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自在多罗瑜伽念诵法
归命瑜伽自在王善住如幻三昧者
普于净染诸刹海能示种种随类身
我依莲华相应门开示多罗大悲法
为令修习三昧者离于二乘无悲定
速具神通波罗蜜即能顿证如来位
行者应发普贤心从师具受金刚戒
不顾身命起慈心乃能堪入解脱轮
应从师受三摩耶契印密语如经说
敬阿阇梨如佛想于同学所殷重心
或于山间阿练若流泉浴池悦意处
山峰石窟迥树边建立坛场如法则
庄严精室置本尊随力供养一心住
遍观十方诸佛海忏悔发愿皆如教
为成三业金刚故当于二手舌心中
吽字想成五智杵犹是加持能悉地
次应结契名警觉二手皆作金刚拳
檀慧相钩竖进力二度相拄名起印
真言曰。
唵嚩日[口*路](二合)底瑟吒(二合)
次应敬礼阿閦尊舍身求请不退转
金刚合掌舒顶上全身着地以心礼
真言曰。
唵(一)萨嚩怛他(引)孽多(二)布儒波萨他那夜(引)答么(二合)南(三)涅哩夜(二合)多夜弭(四)萨嚩怛他(引)蘖多(五)嚩日啰(二合)萨怛嚩(二合六)地瑟咤(二合七)萨嚩(二合八)[牟*含](引)
次礼南方宝生尊舍身求请灌顶位
金刚合掌当于心以额着地虔诚礼
真言曰。
唵(一)萨嚩怛他(引)蘖多(二)布惹毗晒迦(引)耶怛么(二合)南(三)涅哩夜(二合)多夜弭(四)萨嚩怛他蘖多(五)嚩日啰(二合)啰怛娜(二合)阿毗诜者[牟*含](引)
次礼观自在王尊舍身求请三摩地
金刚合掌置顶上以口着地虔心请
真言曰。
唵(一)萨嚩怛他(引)蘖多(二)布惹钵啰(二合)靺[口*栗]多(二合)娜耶(引)怛摩(二合)南(三)涅哩夜(二合)多夜弭(四)萨嚩怛他蘖多(五)嚩日啰(三合)达摩(六)钵啰(二合)靺[口*栗]多(二合)夜[牟*含](七引)
次礼不空成就尊舍身求请善巧智
金刚合掌安于心以顶着地稽首请
真言曰。
唵(一)萨嚩怛他(引)蘖多(二)布惹羯么(上)尼阿怛摩(二合)南(三)涅哩夜(二合)多夜弭(四)萨嚩怛他(引)蘖多(五)嚩日啰(二合)羯么句嚧[牟*含](六)
次观诸佛遍虚空当结持印普礼足
禅慧檀智反相叉右膝着地置顶上
真言曰。
唵嚩日啰(二合)微(入微一反)
次以成就妙真言普愿众生同悉地
一切如来称赞法当愿加持速成就
真言曰。
唵(一)萨嚩怛他蘖多饷悉多(二)萨嚩萨怛嚩(三合)南(三)萨嚩悉驮药(四)三钵睍耽(五)怛他蘖多失者(引)地底瑟绽(二合)耽(六)
次当结加端身坐净除三业令清净
诸法本性清净故愿令自他悉无垢
真言曰。
唵(一)娑嚩(二合)婆嚩戍驮(二)萨嚩达么娑嚩(二合)婆嚩戌度唅
次结莲华三昧耶十度相叉坚固缚
忍愿竖合如莲叶想身同彼多啰尊
真言曰。
唵(一)嚩日啰(二合二)钵娜么(二合三)三么那(四)萨怛鑁(二合五)
次结极喜三昧印定慧二羽坚固缚
忍辱愿度中交合檀慧禅智竖相着
真言曰。
唵(一)三么耶縠(引二)素嚩多(三)萨怛鑁(三合四)
次当开心入佛智二乳加持怛啰吒
结金刚缚当心前三掣开心如启扇
真言曰。
唵(一)嚩日啰(二合)满驮(二)怛啰(二合)吒(三)
次观莲台阿字门二点庄严成寂智
禅智屈入金刚缚召字流入于心中
真言曰。
唵(一)嚩日啰(二合引二)吠舍恶(三)
次结密合金刚拳以此加持使坚固
入印进力住禅智故能坚持不退失
真言曰。
唵(一)嚩日啰(二合)母瑟知(二合)[牟*含]
次结莲华摧魔印以此净除诸障难
应以金刚合掌仪进力如牙竖禅智
内住慈心现威怒右旋三匝成界方
真言曰。
唵(一)摩诃战拏(二)尾始嚩(二合)[口*路]波尾迦吒(三)钵娜么(二合)能瑟吒啰(三合四)羯啰啰(五)毗洒拏(六)嚩吒怛啰(二合七)怛啰(引)娑耶(八)娑嚩(二合)[牟*含](九)钵娜么(二合)药乞叉(二合)佉陀(十)地(地力反下同)
次应端身住三昧二羽相叉为定印
空界尘身诸佛海警觉令观真实心
真言曰。
唵(一)质多钵啰(二合)底(二)微邓迦噜弭
即观阿字为月轮重以真言使明显
真言曰。
唵冒地质多(二合)母怛波(二合)娜夜弭
自心本性清净故应妙观察金刚莲
真言曰。
唵底瑟吒(二合)钵娜么(二合)
为成清净一相故渐令开敷同法界
即得大悲三摩地悉能普净众生界
