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诵经典总感觉流于形式,难深入法义,如何突破?

佛经入门 | 作者:明朗法师 [投稿]

明朗法师:持诵经典总感觉流于形式,难深入法义,如何突破?

问题:

  南无阿弥陀佛!顶礼师父!弟子每天诵《阿弥陀经》、《心经》等,但总感觉是流于形式、很难深入法义。敬请师父开示,弟子该如何突破?

明朗法师:

  对于经典的行持,也有很多种方法。如果你是一个初学的人,也不用要求对这些法义怎么样去理解和把握,当下不用思惟心去诵就是一个行持方法,诵着诵着对很多法义自然就会明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很多法义的了解,是在朦朦胧胧的、慢慢的、不知不觉的过程中知道的。这是法义潜移默化、深入我们内心的一个过程,不要操之过急了。

  另一方面,如果《佛说阿弥陀经》的诵持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弥陀要解》。有很多祖师大德的著疏,如《圆中钞》、《弥陀疏钞》、《弥陀要解》。看了著疏以后,不要落入思惟。如果著疏你看不懂,那就继续去诵、去拜都可以。

  大家对于经典,首先要有恭敬心,这很重要。我们诵经之前要发愿,要恭恭敬敬的去诵持这个法宝。经典之所以称为宝,它是稀有难得的意思,宝是有加持力的。圣人的教言,我们先不说要怎样融入到内心了,即使我们在家里、佛堂上放的一部经典,它都有功德。当然了,佛弟子不能把所追求的功德仅仅停留在这上面。

  持经总共有12种方法。比如说供养经典,我们买一部《大藏经》,把它供在那里,天天点香、上供,有没有功德?有。它有护法神护持,你恭敬供养,就能够得到不可思议的加持。佛法僧三宝,“法”是个宝,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字。我们可能很多时候觉得:佛有加持力、有万德庄严,僧宝、他可以对我进行开导,法宝、我好像就摸不着东南西北了,看也看不懂,不知道这个意义在哪里。这些圣人的教言,哪怕经书只是放在那里,你只要有恭敬心去感受,加持力也是不可思议的。

  前不久,一位居士给我发的一个链接。链接上说,国外的科学研究,还有一些有特异功能的人,在研究我们这个文字,它有不可思议的功德。他们写了一个“佛”字,通过仪器的测试和特异功能的人看,看到的是一团光明,光明里的一朵莲华上面坐了一尊佛像。这个“佛”字,他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光明像。

  我们经常讲,文字是古人用甚深的智慧传下来的、心和心之间互相交流的一个符号,这个符号要能够代表所表达的内容,它才能传得下来。我们讲日、月,为什么不将晚上出来的那个叫太阳呢?这个“日”,它代表了特有的一个含义,一个与它本体相应的含义,就如同我们说阿弥陀佛名号与阿弥陀佛本身是相合的,他不缺什么东西。

  佛说的任何一个经典,以前山东有位义净法师,还有玄奘大师、鸠摩罗什大师,他们所翻译的这些经典为什么能够流传千古?为什么有护法神护持?因为它是宝,这个符号与法界的真相是相应的,它不是一般普通的世间语言,所以才叫作宝。

  当然更重要的它是一个自性功德的表达,过去有可能会是用音声表达,现在慢慢的是用文字来记载。当时玄奘大师他翻译的译场,需要那么多的人,相当于作一场法事的,都是请佛住世,实际上是。我这篇译文能不能表达佛意,通过以前梵僧把梵文经典翻译成中文,中文再润色,我这样做行不行?最后怎样把关,真的是恭恭敬敬啊!这实际上是在请佛菩萨降临,加持所做的这份译文,使它能够成为宝,才可以去流传。

  原来有一个《怡山发愿文》,是怡山禅师写的。“归命十方调御师”,古人都有这个情怀,第一句话就是归命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后面有一段很长的文。在我们刚出家的时候,经常去背、去读那一篇。原来乾隆皇帝在位时,编了一部《乾隆大藏经》,请高僧大德还有一些大臣来编选哪些经能够放在《大藏经》里去。

  有人就把《怡山发愿文》拿出来,说要放到《大藏经》里。乾隆皇帝最后定夺时,又拿了出来。拿出来后的一天晚上,乾隆皇帝在房间里一出来,就看到桌上有一东西放光,过去一看,就是拿出来的那篇《怡山发愿文》。发愿文放光,那就是有不可思议的功德了,他就又放回到《大藏经》里去了。古人所传下来的这些教言、圣言量,是有含金量的,是能够穿越时空的,对于我们众生的烦恼、无明有无上希有的功德,所以称之为宝。

  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以恭敬心去承事,包括你供养、供花。有人说:“买那么多《大藏经》放在那里,我又看不了,没时间、也看不懂。”经书是你和一切众生得以救度的船,尽管看不懂,我供在这里、生殷重心都有非常大的功德。包括我们的礼拜、诵持、读诵,我们有时候读经就给自己定一个任务读几遍,是把它当作完成任务去读的。我们念佛的名号时也一样。一部《佛说阿弥陀经》与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六字洪名,哪个功德大、哪个功德小?一模一样的。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与《佛说无量寿经》哪个功德大、哪个功德小?一样的,无二无别,问题是你是不是用一种恭敬心去受持的。

