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4课丨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第4课丨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往下的内容可能会比较艰深一些,所以大家这个心要安静下来,注意听!

  「如佛所说,比丘!汝今即时亦生亦老亦灭。」看到这里吗?这句话就是真相!就是生命的真相!诸位大德听清楚,我们现在说话吃饭、举手投足的每一刹那,即生即老即死,换言之,我们的生、老、死全都在一念之间,就在这一瞬间,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当下就是空性,就是无生法忍,生而不生,灭而不灭,生老病死就在现在的、现前的这一刹那。庄子在《齐物论》里也讲,“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这个也是同样的道理。假如我们能证到这个、悟到这个就叫做悟道。不过光懂得道理没什么用,必须要实际修持到才行。

  在《楞严经》里,佛陀还说过一段很重要的开示,跟我们这段经文很有关系,佛陀说:“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这个生命是虚妄的,但有名相而已。大家可以把这段话和本经的这句“汝今即时亦生亦老亦灭”摆在一起,仔细参详一下,它们的意思是互通的,不过在《楞严经》里佛陀说得比较详细一些。如果能把《楞严经》的这段话搞明白了,回头再来看维摩居士讲的东西,你们应该就会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

  「若以无生得受记者,无生即是正位,于正位中,亦无受记,亦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弥勒受一生记乎?」这里维摩居士说,如果弥勒你不是以“生”而是以“无生”得到了佛陀的授记,那就更没有道理了。因为无生就是无灭,一切法当下就是涅槃性空,我们学佛要证到的就是这个,否则就不能算是入了佛法的正位,换言之,不悟无生,我们大家就都还是外道,这是一个很严格、很高杆的标准。那么,既然已经是无生了,在这个无生的正位里,又何必要多此一举,说什么授记和不授记呢?而且,无生就是无为,无为法中,无智亦无得,所谓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是一样的,照样无能得、无所得。那么,佛菩提尚不可得,何况是弥勒授记,能有所得乎?

  在这里,维摩居士很慈悲,他把弥勒菩萨得法的最后一丝痕迹都给抹除了。你们可能不知道,密教得大成就的上师,真正的上师,有时候会做这么一个动作,把佛菩萨像放在脚底下踩一下、压一下,这是什么道理?这个是表示他已经破了法执,表法的。修行不但要破我执,还要破法执,如果你作为修行者,你心里还有一个佛可求,还有一个法可修,还在分别什么是佛法,什么不是佛法,那就说明你还在做梦,离真正的解脱还早着呢。

  所以,佛陀给弥勒菩萨一生授记,这个既是真实说,也是方便说,这点大家要圆融地来理解。

  「为从如生得受记耶?为从如灭得受记耶?若以如生得受记者,如无有生。若以如灭得受记者,如无有灭。一切众生皆如也,一切法亦如也,众圣贤亦如也,至于弥勒亦如也。」我们的这个真如自性本身是如如不动的,不生不灭,但它却有制造生灭幻相的伟大功能,它可以通过意念同时“想象”出无穷无尽的宇宙时空、无量无限的芸芸众生。在现象上猛一看,好像的确存在有很多东西,像这个桌子、杯子、佛像、房间、你我、外面的天空、远处的高山、脚下的大地、街道上奔跑的孩子,我们内心的情绪反应、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地清清楚楚、真真切切,有谁敢相信这是假的?谁敢相信这是在做梦?但事实上,这一切的一切的确都是由精神力幻构而成的假相,我们全都是参与其中的创造者,我们既是导演和编剧,同时还是演员,我们通过个人和集体的思想、态度、信念创造了所谓的现实,这个物质世界正是我们众生共同的创造物,这就是共业!