真言曰。
唵(一)萨发(二合)啰钵娜么(二合)
为令三昧纯熟故悉令延缩得自在
渐敛智莲量己身普发净光照三昧
真言曰。
唵(一)僧诃啰(二)钵娜么(二合)
次以坚固妙真言加持能令不倾动
真言曰。
唵(一)涅里(二合)茶(二)底瑟姹(二合三)钵娜么(二合)
虚空所现诸如来悉入觉华为一体
应知等同于诸佛坚固菩提誓愿身
真言曰。
唵(一)钵娜么(二合引)怛么(二合)句唅(二)三么谕唅(三)么诃三么谕唅(四)萨嚩怛他蘖多(引)毗三冒提(五)钵娜么(二合引)怛么(二合)句唅
即观妙莲为本尊其身净满绿金色
摩尼妙宝为珠璎宝冠首戴无量寿
右现殊胜与愿印左以定手持青莲
住于三昧处月轮普放慈光照三界
次以根本青莲印心额喉顶遍加持
真言曰。
唵(一)多唎(二)咄多唎(三)吽
次结宝印自灌顶二羽坚固金刚缚
进力禅智如宝形额上加持系顶后
真言曰。
唵(一)嚩日啰(二合二)啰怛那(二合引三)毗诜者[牟*含](四)萨嚩亩捺啰(二合)迷(五)涅哩(二合)值句嚧(六)嚩啰迦嚩制(七)娜[牟*含]
二手如垂鬘带已便应自被坚固甲
结金刚拳舒进力唵砧二字想指面
心背脐腰及两膝喉额顶后皆三绕
檀慧前散垂天衣即能坚固无倾动
当以二羽三相拍是名莲华喜印仪
真言曰。
唵(一)钵娜么(二合二)都使也(二合)縠(引)
次应严净佛国土为欲奉事诸如来
谛观无尽香水海妙莲上持华藏界
摩尼宝殿以庄严出过诸天妙供具
虚空诸天为第五所欲皆从虚空生
心乐供养诸圣众愿令如意普圆满
以此真实加持已当结金刚合掌仪
真言曰。
唵(一)誐誐娜(二)三婆嚩(三)嚩日啰(二合)縠(引)
宝地庄严华座上咄弄(二合)字门成本尊
放净光明超日月莲华眷属悉围绕
次以请召密方便召集尊身入智体
定慧二羽坚固缚进力二度屈出钩
真言曰。
唵(一)钵娜忙(二合)俱舍(引)迦哩洒(二合)耶(二)摩诃钵娜么(二合三)俱兰诃也仡唎(二合)嚩(四)三么焰吽(五)弱
次结莲华索大印莲掌智入进禅中
以此密印及真言召请本尊能引入
真言曰。
唵(一)阿目伽播舍(二)句嚧驮(三)三摩曳(四)钵啰(二合下同)吠舍(五)钵啰(二合)吠舍耶(六)萨嚩三么延吽
次结华手为锁印进力禅智相钩结
以此莲华止留印能令本尊坚固住
真言曰。
唵(一)钵娜么(二合)商迦犁[牟*含]
次结莲华铃密印禅智屈入莲华掌
以此密印及真言能令本尊妙欢喜
真言曰。
唵(一)钵娜么(二合)健吒(二)驮哩(三)施伽啰(二合)摩(四)吠舍耶(六)三么耶(七)杀目佉(八)恶
次以悦意妙伽陀捧持阏伽献香水
妙音遍至无边界以此加持速成就
真言曰。
娜莫曳娜萨帝娜(一)婆誐嚩底(二)冒地母陀啰(三)努多啰(四)嚩日啰(二合)达摩(五)钵啰(二合)谕儗娜(六)谛娜萨谛娜(七)悉[亭*夜][牟*含](八)唵(九)多利(十)咄多唎(十一)咄唎(十二)萨嚩(二合)诃(引)
次应广设四内供华掌竖建禅智度
以此莲华嬉戏故能满檀那波罗蜜
真言曰。
唵(一)钵娜么(二合)啰底(二)布而曳(二合下同)縠
次结莲华鬘密印以莲华掌前申臂
由献华鬘供养故当满净戒波罗蜜
真言曰。
唵钵娜么(二合)苾晒迦(二)布而曳(二合)啰吒
次结莲华歌咏印华掌从脐至口散
献此如来妙法音能满安忍波罗蜜
真言曰。
唵(一)钵娜么(二合二)儗多布而曳(二合三)儗
次结莲华舞供养华手旋舞置于顶
由此密印及真言速具精进波罗蜜
真言曰。
唵(一)钵娜么(二合二)涅哩(二合)底也(二合)布而曳(二合)讫哩(二合)吒
次结莲华焚香印华掌下散如焚香
由此梵香印威力当证静虑波罗蜜
真言曰。
唵(一)度波钵娜弭(二合)儞(二)吽
次结莲华华供养莲掌上散如献华
由献妙华庄严故速证般若波罗蜜
真言曰。
唵(一)钵娜么(二合二)母瑟知(二合三)吽
次结莲华灯明印禅智前逼莲华手
以此灯明供养故当满方便波罗蜜
真言曰。
唵(一)钵娜么(二合二)句啰(三)逊捺唎(四)达摩(引)噜计(五)布而曳(三合六)布惹耶(七)吽
次结莲华涂香印散掌心上如涂香
以此真言密印仪能满誓愿波罗蜜
真言曰。
唵(一)钵娜么(二合二)巘提(三)吽
次结本尊根本印以印加持自心上
二羽智拳节相背进力禅智竖相合
