,这就很容易被人看到。一日古岩随意翻朱庚华新录的诗篇,但见——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古岩觉得这首诗很对他的味囗,不觉有了兴趣,忍不住又翻看下一页——

  九十春光一掷梭,花前酌酒唱高歌;

  枝上花开能几日?世上人生能几何?

  昨朝花胜今朝好,今朝花落成秋草;

  花前人是去年身,去年人比今年老。

  今日花开又一枝,明日来看知是谁?

  明年今日花开否?今日明年谁得知?

  天时不测多风雨,人事难量多龃龉;

  天时人事两不齐,莫把春光付流水?

  好花难种不长开,少年易老不重来;

  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

  古岩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他把诗稿放回原处,仍意犹未尽,提笔工工正正抄录了一首——

  夜色冷,秋水寒,

  千年相思如一梦,把酒笑痴情,

  挑不尽,鬓见白发,

  扶不平,容颜沧桑,

  夜色冷,秋水寒,

  千年寂寞凄凉,谁与我长共?

  古岩把这首诗放在朱庚华桌上。傍晚时分,朱庚华看到了诗稿,就对古岩说:“肖兄这首诗是你的吧?”

  “是,我知道了你的囗味,特意抄录下来。”

  “你要送给我?”

  “是,不知你喜欢否。”

  朱庚华说:“很对我的囗味,只是无功不授禄,你送我,我该用什么回报呢?”

  “区区一首稿,不用回报,只要你喜欢就行。”

  朱庚华认真地:“那不行,礼不在轻重,古人云‘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古岩兄喜欢什么风格?”

  “和你一样。”

  朱庚华是个很认真的人,当天他就工工正正抄录一首还给了古岩。古岩看时,却是苏东坡的一首内容凄凉的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朱庚华比古岩只大二岁,这种年纪是不该喜欢这种词的。古岩看后不胜嘘唏。

  自此之后古岩和朱庚华成了好友,两人在一起常有说不尽的话题,另外两人还有一大相同之处——都不谈家事,仿佛这是两人的禁忌。这个学馆因为名声在外,来的人多,收费比别处也多,来这里就读的以富家子弟居多。只是古岩怎么看朱庚华不像是富人家的孩子。他不光比别人节俭,在学馆里吃得很差,有时还好长一段时间不在学馆吃饭。古岩有次偶尔问起,他说是就近有一亲戚,上亲戚家吃饭去了。古岩虽然心存疑问,但这类事也不便细问。

  一日午餐后,古岩去到近处行走,忽见一破庙旁清天白日的在冒烟,他走近看时,竟是朱庚华在生火煮野莱!

  朱庚华见有人看破了他的窘态,一时感到无地自容。古岩见罢忙给他台阶说:“庚华兄,你家最近有事吧?

  朱庚华说:“正是,家父出远门了,归期推后,我……”

  “没关系,人都有为难的时候,我这里正好多带了一个月的伙食费,放在身上还不稳妥呢——这事就当是你帮我保管,万不可推辞!”

  朱庚华收了钱,内心对古岩感激不已,嘴上却说:“那就占小便宜了,他日家父回来,必及时奉还。”

  大约又过了半个月之久,朱庚华还了一半的钱给古岩,他说:“太不好意思了,家父暂且不能回来……我看,我要食言了。”

  古岩说:“钱你还是留着吧,我这里还用不着,等你父亲回来再还不迟。”

  朱庚华不依,执意要还,随后小声问到:“听说我们这个学馆往年高中的学长都是到京城送钱才被录取的。”

  古岩对这类事无兴趣,摇头道:“不晓得,可向他人打听,只是我不相信有此等事,若真如所言,岂不乱套了?谁还有心思读书?”

  这类事古岩以前也有耳闻,自是没放在心上。

  朱庚华点头道:“我也不希望有这等事,那样这世上就全无公正可言了?”