  一位老菩萨说她拜《净土五经》,拜完以后感觉非常的受用。我们拜是用身心去承事,与我们平常诵《心经》、《佛说阿弥陀经》不一样,“哎呀,终于念完了”,这是在完成任务,没有用恭敬心去承事的。我们讲的十二种承事、受持经典的方法,也包括抄经,一个字一抄。古代的人抄经、抄《华严经》,用什么?用血,用自己舌头上面的血。抄经之前要洗手、沐浴、更衣、焚香,跪在那里抄,这里最重要的是一个恭敬心的表达。

  善导大师注解《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时候,他是用恭敬心在注这部经。注经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利,而是为了阐述弥陀的本怀,希望能够利益一切有情。注解这也是承事经典的一种方式,包括我们讲经,你们诵经,都是。他注解《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时候,经常会梦到一个出家人,一个梵僧来教他、告诉他这一段应该怎么注解。所以他有这个信心说:我注解的《观经四帖疏》,你们后面的人不能更改一个字,不能增加一个字,不能减掉一个字。他说这话不是夸自己,确实是因为他有恭敬心、有对众生负责任的心去作的这件事,得到了三宝的加持。

  为什么很多人说诵经、拜经或者用功,感得了这样那样不可思议的现象,而我们没有呢?我们总是浮在表面上、没办法深入下去呢?可能最终还得回到我们自己身上找原因。我们可能恭敬心不够,没有真正的去承事。我经常和很多人谈到,我们看到经典要生殷重之心,有些尽管我没有能力去读、去看,但是我们要知道它是宝,宝是稀有、难得的意思。

  我们现在印刷术非常发达,不像古人,要得到一部经很不容易,用毛笔抄,要费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得到一本书,他就非常的爱惜。我们现在印得多,不珍惜了,看也懒得看,承事经典的时候也是敷衍了事。这样就会影响我们对于法宝的信心和皈依投靠的心,所以就没办法深入进去。

  因为我们的烦恼炽盛,在这个时代,我们融入教法的能力有限。为什么我们念名号没有感觉到念佛的这种法喜?为什么我们诵完经典以后会觉得找不到味道,最根本的就是因为我们的信心和皈依投靠的恭敬心不够

  当然还有一些持经的方法,我们在其它的场合也听其他的善知识介绍。诵经的时候你要把自己融入到这个经典里去,比如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后面有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等等。“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这样把我置身于这个场合里,随文观义还是要有的,但不是要你去思惟。

  去年我带一些人去印度时,刚好在舍卫国佛说《阿弥陀经》那个平台面前,我们诵《佛说阿弥陀经》。我说:“我们现在诵《佛说阿弥陀经》,你们要想到释迦牟尼佛坐在那个台子上面,为下面的摩诃目犍连等这些大菩萨、大阿罗汉讲《阿弥陀经》”。

  我们诵经时,心要融入到这种状态里去,要想到我现在就是旁观者,我就是与会大众,我亲眼看到佛对舍利弗讲:“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释迦牟尼佛喊着舍利弗:“舍利弗啊,极乐世界为什么叫作极乐世界呢?阿弥陀佛为什么叫作阿弥陀佛呢?”然后就讲西方极乐世界是个什么样子,阿弥陀佛又是个什么样子,最后悲心切切地说:“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将我自己放在这个场景里,我好像亲眼见到了、听到了释迦牟尼佛对舍利弗说的这桩事情。

  甚至还有的人诵经过程中,好像自己就是舍利弗一样(不是说我们真的把自己夸成舍利弗),把自己当作一个听众。或者是释迦牟尼佛在喊着你的名字:“某某啊、某某居士啊,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对你讲那边有一个极乐世界,有一位阿弥陀佛是怎么回事,然后讲西方极乐世界和这部经的功德不可思议。要将自己融入到里面去,感觉我是亲眼所见的。

  我们诵这部经时,不要图快、两三分钟就把它诵完了。你要让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这种场景,不断的在你眼前放电影,放得多了,佛也就在你面前加持,我们就在这种场面下面经常的不可分离,这就是诵经。

  我们为什么找不到感觉?是因为把自己置身于经典之外了,只是在认几个字而已。经常觉得念“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与复读机一样。你念完把复读机一关,没事了。我们诵经的人,是一个有生命、有思惟能力的人,我们应该随文观义、按照经典如理思惟。这个思惟不是说用分别心去想:“佛说有一个极乐世界,有一位阿弥陀佛,那为什么我没看见呢?”,“黄金为地,怎么可能呢?他又没有银行……”我们就加入了自己的凡夫分别心、思惟心,去打妄想、去揣摩。

  佛只是向我们介绍了一个事实,我们根据他所说的这个事实去呈现,他没有呈现的,你就不要去想为什么,为什么不是那样、而是这样呢?为什么我就看不到呢?等等。诵经就是诵经,随文观义,没有出现的文字由我们自己的凡夫妄想分别所出来的那些东西,就不要去想,那叫作非理作意。这样诵经一定会有不可思议的感染力。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是生净土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