真言曰。
唵(一)钵娜么(二合二)多黎(三)吽
次结不空多罗心以印加持于额上
准前根本秘印相改竖檀慧令相着
真言曰。
唵(一)尾补啰(二)多黎(三)吽
次结本尊宝冠印以此大印置顶上
准前心印竖忍愿进力远屈二度背
真言曰。
唵(一)钵啰(二合)嚩啰(二)多黎(三)吽
次结真实加持印以此能召于一切
准前灌顶宝冠印唯以精进度去来
真言曰。
唵(一)阿慕伽(二)多[口*梨](三)吽
次结摧坏诸魔印以此能伏难调者
准前灌顶宝冠印直申力度右旋绕
真言曰。
唵(一)三么耶(二)多[口*梨](三)吽
次以字门布己身唵字顶上哆安额
[口*梨]字两目咄二肩哆字当心[口*梨]当脐
咄字二膝[口*梨]二胫萨嚩(二合)左足诃右足
四明引尊入己身以此加持无二体
应结青莲根本印称诵莲华百字明
定慧二羽内相叉进力禅智竖相拄
真言曰。
唵(一)钵娜么(二合下同)萨怛嚩(二合下同)三么耶(二)么弩播罗耶(三)钵娜么(二合)萨怛嚩(二合四)怛尾弩波底瑟吒(二合五)涅哩(二合)拏护(二合)寐婆嚩(六)素睹使谕(二合)寐婆嚩(七)阿弩啰讫睹(二合)寐婆嚩(八)素补使谕(二合)寐婆嚩(九)萨嚩悉地寐钵啰(二合)也瑳(十)萨嚩羯么素者寐(十一)质多室[口*梨](二合)药(十二)句路吽(十三)呵呵呵呵縠(引十四)薄伽梵(十五)萨嚩怛他蘖多(十六)钵娜么(十七)么寐闷者(十八)钵娜寐(引)婆嚩(十九)摩诃三么耶萨怛嚩(二十)纥唎(二合引声)
称诵百字真言已不解前印念本明
真言曰。
娜谟啰(一)怛那(二合)怛啰(二合)夜(引)也(二)娜莫阿哩也(二合三)嚩鲁枳帝(四)湿嚩(二合)啰耶(五)冒地萨怛嚩(二合)耶(六)摩诃萨怛嚩(二合)耶(七)摩诃迦噜抳迦耶(八)怛儞也(二合)他(九)唵(十)哆[口*梨](十一)咄多[口*梨](十二)咄[口*梨](十三)萨嚩(二合)诃(引)
复以真言加珠鬘顶上捧戴当心念
真言曰。
唵(一)嚩日啰(二合)跛尾怛啰(二合)三么耶吽
诵持数限终竟已复献阏伽诵妙赞
重设八供发愿已解界想尊还本宫
结前莲华三昧耶顶上散华便礼足
真言曰。
唵(一)讫哩妒嚩(二入)萨嚩萨怛嚩(二合)[口*栗]托(三)悉地捺多(四)也他弩誐(五)蘖[土*差]特鑁(六)没驮微洒焰(七)布那啰誐(八)么那也都(九)唵(十)钵那么(二合十一)萨怛嚩(二合十二)穆
以奉送诸本尊已加持灌顶被甲胄
坚住本尊三摩地自恣住止或经行
复应转读摩诃衍常令净业恒不间
当得多罗亲现前所求胜愿皆圆满
现世得入欢喜地十六生后成菩提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
《华严经》,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另称《杂华经》。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华严经》的编集,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大约在公元2~4世纪中叶之间,最早流传于南印度,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华严经》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山中。共摩诃比丘僧二万二千人俱。其名曰慧命阿若憍陈如。慧命摩诃谟伽略。慧命舍利子。慧命摩诃迦叶。慧命罗睺罗。慧命婆俱罗。慧命跛陀斯那。慧命贤德。慧命欢喜德。慧命网指。慧命须浮帝。慧命难陀斯那。如是等二万二千人俱。共菩提萨埵摩诃萨埵六万二千人俱。其名曰弥帝隶菩提萨埵。一切勇菩提萨埵。
暂无简介。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大菩萨万二千人俱,及诸天龙八部、鬼神、人非人等,共会说法。尔时世尊,于其面门,以佛神力,放种种光,其光五色,青黄赤白,一色之中有无量化佛,能作佛事,不可思议,一一化佛,有无量化菩萨赞颂佛德。其光微妙,难可测量,上至非非想天,下至阿鼻地狱,遍匝八万,无不普照。