  “真正读书人都希望凭硬本事考上,只是这年头也很难讲,庚华兄若希望能‘金榜题名’,不妨向先生打听,好心里有个底。”

  朱庚华确实是为了考试才来这个学馆的,当然很关心这事。古岩不知道后来是怎样的情况,就知道他确实是去找了先生。也不知道先生是如何答复的,没多久朱庚华就离开了学馆。

  朱庚华走时特地向古岩道别,他说他家中有事要暂时离开学馆,并一再承诺他会尽快还钱。

  古岩已经预感到朱庚华不会再回来了,他内心虽则不太在意这一点钱,但他深信这钱迟早会还给他的。二人相处日久,他知道朱庚华是个讲信用爱面子的人。果然,时间未过去半月,学馆里来了一位二十多岁的农民,他自称是朱庚华的哥哥朱光华,受弟弟之托还钱给同学。古岩向他打听朱庚华的状况,这位老实的农民除了叹气就是不愿意多说什么。古岩没有再追问,但他预料到朱庚华的境况不好。

  朱庚华托哥哥还来的钱用一张厚纸包得很严实齐整,十分漂亮,这符合他一惯做事认真负责的性格。古岩打开纸包,发现数目比所借他的钱还多了六文,古岩知道,这是朱庚华付给他的利息。古岩收好钱,正要把包装纸丢了,却发现纸上面有字。古岩认得,笔迹正是朱庚华的,内容是一首古诗——

  昨夜青风,

  似天崩地裂中,

  留下小楼独影。

  但人纵有悔过之时,

  无耐黄昏已近。

  月上梢,人更愁。

  恰是人生水长不复向东流。

  古岩心里一惊,他知道朱庚华有了麻烦。由于年关已近,管理再松散的学馆都要考试。古岩为了应付,精力自然都在书上了,慢慢也就将朱庚华的事淡忘了。

  时间如白驹过隙,考过后学馆里就要放假,莘莘学子经过一年的紧张学习,都迫不及待回到父母身边去。唯有古岩不想回去,家对他来说有如地狱。虽然已经离开了这么久,每当想到家想到庶母,他都要本能地打一个寒战。因此,他压根就不想回去,并提早修书告诉父亲,假期他要留在学馆温习功课。肖玉堂也是学子出身,少年时期出门求学不能回家的事常有,因此他也不在意,反过来还以为儿子懂事了。

  却说古岩和少数几个人留在学馆里,他是个不爱动的人,多数时候都在图书室看书。

  一日,他看书看得厌烦了,就有同学邀他外出玩耍。

  一行人出了城一直向东走,到一村庄前,古岩见高高的牌楼上大书“朱家庄”三字。他记得朱庚华的家就在朱家庄,于是蒙生了去看望的念头。古岩提议,其他同学因对朱庚华没有印象,都不愿意去,他只好一个人前往。

  古岩一路向人打听,到了村囗,他看到朱光华有几分面熟,再定睛看时,正是朱庚华的哥哥。朱光华一见古岩也吃惊道:“肖公子来干什么,我弟弟所欠的钱不是还给你了吗?”

  古岩道:“大哥,我不是来要债的,我和庚华是同窗好友,今日路过特来看他。”

  朱光华有几分吃惊地打量古岩:“我弟弟的事莫非你没听说?”

  “庚华怎么了?我真的不知道。”

  “哦,原来你是不知,那就不必知道了,肖公子你且回转吧。”

  古岩预感到不祥:“大哥,今日我是专来看庚华的,无论他发生了什么事你都要带我去见他。”

  朱光华长叹一声道:“我劝你听我的别去好了,自从离开学馆,他就不想见任何人。今日你非要见他,你会后悔。”

  “我不后悔!”古岩坚持道,“他就是得了麻风我也非见他不可!”

  朱庚华到底是何种状况?哥哥为何不让古岩见他?这跟古岩走入佛门又有何种因果关系?欲知端的,下回定有分解。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