  我希望大家能在直觉上了解师父说的话。所以维摩居士才会在这里质问弥勒,你是因为如生得到授记的吗?还是因为如灭得到授记的?如果说你是因为如生得到授记的,那么这个生其实是幻生,本质上根本就没有生,真如无生;如果说你是因为如灭得到授记的,那么这个灭其实是幻灭,本质上根本就没有灭,真如无灭。那么依理推之,六道众生,包括我们,万事万物莫不如此,乃至十方圣贤,包括佛陀、弥勒统统如此!如哪个此?真如如真,法界皆“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生命是如此的伟大,生命伟大如此!真明白了这个,你们就会晓得古人为什么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了,所以,大家现在可以去死了。(众笑)

  「若弥勒得受记者,一切众生亦应受记。所以者何?夫如者,不二不异。」这个是无上的法要!维摩居士真的是太慈悲了,像这种了义开示,中间那是一点拐弯打折的地方都没有。他说,如果你弥勒能得到未来成佛的授记,那么一切众生也应该同样得到!为什么?因为在真如法界里,一切都是不二不异的,不二就是相同,不异就是没有差别,没有变异。这里面有两层道理,第一,所谓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弥勒和众生,同一真如,不可能有弥勒授记而众生不得的事情,佛陀在《圆觉经》里也讲“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这句话大致也包含了类似的意思。第二,既然众生、诸法、圣贤、弥勒一切皆如,真如法性,一切平等,那么佛菩萨和你我之间的圣凡差别就不应该是真实的,差别是假相,所以平等法中,无佛可成,无道可求。

  古德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所谓“黄花翠竹西来意,青山绿水古佛心”,这是一种比较美的说法;此外还有一种比较“恶”的说法,那就是“道在屎尿中”!大家回去,每天上厕所的时候可以想想这句话。所以不管是高高在上还是低低在下,不管是授记还是不授记,两者都同样了不可得,没有任何的区别。因此,与其说是佛陀在给弥勒授记,倒不如说是佛陀在给众生授记,给我们授记,这就是此段经文的究竟密意。

  接下来,同理,「若弥勒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一切众生皆亦应得。所以者何?一切众生,即菩提相。」这句话非常非常重要,大家有笔的,可以在这句话下面加个重点的标记,“一切众生,即菩提相”!诸位大德,你们就是菩提相。这几句话如果只是照这个字面意思翻译的话,那很简单——若弥勒菩萨得无上菩提,一切众生亦应得之,何以故?一切众生本来合道,自性空寂,本自不迷,是故众生之相即菩提相——简单吧?我用的还是文言文呢,但你们听懂了吗?可能没几个能听懂,为什么听不懂?因为维摩居士在这里讲的是无上第一义谛,是形而上道最高的道理,涉及到最高深的内证功夫,类似于禅宗顿悟顿超的境界。如果你们没有亲身实证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没有亲身体验过实相,那么你们是不可能明白他在说什么的。这不是在开玩笑,你们不要以为能看懂文字就行了,说实话那差得很远的。

  我五年前也以为自己已经懂了,阿拉五年前,老衲五年前也以为自己已经懂了,才看了几本书,打了几天坐,有了点小境界,就轻狂骄慢,不知天高地厚起来。幸好后来在外面走多了,才晓得自己什么都不是,狗屁不懂,狗屁不是!不是开玩笑。所以,在佛法的修持上,保持一种冷静和谦卑的心态,以实践为标的,这两个要点的重要性再怎么夸张都不过分。师父跟你们说这些,就是希望你们能引以为戒,不要自觉聪明,不要停留在玩弄思想意境的浅薄层面,否则腊月三十一旦到来,那种四大分离的痛苦,哼哼,那就不是什么逻辑思维、逻辑戏论能抵挡得了的了。

  「若弥勒得灭度者,一切众生亦当灭度。所以者何?诸佛知一切众生,毕竟寂灭,即涅槃相,不复更灭。」真是太了不起了!像这些都是必须要实证才能真正明了的道理。这个灭度就是寂灭,就是涅槃,又叫圆寂,翻译的角度不同,但它们指向的都是同一个东西。注意!这个灭度涅槃可不是死哦,不过这个词千百年来已经将错就错地被广大老百姓误用成了“死”的意思。比如说大虚法师死了,你们会跟别人说“大虚法师圆寂了”,那别人一听就明白,哦,原来大虚法师死翘翘、嗝屁了,(众笑)他绝对不会理解成“大虚法师成佛了”,对不对?但实际上灭度涅槃本来就是究竟解脱、究竟成佛的意思,它代表的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菩提道果,大圆满境界,跟生死无常一点关系都没有,跟幻相一点关系都没有,这其中包括的意义就太多太多了。那像我们现在,就正在菩提涅槃中而不自知啊!