起世经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阎浮洲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舍婆提城迦利罗石室。时诸比丘。食后皆集常说法堂。一时坐已。各各生念。便共议言。是诸长老。未曾有也。今此世间。众生
立此慈悲道场四字乃因梦感。弥勒世尊。既慈隆即世。悲臻后劫。依事题名。弗敢移易。承此念力。欲守护三宝。令魔隐蔽。摧伏自大增上慢者。未种善根者。今当令种。已种善根者。今令增长。若计有所得住诸见者。皆悉令发舍离之心。乐小法者。令不疑大法。乐大法者。令生欢喜。又此慈悲诸善中王。一切众生所归依处。如日照昼。如月照夜。为人眼目。
起世经卷第一:阎浮洲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舍婆提城迦利罗石室。时诸比丘。食后皆集常说法堂。一时坐已。各各生念。便共议言。是诸长老。未曾有也。今此世间。众生所居国土天地。云何成立。云何散坏。云何坏已而复成立。云何立已而得安住
尔时。阿难陀尊者。在灵山会上。一千二百五人俱。阿难顶礼合掌。遶佛三匝。胡跪合掌。请问本师释迦牟尼佛。南阎浮提。一切众生。末法时至。多生不善。不敬三宝。不重父母。无有三纲。五伦杂乱。贫穷下贱。六根不足。终日杀生害命。富贵贫穷。亦不平等。是何果报。望世尊慈悲。愿为弟子一一解说。佛告阿难。与诸大弟子言。善哉。善哉。汝等谛听。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有衰耗不谐偶者,云何不等同耶?愿天中天,普为说之!’佛告阿难:‘有人奉佛,从明师受戒,专信不犯,精进奉行,不失所受。形像鲜明,朝暮礼拜,恭敬燃灯。净施所安,不违道禁,斋戒不厌,心中欣欣,常为诸天,善神拥护;所向谐偶,百事增倍,为天龙、鬼神、众人所敬,后必得道。是善男子、善女人,真佛弟子
《洗髓经》总义篇主要讲内丹之静功,里面直写内丹心法,调息、调身法,并练功得药之时间与火候次第,可谓直透天机。一云丹丰选其中练功心法,并参以自身练功体悟注解分享。练习"洗髓经"要在习"易筋经"功夫有基础后,于夜静子时,即晚十一点到早一点中时段。
夫三业之兴以禅智为宗。虽精粗异分而阶籍有方。是故发轸分逵涂无乱【跳-兆+(辙-车)】。革俗成务。功不待积。静复所由。则幽诣造微。渊博难究。然理不云昧。庶旨统可寻。试略而言。禅非智无以穷其寂。智非禅无以深其照。然则禅智之要。照寂之谓其相济也。照不离寂。寂不离照。感则俱游。应必同趣。功玄于在用。交养于万法。其妙物也。运群动以至一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皈命礼。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圣僧。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又称《八十八佛忏悔文》八十八佛是五十三佛加三十五佛。五十三佛名见《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是娑婆世界的过去佛;三十五佛名出《决定毗尼经》,是现在十方世界的佛。这八十八佛都可以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波离奈城仙人住处施鹿苑中。与大比丘众满足千人。复有五百诸菩萨众。是时众中多有菩萨。业障深重诸根闇钝。善法微少好于愦闹。谈说世事耽乐睡眠。多诸戏论广营众务。种种贪著为所不应。妄失正念修习邪慧。下劣精勤行迷惑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告诸比丘。昔者有王名婆罗奈。王有一太子字名墓魄。生有无穷之明。端正妙洁无有双比。父母奇之供养瞻视。须其长大当为立字。