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南传大般涅槃经 第六章

南传大般涅槃经 第六章

  01.尔时薄伽梵告尊者阿难说:「阿难,汝等中若有人作如是思维:『导师的教言已毕,我们无复有导师。』实非如此,不应作如是观。阿难,我为汝等所建立的法与戒,于我去世后应为汝等的导师。」

  02.「阿难,「朋友」一词为现时诸比丘互相沿用的称呼,于我去世后不应再用。阿难,年长的比丘应呼年幼比丘的名或姓,或称「朋友」;但年幼者应称年长者为「大德」或「尊者」。

  03.「阿难,于我去世后,若僧团同意可以舍微小戒。」

  04.「阿难,于我去世后应向疆那比丘施行梵罚。」「但,世尊,何名梵罚?」「阿难,听任疆那比丘随意说话,诸比丘不应与之交谈,不劝告他,亦不教训他。」

  05.尔时薄伽梵告诸比丘说:「诸比丘,若比丘心中于佛法僧正道等有所惑疑,即当谘询,不应后业自责说:『当面对导师时,我等未能亲向如来谘询!』」他如是语已,诸比丘皆默然。第二及第三次薄伽梵告诸比丘说:「诸比丘,若比丘心中于佛法僧正道等有所惑疑,即当谘询,不应后来自责说:『当面对导师时,我等未能亲向如来谘询!』」至于第三次诸比丘仍皆默然。于是薄伽梵告诸比丘说:「诸比丘,若你们是为了尊师,故不发问,可令其友人互相转达。」他如是语已,诸比丘仍皆默然。

  06.尔时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此诚奇妙不可思议!我深信此大众中没有一比丘于佛法僧正道等有所惑疑。」「阿难,你之所说是出自净信。但如来也确知此事:在此大众中没有一比丘于佛法僧正道等有所惑疑。阿难,于此五百比丘中连最落后者亦取得预流果,将不堕恶趣,亦决定证取正觉。」

  07.尔时薄伽梵语诸比丘说:「诸比丘,现在我劝告汝等:诸因缘法含固有毁坏。大家应自精勤,证取道果!」此为如来的最后遗教。

  08.于是薄伽梵即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第三禅,从第三禅起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入空处定,从空处定起入识处定,从识处定起入无所有处定,从无所有处定起入非想非非想定。尔时尊者阿难语尊者阿□楼驮说:「大德阿□楼驮,薄伽梵已入圆寂!」「朋友阿难,如来尚未圆寂,他是入于灭想定。」

  09.于是薄伽梵从灭想定起入非想非非想处定,从非想非非想处定起入无所有处定,从无所有处定起入识处定,从识处定起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入第三禅,从第三禅起入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第三禅,从第三禅起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如来立即入于涅槃。

  当佛陀逝世时有大地震甚可惊怖,并有天雷响震。于佛陀灭度时梵天沙航拔谛以偈颂曰:世间诸有情皆当舍诸蕴;导师亦若此世间无比伦。昔贤承继者,智慧知见深,而今竟涅槃。于佛陀涅槃时帝释因陀罗以偈颂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而复灭,寂灭为乐。于佛陀涅槃时尊者阿□楼陀以偈颂曰:已舍诸贪欲,得证净涅槃。大贤损寿时,心安隐坚定。心定不可摇,战胜死痛苦。正如明灯灭,心解脱亦然。于佛陀圆寂时尊者阿难以偈颂曰:有大恐怖,毛发为竖。诸事圆成,佛取灭度。于佛陀涅槃时彼诸未离欲比丘或伸臂而哭,或自投地宛转悲泣说:「薄伽梵取涅槃何如是其迅速!慈尊取涅槃何如是其迅速!世界之光熄灭何如是其迅速!」但彼诸离欲比丘念及:「诸因缘法皆无常,不要其解离,此何可能!」遂摄抑其心以忍受悲戚。