  按照维摩居士的讲法,如果弥勒菩萨真的趋入了灭度成佛的境界,那么他就应该看到一切众生本来成佛的真相——同步的。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就在不生不灭的寂灭当中,千变万化的众生相当下就是涅槃空相,法尔如是,本来如此,所以压根儿就不需要“头上安头”,再多余去灭个什么,去断个什么!佛陀在其它经典里也曾开示说:“若有于诸法毕竟灭相中求涅槃者,则于是人,佛不出世。”这个意思和本经这里几乎是一样的。这个本来成佛、本来涅槃的道理似乎还算好懂,但要真正身体力行实证到它,那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

  举个例子。以前在唐朝的时候,在法眼禅师的会下有一个叫做如则的出家人。法眼禅师在历史上是很了不起的一位大祖师、大善知识,但如则法师却从来不去向他请教禅法。那么有一天,法眼禅师抓住如则就问了,你怎么不来找老衲问法啊?难道你什么都懂了吗?如则法师就回答说,不好意思,大和尚,我在青林禅师那儿已经有所悟了。法眼禅师一听就说,哦?那你说来听听,让我看看你悟了什么?如则就说了,当年我问青林禅师“如何是佛”?他只说,丙丁童子来求火——所以我就悟了。法眼禅师一听就说,嗯,这个回答好!但我怕你错会了他的意思,你且说说看,你的领会是什么?如则法师就说了,丙丁属火,丙丁童子来求火,那就是以火求火,纯属多事!就像我本来是佛,却满世界去求佛找佛一样,那根本就是吃饱了撑的嘛!法眼禅师闻言之下,只能摇头叹息,他就说,唉,你果然没有懂,果然错会了。

  这一否定不要紧,如则法师就伤自尊了,他对法眼禅师的这个判断很不服气,所以他一怒之下就把自己给起单了,要离寺走人。法眼禅师知道后就对旁边的人说:“这个家伙如果回来的话就还有救,否则救不得也。”呵呵,知道什么意思吗?轻狂骄慢、自以为是之心不去,焉得闻道?!那么如则法师呢,他背个包袱走着走着,走到半路的时候就冷静下来了,他心想,法眼禅师是五百人的大善知识,他怎么会蒙我呢?他应该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开国际玩笑,不行!我得回去问个清楚。于是他就转身又回到了寺院,就恭恭敬敬地前去请教。这时法眼禅师就对他说,你呀,把你原来的问题再问一遍,我来回答你。如则法师就问了,“如何是佛?”同样的问题。结果法眼禅师两眼一瞪,大喝一声说,“丙丁童子来求火!”同样的答案。但就在这电光石火的一瞬间,如则法师豁然开朗,大彻大悟了!这回是真的悟了,很不容易。

  那么,你们来说说看,这前后两回,一模一样的问题,一模一样的答案,其中的差别在哪里?——呵呵,你们好像很怕我这样问?——为什么如则法师前面不算悟?后面才算?他又悟了个什么东西?这个公案大家如果能搞清楚了,那么《维摩诘经》的文字关以后就再也难不住你们。不过你们中的某些人千万不要像如则法师那样,还没有开悟就自以为是,结果差点把自己给误了,误会的误。这个禅宗的修行就像在刀锋上行走,必须提起一百个、一千个小心,否则现在可没有什么法眼禅师来救你们。

  「是故,弥勒!无以此法诱诸天子,实无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亦无退者。」维摩居士就呵斥说,弥勒啊,你不要在这里以这种不了义的次第教法来误导大家了。真如法中,能所双亡,实在是无心可发,能发菩提心的人尚不可得,更何况是所发的菩提心呢?所以那个什么退失菩提的说法也只是戏论而已,你当真就上当了。

  这里要补充说明一点,维摩居士在这里讲的都是我们心性上最究竟的东西,我们这些远远还没有证道悟道的众生,千万不要拿着鸡毛当令箭,吹牛说我也不发菩提心,我也不修行了,如果你们有谁那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要发菩提心,但不要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要知道“实无发心者,亦无退者”的道理。这个佛法的见地是圆融的,不然当年省庵大师为什么要写《劝发菩提心文》啊?所以这个要点大家最好能记住喽,不要错解,更不要走偏了。

原标题:学佛多年,却发现这8个字才是道的核心丨《维摩诘经·菩萨品》4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