然太子结舌不语十有三岁。恬惔质朴志若死灰意如枯木。目不视色耳不听音。状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千人,清信女五百人,欲天子八十万,色天子七十万,遍净天子六十那术,梵天一亿,皆随佛住。神通飞化弟子,名曰知本际贤者、马师贤者、大力贤者、安详贤者、能赞贤者、满愿臂贤者、无尘贤者、氏聚迦叶贤者、牛齝贤者、上时迦叶贤者、治恒迦叶贤者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五千人俱。无量菩萨众。尔时彼大菩萨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净无垢妙净宝月王光。集彼菩萨大众中。尔时净无垢妙净宝月王光菩萨摩诃萨。即从坐起舍莲花台往至佛所。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世尊大乘比丘住大乘比丘者。何故名住大乘比丘。复以何义故此大乘名曰大乘。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城只陀树林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二万人俱。菩萨摩诃萨皆是一生补处。其名曰弥勒菩萨。得大势菩萨。师子意菩萨。师子相菩萨。大相菩萨如是上首一万人俱。尔时世尊。大众围绕恭敬为发大乘意众生演说经典。尔时众中有菩萨。名自在王。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欲有所问。若蒙听许乃敢发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五千人俱。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优楼频蠡迦叶。尊者伽耶迦叶。尊者那提迦叶。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栴延。尊者阿那律。尊者阿难等。皆大阿罗汉。而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忉利天上昼度树下无垢白石。愍哀其母度脱之故。正夏三月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八千皆阿罗汉。诸漏已尽得大神足。威曜无极生死悉断。无复尘垢弃捐重担。所作已办。逮得己利。心即从计致平等忍。心已得解度于智慧。普则正士。于世福地多所祐安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元讲经律论习密教,土番译主聂崖沙门释智译,(梵语阿耶曼祖悉哩捺麻捺机碇 此云诵圣妙吉祥真实名经),敬礼孺童相妙吉祥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
《四十二章经》是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的。后汉是指汉朝的东汉时期。汉朝共分两个时期,一是西汉时期,二是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又称为后汉。本经的翻译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汉明帝因夜梦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经》之后,遇到
如来佛性有二种:一有,二无。所谓恶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这都叫做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