  11.尔时尊者阿□楼陀语诸比丘说:「止止,诸友,不用哭泣悲恸,是否往昔薄伽梵曾告诉我们:万物实性如此,其与我们最亲近者将要与我们分别隔离。当一物既生而成形即具分离必然性。不要其解离,此何可能,且必无此理。诸比丘,天神将责怪我等。」「但大德阿□楼陀,此诸天神属何种类?」「朋友阿难,天上诸神还有世念,他们或披发而哭,或伸臂而哭,或自投地宛转悲泣说:薄伽梵取涅槃何如是其迅速!慈尊取涅槃何如是迅速!世界之光熄灭何如是其迅速!「朋友阿难,地上诸神还有世念,他们或披发而哭,或伸臂而哭,或自投地宛转悲泣说:薄伽梵取涅槃何如是其迅速,慈尊取涅槃何如是其迅速!世界之光熄灭何如是其迅速!「但彼诸离欲天神念及:『诸因缘法皆无常,不要其解离,此何可能』,遂自摄心忍受之。」

  12.尔时尊者阿□楼陀与尊者阿难议论佛法以度残夜。其后尊者阿□楼陀语尊者阿难说:「朋友阿难,你去拘尸那罗通知该地的马拉说:『瓦舍塔们,薄伽梵已入涅槃。请行所应行!』」「是,大德。」尊者阿难回答说,即于清晨著衣持钵,有另一比丘作伴,走向拘尸那罗。尔时拘尸那罗的马拉正为该事集于议事厅,尊者阿难走向该处语诸马拉说:「瓦舍塔们,薄伽梵已入涅槃,请行所应行!」闻尊者阿难语已,马拉们与其少年、少女及妻子皆悲哀惨凄,中心忧伤。他们或披发而哭,或伸臂而哭,或自投地宛转悲泣说:「薄伽梵取涅槃何如是其迅速!慈尊取涅槃何如是其迅速!世界之光熄灭何如是其迅速!」

  13.尔时拘尸那罗的马拉命其侍从说:「聚集拘尸那罗所有的香、花环及音乐。」于是拘尸那罗的马拉们携带香、花环,各种音乐及五百套衣著走向乌帕瓦塔那、娑罗树林佛陀的遗体所在处。他们以歌舞,音乐,花环,名香等向如来的遗体致敬,并以其衣著作成天幕及编扎花环悬挂其上,如此他们遂度过第一天。尔时拘尸那罗的马拉如是思维:「今日已太晚,且于明天举行焚葬佛之遗体。」于是拘尸那罗的马拉们以歌舞,音乐,花环、名香等向如来的遗体致敬,并以其衣著作成天幕,及编扎花环悬挂其上。如此他们遂度过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及第六天。

  14.于第七日拘尸那罗的马拉们如是思维:「让吾人举持如来遗体南向外出至城外之南边地点,以歌舞、音乐、花环、名香等向如来的遗体致敬已,遂于城南举行火葬典体。」尔时有八名领袖洗头著新衣并如是思维:「我们将举持如来的遗体。」但他们不能举起。于是拘尸那罗的马拉们语尊者阿□楼陀说:「此八名马拉领袖洗头著新衣并如是思维:『我们将举持如来的遗体。』但他们不能举起,是何因缘?」「瓦舍塔们,因为你们有一意向,但诸天神又有另一意向。」

  15.「大德,云何为天神的意向?」「瓦舍塔们,你们的意向是:『让吾人擎持如来遗体靠南方外出至城外之南边地点,以歌舞、音乐、花环、名香等向如来的遗体致敬已,遂于城南举行火葬典礼。』但天神的意向是如此:『让我们擎持如来的遗体靠北方至城北进北门,经城之中区达其中央,从东门出,我们以歌舞、音乐、花环、名香等向如来的遗体致敬。其后移至位于城东马拉们之「系宝冠寺」遂举行火葬典礼。』」「大德,诸天神的意向既如此,且听从之。」

  16.尔时天上曼陀罗花散布拘尸那罗全境,连废物堆,垃圾箱也在内其--深过膝。于是天神及拘尸那罗的马拉们以天上和人间的歌舞、音乐、花环、名香等向如来的遗体致敬。他们擎持佛之遗体靠北方至城北,进北门,经过城之中区达其中央,从东门出,遂移至位于城东马拉们之「系宝冠寺」停放之。

