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家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医学三字经 卷二

  胀满蛊胀第十二

  胀为病,辨实虚,气骤滞,七气疏,满拒按,七物怯,胀闭痛,三物锄,若虚胀,且踌躇。

  中央健,四旁如,参竺典,大地舆,单腹胀,实难除,山风卦指南车易中旨,费居诸。

  暑症第十三

  伤暑病,动静商,动而得,热为殃,六一散,白虎汤,静而得,起贪凉,恶寒象,热逾常。

  心烦辨,切莫忘,香薷饮,有专长,大顺散,从症方,生脉散,久服康,东垣法,防气伤。

  杂说起,道弗彰,若精蕴,祖仲师,太阳病,旨在兹,经脉辨,标本歧,临证辨,法外思。

  方两出,大神奇。

  泄泻第十四

  湿气胜,五泻成,胃苓散,厥功宏,湿而热,连芩程,湿而冷,萸附行,湿挟积,曲楂迎。

  虚兼湿,参附苓,脾肾泻,近天明,四神服,勿纷更,恒法外,内经精,肠脏说,得其情。

  泻心类,特叮咛。

  眩晕第十五

  眩晕症,皆属肝,肝风木,相火干,风火动,两相搏,头旋转,眼纷繁,虚痰火,各分观。

  究其指,总一般,痰火亢,大黄安,上虚甚,鹿茸餐,欲下取,求其端,左归饮,正元丹。

  呕哕吐第十六

  呕吐哕,皆属胃,二陈加,时医贵,玉函经,难仿佛,小柴胡,少阳谓,吴茱萸,平酸味。

  食已吐,胃热沸,黄草汤,下其气,食不入火堪畏,黄连汤,为经纬,若呃逆,代赭汇。

  癫狂痫第十七

  重阳狂,重阴癫,静阴象,动阳宣,狂多实,痰宜蠲,癫虚发,石补天,忽搐搦,痫病然。

  五畜状,吐痰涎,有生病,历岁年,火气亢,芦荟平,痰积锢,丹矾穿,三证本,厥阴愆。

  体用变,标本迁,伏所主,所因先,收散互,逆从连,和中气,妙转旋,悟到此,治立痊。

  五淋癃闭赤白浊遗精第十八

  五淋病,皆热结,膏石劳,气与血,五淋汤,是秘诀,败精淋,加味啜,外冷淋,肾气咽。

  点滴无,名癃闭,气道调,江河决,上窍通,下窍泄,外窍开,水源凿,分利多,医便错。

  浊又殊,窍道别,前饮投,精愈凅,肾套谈,理脾恪,分清饮,佐黄柏,心肾方,随补缀。

  若遗精,另有说,有梦遗,龙胆折,无梦遗,十全设,坎离交,亦不切。

  疝气第十九

  疝任病,归厥阴,寒筋水,气血寻,狐出入,颓顽麻,喘治气,景岳箴,五苓散,加减斟。

  茴香料,着医林,痛不已,须洗淋。

  痰饮第二十

  痰饮源,水气作,燥湿分,治痰略,四饮名,宜斟酌,参五脏,细量度,补和攻,视强弱。

  十六方,各凿凿,温药和,博返约,阴霾除,阳光灼,滋润流,时医错,真武汤,水归壑。

  白散方,窥秘钥。

  消渴第二十一

  消渴症,津液干,七味饮,一服安,金匮法,别三般,二阳病,治多端,少阴病,肾气寒。

  厥阴病,乌梅丸,变通妙,燥热餐。

  伤寒瘟疫第二十二

  伤寒病,极变迁,六经法,有真传,头项痛,太阳编,胃家实,阳明编,眩苦呕,少阳编。

  吐利痛,太阴编,但欲寐,少阴编,吐蚘渴,厥阴编,长沙论,叹高坚,存津液,是真诠。

  汗吐下,温清悬,补贵当,方而圆,规矩废,基于今,二陈尚,九味寻,香苏外,平胃临。

  汗源涸,耗真阴,邪传变,病日深,目击者,实痛心,医医法,脑后针,若瘟疫,治相侔。

  通圣散,两解求,六法备,汗为尤,达原饮,昧其由,司命者,勿逐流。

  妇人经产杂病第二十三

  妇人病,四物良,月信准,体自康,渐早至,药宜凉,渐迟至,重桂姜,错杂至,气血伤。

  归脾法,主二阳,兼郁结,逍遥长,种玉者,即此详,经闭塞,禁地黄,孕三月,六君尝。

  安胎法,寒热商,难产者,保生方,开交骨,归芎乡,血大下,补血汤,脚小指,艾火炀。

  胎衣阻,失笑匡,产后病,生化将,合诸说,俱平常,资顾问,亦勿忘,精而密,长沙室。

  妊娠篇,丸散七,桂枝汤,列第一,附半姜,功超轶,内十方,皆法律,气后篇,有神术。

  小柴胡,首特笔,竹叶汤,风痉疾,阳旦汤,功与匹,腹痛条,须详悉,羊肉汤,污痛谥。

  痛满烦,求枳实,着脐痛,下瘀吉,痛而烦,里热窒,攻凉施,毋固必,杂病门,还熟读。

  二十方,效俱速,随证详,难悉录,惟温经,带下服,甘麦汤,脏燥服,药到咽,效可卜。

  小儿第二十四

  小儿病,多伤寒,稚阳体,邪易干,凡发热,太阳观,热未已,变多端,太阳外,仔细看。

  遵法治,危而安,若吐泻,求太阴,吐泻甚,变风淫,慢脾说,即此寻,阴阳证,二太擒。

  千古秘,理蕴深,即痘疹,此传心,惟同志,度金针。

  附:敷药拔风害人说

  《金匮》云:人得风气以生长。此一语最精,风即气也。人在风中而不见风,犹鱼在水中而不见水,鼻息出入,顷刻离风即死。但风静即为养人之和风,风动即为杀人之邪风。若大人之中风,小儿之惊风、卒倒、搐掣、角弓反张、目上视、口流涎,皆风动之象,即气之乖也。医者宜化邪风为和风,即所以除邪气而匡正气。闽中市医,遇小儿诸病及惊痫危症,以蓖麻子、巴豆、南星、莱菔子、全蝎、大黄、急性子、皂角为末。加樗皮、冰片、麝香。以麻油或白蜜,或姜、葱汁调。敷于囟门以及胸中、脐中、足心,为拔风法。秘其方以射利,十敷十死。既死而仍不归怨之者,以为外敷之法,不妨姑试,俟未效而即去之,似不为害。而不知一敷之后,元气为其拔散,即揭去其药,而既散之气,永不能使之复聚矣。况囟门为元阳之会,胸中为宗气之宅,脐中为性命之根,足心为肾脉之本,皆不可轻动。昔人以附子、海狗肾补药敷于脐中而蒸之,名医犹且戒其勿用,况大伤人之物乎?凡以保赤为心者,宜共攻此法。而又有惑于急惊、慢惊、食积之说,预用羌活独活防风、秦艽、前胡、赤芍、钩藤钩、荆芥、天麻、浓朴、神曲、山楂苍术、胆星、葶苈子、萝卜子、贝母、牛黄、朱砂、天竺黄、枳壳、杏仁、石菖蒲、甘草,或合为一方,或分为二三方者,亦五十步笑百步耳。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