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贤集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人贫志短,马瘦毛长。人心似铁,官法如炉。谏之双美,毁之两伤。
赞叹福生,作念祸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休争闲气,日又平西。来之不善,去之亦易。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得荣思辱,身安思危。羊羔虽美,众口难调。事要三思,免劳后悔。
太子入学,庶民同例。官至一品,万法依条。得之有本,失之无本。
凡事从实,积福自厚。无功受禄,寝食不安。才高语壮,势大欺人。
言多语失,食多伤心。送朋友酒,日食三餐。酒要少吃,事要多知。
相争告人,万种无益。礼于下人,必有所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居必择邻,交必良友。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得人一牛,还人一马。
老实常在,脱空常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寸心不昧,万法皆明。明中施舍,暗里填还。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肚里蹊跷,神道先知。
人离乡贱,物离乡贵。杀人可恕,情理难容。人欲可断,天理可循。
黄金浮世在,白发故人稀。黄金非为贵,安乐值钱多。休争三寸气,
白了少年头。百年随时过,万事转头空。耕牛无宿草,仓鼠有余粮。
万事已分定,浮生空自忙。结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常存克己心,
法度要谨守。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见事知长短,人面识高低。
心高遮胜事,地高偃水流。水深流去慢,贵人语话迟。道高龙虎伏,
德重鬼神钦。人高谈古今,物高价出头。休倚时来势,提防运去时。
藤萝绕树生,树倒藤萝死。官满如花谢,势败奴欺主。命强人欺鬼,
时衰鬼弄人。但得一步地,何须不为人。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人有十年壮,鬼神不敢傍。饶人不是痴,过后得便宜。量小非君子,
无毒不丈夫。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长存君子道,须有称心时。
雁飞不到处,人被名利牵。地有三江水,人无四海心。有钱便使用,
死后一场空。为仁不富矣,为富不仁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贫而无怨难,富而不骄易。百年还在命,半点不由人。在家敬父母,
何须烧远香。家贫和也好,不义富何如。情干开水道,须防暴雨时。
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欲要夫子行,
无可一日清。三千徒众立,七十二贤人。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国正天心顺,官请民自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白云朝朝过,
青天日日闲。自家无运至,却怨世界难。有钱能解语,无钱语不听。
时间风火性,烧了岁寒衣。人生不满百,长怀千岁忧。来说是非者,
便是是非人。积善有善报,积恶有恶报。报应有早晚,祸福自不错。
花开重有日,人无长少年。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上山擒虎易,
开口告人难。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从前多少事,过去一场空。
满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既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家贫知孝子,
国乱识忠臣。凡是登途者,都是薄福人。家贫君子拙,时来小人强。
命好心也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中途夭折了。心命都不好,
穷苦直到老。年老心未老,人穷行莫穷。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长将好事于人,祸不临身害己。既读孔圣之书,必达周公之礼。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人无酬天之力,天有养人之功。好马不配双鞍,忠臣不事二主。
长想有力之奴,不念无为之子。人有旦夕祸福,天有昼夜阴晴。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君子当权积福,小人仗势欺人。
人将礼乐为先,树将枝叶为林。马有垂缰之义,狗有湿草之恩。
运去黄金失色,时来铁也争光。怕人知道休做,让人敬重勤学。
泰山不却微尘,积小垒成高大。人道谁无烦恼,风来浪也白头。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人情好似初相见,到老终无怨恨心。
白马红缨彩色新,不是亲者强来亲。一朝马死黄金尽,亲者如同陌路人。
青草发时便盖地,运通何许觅故人。但能依理求生计,一字黄金不见人。
财与人交便见心,高山流水向古今。莫做亏心侥幸事,自然灾祸不来侵。
人着人死天不肯,天着人死有何难。我见几家贫了富,几家富了又还贫。
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人生稀有七十余,多少风光不同居。
长江一去无回浪,人老何曾再少年。大道劝人三件事,戒酒除花莫赌钱。
平生正直无私取,问甚天公饶不饶。猛虎不在当道卧,困龙也有上天时。
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家业有时为来往,还钱常记借钱时。
金风未动蝉先觉,暗算无常死不知。青山只会明今古,绿水何曾洗是非。
长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蒿里隐着灵芝草,泥内隐着紫金杯。劝君莫做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