  17.尔时拘尸那罗的马拉们语尊者阿难说:「尊者阿难,我们对如来的遗体当如何处理?」「瓦舍塔们,如人处理转轮圣王的遗体,对如来的遗体也应如此。」「大德阿难,如何是处理转轮圣王的遗体?」「瓦舍塔们,他们以新布包裹转轮圣王的遗体,继以新净棉,再以新细布缠之。如是一层布,一层棉,至各有五百层为止,然后将其安放在有油之金棺内。复以另一金棺盖之;用诸种香□作火葬场以焚烧转轮圣王的遗体。于十字街头为之建塔。此为人们处理转轮圣王的遗体之法。「瓦舍塔们,人们如此处理转轮圣王的遗体,对如来的遗体也应如此,也应在十字街头为如来建塔。若有人对之奉献花香、图绘、或礼拜肃敬,其人将获永久福利及快乐。」

  18.尔时拘尸那罗的马拉们命其侍从说:「聚集马拉们所有的新净棉。」于是拘尸那罗的马拉们以新布包裹如来的遗体,继以新净棉,再以新细布缠之。如是,一层布,一层棉,至各有五百层为止。然后将其安放在有油之金棺内,复以另一金棺盖之;用诸种香□作火葬场,遂将如来的遗体置于其上。

  19.尔时尊者大迦叶与大比丘僧众五百人从波婆向拘尸那罗,正在途中旅行。其后尊者大迦叶离开公路就座一树脚下。尔时有一露体外道,手持在拘尸那罗所拾得之曼陀罗花正向赴波婆之公路走来。尊者大迦叶遥见该外道向彼走来。既相见已,语该外道说:「朋友,你应知我们的导师?」「诚然,朋友,我知之,沙门乔达摩涅槃以来已经七日。以是因缘,我获得此曼陀罗花。」(闻是语已)彼诸未离欲比丘当一念及:薄伽梵取涅槃何如是其迅速!慈尊取涅槃何如是其迅速!世界之光熄灭何如是其迅速!遂立即伸臂而哭,或自投地宛转悲泣。但彼诸离欲比丘念及:诸因缘法皆无常,不要其解离,此何可能!遂摄抑其心以忍受悲戚。

  20.尔时有一年老出家比丘名苏跋陀在大众中坐。彼语诸比丘说:「止止诸师。不应哭,也不应悲恸!我们从该大沙门获得解脱!他常以『当应行是,不应行是』来烦扰我等。今后我们为所欲为。其不欲者则不为之!」但尊者大迦叶语诸比丘说:「止止,诸比丘,不应哭,也不应悲恸,是否往昔如来曾向我们说:万物实性如此,其与我们最亲近者将要与我们分别隔离?当一物既生而成形,即具分离的必然性,不要其解离,此何可能?且必无此理!」

  21.尔时有四名马拉领袖洗头著新衣如是思维:「我们去燃佛之火葬场。」但香□不著火。于是拘尸那罗的马拉们语尊者阿□楼陀说:「有四名马拉领袖洗头著新衣如是思维:『我们去燃佛之火葬场。』但香□不著火,是何因缘?」「瓦舍塔们,天神别有意向。」「但大德,云何为天神别有意向?」「瓦舍塔们,天神的意向是如此:『尊者大迦叶与大比丘僧众五百人从波婆向拘尸那罗,正在途中旅行。香□将不会著火,不直到尊者大迦叶能顶礼佛足。』「大德,天神的意向既如此,且听从之!」

  22.尔时尊者大迦叶走向拘尸那罗马拉们的系宝冠寺--佛□的所在处,到已,褊袒右肩,合掌恭敬□佛□三匝。其后,将佛足揭开,他向佛足顶礼。同时五百比丘亦褊袒右肩,合掌恭敬,□佛□三匝,向佛足顶礼。当尊者大迦叶与五百比丘顶礼既毕,佛□遂自动著火。

  23.如来的遗体于火化后,其皮肤肉筋及骨节液汁既不见炱,亦不见灰,唯骨存在。正如酥油焚尽后,既不见炱,亦不见灰。因此,薄伽梵的遗体于火化后,其皮肤肉筋及骨节液汁,既不见炱,亦不见灰,唯骨存在,亦复如是,而五百张细布,其最初与最后尽皆燃化。薄伽梵的遗体既火化已,天降甘霖熄佛□火;地出涌泉熄佛□火;而拘尸那罗的马拉们以诸香水熄佛□火。尔时拘尸那罗的马拉们于其议事厅内以弓作壁垒来环□佛骨。七日中均以歌舞、音乐、花环、名香等致其恭敬供养。