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言多语失皆因酒,义断亲疏只为钱。
有事但逢君子说,是非莫听小人言。妻贤何愁家不富,子孝何须父向前。
心好家门生贵子,命好何须靠祖田。侵人田土骗人钱,荣华富贵不多年。
莫道眼前无报应,分明折在子孙边。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衣服破时宾客少,识人多处是非多。草怕严霜霜怕日,恶人自有恶人磨。
月过十五光明少,人过中年万事和。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雨里深山雪里烟,看时容易做时难。无名草木年年发,不信男儿一世穷。
若不与人行方便,念尽弥陀总是空。少年休笑白头翁,花开能有几日红。
越奸越狡越贫穷,奸狡原来天不容。富贵若从奸狡得,世间壮汉吸西风。
忠臣不事二君主,烈女不嫁二夫郎。小人狡猾心肠歹,君子公平托上苍。
一字千斤价不多,会文会算有谁过。身小会文国家用,大汉长空作什么。
《了凡四训》是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
暂无简介。
总劝(共二则一法一戒)业海茫茫,难断无如色欲;红尘滚滚,易犯惟有邪淫。拔山盖世的英雄,在此亡身丧国;衣冠楚楚的才子,因此败节损名。今昔相同,贤愚共犯。何况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轻狂小子,往往沉迷红粉之场;慧业文人,常常仿效青衫之泪。一谈止欲,
寿康宝鉴原文 印光大师增订 寿康宝鉴前言与序言 第一章 不可录重刻 第二章 不可录敦伦理序 第三章 欲海回狂普劝受持流通序 第四章 训饬士子戒淫文 第五章 戒淫圣训 第六章 戒
“文昌帝君”,俗称“文曲星”,是中国史上信仰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的神。他因为主宰人间功名利禄、文运科名,故被广大文人儒士崇拜。他虽然被列入道教神仙系统中一位重要的神,但他并不传播道术,而是劝人广行阴骘,致力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从而实现最高理想。
仁在五常①首,慈居万德先。三教②伟大啊,金口说玉言。人人爱寿命,物物贪生全。鸡见厨师来,惊飞在屋前。猪见屠户到,两眼泪如泉。心里很清楚,只因口难言。忽受刀杀苦,肠断命犹牵。白刃千翻割,红锅百沸煎。身受千刀剐,血肉成人宴。此事罪孽重,头上有苍天。
广行三教(广泛地弘扬三教的道理)【原文】:(发明)三教圣人,皆具救世之念,但门庭施设不同耳。儒用入世之事,佛行出世之法,道则似乎出世,而实未尝出世者也。孔颜虽圣,然欲藉以却鬼驱妖,则迂;佛道虽尊,然欲用以开科取士,则诞。此三教所以有不得不分之势也。
三次投胎《绣虎轩次集》【原文】:桐城诸生姚东朗,有子十岁,病且死,父母怜之,谓曰:“汝果无缘为吾子耶?”其子忽作北人语曰:“我乃山东某僧也,积三十金,为师兄所窥,推吾堕水中,我呼观音大士,即见大士云,汝数合休,且往孽也,遂溺死。地方鸣于官,
佛陀之所以要诞生在我们这个世界,是有大事因缘的,那就是怜悯一切众生在六道中轮回。他看到众生沉没在苦海中,挣扎着想要出来,但马上又被海水吞没,所受痛苦无量无边,心中就生出无穷的慈悲心来。所以特别指出西方极乐世界,使人们有了解脱的归宿。
所谓「立命」,就是我要创造命运,而不是让命运来束缚我。本篇立命之学,就是讨论立命的学问,讲解立命的道理。袁了凡先生将自己所经历,所见到改造命运种种的考验,告诉他的儿子;要袁天启不被命运束缚住,并且应竭力行善,「勿以善小而不为」;
《安士全书白话解》一书以佛教思想为主线,汇集了许多历史故事,深刻地诠释了中圈儒释道三教文化,融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为一体,雅俗共赏,启迪智慧,有益于劝人为善、济世救人、净化心灵、消除烦恼、大彻大悟。原书全部为古文,已不便今人阅读。
文昌帝君阴骘文(白话文) 文昌帝君说:我(文昌帝君)第十七世时作一个地方的父母官,从没有做过对不起群众和下属的事,时常帮助别人度过困难,接济别人一时的贫困,怜悯别人的孤儿,容忍、宽恕别人的过
文昌帝君阴骘文原文 文昌帝君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锡汝以福。于是训于人曰: 昔于公治
居士:望法师给我们讲点大乘经典,不要讲《文昌帝君阴骘文》之类的东西。我们想闻佛法,《文昌帝君》不就是老子、庄子和孔子这些《道德经》《孝经》之类的书吗? 法师:想闻佛法很好,五乘佛法包括人天乘
《文昌帝君阴骘文》 帝(dì) 君(jūn) 曰(yuē) : 吾(wú) 一(yī) 十(shí) 七(qī) 世(shì) 为(wèi) 士(shì) 大(dài) 夫(fu) 身(shēn
【注】:以下故事,精选自:释昌臻法师、释海山法师、释大恩法师,主编的《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一书。 ◎宇文英迪当初在黔江处理一桩官司。 有一个叫扶爱之的人,因他曾经揭发某漕台 (掌管水运事务)
佛教改变命运法 --《了凡四训》的启示(一) 前言 广东人常说:「一生都是命,半点不由人」,又有云:「落地喊三声,好丑命生成」。这些话是正确的吗? 不错,对一般凡夫来说,是正确的。佛家说因果
农历五月(九毒日) --- 摘录 --- 农历五月俗称毒月,其中更有九天伤身损气耗气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谓的「九毒日」。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这一天有许多喝雄黄酒、插艾草…等避邪驱毒的仪式,其
温州周旋的父亲。生了很多儿子却家境贫寒,邻居有一个人富有而无子。邻居就盘算着让自己的妾室与周父欢好一次,希望借此给自己生个儿子。一天夜里就热情邀请周父吃饭饮酒。吃喝之间邻居就装做喝醉出去了。他
我知道,很难从自我的世界里走出来。我是希望告诉自己,放弃自私,从满足自我的私欲走出来。我有什么迷惑的吗?身体的重要与手淫的危害,都是显而易见的!适度的手淫无害健康甚至适度手淫有益健康,我需要驳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时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时金朝也灭亡了,因为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氏 一同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