  24.尔时摩竭陀阿□世王--韦提希之子闻悉薄伽梵已于拘尸那罗入涅槃。于是该王遣使向拘尸那罗的马拉说:「薄伽梵是刹帝利,我亦是刹帝利。我应获得舍利一份。我将为之起塔并兴供养。」□舍离的隶车闻悉薄伽梵已于拘尸那罗入涅槃。于是彼等遣使向拘尸那罗的马拉说:「薄伽梵是刹帝利,我们亦是刹帝利。我们应获得舍利一份。我们将为之起塔并兴供养。」迦□罗卫的释种闻悉薄伽梵已于拘尸那罗入涅槃。于是彼等遣使向拘尸那罗的马拉说:「薄伽梵是我族中之荣誉。我们应获得舍利一份。我们将为之起塔并兴供养。」阿拉喀巴的补里闻悉薄伽梵已于拘尸那罗入涅槃。于是彼等遣使向拘尸那罗的马拉说:「薄伽梵是刹帝利,我们亦是刹帝利。我们应获得舍利一份。我们将为之起塔并兴供养。」罗摩村的柯里闻悉薄伽梵已于拘尸那罗入涅槃。于是彼等遣使向拘尸那罗的马拉说:「薄伽梵是刹帝利,我们亦是刹帝利。我们应获得舍利一份。我们将为之起塔并兴供养。」韦塔低巴的婆罗门闻悉薄伽梵已于拘尸那罗入涅槃,于是彼等遣使向拘尸那罗的马拉说:「薄伽梵是刹帝利,我是婆罗门。我应获得舍利一份。我将为之起塔并兴供养。」波婆的马拉闻悉薄伽梵已于拘尸那罗入涅槃。于是彼等遣使向拘尸那罗的马拉说:「薄伽梵是刹帝利,我们亦是刹帝利。我们应获得舍利一份。我们将为之起塔并兴供养。」

  25.闻如是语已,拘尸那罗的马拉向集会诸人说:「薄伽梵是在我们的村地入涅槃。我们将不以佛之舍利让给他人。」说是语时有婆罗门名东那向聚会大众说:诸君,请听我一言,容忍为我佛之教训。因分众中尊之舍利,而起战门,残害,殊为不应。我等应融洽和好将其分为八份。让佛塔远遍诸国,人类将依赖此世界之光。「既如此,婆罗门,你且平均分舍利为八份。」「诚然,诸君。」东那婆罗门回答在会的大众。平均分舍利为八份已,他语众人说:「愿诸君能以此□与我?我将为此□起塔并兴供养。」彼等将该□给与东那婆罗门。

  26.□拍里瓦那的莫里闻悉薄伽梵已于拘尸那罗入涅槃。于是彼等遣使向拘尸那罗的马拉说:「薄伽梵是刹帝利,我们亦是刹帝利。我们应获得舍利一份。我们将为之起塔并兴供养。」「已再无舍利,佛之舍利已全被分尽。」当其闻如此回答,他们遂取其灰烬而归。

  27.尔时摩竭陀阿□世王--韦提希之子,于王舍城为舍利起塔并兴供养。□舍离的隶车于□舍离为舍利起塔并兴供养。迦□罗卫的释种于迦□罗卫为舍利起塔并兴供养。阿拉喀巴的补里于阿拉喀巴为舍利起塔并兴供养。罗摩村的柯里于罗摩村为舍利起塔并兴供养。韦塔低巴的婆罗门于韦塔低巴为舍利起塔并兴供养。波婆的马拉于波婆为舍利起塔并兴供养。拘尸那罗的马拉于拘尸那罗为舍利起塔并兴供养。□拍里瓦的莫里亦于□拍里瓦那为灰烬起塔并兴供养。如是,舍利塔有八;第九为□塔,第十为灰烬塔。往事如斯云。

  【人中尊,远视眼之舍利有八份,七份于阎浮提被人礼敬,一份在罗摩村被龙王瞻仰一牙在天国受敬礼,另一则在犍陀罗城;□凌伽有其一,另一则被龙王顶礼。藉其光荣使大地增辉及供献源源而来。以如斯供品,大师之舍利受诸被敬者之最高礼敬,诸如天、龙、国王,以及人群中之最高尚者--佛是万劫难遭遇,汝今合掌顶礼!】--据佛音尊者的注释,此偈系后来在锡兰为人添入,非最初结集时所有。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